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认识和审美水平。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过程,掌握基本的设计技巧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案例分析及实践操作。
1.理论基础: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
2.设计方法:涵盖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分析、设计构思、方案制定和实施等。
3.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
4.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教师对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收集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画板、画具、设计软件等,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第二版)1第一章 景观设计概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 计学可分为两个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9
麦克哈格 认为:景观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的,是用于资 源管理和土地规划利用的有力工具,他强调把人与自然 世界结合起来考虑规划设计问题。
西蒙兹 在《景观设计——环境规划手册》中提到: 景观研究是站在人类生存空间与视觉总体高度的研究。 他认为:改善环境不仅仅是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 带来的污染及其灾害,还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 这个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地不断演进。
18
皇家园林(北方)
19
古典园林(南方)
20
古典园林(南方)
21
古典园林(南方)
22
古典园林(南方)
23 留园内的小蓬莱
二、西方古典园林特点
•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形式美,布局对称、规则、 严谨,以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 与排行作为主要风格,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 •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 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 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14
第二节 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观设计的产生及发展
一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特点
1.讲求意境美。从园林创作手法上来看,写意是对中国传统 园林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中国的古典园林不局限于对自然 景观的简单模仿,它的本质是从自然景观中加以提炼和抽象。 造园家要设计和经营的是景观和意境,这一点和中国传 统山水画异曲同工。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 美境界。
10
刘滨谊 认为: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户外环 境建设的学科,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 的应用型专业。其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故 涉及的学科专业极为广泛总和,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 林学、地学、管理学、旅游、环境、资源、社会文化、 心理等。
景观设计课件

水体设计
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 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
性。 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
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A 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B 管线和设施的的隐蔽性设计; C 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D 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E 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渗透和延伸
G 尺度与比例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 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迪拜
H 质感与肌理
景观设计的质感与肌理主要体现在植被和铺地方面.不同的材质通 过不同的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与肌理效果。
I 节奏与韵律
在景观的处理上 节奏包括:铺地 中材料有规律的 变化,灯具、树 木排列中以相同 间隔的安排,花 坛座椅的均匀分 布等.
引导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手法多种多 样。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
A 明示指采用说明 的形式如路标、指 示牌等小品的形式.
B 暗示可以通过 地面铺装、树木的 有规律布置的形式 指引方向和去处。
F 渗透和延伸
渗透和延伸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给人在不知不觉中景物已发生变化的 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工业革命后一段时期人类聚居 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追求解决途径的 过程中产生的.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 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 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 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 景观规划依此为基础开始了新的发展与进步。
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 范围的特色,以提高住区的识别性,使住区更加人性化。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1、景观类型(名词解释)自然景观:是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实践所干涉,以天然景观元素构成的景物,包括天然存在的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
城市景观:是通过人类的艺术加工,以人工景观要素为主构成的景物。
2、景观设计概念景观可归纳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物。
广义的景观设计是将一种景物通过整合、规划等科学合理的手段转化为另一种景物的过程,重点在于处理人、地关系,使环境中的各种构成系统更好地和谐发展。
狭义来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空间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布置道路、种植植被、修造建筑等手段创造美的自然和人工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环境心理学:霍尔的“空间关系学”,他将人际交往的身体距离划分为4种:亲密距离为0~0.45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为0.45~1.2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交距离为1.2~3.6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共距离为3.6m以上,如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名词解释)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它研究景观美的特性和构成,以及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
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
3、试述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论述题)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绿化与植被情况、地质与水文条件、)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空间设计、空间类型、空间构成)人文因素(使用群体、地域文化)生态因素(保护自然元素、生态技术)技术因素(施工技术、新型材料)4、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一套分等级的系统,可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5、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是对城市认知地图富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
他在书中将城市的物质行态归纳为五种元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景观生态规划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景观格局为基本单元,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规划设计为手段,以生态效益为目标的综合性规划。
它旨在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科学认知和规划设计,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是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从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系统原理、景观格局原理、生态过程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以生态系统为基本研究对象,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景观格局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通过对景观格局的优化设计,实现景观的多样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态过程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关注生态过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促进景观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和生态恢复。
可持续发展原理是指景观生态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生态评价、景观分析、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等环节。
生态评价是指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分析是指对规划区域的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和诊断,揭示景观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规划设计是指根据生态评价和景观分析的结果,制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包括景观保护、景观恢复和景观建设等措施。
实施管理是指对规划方案的实施和管理,包括生态工程、生态修复和生态监测等活动,保障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应用包括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农村景观生态规划和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等领域。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和管理,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农村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实现农村的生态宜居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简介: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
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关键字:生态设计现代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自然资源现代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学(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
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

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和营造,创造出美观、舒适且有意义的室外环境。
它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点,包括设计原则、景观构成要素、景观规划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一、设计原则1. 统一性:景观设计需要保持整体的统一性,通过在材料、色彩、形状等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 适应性:景观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和手法。
设计师需要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使设计与环境相融合。
3.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需要使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创新性:景观设计需要具备创新精神,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形象。
二、景观构成要素1. 硬景观:硬景观是指景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等硬性构筑物。
它们是景观的骨架,能够为人们提供空间和功能。
2. 软景观:软景观是指景观中的植物、水体、草坪等生态要素。
它们赋予景观绿色和活力,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
3. 空间组织:空间组织是指通过不同的布局和形状来划分和连接景观空间,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4. 地形塑造:地形塑造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变地势,打造出各种地形特征,如山丘、峡谷等,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5. 色彩运用:色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颜色的植物和材料,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三、景观规划1. 形式规划:形式规划是指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和场地条件,确定景观的形状、尺度、布局等基本要素。
2. 功能规划:功能规划是指确定景观设计的功能需求,如休闲娱乐、交通、环保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将景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绿化带、游憩区、交通区等,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4. 景观细部规划:景观细部规划是指对景观中的细节进行规划和设计,如座椅、雕塑、灯具等,使之与整体景观相协调。
园林与景观设计基础知识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 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 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园内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 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2)色彩美
园林中的黄栌、落羽杉、银杏、元宝枫等秋色植物以及绚丽多彩的花卉、彩叶植物,均能为 园林增辉添色。
园林中的色彩美
园林中的色彩美
(3)姿态美
园林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自然形成了各种各样优美的姿态,如黄山松的奇特、大王椰子 的挺拔、雪松的秀丽等。
(4)芳香美
园林中还有很多香花、香叶植物,它们能产生特性各异的芳香气味,如茉莉花的清香、兰 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等,还有松柏类、桉树、樟树等树木散 发出来的香气,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园林美是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优美的 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融合。它是衡量园林作品艺术表现 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园林美
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 园林艺术中的艺术美
1.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既是一处艺术空间,又是一处人们可以进入其中的现实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常常设 有若干可以挡风沙、避寒暑、遮风雪的园林建筑物,人们可在其中眺望、品茗、奕棋、抚琴、 阅读……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环境。
四、常见园林布局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空间
空间感是指由地 平面、垂直面以及 顶平面单独或共同 组合成的具有实在 的或暗示性的范围 围合。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在垂直面上,植物通过几种方式影响着空间感。
△ 通过树干来暗示空间(虚空间)
枝条及色彩对比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 景观设计实例6
没有量就没有美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与居住区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植物园规划
景观规划与设计原理课程
第四讲 基础理论
——目标内容.观念素养.基本要素
2014.2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ecology):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 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 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 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
△园林植物引导视线
△ 园林植物障景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垂直空间和半私密性空间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设计师仅借助于植物材料就能建造出许多类型不同的空间。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四、减灾防灾
△ 园林植物具有防风的功能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 园林植物防止光线反射的功能
行为地理学将人类的日常活动行为分为以下方面:
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有另外的观点,将人类行为简单分为以下三类: (1)强目的性行为。即设计时常常提到的功 能性行为,如商店的购物行为,展览馆的展示 功能,公园的游览观赏功能等。 (2) 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习性。典型的是抄近 路。 (3) 伴随强目的的行为的下意识行为。这种 行为比前面两种更加体现了一种人的下意识和 本能。如人们的左转习惯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构图
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 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 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整体来讲,是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 角度的正立面投影;从细部来讲,主要选择景物主体 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从以下的设计手法中可以体现 出这层意思。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在垂直面上,植物通过几种方式影响着空间感。
△ 植物的叶丛影响着空间的围合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在垂直面上,植物通过几种方式影响着空间。
△ 通过园林植物限制、改变一个空间的顶平面。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 园林植物围合成“门”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围合成 “墙”
构思
构思是一个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 计的最初阶段。
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 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 续发展的问题。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 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 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 园林植物防止噪音的功能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 园林植物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的功能
△ 园林植物的生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态种植设计
◇ 大地园林化
△ 农田植物防护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 荒山绿化
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的作用有这样几个:
为了适应地面高频度的使用,避免雨天泥泞难走; 给使用者提供适当范围的坚固的活动空间; 通过布局和图案引导人行流线。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水体设计:
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
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性。 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管线和设施的的隐蔽性设计; 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生态要素:
水环境 地形 植被 气候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第二节 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 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
范围和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地面铺装的类型,根据铺装的材质可以分为: 沥青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混凝土路面;多用于城市道路、国道。 卵石嵌砌路面;多用于各种公园、广场。 砖砌铺装;用于城市道路、小区道路的人行道、 广场。 石材铺装 预制砌块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几何形态的中心绿地 下雪天人的行为轨迹 受欢迎的中心绿地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
安全性 领域性 通达性 对环境的满意度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第三节 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要素的组成:
地形地貌 植被设计
建筑功能 工程功能 调节气候功能 美学功能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1
兼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配植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2
山水园人工群落春景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 景观设计实例3
水边植物配植色彩构图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例4
门与植物配植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园林植物 景观设计实例5
景观小品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
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方法
构思 构图 对景与借景 隔景与障景 引导与示意 渗透和延伸 尺度与比例 质感与肌理 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 对比与调和
景观规划与设计-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