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9篇

合集下载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延安——我心中久仰的革命圣地。

几十年了,因工作原因我只能从书本、电影、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天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风范。

近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去延安红色之旅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这次活动。

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

一座偏远的北方小城,一座人们心中的圣地。

导游说,这是个小地方,是个土土的小城。

可是,当我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时候,我被这个小城深深地震撼了。

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告诉我,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曾经有成千上万不同地域、不同出身、不同经历的爱国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来到这里——知识分子、平津高校的学生、海外华侨、放弃国民政府高官厚禄的爱国志士从沦陷区、国统区舍弃一切,奔赴延安,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幕幕历史的重现使我切身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伟大。

延安——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历程、足迹,翻开中国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地区之一。

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到陕北的25军胜利会师。

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通过参观老一辈革命家的枣园、杨家岭的故居及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办公旧址、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旧址,回顾延安革命史。

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历程,使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受到共产主义理想、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深刻教育。

联系实际,使我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并增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积极工作,不断进取实现人生追求和信心与决心。

在宝塔山上,重温入党誓词,使我进一步思考着自己的入党动机,我想入党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名声、仕途。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标准例文]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标准例文]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标准例文]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一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巍巍的宝塔山、绵绵的延河水,犹如圣景一样印照在我的记忆之中。

每每说起延安,一种崇高的敬意就会油然而生,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去延安参观学习的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还是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

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延安,这个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曾给中国带来荣耀与神圣,也令世界惊讶与震惊。

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

1936年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

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员,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自力更生,开辟出了陕甘宁根据地。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

时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当我随着同事一同踏上红色之旅的征程时,归家的喜悦自是现于言表。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效劳,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

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延安精神带回我们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地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延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一:延安红色之旅考察心得延安红色之旅考察心得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文旅集团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于6月20日至6月21日赴延安开展“回顾党的历史,弘扬曲江精神”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活动,此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更加坚定了我的信仰。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它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

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

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参加延安红色之旅,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

下文是关于延安红色之旅的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篇一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

多少年了,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

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近日,外服党委组织了延安红色之旅去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

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

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

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精选4篇)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精选4篇)

延安之行心得体会(精选4篇)延安之行篇1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巍巍的宝塔山、绵绵的延河水,犹如圣景一样印照在我的记忆之中。

每每说起延安,一种崇高的敬意就会油然而生,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院里专门组织的新进干警赴延安参观学习的红色之旅,短短几日,我受益良多,感慨颇深。

到了延安,我不禁有些吃惊,这座印象当中贫困、蔽塞的陕北小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敞笔直,高档酒店、大型商场一应俱全。

我心中不免产生疑问:这块贫瘠的黄土地是如何快速的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的呢?革命圣地延安是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我们满怀景仰地驻足在杨家岭的窑洞旁、聚集在党的七大会址中、缅怀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透过一个个红色遗迹的传承,追昔抚今。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看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简陋的故居我不禁感慨万千,他们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的窑洞里,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一场又一场至关重要的伟大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震惊世人的光荣胜利,就是在这昏暗的油灯下,斑驳的桌椅旁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光辉著作,看到这些,我对艰苦奋斗的传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党的七大会址,我们认真聆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诞生及深远影响,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遗址,延安干部管理学院的王教授为我们现场讲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人民的骆驼”任弼时的事迹等,从事迹中我深受教育和启迪。

这次活动我们还参观了秦始皇陵、乾陵等。

观秦始皇兵马俑,我们的先辈们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可谓世界之最,看乾陵,面积广阔,气势宏大,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

自豪过后我不禁陷入沉思,帝王陵墓的奢华值得我们自豪吗?延安革命圣地和这些帝王陵墓同在陕西,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帝王的陵墓尚且奢华,可想而知他们生前又过着怎样享乐富贵的生活,而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他们是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住的却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 这充分体现出我党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帝王们死后还要奴仆陪葬,贴身服侍,而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凡事亲历亲为,自己补衣种菜,这充分体现我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才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9篇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9篇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9篇延安学习心得体会9篇延安学习心得体会篇一:800字前几日,我有幸到延安、西安等地进行参观学习,感触很多。

特别是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黄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还到杨家岭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地,就是在这样在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

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

在那艰苦的年代,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

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还要按照《党章》要求,发扬延安革命光荣传统,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

延安之行归来,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更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延安学习心得体会篇二:1033字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绵延的黄土高坡,是我脑海中延安最深的印象。

【范文工作总结】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9篇

【范文工作总结】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9篇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9篇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你是不是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不要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范文模板,有需要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一起来看看吧!01在革命圣地延安的二十个小时里,我一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杨安岭、枣园、宝塔山、延河---,那一串串从小就熟知的地名,如今在我的眼中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

脚踏着结实的黄土,行走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闻着细雨轻风送来的高原泥土的气息,听着讲解员仿佛身临其境的讲述,我对“延安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向往,感受到她是那么亲近而自然。

回眸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如果没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党十数年的武装革命斗争,就没有延安精神的孕育与诞生;如果没有我党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就没有延安精神的成熟与发展;如果没有此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就没有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党的精神发展史上,前有井冈山精神,后有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神舟飞天精神等,延安精神与她们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延安精神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她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边区走来,却不仅仅属于延安,她早已随着革命的胜利走向全国,她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她从炮火硝烟中历练萌生,却不仅仅适用于革命战争年代,她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对延安精神最新的阐述来自李铁映同志,他是老一辈革命家李维汉的儿子,1936年9月出生于陕北的保安,幼年时代便是在延安度过的。

这位与延安有着深远历史渊源的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对“延安精神”的全面解析是那么得令人信服而富有感情。

他说,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参观延安红色基地心得体会锦集5篇

参观延安红色基地心得体会锦集5篇

参观延安红色基地心得体会锦集5篇参观延安红色基地心得体会1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让我不禁想起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正确改造自然、大力发展经济的强大国力呈现。

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是满满的自豪与骄傲。

转眼延安培训就结束了,但那种身处窑洞却心系天下的情怀以及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梁家河的小村庄大文化等等都将永远扎根于我们的心底。

延安之行,也让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

虽然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以往大不相同了,但那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仍是今天我们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我内心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自身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勤政务实,敢于担当,百折不挠。

作为松阳县民盟的一位盟员,身处治水一线多年,在岗位上兢兢业业。

得益于这些年基层工作经历,我掌握了大量的基层信息。

我将以实际行动继承着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的民盟精神,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全心投身在田园松阳的建设实践中。

参观延安红色基地心得体会2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生活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弥漫中的流血牺牲,但同样需要有永跟党走、一心为民的精神坚守。

走进延安,感悟延安精神,就是要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把敢于和善于讲真话作为一种追求,既要敢于为所代表的界别和广大基层群众代言,真真切切的反应基层群众的诉求和合理化建议,更要善于讲真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典型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为建言献策提供支撑。

走进延安,感悟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民生领域的问题是广大群众最关切的,同时也是政府最容易忽视和缺位的。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既要对上联络接天线,更要深入基层接地气,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履职为民作为履职追求,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抓住民生领域重要问题调查研究,资政建言,协助党委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在助力民生改善上持续发力,践行政协委员的一心为民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401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9篇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你是不是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不要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范文模板,有需要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一起来看看吧!
01
在革命圣地延安的二十个小时里,我一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杨安岭、枣园、宝塔山、延河---,那一串串从小就熟知的地名,如今在我的眼中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

脚踏着结实的黄土,行走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闻着细雨轻风送来的高原泥土的气息,听着讲解员仿佛身临其境的讲述,我对“延安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向往,感受到她是那么亲近而自然。

回眸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如果没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党十数年的武装革命斗争,就没有延安精神的孕育与诞生;如果没有我党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就没有延安精神的成熟与发展;如果没有此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就没有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党的精神发展史上,前有井冈山精神,后有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神舟飞天精神等,延安精神与她们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延安精神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她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边区走来,却不仅仅属于延安,她早已随着革命的胜利走向全国,她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她从炮火硝烟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