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鲜明特征:(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2)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3、物质观(物质的含义、意识的含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运动观(运动的含义、运动与静止、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观(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答:(一)物质观物质的含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觉得意识。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应用答:1)含义:①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特点: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3)作用:① a.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b.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吸引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c.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 a.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
4)联系:(辩证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5)方法论:A.坚持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2.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应用。
答:(一)主次矛盾1)辩证关系原理:①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3)应用:①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说明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
③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
(二)矛盾的主次关系1)原理内容:①在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分数:50分*考试范围:第一、二、三章,第四章的第一、二节*题目形式: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论述等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2)从阶级属性讲,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条件:(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条件:表现为以机器大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古老,陈旧的生产方式。
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2)阶级背景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剧烈的要求。
(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所批判地继承的人类文明成果:(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健的生命力,它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光鲜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漠人民的根源利益4.马克思主义最严重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解放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四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巨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2哲学的基本派别(1)根据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根据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时不能被人所认识或者不能被完全认识的)(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4.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实践:实践是人类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7.规律:规律就是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9.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马原理期末重点

马原理期末重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宇宙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
它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矛盾。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某些个人的意志。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根本形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指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生产方式。
2.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指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的,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关键。
3.人的社会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发展和自由是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人的社会性原理强调人类是社会关系的创造者和变革者。
4.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矛盾,在矛盾的对立面中体现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发展,使人们从片面和表面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2.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它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观察来验证和证明理论,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真实和可重复性的原则。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指导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指导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解放思想和推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推动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2、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3、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4、材料题:共l题,15分5、论述题:共1题,20分二、考试重点:以绪论和前三章内容为主。
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2、(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马克思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4.马克思主义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5、(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这表明(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10、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1、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
1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
1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6、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9、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20、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21.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2.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
23、“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马克思期末复习题资料

一、选择题1.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今年是其诞生200周年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近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6.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使得认识简单化、凝固化、片面化)。
8.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9.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10.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

期末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的;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在的矛盾性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4. 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社会形态的更替等规律。
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级是根本的社会政治实体。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社会。
6.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矛盾推动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它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包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过程、规律、方法和哲学基本原理的阐述。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包括对道德、价值、人的本质、人的自由等问题的阐述。
5.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规律等问题的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重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物质范畴作出完整概括的是( B )A.毛泽东B.列宁C.马克思D.恩格斯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建立起彻底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D.指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古希腊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哲学D.黑格尔哲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著名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C.人的思维视野是不受空间限制的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D )A.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符合理性原则 D.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写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述评所蕴含的哲理是( 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11、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
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惠能的观点是( C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1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是(B)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1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A )A.联系和发展B.物质和运动C.普遍性和特殊性 D运动和静止14、工人一天新创造价值100元,劳动力价值40元,请问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B )A.40% B.150% C.60% D.100%15、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 B )A. 价值B.使用价值C.劳动者有人生自由D.劳动者一无所有1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对这句话应理解为( D )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17、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B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18、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19. 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20.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否定的原理21.作为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学说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2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这是一种( A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辩证法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 A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2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26.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 C )A.能动性B.直接性C.间接性D.客观性27.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B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2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C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29.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D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0.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C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v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31.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 A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32.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B )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33.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34.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D )A.人的发展状况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3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6.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多选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A.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B.C )A.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B.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C.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D. 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下列观点符合这一界定的有( B.C )A. 人的本质是先天的B.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C. 人的本质是可变的D. 人的本质是永恒的4.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B.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 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BD)A.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 产品的分配形式C. 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D.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6、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一些是正确的( BCD )A.世界上有两种真理,一种是绝对真理,一种是相对真理。
B.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C.割下来的手只是一只名义上的手D.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7、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B )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物质资料生产8、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同一性的表现的有( ACD )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9、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绝对精神派生万物D.心外无物10、唯物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种形态( ACD )A 古代朴素唯物论B 庸俗唯物论C 形而上学唯物论D 辩证唯物论11、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 ACD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 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C.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A 历史继承性B 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D 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1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有:(BCD)A. 电闪雷鸣B.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C.没有耕耘,哪来收获D.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4、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 BCD )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判断题: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对)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小提琴。
(对)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产生的两个来源。
(错)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对)5、人脑既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又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错)6、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错)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而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错)8、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运动个过程中发生价值的增值,才转化为资本。
(对)9、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对)10、商品如果转换不成货币,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所有者。
(对)1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错)1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错)1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