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槐乡 2

合集下载

美丽的槐乡(精美)

美丽的槐乡(精美)

中心句
槐花多
• 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 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 初降,一片白茫茫。 •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 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 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新疆 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 3.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 发辫上戴着槐花。 • 4.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 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
槐花白
• 1.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 2.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槐花香
• 1.五月的槐乡,连风儿 打的旋涡都香气扑鼻, 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 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 呀,准会被香气熏醉, 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 • 2.她们飘到哪里,哪里 就会有一阵清香。 • 3.香喷喷的。
纯真可爱
• 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 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 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 发辫上戴着槐花。 • 2.槐乡的小伙子呢,衣、 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 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 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 香喷喷的......
今天,我来到五月的槐乡。 我看到了 ____________ , 闻到了___________, 品尝了___________,我还__________, 我想: !
槐花甜
• 1.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 蜜。 • 2.甜丝丝的。
勤劳能干
• 1.孩子们跑来了, 用篮儿挎走白生生 的槐花。 • 2.槐花饭
热情好客
• 1.这时候,槐乡的孩 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 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 槐花饭。 • 2.小朋友临走时,槐 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 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 花,一小罐清亮清亮 的槐花新蜜。
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 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抱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 的圆球。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槐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槐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美丽的槐乡》是⼀篇⽂辞优美的散⽂,课⽂既写槐乡之美,也写槐乡孩⼦的勤劳、热情,⼆者相互渗透,情之所⾄化作清新⾃然之词句,化作段段优美⼯整地对偶句,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美丽的槐乡》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美丽的槐乡》原⽂ 五⽉,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洼⾥,坡岗上,似瑞雪初降,⼀⽚⽩茫茫。

有的槐花抱在⼀起,像⽟雕的圆球;有的槐花⼀条⼀条地挂满枝头,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辫⼉。

“嗡嗡嗡……”⼩蜜蜂飞来了,采⾛了⾹⾹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劈啪啪……”孩⼦们跑来了,⽤篮⼉挎⾛⽩⽣⽣的槐花。

五⽉的槐乡,连风⼉打的旋涡都⾹⽓扑⿐,整个槐乡都浸在⾹海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朋友只要⾛进槐乡,他呀,准会被⾹⽓熏醉,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请他美美地吃上⼀顿槐花饭。

槐花饭是精⾯粉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

⼩朋友临⾛时,槐乡的孩⼦还会送他⼀塑料袋蒸过晒⼲的槐花,⼀⼩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哪⾥就会有⼀阵清⾹。

槐乡的⼩伙⼦呢,⾐、裤的⼝袋⾥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咧咧的,不时朝嘴⾥塞上⼀把,甜丝丝的,⾹喷喷的…… 五⽉,是槐花飘⾹的季节,是槐乡孩⼦满意的季节。

 【篇⼆】⼩学三年级语⽂《美丽的槐乡》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8个⽣字,会写其中10个⽣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咧咧”等词语。

(⼆)过程与⽅法 创设情景,使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背诵课⽂。

知道五⽉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五⽉槐乡孩⼦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课⽂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课⽂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意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槐乡》教案

创意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槐乡》教案

2024年8月,全国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调整,加入了《美丽的槐乡》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介绍了北方小城槐乡的景色、风情以及当地人的生活。

它不仅是一篇语文课文,更是一份民俗文化的介绍。

教学“创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小城槐乡的地理位置、民俗文化;2)掌握一些字词的拼音和解释;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城槐乡的美丽和风韵。

1.2 能力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2)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2)激发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小城槐乡的地理位置、民俗文化;2)通过朗读,学生对《美丽的槐乡》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1)生动呈现小城槐乡民俗文化;2)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导入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方式,先让学生了解小城槐乡的地理位置、市场、建筑文化等。

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成语文及非语文词汇的拼音并让学生跟读学习。

3.2 阅读教学让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逐段朗读、合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在朗读、合读之后,通过解释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课文的内容。

3.3 课文分析及讲解通过讲解介绍当地的民俗文化,如小城槐乡的花灯、民歌、民间舞蹈、步行街等。

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听到槐乡的民间音乐、歌曲等,向学生展现槐乡的风情与美丽。

针对生字生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释义,并让学生课内做好相关练习。

3.4 课文背诵及朗读通过分段排演,让学生个别练习、小组练习、班内练习,增强学生记忆、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的自信心。

3.5 练习部分让学生用“三比五”的结构,用趣味化的方式,模仿课文内容,写出槐乡某个景点、某个节日或者槐乡特有的食品等相关内容。

三级下册语文课件美丽的槐乡|鄂教版(共10张PPT)

三级下册语文课件美丽的槐乡|鄂教版(共10张PPT)
大大咧咧:
体大会大作 咧者咧对:槐浓花又的喜艳爱之,情。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
自读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 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
香味吹得很远很远。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1.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10页,共10页。
第7页,共10页。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深入感悟
自读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第8页,共10页。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课堂讨论
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优美句 子。
第9页,共10页。
课堂作业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可结合插图理解“抱、挂满、玉雕 自读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
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
清澈。
大大咧咧清:淡的香味。
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
第4页,共10页。
朗读感悟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 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 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
第5页,共10页。
朗读感悟
哪些句子描写槐乡的景色美?全班交
流并朗读背诵。 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槐乡》教案及原文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槐乡》教案及原文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槐乡》教案及原文《美丽的槐乡》课文原文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的旋涡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槐花饭是精面粉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

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美丽的槐乡》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过程与方法:从美文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课时划分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从美文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美丽景色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美丽的槐乡

3美丽的槐乡

槐乡的孩子(二)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 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 叫着“知了,知了”。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 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 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树 上,用长长的钩刀到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 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 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 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当缕缕 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 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槐乡的孩子
(三)
Hale Waihona Puke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 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孩子们的小床下放 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明天,只要是晴 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
槐花在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其 花蕾,称为“槐米”;花开放时采 收,称为“槐花”。
3美丽的槐乡
槐乡—位于 山西洪洞大 槐树旅游区
槐乡 瑞雪 相似 肩膀 旋涡 咸味 陈醋 衣襟 坡岗 白茫茫 劈啪啪 美滋滋 炒芝麻大大咧咧 挎 塞 拌
槐乡的孩子 (一)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 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 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 的。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 它们一点儿也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 宝贝。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勤劳 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 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槐乡》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槐乡》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槐乡》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乡村美丽风光的感知,通过文本学习理解乡村风光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父母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生活用品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对外部环境依赖性的认知。

4.能够正确认识“槐乡”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1.学会通过文本理解乡间风光的重要性。

2.让学生从中汲取感恩的情感营养。

教学方法1.听读、朗读:通过各种文本读写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2.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3.归纳总结法:通过听读、配合及延伸阅读等方式,梳理文本脉络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归纳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节:热身1.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顺便温习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点。

2.老师提问“槐乡的文化古迹有哪些?”鼓励学生在课前准备资源并分享。

第二节:导入1.老师自己分享或学生分享大量和家乡相似的照片,并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生们先思考和探究“上一堂课中磨脚石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这个问题。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感恩”一词的理解。

第三节:阅读1.听读课文,并逐段讲解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用笔记记录下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东西。

3.小组之间分享读后感,指出个人和组内的真知灼见。

第四节:思考1.让学生和小组讨论“什么是感恩”,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2.让学生思考,家乡的乡土文化和风景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五节:概括1.让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

2.让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和笔记汇总,列出至少三个主要的“感恩”点。

3.通过集体讨论总结学生们的笔记和感受。

课堂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作文,回答以下问题:“你在自己的家乡找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你觉得你应该如何对它们感恩?”2.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家乡的其他文化和风景资源,为下一课做准备。

总结本节课通过听读和笔记,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

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感恩”是一种情感营养。

2022《美丽的槐乡》教案

2022《美丽的槐乡》教案
教学反思:
《漂亮的槐乡》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照样子写叠词。
过程与方法:
从美文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美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意境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漂亮景色芳香、甜蜜、激发学生酷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绽开想象,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1、如:“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一句中“都”“整个”等词说明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充满在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结:
过程与方法:从美文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美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意境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漂亮景色芳香、甜蜜、激发学生酷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突破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漂亮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槐乡的漂亮景色,感受槐乡给孩子
5、在槐花芳香的季节里,槐乡孩子热忱好客,槐乡旅游胜地,假如有外地的小挚友来到我们这里,你会怎样款待他们。
6、四人小组探讨。
7、沟通。
师:槐乡孩子热忱好客,我们江南的孩子们也是特别热忱好客。槐乡孩子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思索:你看到了什么?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2、自由读第三小节。
二、初读课文扫请生字
1、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精确
2、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槐乡》说课稿一、说教材《美丽的槐乡》是鄂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乐园(一)的第三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迷人景色和槐乡五月孩子的美好品格。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绘了槐乡五月到处盛开着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设想中走进槐乡的小朋友定会闻香沉醉、受到热情招待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叙写了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表现了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则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学生喜欢这类语言诗化,意境美妙的课文。

根据本文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

二、说教法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从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和好学的角度来思考。

根据本课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我准备在课堂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直观法。

利用电教手段、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创设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更快、更好、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促进法。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

“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新课标也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而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使阅读转化为一种内在潜能。

3、导读法。

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多读,并且读出感情来,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新课标也十分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要将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有重分朗读的时间,并设计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完成词句的训练,在读中完成语言的积累。

三、说学法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越俎代庖,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采用质疑法、自渎自悟、品词析句等方法来理解课文。

四、说程序(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有“茶乡”,因为那里盛产茶叶;有“橘乡”,因为那儿的柑橘远近闻名。

还有一个地方,那里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了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可美了!于是,人们称这个地方为——槐乡。

(板书)大家想去那看看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五月》。

(完成板书)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自由读课文,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圈划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

2、检查自读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3、分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及时纠正。

4、你对槐乡五月有了什么感受?5、课文哪一句最能概括你现在的总感受?(出示最后一句,读)读了这一句有什么问题?(这一环节用了质疑法。

古人云:人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以应努力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从这个句子中大胆质疑,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细细品读,体验美。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运用了自读自悟的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后,交流:读了这一段话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反馈顺序,随机利用电教手段展示槐花的色、形,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背诵的目标;在这段话教学中还让学生运用品词析句法,因为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段都是诗,作者的悟感常常隐藏在文字深处,在这段话中教学生抓住文中的“跑“、”浸“等字词,读读,议议,品品,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槐乡孩子高兴的情感。

)你觉得怎么读?(指导感情朗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们读得真美,老师被你们这么一读,好象来到了五月的槐乡,还碰到了一位正傻乎乎卧在槐树下的外乡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吗?小组读第二自然段,并分角色表演。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能让他们自己去表演,去表现,他们乐此不疲。

通过他们的语言、神情、动作的表现,体会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交流你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不管用什么形式教学,都不能离开文本,在这里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指导朗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看图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再通过与文本的比较,不但加深了课文内容的记忆,而且不断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是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欣赏着槐乡的美景,感受着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活泼幸福,你最想对五月的槐乡说些什么?导读第四自然段。

(这时的感情朗读一切都”水到渠成“,不须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指导朗读。

)(四)各显神通,积累美,表现美。

作家为我们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来,你们想与你们的朋友、家人共同享受吗?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不必强求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形式表现美。

背诵形式的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其他形式可在课堂内展示表现成果。

)《美丽的槐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美丽的槐乡》,我们被课文描述的美好意境所深深陶醉。

大家还记得课文最后一小节的内容吗?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第一节,欣赏槐花之美,理解“飘香的季节”1、师表情描述槐乡的美景。

2、学生轻读课文第一小节。

汇报交流感受。

鼓励体会不同的感受。

3、细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美和香的特点的?用笔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4、赏词析句感受槐花美。

(1)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指导朗读。

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看画面想像描述。

(2)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指名读一读。

你喜欢读这句话吗?说说为什么喜欢?(分行显示)一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这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创作。

小组派代表汇报创作的诗句。

5、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真是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

(板书)6、齐读第一节,感受槐花飘香的美景。

三、学习第二、三小节,感受槐乡风情,理解“孩子的季节”。

1、学生自读课文2、3小节,读完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在槐乡你看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最意思的镜头。

(1)(出示句子)槐花让小姑娘更俊俏了……哪个同学也觉得这个镜头有意思?读一读。

作者写错了吧?人怎么会飘呢?赏“飘”(2)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你也觉得有趣吗?说说有趣在哪里?(3)走进槐乡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读出来?小结: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

槐花是槐乡我们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

四、策划槐花节,理解“游人的季节”。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让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

那么,就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五、作业课后继续共同策划槐花节。

六、板书设计:美美白多香飘香的季节丽的槐好客俊俏口福孩子的季节乡教学反思《美丽的槐乡》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教学本课,我试图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性阅读,理解“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诗韵1、自主品味悟诗韵。

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的方式各异。

通过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学生自行体会槐花多、白、香、美的特点,品位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诗境。

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孩子感情朗读的欲望。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孩子静心朗读体味,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意境。

3、个性想像萌诗兴。

“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实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

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特写镜头,让孩子描述。

孩子充满诗意的想像,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课文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4、个性创作表诗意。

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不仅带领学生细细咀嚼,读出滋味,而且启发引导学生尝试创造和表达。

如教学中教师启发:“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课文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这一环节是对课文意境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度创造。

二、自主探索,领悟“孩子的季节”,悟童真之趣,感乡村之诗情课文散发出槐乡独特的风韵,使人感受到悠远的槐乡文化。

教学时,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

以“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第二个教学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