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意识和注意
03 意识和注意(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单选题1. 注意的特性包括指向性和()A. 选择性B. 分配性C. 理解性D. 集中性2. 注意的特性包括()和集中性A. 选择性B. 指向性C. 理解性D. 稳定性3.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4.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5.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6.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7. 人得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8.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9. 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二名词解释1. 注意2. 有意注意3. 注意的起伏现象4. 注意分配三简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2.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5.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根据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答案:一单选题1. D2.B3.A4.C5.B6.A7.B8. C9.D二名词解释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有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注意的起伏现象—是指不能直接控制的感受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4.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或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
)三问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选择功能: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
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组织环境:调整环境,比如声、光、设置闹钟、早起 的运动等。
减掉入睡时间:直到倒头在十五分钟内就能入睡。 保持一周,把入睡调节到你希望的时间段。 停止晨起闹钟,自然醒,这时的睡眠是代表你身体的 真实需要,也找到最适合你的睡眠节律。
梦
据说,法国有一位梦游症患者,名叫雍· 阿里奥,—次梦游竟长 达二十年之久。某天晚上,他在熟睡之后突然爬起来,离开妻 子和五岁的女儿,到了英国伦敦,找到工作,又娶了—个妻子, 生了一个儿子。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恍然大悟,于是匆 匆返回法国。次日早晨,他醒过来,他的法国妻子看到满头白 发、失踪二十多年的丈夫回来了,悲喜交加,便问道:“阿里 奥,这二十多年你到哪里去了?”但是,他只是伸了伸懒腰, 若无其事地说:“别瞎说!昨天晚上我不是睡得很好吗?”
睡眠窒息(sleep apnea)
肥胖人群多发
睡眠时发作性呼吸暂停10-20秒
嗜睡:睡眠过多(drowsiness)
指睡眠时间过长,较正常睡眠时间增多数 小时或长达数天。发生于很多脑部疾病,如脑 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第三脑室底部和蝶 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中毒、糖尿病、 镇静剂过多等。
夜游(sleep-walking)
•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的起伏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 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 难直接控制的。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 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
忽视 过分关注和害怕(反复检查、滥用药物) 烟酒与睡眠 千奇百怪的入睡法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3.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和注意(一)意识的含义意识是心里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基础。
(二)意识的种类意识是一种心理心态,它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由于疲劳、谵妄、精神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三)意识的功能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
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
正是通过意识,人们才能够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不在眼前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指引行为。
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体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
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
而这使人们具有灵活的、适宜的、反应的潜能,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四)睡眠与梦2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睡眠分成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眠阶段,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
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意识和注意

因
活动是否具有组织性
素
(4)对个性的依从性:
主体的意志力
• (三)随意后注意
– 也叫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它兼具不随 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
第四节 注意的基本特征
• 一、注意的范围
– 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 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少的注意特征。本 质上,注意的广度也就是知觉的广度。
– 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 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注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加 强或减弱,称为注意的起伏。
–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又称 为分心。分心是指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 活动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的注意状态, 也就是说注意没有完全保持在当前所应该指 向和集中的事物上。
– 注意的分配能力主要是后天学习和训练的结 果。
– 实现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
• 在两种或者多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了 (半)自动化的程度。
•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内在关 系。
• 五、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 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 特征。
社会历史的制约
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产生的。随着社会历 史的发展,人类意识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和深 刻。意识和语言密不可分。
(2)从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意识也 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 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
(1)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 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
意识与注意

意识与注意
一、1.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2.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Δ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3.梦的特点: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等。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所以,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三、注意的特征:
1.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
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项目。
2.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
与其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是被动的。
3.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是主动的。
4.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⑴所从事的活动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⑵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⑶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珠话,也难以做到注意的分配。
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课件

认知控制理论:注意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控制过程, 包括目标选择、抑制和执行控制
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
01
注意的定义:对 特定刺激的集中
和选择性反应
02
03
04
注意的神经机制: 前额叶皮质、杏 仁核、丘脑等脑
区的参与
注意的认知过程: 注意的选择、维
04 注意的功能:选择信息、维持注 意、调节行为、提高效率
意识和注意的关系
01
01
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 注意、记忆、思维等
02
02
注意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心 理活动的集中和指向
03
03
注意是意识的基础,意识是注 意的结果
04
04
注意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促 进,共同构成心理活动的整体
注意的类型
提高视觉注意力
思维训练:通过思 考、解决问题等,
提高思维注意力
注意力的提高技巧
01
保持良好的睡 眠习惯,保证 充足的睡眠时
间
02
制定明确的目 标,保持专注
03
采用番茄工作 法,将任务分 解成小任务,
逐步完成
04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ຫໍສະໝຸດ 运 动、冥想等,提高注意力
注意力的实际应用
学习:集中注 意力可以提高
A
定向注意:有目的、有意 识地注意某个对象
B
选择性注意:在众多刺激 中选择并注意某个对象
C
持续性注意:长时间保持 对某个对象的注意
D
分散性注意:同时注意多 个对象,但注意力分散
心理学意识和注 意的理论
2
经典注意理论
过滤器理论:注
大脑中的意识意识与注意力的关系

大脑中的意识意识与注意力的关系意识和注意力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大脑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影响着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大脑中意识与注意力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认知功能和神经机制上的联系。
一、意识的定义与特征意识是人类主观体验的核心,也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类对外界和内在经验的感知和理解,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意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主观性:意识是个体的主观体验,每个人的意识都是独特的。
2. 私密性:意识是个体之间无法直接共享的,只能通过交流和描述进行间接传递。
3. 综合性:意识涵盖了多个认知能力,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等。
二、注意力的定义与特征注意力是指人类选择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对象或任务上的能力。
它是在有限的认知资源下,对某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注意力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选择性:注意力能够选择性地将注意资源集中在感兴趣的对象或任务上,排除干扰。
2. 集中性:注意力能够集中持续一段时间,以便更好地处理所关注的信息。
3. 分配性:注意力可以在不同的任务间进行分配,帮助人们进行多任务处理和切换。
三、意识与注意力的互动关系意识和注意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一方面,意识对注意力的引导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自己的意识和意图来选择和调节注意力的方向和强度。
例如,当我们有意识地决定关注某个特定的事物时,注意力会被导向到这个特定的对象上。
另一方面,注意力的分配和调控也会影响意识的内容和品质。
注意力的选择性、集中性和分配性决定了我们在意识流中感知和处理的信息数量和质量。
四、意识与注意力的神经基础意识和注意力的神经机制是复杂而庞大的,涉及多个大脑区域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前额叶、顶叶和顶下皮层等区域参与了意识和注意力相关的进程。
特别是前额叶皮层在意识的产生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脑区的连接网络形成了意识网络,实现了信息的整合和意识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和注意(一)意识的含义意识是心里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基础。
(二)意识的种类意识是一种心理心态,它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由于疲劳、谵妄、精神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三)意识的功能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
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
正是通过意识,人们才能够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不在眼前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指引行为。
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体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
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
而这使人们具有灵活的、适宜的、反应的潜能,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四)睡眠与梦2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睡眠分成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眠阶段,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
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
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3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
该阶段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都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3波。
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
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 )。
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 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快速动眼睡眠:3波消失,高频率,底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
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动眼睡眠一般持续5至10分钟,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动眼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
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
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最后一次快速动眼随眠长达1小时。
二、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注意就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是它总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他对象。
被选择的就成为注意的对象,而其他被忽略的就成为背景。
注意的指向性不同,人们注意到的对象就不一样,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就不同。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
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
人在高度集中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会缩小。
(二)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在于选择信息,使之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的中心,以便能被有效地记录、加工和处理。
(三)注意的分类1.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不随意注意情况下,人们对要注意的事物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注意形式,是消极被动的注意,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注意形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征。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以及刺激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等。
一般来说,强度大的事物、新异的事物、运动变化的事物、与周围事物形成鲜明对比的事物,就容易成为人们不随意注意的对象。
绝对的强度、绝地的新异性固然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更多起决定作用的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和相对新异性。
比如,安静的教室里的窃窃私语声。
(2)本人的状态。
不随意注意不仅由外界刺激物自身特点决定,而且和人自身的状态有关。
人的需要、兴趣、态度,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已有的知识经验等都会影响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在外界刺激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们的主题状态不同,不随意注意的情况也就不同。
不随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而消极作用在于使人们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移开,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
2.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一种积极主动、主动的注意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
影响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由:(2 )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随意注意本身是一种服从于一定目的的注意,所以,目的任务越明确,越有助于保持有意注意。
(2 )兴趣特点一间接兴趣。
在随意注意中,活动•兴趣往往是间接的,即人们对活动本身可能不感兴趣,但是,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
所以对活动结果的强调,激发人们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即间接兴趣,能够维持人们稳定而集中的注意。
(3)活动的组织性。
正确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助于随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
(4 )过去的经验。
新异的刺激固然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如果是绝对的新异,经验中没有一点相关的知识,要进一步理解它、接受它也是困难的。
如果刺激物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完全了解,这时,维持注意就比较容易了。
(5 )人格特征。
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而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兼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类似于随意注意,但是又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此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意后注意的通常表现:喜欢上某件事情,并沉浸其中。
因此,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是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1.朝向放射朝向放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反射。
朝向放射是由新异刺激物引起的。
刺激物一旦失去新异性(习惯化),朝向反射也就不会发生了。
朝向反射中伴随着身体的一系列的变化,如感官朝向刺激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压抑;四肢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变缓;出现缓慢的深呼吸;瞳孔扩散;脑电出现失同步现象等。
这一系列身体变化,有助于提高感官的感受性,并动员全身的能量以应付个体面临的活动任务。
2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是指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
网状结构的神经细胞大小不等,它们的轴突较长,侧枝也较多。
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和周围的许多神经元形成突触;一处受到刺激就可以引起周围细胞的广泛的兴奋。
研究发现,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一部分沿感觉传导通路(特意通路),直接到达相应的皮层感觉区;另一部分通过感觉通路上的侧枝先进入网状结构,然后由网状结构释放一种冲击性脉冲,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从而使大脑产生一般性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使皮层功能普遍得到增强。
网状结构不传递环境中的特定信息,但它对维持大脑的一般性活动水平、保证大脑有效地加工特定的信号,具有重要的意义。
3.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使闹处于觉醒状态。
但是,觉醒并不等于注意。
人选择一些信息而离开另一些信息,是和脑的更高级的部分一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相联系的。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附近皮层和有关的皮层下组织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它既是调节皮层紧张性的结构,又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重要结构。
在边缘系统中存在着所谓的“注意神经元”,当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时,它们就会活动起来,而对已经习惯了的刺激不再进行反应。
这种注意神经元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是保证有机体实现精确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器官。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是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作用,而且是主动地调节行为、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大脑额叶直接参与由言语指示所引起的激活状态。
它通过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下行联系,不仅能够维持网站结构的紧张度,而且能够对外周干手器产生抑制性的影响。
拉贝奇(LaBerge,1977 )提出注意需要三个脑区的协同活动,它们分别是:(1)认知对象的或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功能柱);(2 )能提高脑的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3 )大脑的前额叶的控制区,可以选择某些脑区作为注意的对象,提高其激活水平,使激活维持一定的程度和时间。
这三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注意现象产生的生理基础。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人在紧张注意时,往往伴随着外部表现,比如感受器朝向刺激物、呼吸发生变化等。
但是,注意的外部表现并不总是和内心状态一致,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佯装听讲,其实注意早就不在老师的讲课内容上了。
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注意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视觉的注意广度大约为“ 7+-2 ”个单元或组块,而每个单元或组块内部的信息量是可变的。
2注意稳定性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主体状态和对象特点。
当注意对象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而主体又有认识、了解刺激对象的需要、愿望等,这时维持注意就相对容易。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它是由无关刺激干扰引起的,影响当前作业的进行。
而注意的起伏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在比较复杂的认识活动中,注意的起伏总会发生。
一般情况下,这种注意的起伏不会影响当前的作业任务。
注意的起伏是有机体自然的特点,人很难控制。
3注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