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英语中比喻类修辞格及其翻译

合集下载

英语新闻标题的十大修辞格及其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的十大修辞格及其翻译

龙源期刊网
英语新闻标题的十大修辞格及其翻译
作者:吴春梅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5期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而标题则是新闻的“文眼”。

因此,新闻标题除了在选词上做到新颖、抢眼之外,“通常还采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增强语言的简练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英语新闻要吸引住更多的广大中国读者的目光,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法的翻译方法就很值得探讨。

简洁(brief)、准确(accurate)、抢眼(cye-catchmg)是新闻标题翻译的宗旨,力求在汉译时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适当照顾译文特点、增强可读性;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

以下对英语新闻标题的十大修辞格的特点及其相关翻译法进行初步探讨。

新闻英语中的比喻类修辞格分析

新闻英语中的比喻类修辞格分析

新闻英语中的比喻类修辞格分析孙 力(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摘 要:新闻英语中常运用比喻类修辞格提升语言的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兴趣与联想。

文章以近期的英语新闻文本为例,对新闻英语中最常见的比喻类修辞格进行归类,分析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力求为深刻理解英语新闻文体与内涵提供佐证。

关键词:新闻英语;比喻;修辞格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09-0145-02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下,人们对即时新闻讯息可谓是唾手可得。

新闻英语包罗万象,涉及层面广,阅读英语类新闻业成为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最具实效的手段之一。

新闻英语文本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它时常使用比喻类修辞格,以实现交际修辞功能和美学感召功能。

分析新闻英语中的比喻修辞格不仅将有助于加深对新闻英语的理解,还能提高人们对新闻英语写作风格的鉴赏能力。

比喻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以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借此更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

在新闻英语中,运用新颖独特的比喻,有助于增强写作的明确性、生动性和简洁性,更有利于增加读者的兴趣。

1 明喻(Simile)明喻是指在本体、喻体、喻词同时出现的情况下,非常明确地将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明显喻词有“like”“as”“seem”“as if”和“similar to”等。

例如:“A really good Sichuan meal is like a roller-coaster—you have spicy notes, sweet and sour notes, numbing and gentle flavors,” says the British cook who has been researching Chinese cuisine for 25 year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July 28, 2019)这位研究中国烹饪达25年之久的英国厨师说:“一道正宗的川菜大餐就像过山车一样——有辣、酸、麻和柔和的口感。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赏析与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赏析与翻译

!!2005年6月!!!!!!!!!!!!!!!!!!!!!!!!!外国语言文学研究!June2005第5卷第2期!!ResearchinForeignLanguageandLiterature!Vol.5No.2英语新闻标题修辞赏析与翻译李红霞(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并结合大量实例分析各种修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然后提出了如何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修辞!一、引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往往是先预览标题,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看整篇文章。

标题在新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好的标题一定要能唤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与愿望,给读者留下清新而深刻的印象。

在一定程度上,标题就是新闻的广告(Leiter,Harriss&Johnson,2003)。

为了突出新闻重点、刺激读者的阅读冲动,记者、编辑不惜努力,使英语新闻标题在词汇、语法、修辞、形式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构成了独特的标题语言(head-linese)(转引自许明武,2003)。

本文收集了近两年来在英美主要报刊发表的一些文章的标题,着重分析其修辞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的汉译方法。

二、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特点1.简约新闻标题追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在英美报刊上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单词式标题、短语式标题或短句式标题。

另外,使用简短小词,省略一切无实意的词语,如冠词、介词、连词、系动词等,也是常用的手法。

请看下面这则标题:NEETGeneration(TheGuardian,Nov.2,2004)NEET是not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的首字母缩写,指的是一群“不上学,不工作,也不参加培训的年轻人”。

文章讨论了目前在日本和英国的年轻人中存在的NEET现象,并探讨这种现象的社会源。

首字母缩写不仅使文章标题显得简洁,而且因为是作者新造的词,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

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本文旨在对比汉语及英语标题的特点,着重论述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带有修辞现象的英语标题并对其翻译方法有一定认识。

标签:标题;修辞;翻译新闻撰写者写标题时都十分注意在语言上狠上功夫。

他们力图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以使语言活泼生动,具有特色。

本文让读者在对英汉标题各自特点有一定认识,着重论述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及其翻译,并就新闻标题出现的种种修辞现象及其与翻译举例进行阐述。

1 汉英新闻标题对比1.1 概括程度不同在概括程度上,汉语标题倾向于尽可能详尽完整地综述新闻要点,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而英文新闻标题相对简单,常以精练的文字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一点概括出来,以点带面。

例:天象奇观,3000年一遇我国将同时看到彗星与日全食Rare solar eclipse, comet to coincide(王治奎,315)1. 2 措词手法各异动词在中英文新闻标题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英语标题出于对节约版面的考虑,常选用简短小词(Midget Words),如用ban代替restrain, 用back代替support 等,而汉字大小相同,无此顾虑。

例:公众支持北京奥运Public back Beijing’s Olympics(王治奎,313)1. 3 时间表达有别英语新闻标题常常使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过去发生的事,用动词不定式表示“将”发生的事。

而中文新闻标题借助时间副词“昨天”“明日”“将”等表示时间关系。

例:武装分子枪杀29 人;脆弱的和平破灭Militants Kill 29; Weak Peace Shattered.(The New York Times)2.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现象与翻译英语新闻标题善用各种修辞使语言更具吸引力,翻译此类具有修辞现象的英语新闻标题,不但要熟知英汉新闻标题的特点,遵循各自的语言特色,而且在语言的转换中则应注意与汉语的契合,做到流畅地道,毫无斧凿痕迹。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与翻译方法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与翻译方法

1 引言鲁迅曾说,要精辟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对于英语新闻来说,好的标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报刊标题必须简洁明了,能激起读者的兴趣(Crystal,1979:174)。

当今社会,信息空前爆炸,人们几乎很难挤出时间去关注一则完整的新闻。

往往一个标题的吸引力程度就决定人们是否继续读下去。

因此,了解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的特点,对于理解和翻译英语新闻标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编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9年,西方学者卡伦·斯戴汀(Karen Stetting)将英文中的translating(翻译)和editing(编辑)两个概念合二为一,提出了“transediting”(编译)这个概念(1989:371-382)。

我国学者刘其中认为,编译是将用原语写成的新闻转化、编辑成为用译语表达的新闻的翻译方法(2004:136)。

《中国日报》(China Daily)作为目前唯一的一份全国性英文日报,向海内外读者报道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

其新闻语言措辞和文风比较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本文以《中国日报》近几年的典型新闻为例,分析英语新闻的修辞特点,并论证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主要译法。

2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新闻标题如同广告一般,其首要功能是向读者“推销文章”,“以醒目的形式抓住读者还在游移浏览的目光”(侯维瑞,1998:248)。

因此,英语新闻标题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标题语言的精练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下面举例说明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包括比喻、押韵、双关、夸张和对仗等。

2.1 比喻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具有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陈望道,2008)。

比喻常见于英语新闻标题中。

比喻手法使得原文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宋宏,2006:21)。

例1:The Achilles' heel of Trump's economics (China Daily, 29th of Nov. 2016)该新闻标题揭露特朗普经济战略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新闻中的修辞及翻译

新闻中的修辞及翻译

1. Disgraced Romeo Minister Admits to Another Secret Daughter: Love Child No.
2 for Yeo
风流部长好不光彩,承认又有了私生女:
Yeo的第二号爱情之子。
2. Exercise 6 “the birds and the bees”
7. 借代metonymy
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有时往往不直接说出所 要叙述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有 关的人或事物来替代它,这种辞格叫借代 。被替代的事务叫本体(object), 用来替代 的事物叫代体(substitute)。e.g. A thousand mustaches can live together, but not four breasts. 千条汉子能共处,两个婆娘难相容。
2. Eiffel Eyeful
3. Tick, Tock, Tick…Talk
词义双关
4. make you sweat (photo)
5. Climbers hold summit talks 峰顶会谈 6. I finally figured out how government works. The Senate gets the bill from the House. The President gets the bill from the Senate. And we get the bill for everything. 我终于弄懂了我们的政体是如何运作的。议会的提案由 众议院转到参议院,再从参议院把提案转到总统。接 下来就轮到我们支付一切账单。
新闻中的修辞及翻译
Nov. 11
修辞在新闻中的作用
鲁迅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就不能 达意。” 新闻中的修辞能: 1)有助于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可读性和现 场感; 2)有助于传情,委婉地表达记者的“意见 ”和“立场”。 3)有助于“达意”。

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格的特点及翻译_范纯海

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格的特点及翻译_范纯海
Chrone—Plated Independence 铬 板 式 的独立— ——年产 80 万吨铬 的 小 国 扬 言 要 完全独立
这则新闻标题嘲弄的是一个每年 只 能 生 产 出 80 万 吨 铬 的 小 国 扬 言 要 完 全独立。 用直译加注解的方法来翻译, 保留了原语的幽默与讽刺意味, 同时, 译文读者还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 同的感受。
矛盾修辞格法。 矛盾修辞法(paradox) 可使文章文采斐然,此类标题能吸引读者 的反常规思考和深层理解。 汉译要巧用汉 语,保留原文趣味性。 如:
For Ramadan,Jerusalem is quiet but tense (The New York Times,Nov.9,2002) “安 静 ”却 不 “平 静 ”— ——斋 月 期 间 的 耶 路 撒冷
双关语。 英语中多数名词、动词和形 容词除了原词义之外,都有各式各样的派
生义,它们与原义有关而又不同。 作家往 往利用英语一词多义的这种特点写出意 义模糊的语句,其中的某个字词同时传输 两种词义,这种情况为双 关 (pun),或 者 是 说 玩 弄 辞 藻 的 一 种 方 法 — ——同 音 异 义 双 关语。
拟 人 。 拟 人 (Personification) 是 “ 把 事 物、观念等拟作人,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 感 情 和 行 为 方 式 ”③,使 句 子 更 加 生 动 、形 象,让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 如:
Lonely gibbon from Zhuhai seeking loving wife (September 2 1,2005 China Daily) 珠海一孤独长臂猿苦寻爱妻
设 问 。 设 问 (Rhetoric Question)就 是 “用疑问句的方式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 种修辞方式。 一般的疑问句,是有疑而问, 希望得到对方的回答; 设问则是无疑而 问,不需要对方的回答”⑤。 提纲挈领 的 设 问句出现在新闻标题中,不仅能够及时抓 住读者游移的目光,而且还会让读者产生 非读不可的愿望。 汉译时首先应保证原文 问句形式,再归纳出原文中心意思,以补 充性的词语作为副标题。 如:

英语中所有26种修辞手法的全部解释和例句

英语中所有26种修辞手法的全部解释和例句

英语修辞手法总结Figures of speech (修辞)are ways of making our language figurative. When we use words in other than their ordinary or literal sense to lend force to an idea, to heighten effect, orto create suggestive imagery, we are said to be speaking or writing figuratively. Now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some common forms of figures of speech.1) Simile:(明喻)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特性)in common. To make the comparison, words like as, as...as, as if and like are used to transfer the quality we associate with one to the other. For example, As cold waters to a thirsty soul, so is good news from a far country.2) Metaphor:(暗喻)It is like a simile,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but unlike a simile, this comparison is implied rather than stated. For example, the worldis a stage.3) Analogy: (类比)It is also a form of comparison, but unlike simile or metaphor which usually uses comparison on one point of resemblance, analogy draws a parallel between two unlike things that have several common qualities or points of resemblance.4) Personification: (拟人)It gives human form of feelings to animals, or life and personal attributes(赋予) to inanimate(无生命的) objects, or to ideas and abstractions(抽象). For example, the wind whistled through the trees.5) Hyperbole: (夸张) It is the deliberate use of overstatement or exaggeration to achieve emphasis. For instance, he almost died laughing.6) Understatement: (含蓄陈述) It is the opposite of hyperbole, or overstatement. Itachieves its effect of emphasizing a fact by deliberately(故意地) understating it,impressing the listener or the reader more by what is merely implied or left unsaid than by bare statement. For instance, It is no laughing matter.7) Euphemism: (委婉) It is 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无冒犯) expression for one that may offend or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 For instance, we referto "die" as " pass away".8) Metonymy (转喻)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man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 pen (words)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forces).9) Synecdoche (提喻) It is involves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part for the whole, or thewhole for the part. For instance, they say there's bread and work for all. She was dressedin silks.10) Antonomasia (换喻)It has also to do with substitution. It is not often mentioned now, though it is still in frequent use. For example, Solomon for a wise man. Daniel for a wise and fair judge. Judas for a traitor.11) Pun: (双关语) It is a play on words, or rather a play on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words. For instance, a cannon-ball took off his legs, so he laid down his arms. (Here "arms" hastwo meanings: a person's body; weapons carried by a soldier.)12) Syllepsis: (一语双叙) It has two connotations.In the first case, it is a figure by which a word, or a particular form or inflection of a word, refers to two or more words in the same sentence, while properly applying to or agreeing with only on of them in grammar or syntax(句法). For example, He addressed you and me, and desired us to follow him. (Here us is used to refer to you and me.)In the second case, it a word may refer to two or more words in the same sentence. For example, while he was fighting , and losing limb and mind, and dying, others stayed behind to pursue education and career. (Here to losing one's limbs in literal; to lose one's mindis figurative, and means to go mad.)13) Zeugma: (轭式搭配) It is a single word which is made to modify or to govern two or more words in the same sentence, wither properly applying in sense to only one of them, or applying to them in different senses. For example, The sun shall not burn you by day, nor the moon by night. (Here noon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burn)14) Irony: (反语) 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achieves emphasis by saying the opposite of what is meant,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words being the opposite of their usual sense. For instance, we are lucky, what you said makes me feel real good.15) Innuendo: (暗讽) It is a mild form of irony, hinting in a rather roundabout (曲折)way at something disparaging(不一致) or uncomplimentary(不赞美) to the person or subject mentioned. For example, the weatherman said it would be worm. He must take his readings in a bathroom.16) Sarcasm: (讽刺) It Sarcasm is a strong form of irony. It attacks in a taunting and bitter manner, and its aim is to disparage, ridicule and wound the feelings of the subject attacked. For example, laws are like cobwebs, which may catch small flies, but let wasps break through.17) Paradox: (似非而是的隽语) 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consisting of a statement or proposition which on the face of it seems self-contradictory, absurd or contrary to established fact or practice, but which on further thinking and study may prove to be true, well-founded, and even to contain a succinct point. For example more haste, less speed.18) Oxymoron: (矛盾修饰) It is a compressed paradox, formed by the conjoining(结合) of two contrasting, contradictory or incongruous(不协调) terms as in bitter-sweet memories, orderly chaos(混乱) and proud humility(侮辱).19) Antithesis: (对照) It is the deliberate arrangement of contrasting words or ideas in balanced structural forms to achieve emphasis. For example, 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20) Epigram: (警句) It states a simple truth pithily(有利地) and pungently(强烈地). It is usually terse and arouses interest and surprise by its deep insight into certain aspects of human behavior or feeling. For instance, Few, save the poor, feel for the poor.21) Climax: (渐进) It i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ladder" and implies the progression of thought at a uniform or almost uniform rate of significance or intensity,like the steps of a ladder ascending evenly. For example,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22) Anti-climax or bathos: (突降)It is the opposite of Climax. It involves stating one's thoughts in a descending order of significance or intensity, from strong to weak, from weighty to light or frivolous. For instance, But thousands die, without or this or that, die, and endow(赋予) a college, or a cat.23) Apostrophe: (顿呼) In this figure of speech, a thing, place, idea or person (dead or absent) is addressed as if present,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 what is being said. For instance, England! awake! awake! awake!24) Transferred Epithet: (转类形容词) 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ere an epithet (anadjective or descriptive phrase)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noun it should rightly modify(修饰) to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apply or belong. For instance, I spent sleeplessnights on my project.25) Alliteration: (头韵) It has to do with the sound rather than the sense of words for effect. It is a device that repeats the same sound at frequent intervals(间隔) and since the sound repeated is usually the initial consonant sound, it is also called "front rhyme". For instance, the fair breeze blew, 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26) Onomatopoeia: (拟声) It is a device that uses words which imitate the sounds made by an object (animate or inanimate), or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or suggestive(提示的) of some action or movementExplanation version1一、什么是修辞格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喻 类 修 辞 格 进 行 欣 赏 和 比较 , 析 各 种 辞 格 的修 辞 特 点 , 分 并探 讨 了新 闻 英 语 中比 喻 类 修 辞 格翻 译 的技 巧 和 方 法 .
关 键 词 : 闻英 语 ; 新 比喻 类修 辞格 ; 译 翻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3 5 9 H 1 .
部分 代替 全体 , 具体 代 替 抽象 , 个 代 替类 别 , 者 单 或 反过 来 以全体代 替部分 , 抽象 代替具 体 , 别代 替 单 类
个. 例如 :
l s e r n a l 8 mi in v h ce ri d o h _ ty a e r 5. lo e ils o l f te a y l e
维普资讯
第 2 4卷 第 6期
20 0 7年 l 2月








Vo . 4 1 2 No. 6
J u n lo atC ia J oo g U iest o r a fE s hn i tn nv ri a y
De . ( 7 c. 2 】 0
b e t smia o,e e l b o t ig o ,e a d … a ’ l o,i lrt r s mbe, es mehn f r g r s’
1 引 言
修 辞 学源 于 两千 年 前 的古 希 腊 时代 , 研 究语 是
言艺术 的一 门科学 . 修辞 是根 据交 际 内容 、 言环境 语 等恰 当选择语 言 手段 和 表 达 方 式 . 过 利用 各 种辞 通 格可使 语言 具有音 韵美 、 形式 美 、 内容美 、 意境 美 . 为
s e a s mbl ie y l s. n
“ 国内环境是 疲软 的” D—L 公 司的曼逊 说 . , —J “ 如持 续下去 , 假 马特尔 玩具商 店 的销售最 终会 陷入
窘境 . 是它应有 能力度 过难 关 . 家商店 对付风 险 但 这
的最 佳稳定 因素在 于它 的欧洲 消费 者 . ”
h o oa o po e tte h n r d fto s T eprp s lt rtc h u d e so h u a d n so f Ku ds e u e s s e d d p n e to h i fS d r ih rf g e e me e e d n n t e whms o a
更 频 繁 . : i os 如 Wht H ue白宫一 指美 国政府 , et o e Pna n g
( )一种 是 喻 体 不 完全 直接 出现 , 是 通 过其 1 而
他词 ( 多为动 词) 射 出来 , 折 表示 隐喻关 系 . 如 : 例
“ ed me t n i n n s sf”, oe n o f h T o si e vr me ti ot n ts Ma s n o c o
种. 非显 露式 隐喻 又 可 分为 两 种 , 种 是本 体 出现 , 一
23 借 代 ( e nm ) . Mt yy o
借 代是 不 直接 说 出人 和事 物 的本 来 名 称 , 而借 用人 和事 物特征 性 的词 代替 . 作用是 通过 相近 联想 , 用一事 物取 代另 一有关 事物 . 如 : 例
d m sen o h ti w ud h v o b ie sl y a a Hu s i rta t o l a e t egv n mu ce b
喻体 缺 ; 一种是喻 体 出现 , 另 本体 缺 .
1 )显露 式隐喻
显 露 式 隐 喻 的 本 体 和 喻 体 在 上 下 文 里 同 时 出
去年将 近生 产 出 5 0 辆 汽车 . 8万

本 体 是 E rpa osm r, 过 w a e,h uoe cnu es 通 n e【 r t h e
s r b l tru es读 者 可 以体 会 E r e o. tm,aa , g sa, o ls o h uo a cn pn
“ 量 ” 力 )
此句 中的“ ot esp ” “ abt m s i 指 无底 洞 ” 意 指 其 o l t , 发展 潜力很 大 . 过 喻体 “ 底 洞 ” 象 地 向读 者 传 通 无 形
达 出市场 的发展前 景 . 2 )非显 露式 隐喻
在描述 人物 、 地名 和建筑物 时 , 代修 辞格 使 用 借
现 , 型的 比喻词是 t b . 如 : 典 o e例
“ h h n s r e s a b t mls i”, ad h T e C i e e ma k ti ot e s p t si te o
vst g Ni e C ii n k EO ee i h n h i i h r n S a g a .
体 和 喻体 的相 类关 系 .i i Sml 须 具 备 本 体 和喻 体 e必
以及 喻词 , 喻词 常用 “s l e 也 用 “si b o pr. a,k” i a f ecm a , a
体. 从构 成 方 式 上 , 隐喻 分 为“ 露 式 隐喻 ” Vs l 显 ( ibe i
Ss ls w l e e t al u c mb. t ts o l e a l o ae il v n u l s c u y Bu i h ud b be t
2 4 提喻 (y edce . Sncoh ) 提 喻是 不 直 接说 出人 和事 物 的 本来 名 称 , 以 而
比喻 是一种 常用 的修 辞手段 , 以使语 言精 练 、 可 生动 . 比喻 格是 对“ 感知 过程 中的某种 联想 关 系进 行 描述 的一种 语言 艺术 手法 ” 范家 材 ,9 2 7 ) 在保 ( 19 :6 . 证新 闻报道 的纪 实性 和 正 确 性 的前 提 下 , 新 闻 中 在 恰 当巧妙地使 用 比喻格 , 确实 能增加 神 采 , 吸引读者
2 2 隐喻 ( eahr . M t o) p
们 的阅读兴趣 .
2 1 明喻 ( ii . SmlJ e 明喻是 把 两个 事 物 的相 似 性 进行 比较 , 明本 表
隐喻 也是 在两 类不 同 的事物 之 间 进行 比较 , 以 表 明两者 的相似 之处 . 它不 用 喻 词 连 接本 体 和 喻 但
V hc 是 运 载 工 具 , 车 只 是 运 载 工 具 的 一 ei e l 汽 种 , 全体代 替局部 . 是
sm r 强 大 和 稳 定 的 市 场 需 求 .“ et r u es的 w a e”与 h

s r ” 映 出玩 具 商 店 在 商 业 风 暴 中 的窘 境 , tm 反 o 但
文 章 编 号 :0 5—0 2 (0 7)6—0 3 10 5320 0 15—0 3
新 闻英语 中 比喻类 修 辞 格 及 其翻 译
周 灵
( 东 交 通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西 南 昌 30 1) 华 江 30 3
摘要 : 比喻 是 语 言 中历 史 最 悠 久 的 修 辞 格 之 一 . 在新 闻英 语 中 , 比喻 也 是 最 常 用 的修 辞 手段 . 文 对 新 闻英 语 中 常 用 的 几 种 比 本
aJ p n s r d e ct a a e eta e d f i. i
这 个 过程 ( 即资本 输 出和对外 贸易顺 差 的减少 )
灵 活地运 用某些 修 辞 手 段 . 文 拟 就英 语 新 闻报 道 本 中的 比喻类 修 辞格 进行 分 析 , 探 讨 此 类 修 辞格 的 并
增 加报 道 的可读性 、 生动 性 , 新 闻报道 中有 时也会 在
等. 如: 例
T a p o e sma l a y b e in n ,o a a S h t rc s y ar d e b gn i g frJ p n’ e
s r l s h s b e u ln o 0 o s c tv nh : u p u a e n t m i g fr 2 c n e u ie mo t s , b a d i c u d e d u t o ti g t a e y as a o n t o l n p wi s meh n h ta fw e r g h wo l a e b e g re smoe fn iu h n a u io ud h v e n r a d d a r a cflta n c m e
讲述 了人 们 曾一 直认 为 日本 贸易 不 可 能 出现 逆 差 ,
然而 , 日本人 口老化 现象 引起 的严重 危机 : 口老少 人
比例 失 调 、 会 资本 匮 乏 、 社 资本 输 出 减 少 、 贸易逆 差 产生 等 等 . 句 中“ sm r fni lh naU i m” 此 a o c u t n o 很 e a f a c 新鲜 , ui m” 传 说 中的 一种 怪兽 , 现 实 中根 本 ”nc 是 o 在 不存 在 , 以此形 容 日本 人认 为“ 日本 贸易逆 差从 当 时 的现 实看来 是 虚渺 的” 这样 的 比喻格使 原 文信 息变 . 得生 动 , 象 . 形
w a e es r T ef n Sb s bls aa s r g et r h t m. n ’ et aat gi t oh h t o h i l n u
s a is w t rp a o s mes ’ e l h Eu o e n c n u r .’ s e i
五角 大楼一指 美 国 国防 部 , o y od好 莱 坞一 美 国 Hlwo l
电影 业/ 影 界 , l t e 华 尔 街 一美 国金 融 界 , 电 Wa S t l r e B in ei j g北京 一 中国政 府 .
D n l sn, u kn J n et . I i sa sta a , t l o ad o L f i& e n t “ f t ty t y Ma t ’ e h w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