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教案

第二章地区可连续发展(1)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北民大附中地理组曹烨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剖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课程标准解读:不一样地区应作为学习地区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地区为实例,由认识该地区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下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举措睁开学习;人地矛盾是因为环境自己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分讨取造成的,在不一样地域的表现不一样,如:表此刻黄土高原地域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地地域则是沙漠化问题等;教课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事例引述问题,经过剖析产生原由、对地区发展的危害及治理举措,显现剖析地区环境问题的方法;地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经常与该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亲密有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丛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定联系。

所以,不可以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叙述,而要帮助学生经过剖析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进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学情剖析(1)已贮备的知识及优势:必修1和必修2中介绍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论和可连续发展理论;经过对必修3第一章的学习,对地区的观点和实现地区可连续发展思路有了必定的认识。

优势在于我校学生来自于宁夏各个市县,对其当地地理环境有亲身领会,特别是宁南地域学生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感同身受,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

(2)可能存在的问题:初中地理基础不一,部分地域在初中时其实不重视地理学习,使有些同学辨别地图的能力较弱,读图剖析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忱很高,可是发散思想不足,剖析问题能力有待提升。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原由和治理举措;过程与方法:经过让学生剖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及治理举措,培育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剖析地区的环境问题和实现可连续发展的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连续发展观;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背景中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约为39万平方千米。

由于此地区的环境特殊,土壤质地较差,且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地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

二、管控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2. 土地利用调整土地利用调整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布局,可以减少土地的裸露程度,防止水土流失。

3. 土地治理工程土地治理工程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耕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手段,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水资源,提高土地质量。

4.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将居民定居在水土流失区域,开展退耕还林还田行动,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监测和管控,加强对于未经许可的采矿、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土地和环境。

三、治理成果近年来,针对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采取了植树造林、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治理工程、生态移民等手段。

这些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数据显示,中国黄土高原的退化土地面积逐年递减,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开始逐渐崛起。

四、总结水土流失问题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控制、缓解土地流失问题的目的。

当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为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一、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中国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干旱、半干旱区,也是全球著名的水土流失地带。

黄土高原的土地肥沃但也十分缺水,加之长期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压力,导致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有大量的荒漠化地区。

据统计,黄土高原区域总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其中已有25%以上丧失了原有生产能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直接损失了农作物和草地,在经济上也对黄土高原所处的区域带来了严重损失。

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造成的。

首先,自然因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干旱气候和强风等导致土壤经常暴露在外,从而引发水土流失。

其次,农作物种植和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的破坏和土壤的贫瘠,进而引起水土流失。

最后,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过于集中,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农业用水过度,这些都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以下是一些治理方法:1. 林草混合种植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很难支持单一的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其他的生产方式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林草混合种植是一种在当前条件下经济、可行的农业生产方式。

多种植物混合种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多样经济效益。

2. 梯田治理黄土高原大多数地区都比较崎岖不平,梯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水土流失。

梯田治理需要在山地上开凿出平坦的土地,以便农民种植谷物。

在梯田处,农民不会过度放牧,从而减少黄沙袭击和土壤流失。

3.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建设水库、引河、替代灌溉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现象。

4. 不断完善政策水土流失治理是需要长期实施的工程,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才能够持久地推进治理工作。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学习目标】 1.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的阻碍作用。

2.运用资料,分析说明水土流失对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产生的危害。

3.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合理措施。

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础梳理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况地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1、环境可持续发展解决问题:、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有、荒漠化、森林破坏、减少等。

2.水土流失(1)概念:在水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丘陵和高原地带,以地区最为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

2.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1)经纬度范围:(2)范围:以东;以西;以南;以北。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

(2)降水,多。

(3)植被。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致使黄土高原和草原被毁掉。

(2)不合理利用土地:、、、以及。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以黄土高原为例)1.破坏,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威胁安全。

3.造成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灾情。

5.影响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生物措施:因地制宜,。

2.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等。

3.以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合作探究问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1)此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2)形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人为原因是什么?(3)造成的危害有哪些?要点(1)[读图说明]水土流失。

要点(2)[轻松巧记]黄土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人多地少,毁林(草)开荒。

要点(3)[归纳总结]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造成环境恶化;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5.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设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撰写调查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关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总结:对本节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危害、措施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治理措施的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搜集并整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相关资料,制作成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10页。
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阐述水土流失的危害:详细介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哪些危害?”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让学生认识到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治理方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总结出最佳治理方案。
4.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强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布置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调查家乡的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治理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明确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知识。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学案 (中图版必修3)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学案 (中图版必修3)

2.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说明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难点】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自主学习】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包括的内容:环境、经济和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有:、荒漠化、森林破坏、减少等。

3.水土流失(1)概念:在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我国以地区最为严重。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1.自然原因:(1)黄土的特性:一般呈灰黄色,以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

(2)降水特点:。

(3)地质构造: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地形变化明显,加剧了流水侵蚀。

(4)植被:森林和草原的大面积被毁,造成河流水源枯竭,和风沙加剧,水旱灾害日益频繁。

2.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合作学习】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有一首这样唱道:“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呦)手。

”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当堂达标】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是由黄河流水搬运堆积而成B.黄土高原是由流水侵蚀而成C.地跨甘、晋、冀等七省区,地势由东向西倾斜D.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4.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直接原因是()A.地壳上升B.地壳下沉C.断裂作用D.水土流失5.读下面“黄土高原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学案_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2.1学案_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导学案【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学习目标】1、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学习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预习案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内容:包括、、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0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解决问题:环境污染、。

3、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0和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的损失,主要分布在地带。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等因素。

2、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等。

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不合理的、草原、、、等。

三、读课本P35图2-1-2,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地形和地势特征(地势参考河流流向判断)。

1、相对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河游地区。

2、绝对位置:纬度:,经度:。

3、范围:东到,西到,北到,南到主要包括了等七个省区。

4、地形特征:地势,地表形态。

四、读课本P35图2-1-5延安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说出他是什么气候类型。

1、季节变化特:。

2、气候类型:。

五、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设施安全。

3.造成。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灾害。

5.影响合理和有效利用。

六、水土流失的治理1、生物措施:主要是,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但应因地制宜,、。

2、工程措施沟谷:兴修小型水库、坡面:在缓坡修建3、农业技术措施:沟陇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等。

4、以为单位的综合治理。

应注意贯彻和紧密结合的原则。

【名词链接】黄土塬:平坦而宽广的黄土堆积地貌,坡度1º~3º.黄土墚:呈长条形,顶部较为平坦的黄土高地,坡度多在1º~5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我知道了吗?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

我清楚了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学会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二、学习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三、学习过程
复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以及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读图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
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范围时,常用“四至点”来描述: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以南、
__________以北
包括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个省区。

面积:__________km2,水土流失面积__________,占__________,严重流失的为__________万,占__________,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__________亿吨。

黄土高原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__________向__________倾斜,海拔多在__________~__________米。

地形:__________、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__________,覆盖率__________,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土壤:__________。

2、人文环境:
(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
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处于从平原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②处于从沿海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③处于从湿润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④处于从森林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⑤处于从农业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三、试一试:根据以上内容,试着自己总结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都有哪些原因:
四、共同探讨:
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右图3-6中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描述。

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

最后归纳出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巩固性练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有:(

A.x疆地区
B.青藏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方丘陵地区
六、拓展练习:
、如图表示我国各省水土流失面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疆面积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主要原因是:
(3)山西面积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的原因是:
2、据图回答:
这种住宅叫______,它是______地形区特有的景观,反映了这里气候______的特点。

导致该地区出现这种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七、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请写下来;
过一段时间自己如果解决不了,请拿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