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国内外机床与刀具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我国工业母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我国工业母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工业母机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又称工具机,习惯上简称机床,一般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和木工机床等。

广泛应用于传统机械工业、模具行业、汽车工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我国机床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机床产业体系,实现了由机床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向第一生产大国的跨越。

根据加工方式的差异,机床工具行业可分为四大子行业,即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机床附件,及其他机械。

其中,金属切削机床行业在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中经济规模最大、地位最显著。

随着智能化的逐步深入,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控金属切削机床逐渐成为金属切削机床的主流,相比非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工业母机的产业链结构工业母机产业链上中下游清晰,包括上游基础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商、中游机床本体制造商和下游终端用户。

产业链上游为机床产业提供基础材料和零部件,包括机械结构件、功能部件、电气元件和数控系统等。

中游为本体制造,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特种加工机床、加工中心等。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军工、模具制造、工程机械、3C电子、电力设备、船舶等。

上游:基础材料及零部件从上游来看,对机床行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钢铁、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三大类。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在机床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为73.9%。

而在原材料成本的进一步拆分中,由铸件加工而成的底座床身等结构件占比最大,为30%~40%,价格受钢材影响较大;其次是数控系统占比22%;由丝杠、导轨等传动机械以及辅助动力系统等组成的传动系统占比20%;高速主轴和电机等组成的驱动系统占比13%;刀库、刀塔等占比5%;光栅尺占比2%。

1.铸件机床底座、床身等基础大件使用铸件,属于中间加工成品,产品价格主要是在原材料生铁和废钢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加工费。

国内铸造行业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尚处于充分竞争阶段。

从第13届国际模具展看切削刀具的发展趋势

从第13届国际模具展看切削刀具的发展趋势
第 1 届国际模具展看 3 口 削刀具 的发展趋势
郭工具研究所 赵炳桢
展会上 , 特固克公司也介绍 了一款 类似的铣刀 。可以预言 , 它们展 出 的新产品树立 了大切深 、 大进给铣 刀 的新标杆 , 将会引起行业的共 鸣 和跟进 , 对于提高量大面广的平 面 铣削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铣孔等多种功 能 , 非常适 当前切削技术 和刀具发展 的新 削加工效率 已成为铣刀创 新 的方 铣型腔 、
挚 。
向之一 。山特维克可乐满 参展 的 合模具加工工序集 中的特点 , 以 可
C rM l3 5 oo i 4 是一把 带修光刃刀片 减少 换 刀 时 间 。在 这 次 展会 上 , l 可 的4 。 5主偏角面铣刀 ( )与带平 斜坡走刀 的铣 刀结构特征 已被应 图2 ,
刃 、 深 大进给的高效铣刀
立铣刀 、 方肩铣刀 、 铣 刀 是 模具 加 工 的主 要 刀具 , 行刃刀片的标准面铣刀相 比 , 可使 用于平面铣刀 、
1 量 约 占模 具 切 削 加 工 总量 工作 台进给速度提高 3 , 1 : I 工 倍 并获得 圆弧 角铣刀等不 同的铣刀品种上 ,
高温合金 、 钛合金等 ) 的用量迅速
F D 4 F P 3 列 立 装 刀 片重 力 M 0 、M 0 系
各 公 司 展 出 的模 块 式 可 换 头 增 加 , 对加工效率 和刀具寿命提 出
切 削面铣刀 , 所配 的 L K 系列刀 立铣刀不仅可缩短换刀时 间, N T 而且 了更高要求 , 也推动 了刀具供应商 片有正的刃倾 角和前角 , 在加工 中 可 以减 少刀 杆数 量 , 降低 刀具 成 的新产品研发工作 。例如 , 三菱公 切 削轻快 , 机床 功率消耗少 , 切深 本 。 日研 公 司 展 出 的 一 种 减 振 刀 司推 出的 C o t 系列整体硬质合 ot a Sr 可达 1m 加工效率很高( ) 具接 杆 采 用 特 殊合 金 制 造 , 7 m, 图3 。 以替 代 金 立 铣 刀 , 特殊 设 计 的 排屑 槽 形 状

国内外机床及刀具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机床及刀具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机床及刀具的发展趋势作者:朱可承来源:《中国机械》2013年第18期摘要:现代切削技术和高效先进刀具是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刀具发展和机床相比,有很大差距,大多数依然使用的是一些廉价的刀具,制约了制造业的现代化。

刀具的产业发展从另一个方面会直接影响制约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床;刀具;发展;产业1.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趋势1.1.产业发展趋势中国机床行业目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制造能力,在强劲市场需求拉动下,产业的上升空间很大。

我国机床产品目前数控化率还比较低,地区和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存在,这些因素都决定未来中国机床市场的中低需求将长期存在。

以研制重型机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精密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电加工机床和锻压机床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或专业化企业将逐渐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

产业的国际化将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十年内进入世界机床百强的企业将增至10家。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规划的逐步落实,特别是市场配置资源手段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显现,机床行业的产业布局将呈现地域分布的特点。

1.2 .技术发展趋势中国机床行业技术研究模式从被动式到主动创新转变,研究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市场需求成为研究的主要动力。

在国家投资继续发挥导向性作用的同时,企业自筹资金、社会化融资、外资将成为技术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

以企业为龙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形成的技术创新平台和同行业企业组成的产业创新联盟将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研究模式的转变和研究投入的多元化,中国机床行业的技术研究国际化参与度将显著提升。

浙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多的企业开始与国际领先的研究机构或公司合作研究;二是更多的企业有能力为国际机床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高精度、高速度、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制造将成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世界机床刀具技术发展成果与趋势随着技术发展,5轴联动加工技术日趋成熟,东京、北京、芝加哥、汉诺威四大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每届都展出四五十台,甚至上百台五轴联动机床。

机床调研报告

机床调研报告

机床调研报告机床调研报告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机床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床调研报告1组合机床,以系列化和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对一种或多种工件按预先确定的工序进行切削加工的机床。

兼有万能机床和专用机床的优点。

通用零部件通常占整个机床零部件的70%~90%,只需要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及工艺改变极少量的专用部件就可以部分或全部进行改装,从而组成适应新的加工要求的设备。

由于在组合机床上可以同时从几上方向采用多把刀具对一个或数个工件进行加工,所以可减少物料的搬运和占地面积,实现工序集中,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将多台组合机床联在一起,就成为自动生产线。

组合机床广泛应用于需大批量生产的零部件,如汽车等行业中的箱体等。

另外在中小批量生产中也可应用成组技术将结构和工艺相似的零件归并在一起,以便集中在组合机床上进行加工。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我国,组合机床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科研和生产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应用也已深入到很多行业。

是当前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品更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是集机电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

它的特征是高效、高质、经济实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交通、能源、军工、轻工、家电等行业。

我国传统的组合机床及组合机床自动线主要采用机、电、气、液压控制,它的加工对象主要是生产批量比较大的大中型箱体类和轴类零件(近年研制的组合机床加工连杆、板件等也占一定份额),完成钻孔、扩孔、铰孔,加工各种螺纹、镗孔、车端面和凸台,在孔内镗各种形状槽,以及铣削平面和成形面等。

组合机床的分类繁多,有大型组合机床和小型组合机床,有单面、双面、三面、卧式、立式、倾斜式、复合式,还有多工位回转台式组合机床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新型的组合机床——柔性组合机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应用多位主轴箱、可换主轴箱、编码随行夹具和刀具的自动更换,配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数字控制(nc)等,能任意改变工作循环控制和驱动系统,并能灵活适应多品种加工的可调可变的组合机床。

高速切削报告-国内外现状

高速切削报告-国内外现状

2、超高速切削加工优势

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生产率
随着切削速度的大幅度提高,进给速度也相应提 高5-10倍。这样,单位时间内的材料切除率可大大增 加,可达到常规切削的3-6倍,甚至更高; 同时机床快速空程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也大大减 少了非切削的空行程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机床的 生产率。

降低切削力


大多数情况下,垂直力比水平力大,这和理论分析的 结果相反;
峰值切削力只增加了33%-70%,而不是预计的500 %,而且使用的平均力还会减小; 在高速切削下,剪切角增大而导致剪切力减小。


超高速切削加工 与传统的切削加工相比发生了质变
1.3 高速切削逐渐成熟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金 (Robert I.king)和麦克唐纳(Mcdonaid.J)着手 验证和发展沃汉(Vaughan)的研究结论。


存在的问题
1)刚度低、惯量大,难以获得高进给速度和高加速度 (速度很难超过60m/min、加速度很难超过1.5 g)。
2)非线性严重,不易实现闭环控制。
3)传动误差较大,影响机械加工精度。
4)机械传动链结构复杂,特别是在重型机和多坐标机 床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5)机械噪声大。
6)传动效率低,一般0.6。
主要结论:
1)高速切削方面

在超高速条件下,高强度材料可以切削,切削速度可高 达1220m/s;


高速钢刀具可在这一速度下切削高强度材料;
加工合金材料的脆性失效现象在高速下并没有发生; 高速下的实验结果和通常的加工曲线计算的结果不一样; 超高速切削可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 高速切削的金属加工切除率可高达普通切削的240倍。

数控刀具国内外排行性能总汇.

数控刀具国内外排行性能总汇.

目录一、国内刀具厂家 (01)二、世界各国刀具品牌盘点 (01)三、其余著名刀具厂商简要介绍 (02)四、刀具夹具受欢迎品牌排行榜 (03)五、各地区刀具的排名也是价格和品质的体现 (04)六、世界五大刀具派系对中国刀具市场的影响 (05)七、国内数控刀具企业生产经营规模 (09)八、2009国内数控刀具市场分析 (11)九、数控刀具的概述 (20)一、国内刀具厂家1 株洲钻石2 东莞耐斯卡特3 成都森泰英格4 成都千木二、世界各国刀具品牌盘点1.德国;1 瓦尔特(WALTER);2 贝克(BECK);3 博泰(botek);4 维地亚(widia);5 威玛诺(WEMARO);6 德国(JBO);7 凯狮(KELCH);8 蓝帜(Leitz);9 玛帕(MAPAL);10 蒂泰克斯(TITEX);11 迪哈特(dihart);2.瑞典:1 山特维克可乐满(SANDVIK);2 山高(SECO);3 DIETERLE;3.日本:1 京瓷(KYOCERA);2 尼肯(NIKKEN);3 圣和(SHOWA);4 大昭和(BIG);5 三菱(MITSUBISHI);6 弥漫和(YAMAWA)絲攻;7 OSG 絲攻;8 优能 UNION 微型铣刀;9 日立(HITACHI);10 东芝泰柯珞(TOSHIBA);11 二不越荔枝(NACHI);12 住友(SUMITOMO);13 元刀(ASADA);14 冈崎(OKAZAKI);15 鹰牌(EAGLE);16 (FP)铰刀;17 戴杰(DIJET)铣刀;18 富士(H.T.D)絲攻;19 神户直冈(kobelco);20 小笠原(OGASAWARA);4.以色列:依斯卡(ISCAR);5.美国:1 肯纳(kenna);2 昂思路(Onsrud);3 LBK;4 切削王(Mastercut);5 铣星(MILLSTAR);6 SGS;7 国洛泰克(NTK)Mast;6.韩国:1 YESTOOL;2 多仁(DINE);3 HEADONG;4 HANBOO;5 克洛依(KORLOY);6 特固克(TAEGUTEC);7.西班牙:LAT;8.意大利:1 FIUDI.;2 DELFER;三、其余著名刀具厂商简要介绍1 英迈工具(INMIND):专业钨钢铣刀、丝锥、钻头生产厂家,著名刃具品牌。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

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数控技术现状趋势一、国内外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

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

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

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

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

2023年我国刀具市场发展行情分析

2023年我国刀具市场发展行情分析

2022年我国刀具市场发展行情分析时钟敲响,数字轮转,不知不觉2022年已成为过去,2022年的大门已经开启。

经受了过去种种曲折与喜悦的我国刀具企业,在“虎”年里将如何博弈以便顺当渡过种种难关?这成为众多刀具企业掌门人盼望了解的问题。

或许,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把握将来。

在盘点了刀具行业2022年的进展状况后,我们对2022年刀具行业的进展趋势进行了猜测与展望。

2022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席卷了整个世界,全部的市场都在危机的余波中忐忑担心以求平稳,而刀具市场却传出这样一个声音:2022年,刀具市场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2022年刀具市场将迎来又一个春天我国目前年刀具销售额为145亿元,其中硬质合金刀具所占比例不足25%,不仅与国际市场刀具产品结构相去甚远,也不能满意国内制造业对硬质合金刀具日益增长的需求。

国内制造业消费的刀具中,硬质合金刀具比重已达50%以上,供需结构脱节的问题已非常严峻,其后果是大量过剩的高速钢刀具以低价出口或内销,同时高效硬质合金刀具却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进口量已从2022年的0.9亿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4.5亿美元。

在发达国家,目前硬质合金刀具已占刀具的主导地位,比重达70%。

而高速钢刀具正以每年1%-2%的速度缩减,目前所占比例已降至30%以下。

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刀具的比重为3%左右。

我国目前年产高速钢材8万吨左右,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消耗了大量珍贵的钨、钼等稀有资源。

这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使得生产的高速钢刀具大量过剩,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导致大量刀具生产企业效益低下。

年产硬质合金1.6万吨,也占全球总产量的40%左右。

但是,硬质合金制品中附加值最高的切削刀片产量只有3千余吨,只占20%。

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国内急需的硬质合金刀具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也使珍贵的硬质合金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从经济效益方面比较,我国硬质合金年销售收入约5.6亿美元;日本仅为我国产量的40%,但销售收入高达26.33亿美元,其中刀片的比重高达72%,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也获得了良好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工业、农业等各个生产领域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和工具。

这些机器和工具都是由一定的形状和尺寸的机械零件组成的。

生产这些零件并把它们装配成机器或工具的工业成为机械制造业。

而在机械制造业中所使用的主要加工设备就是机床。

目前在世界各个国家中,加工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均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机床及其相关的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机床及刀具的发展的重要性!现代切削技术和高效先进刀具是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道具发展与机床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依然使用的是一些廉价的刀具。

有先进的机床,却配不上先进的道具,使高效机床的加工效率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制造业的现代化。

刀具产业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会所直接影响制约了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我们就来看一下未来刀具的发展趋势:刀具的发展趋势:1、硬质合金材料及涂层应用增多。

细颗粒、超细颗粒硬质合金材料是发展方向;纳米涂层、梯度结构涂层及全新结构、材料的涂层将大幅度提高刀具使用性能;物理涂层(PVD)的应用继续增多。

2、新型刀具材料应用增多。

陶瓷、金属陶瓷、氮化硅陶瓷、PCBN、PCD等刀具材料的韧性进一步增强,应用场合日趋增多。

3、高速切削、硬切削、干切削继续快速发展,应用范围在迅速扩大。

4、刀具制造商研发的重点不再是通用品牌和通用结构。

面对复杂多变的应用场合和加工条件,研发针对性更强的刀片槽形结构、牌号及相应配套刀具取代通用的槽形、牌号的刀片及刀具。

5、刀具制造商角色转变。

从单纯的刀具生产、供应,扩展至新切削工艺的开发及相应成套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开发,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6、信息化程度提高,刀具制造企业合作增强,市场竞争加剧。

世界著名刀具品牌:山特维克集团旗下品牌——山特维克.可乐满、德国瓦尔特(含德国蒂泰克斯、德国普瑞特)美国万耐特、法国塞菲提、德国多马以及瑞典本土的山高(荷兰嘉伯乐、法国EPBIMC金属切削集团现旗下品牌——以色列的伊斯卡、英格索尔、特固克日本东芝——泰珂洛、德国的创新、法国的无敌泰克美国肯纳金属——旗下知名品牌:美国肯纳金属、德国威迪亚、以色列的赫尼塔、曼彻斯特等德国——刀柄工具系统有雄克、海默、凯狮、格威法、戴博、瑞品等,丝锥螺纹工具有卡迈斯、脑尼斯、埃莫克.法兰肯、钴领、毅力等有了好的刀具,在看看机床,作为机加工的主要工具,机床的好坏,先进与否,直接决定了加工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

现代机床业慢慢的从简单到复杂,有半自动向着自动化迈进。

随着生产的需要对机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就来看看,我国与世界机床的发展趋势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趋势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发展趋势(1)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趋势明显中国机床行业目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制造能力,在强劲市场需求拉动下,产业的上升空间很大。

(2)中低需求将长期存在,产业结构与产能将逐步优化我国机床产品目前数控化率还比较低,地区和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多种经济形式将长期存在,这些因素都决定未来中国机床市场的中低需求将长期在。

(3)行业内将会涌现出一批大而强、小而精或小而专的企业以研制重型机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精密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电加工机床和锻压机床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或专业化企业将逐渐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

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十年内进入世界机床百强的企业将增至十家以上。

(4)产业地域分布更趋合理,产业聚集度将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区域经济规划的逐步落实,特别是市场配置资源手段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显现,机床行业的产业布局将呈现地域分布的特点。

未来将形成以东北、西北、华东、西南、江浙等地区为代表的机床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内围绕特色产品或机床产业集团将形成支撑产业群。

2.技术发展趋势(1)技术研究模式转变,市场需求拉动成为主导中国机床行业技术研究模式从被动式到自主创新转变,研究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市场需求成为研究的主要动力。

如超重型龙门车铣复合机床、加工直径28米立式车床等产品都是在国内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下研制成功的。

因此,在市场需求拉动下,中国机床行业的研究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2)技术投入多元化,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将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投资继续发挥导向性作用的同时,企业自筹资金、社会化融资、外资将成为技术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企业为龙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形成的技术创新平台和同行业企业组成的产业创新联盟将发挥主导作用。

(3)技术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才全球化配置趋势明显由于研究模式的转变和研究投入的多元化,中国机床行业的技术研究国际化参与度将显著提升。

这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多的企业开始与国际领先的研究机构或公司合作研究;二是更多的企业有能力为国际机床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4)技术研究实力增强,技术发展步伐与发达国家同步高精度、高速度、复合化、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制造将成为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产品制造精度、制造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

(5)技术应用发展趋势预测●直驱技术将在中高档数控机床上大量采用,机床结构更加适应高速、高精加工需要。

●智能辅助编程和操作软件将成为数控机床的标准配置,机床具备智能化监控功能,配合网络接口可实现远程控制和效能管理●加工规格、精度和性能指标向极限化发展。

●机床加工效率提高,单位能耗降低,环保加工方法将替代传统●自动化装置在机床上集成应用,机床的自动化水平更高。

●高效、精密特种加工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可替代传统加工方法,更多用户开始应用相关技术组建新的零件生产线。

3、合作共赢是中外机床企业所面临的必然选择大家都知道,面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合作共赢是共渡难关的必然选择。

机床产业也不应例外,面对后金融危机对全球机床产业的持续影响,面对未来几年中国机床市场的机遇,合作共赢也必将成为中外机床企业所面临的必然选择。

在这里所讲的合作,既包括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既包括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

合作领域应包括研发与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培训等各个层面。

在未来5至10年里,中外企业针对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能源等国家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的需求,在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等领域开展合作,前景应该看好。

全行业应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求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应局限于技术、产品、制造层面的合作,应积极探索商业模式间的合作。

中国机床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解决了从无到有和从小到大的问题。

基于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和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我相信,经过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走合作共赢之路,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强又大”的目标。

中国著名机床产业:沈阳机床有限公司济南一机床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汉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华鼎重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新瑞机械有限公司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机床集团世界机床工具技术发展成果与趋势1.机床复合技术进一步扩展随着技术进步,五轴联动加工技术日趋成熟。

芝加哥、汉诺威、东京、北京四大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每届都展出四五十台,甚至上百台五轴联动机床。

五轴联动不限于X、Y、Z、A、B(或C)轴联动,而是包括U、V、W轴不同组合的多轴控制五轴联动,同时,立卧转换铣头已经广泛应用于五轴立式加工中心。

各类复合机床纷纷亮相。

复合机床包括铣车复合、车铣复合、车一镬一钻一齿轮加工等复合、车磨复合、成形复合加工、特种复合加工等,并出现多主轴、多刀塔的复合机床,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一台机床就是一个加工厂”、“一次装卡,完全加工”等理念正在被人接受。

2.智能化技术有新突破智能化提升了机床的功能和品质,在数控系统上得到了较多体现。

在智能化方面具有更强的功能:断电保护功能、加工零件检测和自动补偿学习功能、高精度加工零件智能化参数选用功能。

防震动功能(AVC);热补偿功能(ITC);防碰撞功能(155);语音提示功能(MvA);智能主轴(IPs);智能平衡分析器(IMS);设备维护智能支持系统(IBA)。

三维仿真、智能化刀具管理软件,高精度在线测量系统、刀具磨损补偿、温度补偿等等。

3.机器人使柔性化组合效率更高机器人与主机的柔性化组合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与加工中心、车铣复合机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工具磨床、电加工机床、锯床、冲压机床、激光加工机床、水切割机床等组成多种形式的柔性单元和柔性生产线。

4.精密加工技术有了新进展发达国家通过机床结构设计优化、机床零部件的超精加工和精密装配、采用高精度的全闭环控制及温度、振动等动态误差补偿技术,提高机床加工的几何精度,降低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从而进人亚微米、纳米级超精加工时代。

5.功能部件性能不断提高功能部件不断向高速度、高精度、大功率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取得成熟的应用。

如电主轴、全数字交流伺服电机及驱动装置、力矩电机、直线电机、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功能部件的性能指标不断提高。

6.新技术提高了机床的性能日本大限公司推出机床防碰撞系统和热补偿系统,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在机床上应用;日本森精机公司的高刚度、箱中箱的机床主体结构,以及重心驱动技术已开始流行。

森精机公司推出的高档数控机床四项新技术,全面提高了机床的性能,四项新技术是:重心驱动(DCG)、电机直接驱动(DDM)、内装电机刀塔(BMT)、八角形滑块(ORC)。

日本马扎克公司推出拥有7项智能技术的i一系列机床,德国DMG集团推出以复合和智能技术创新的第五代机床等表明,新技术的应用使数控机床的技术进步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7.数控刀具和测量仪器有了新的发展高速、高效、复合、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环保是数控刀具的发展方向。

发达国家数控刀具制造技术在刀具材料、刀具镀层技术、刀具结构设计、刀具连接件和工具系统、以及切削数据库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使得数控刀具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数字化、高精度、智能化、非接触测量仪器和在线测量技术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不断出现,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代表的精密测量仪器应用扩大;带CCD数字摄像头、激光测头及触发测头的多传感测头光学坐标测量仪得到快速发展;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和球杆仪在数控机床几何精度和运动精度的监测和监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