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考卷,有详细解题答案

201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奇葩(pā)哈(hǎ)达砧(zhān)板不胫(jìng)而走B.坎坷(kě)勖(xù)勉棘(jí)手拾(shè)级而上C.着(zháo)重巷(hàng)道混(hùn)沌中规中矩(jǔ)D.畸(jī)形慰藉(jiè)骁(xiāo)勇抵(dǐ)掌而谈【考点】11:字音.【分析】此题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做题时一定要反复读,据义定音,只要平时对的积累够多够扎实,答案不难选出.【解答】A.砧板(zhēn),习惯误读字;B.正确;C.着(zhuó)重,多音字;D.扺(zhǐ)掌而谈,注意和“抵”区别。
故选:B。
【点评】字音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察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81、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82、扇:他拿着扇(shàn)子却扇(shān)不来风.83、得:你得(děi必须)把心得(dé)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84、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再屏(píng)风后面.85、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86、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87、乐:教我们音乐(yùe)的老师姓乐(yùe),他乐(lè)于助人.88、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89、吭: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紧.2.(3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其美C.福祉喝彩挖墙脚甘之如饴D.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考点】12:字形.【分析】汉字因意定形,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字形的正误.【解答】A.腥红﹣猩红;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
2010年天津高考试卷详细解析版

2010年天津高考试题详细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第1页至第9页,第Ⅱ卷第10页至第11页。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1. He telephoned the travel agency to three air tickets to London.A. orderB. arrangeC. takeD. book1.答案D【解析】考查动词辨析。
句意为:“他给旅行社打电话预定去伦敦的飞机票”,A项为“预定”,指预定座位或货物;B项意为“安排”;C项意为“拿,买”;D项意为“预定,登记”,指约定票,故选D。
2.—Excuse me, 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Sure. ?A. What helpB. What is thisC. What is itD. What do you want2.答案C【解析】考查交际用语。
句意为“打扰你了,你能帮我个忙吗?当然。
什么事情?”,A项意为中国式英语;B项意为“这是什么”;C项意为“到底是什么”;D项意为“你想要什么”。
2010天津高考语文

2010天津高考语文引言语文是高中生高考的其中一个科目,也是重要的一门学科。
2010年的天津高考语文试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份试卷,本文将对2010天津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分析和解读。
试卷概况2010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共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占总分的60%,非选择题占总分的40%。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非选择题包括填空和作文。
选择题2010天津高考语文试卷的选择题分为两大部分: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
单项选择部分包括了多个题目,每个题目都包含了若干个选项,考生需要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阅读理解部分则要求考生阅读一段文章,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这一部分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和作文两个部分。
填空部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上下文,填写最适合的词语,同时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作文部分则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考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总结2010天津高考语文试卷是一份典型的高考试卷,它全面考察了考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做这份试卷,考生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的语文水平,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发现和改进。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考生的高考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考生应该在备考时注重语文的综合训练,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等。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相信每个考生都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天津市教育考试院. (2010). 2010天津高考语文试卷[M]. 天津出版社.。
2010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î)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格局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10年天津高考试题及答案

10年天津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B.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根据文言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 文中提到的“君子”具有哪些品质?B. 孔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哪些不同的人生感悟?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哪些观点?(2)请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3. 作文题目:请以“我与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1. (1)A. 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而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而废弃他的话。
B.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六十岁能听进不同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越规矩。
”(2)A. 文中提到的“君子”具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品质。
B. 孔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感悟包括: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六十岁能听进不同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越规矩。
2. (1)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2)文章中的主要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例如,作者通过列举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来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环境政策来强调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作文答案略。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已知函数f(x)=x^2-4x+3,求f(x)的最小值。
答案:f(x)的最小值为-1。
2. 解方程:3x^2-5x-2=0。
答案:x=2或x=-1/3。
3.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b^2=c^2,求证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a^2+b^2=c^2,则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
2010天津高考语文

2010天津高考语文一、题目背景介绍2010年的天津高考语文考试是中国高中学生们迎接大学生涯的重要关卡之一。
语文考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试卷结构分析201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总共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占试卷总分60%,非选择题占试卷总分40%。
下面我们将对每一部分的题型进行详细解析。
1. 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分为阅读理解和语言知识运用两个部分。
-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有相应的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内容涉及社会、文化、科学等多个领域,题目形式多样,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旨、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等。
- 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
题型包括选词填空、改错、句型转换等。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包含两个大题:写作和鉴赏。
- 写作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题目或提示,进行文章写作。
题目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逻辑的组织。
- 鉴赏鉴赏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需要对给出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三、试题解析与思考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试卷为例,第一篇文章题目为《太湖的春天》,主要描述了太湖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问题包括太湖的面积、水质等。
通过这篇文章和问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2. 语言知识运用题语言知识运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和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例如,试卷中有一道句子改错题,要求学生找出并改正错误的部分。
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3. 写作题写作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或提示进行文章写作。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

2010年全国语文高考真题18套(答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一、1、【解析】A项厉兵秣mò马,B项倾轧yà,D项解剖pōu。
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宿”;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â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答案】B3解析:A、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C、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
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天津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奇葩.(pā)哈.达(hǎ)砧.板(zhān)不胫.(jìng)而走B.坎坷.(kě)勖.(xù)勉棘.手(jí)拾.(shè)级而上C.着.(zháo)重巷.(hàng)道混.(hùn)沌中规中矩.(jǔ)D.畸.(jī)形慰藉.(jiè)骁.(xiāo)勇扺.(dǐ)掌而谈【答案】B【解析】A、砧.板(zhēn),习惯误读字;C、着.(zhuó)重,多音字;D、扺.(zhǐ)掌而谈,注意和“抵”区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齐美C.福祉喝彩挖墙角甘之如饴D.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答案】D【解析】A、猩红;B、两全其美;C、挖墙脚。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答案】A【解析】决定:①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②决定的事项;③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④客观规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发展变化。
确定:固定;明确肯定;坚定。
文中意为“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应用“决定”。
“即使”和“也”搭配。
提升:提拔;用卷扬机等向高处运送。
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产业”应与“提升”搭配。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应用“息息相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答案】B【解析】A、搭配不当,在“是”前添加主语“天津”;C、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
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
去掉“黄发”。
D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理论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
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持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
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
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5.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
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D【解析】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引导人们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将“伦理道德观念”范畴扩大为“道德观念”。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
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是一致的。
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答案】A【解析】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无中生有。
C、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一致。
D、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来赵多的有识之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
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导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
【答案】C【解析】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重在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选择,不具有政府的强制力。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三、(12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1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
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呼渔,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
”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
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
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
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
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略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乃易其敝.衣敝:破旧B.女角遽.反遽:急忙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嶦军发:发放【答案】D【解析】发,在文中是“打开、拿出”的意思。
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多义词,关键在于用“语境定意”法的运用。
另一个难点是“具事”,方法是语境推断法,选项与文中语句互相参验。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因.泣下霑矜,与武诀去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斧斤以.时入山林D一夕,为.海潮所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答案】A【解析】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就”的意思。
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