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总复习 诗歌主题 初三总复习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考点总结考点一把握情感1.常见古诗词归类。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

考点二理解诗歌意象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

(1)动物类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

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2)植物类柳:谐音“留”, 有伤感离别的意味。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 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花”, 品格高洁、坚贞, 有隐逸之意。

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如“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3)自然现象类明月:思乡之愁。

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或愁绪绵长。

黄昏、落日:思乡怀人, 感伤、孤寂。

浮云:游子等。

(4)时令类西风:意味凄凉。

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5)特定地点类长亭:送别。

南山:隐居。

(6)其他吴钩:代表勇武豪迈。

号角:意指战争。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画面?答题步骤: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结合诗词主旨, 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模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画面)。

考点三品味语言1.诗词语言的特点。

古代诗歌要用尽量少的词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所以语言具有精练含蓄的特点。

理解诗歌的语言, 除了要调用必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外, 还要辨识诗歌语言的词性、语序的灵活变化, 更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品味语言, 主要是指品味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正确理解其在诗词中的含义,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初中诗歌总复习 诗歌主题 初三总复习

初中诗歌总复习  诗歌主题 初三总复习

诗歌主题忧国、忧民、爱国篇r梦中事未发生:渴望/惧怕梦—i ।梦过去之事:怀念/难忘篇目题材关键字主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应傍战场开(战事)②故园菊(故乡)①对思乡的思念②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③对和平的渴望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①戍轮台(战事一一个人)②铁马冰河(战事)梦(渴望)渴望战场杀敌、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己亥杂诗》①“落红”化春泥(作者自喻)护花(花指图家)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泊秦淮》①亡国(国运衰颓)②商女唱《后庭花》(统治者听)①对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统治阶层人物的愤慨;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梁甫行》①剧哉边海民(百姓)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雁门太守行》①黑云压城(敌军压境)、甲光向日(待敌)、角声满天(厮杀)、燕脂(战场景色)、半卷红旗、鼓声(突袭)【一场战争】②为君死①对士气高昂、奋力杀敌将士的赞美;②赞颂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①中原乱(国运衰颓)②簪缨散(统治阶层)①亡国之痛;②对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愤慨及复国无望的感叹《式微》①胡不归(百姓)②君之故,君之躬(统治者)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②对统治者的愤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大庇天下寒士②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①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②舍己为人的博大宽广胸怀《卖炭翁》①夺炭的宫使(统治阶层)②被夺炭的卖炭翁(百姓)①对仗势欺人、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宫使的谴责;②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诗歌主题思念篇篇目题材关键字主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左迁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①对友人的同情、关心 ②对友人的思念③对自己过去遭遇的伤感 《次北固山下》 ①乡书、归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天净沙•秋思》 ①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 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峨眉山月歌》 ①半轮秋 ②思君①对故乡的思念 ②对朋友的思念; 《梁甫行》①剧哉边海民(百姓)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①月如霜②吹芦管、尽望乡 ①对故乡的思念及满心的哀愁 《夜雨寄北》 ①君②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 ①诗人飘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②对妻子的思念 《春夜洛城闻笛》 ①玉笛、故园 ①思念故乡和亲人 《逢入京使》 ①故园、报平安 ①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黄鹤楼》 ①日暮、乡关 ①抒发寂寞惆怅之感和对故乡的愁思 《渡荆门送别》①故乡水、送行舟①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庭中有奇树》 ①遗所思 ①一位妇女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春望》 ①国破、烽火②家书 ③不胜簪 ①忧国伤时; ②思家 ③悲己《关雎》①求之不得②钟鼓乐之、琴瑟友之 ①小伙子追求思念的姑娘求之不得的痛苦及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①从之①抒发了思慕、追求心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梦:旧人旧事旧景+渴望发生的事忆:旧事旧景旧人月/夕阳/雁/边塞乐声(笛、芦管、琵琶、羌管)直接抒情家/故人/故国/君/弟想象(联想)意象(寓情于诗歌主题孤寂、抑郁、惆怅、悲愤篇哀悲]喜爱、愉悦篇喜悦►描绘明丽、美好的景色(一般是春景)/直接抒情:喜、闲适、恬静、淡泊篇恬静k描绘清幽、宁静之景/人境合一豪情篇豪迈►描绘雄伟壮丽之景/借景抒情情感复杂篇哲理篇言志篇►。

九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九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九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古代诗歌题材分类1.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一般以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例如,杜牧的《赤壁》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对历史的感慨,曲折地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和愤慨之情。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话外之音。

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等。

(2)基本主题: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2.咏物诗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1)内容范围: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于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之情;③厌弃黑暗官场,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征战沙场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入仕容易得多。

中考诗歌复习

中考诗歌复习



3、读本诗尾联,很容易想起王维的另两句诗_,__,它
们都用衬托的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四)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该词表现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沉痛的亡国之思
2、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3、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渴望: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保家卫国决心: 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悲伤: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山河沦丧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 理想不为人知愁苦: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坦陈心志的告白: 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 刘禹锡《秋词》龚自珍《已亥杂诗》
把离愁具体化、形象化。如以“剪不断,理还 乱”比喻愁思纷乱。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是 。 ,实际上写的
草木蔓生
山河依旧
草茂人稀,荒凉萧杀,物是人非的社会现实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
炼 字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九年级诗歌鉴赏总复习

九年级诗歌鉴赏总复习
九年级诗歌鉴赏总复习
《诗经二首》
了解《诗经》
补充注释: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约 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 《诗经》,为五经之一。现存的《诗经》是汉
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 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 《蒹葭》
1、字词解释 2、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 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表达 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相思之情。 3、蒹葭的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 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 4、重章叠句①使内容层层深入,强化感情(时间 推移、对思慕之人的感情加深)②渲染气氛, (冷寂落寞)突出主题(更充分地突出对伊人真 诚而执着的追求)③ 增强节奏感、形成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
气氛,(求而不得的相思)突出主题(更充分地表达男 子对女子的追寻之苦、思念之苦 )③ 增强节奏感、形 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
4、差荇菜,左右流之 写女子采摘荇菜的忙碌和优美的姿 态。赞美她的勤劳。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心理活动 描写,“悠哉”叠用,深刻表达了男子长夜难眠,相思 难耐的绵绵忧思。 6、“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想象幻想,更突出君子 对淑女爱慕思念之深。 7、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描写了君子淑女结为伉 俪时载歌载舞的场面,表现出了男子在愿望实现后相处 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 和良好愿望。 8、一见钟情——日夜思念——幻想三个过程。将求之不 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出来了。歌颂了纯真爱 情。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九年级下学期《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复习梳理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九年级下学期《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复习梳理

部编版课内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作品常识|内容理解|考点分析|重点难点《十五从军征》同步品读全文十五从军征/佚名〔两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创作背景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

题目是后人加的。

汉朝时,北部时时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

《十五从军征》就写了一个从军老兵回家后不见亲人的悲苦经历。

作者简介《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一部分为文人创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实自然。

译文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内容梳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说明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道逢乡:就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人的现状,同乡人:暗示人亡“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见家景:白描手法,到家后看到的景象:凄凉破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做饭羹:进一步表现出老兵孤独凄苦的处境和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东门:动作描写,刻画老兵的形象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泪沾巾:无以言状的心境,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中心思想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几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

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代诗歌鉴赏

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代诗歌鉴赏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古代诗歌鉴赏1.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考查形式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主要考查人物形象、意象意境、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炼字赏句等。

一、(2023·武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友人归闽王 毂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

猿啼梨岭路,月白建溪船。

莫恋家乡住,酬身在少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归思切”“且留连”写出友人的归乡情切和朋友间的依依不舍。

B.颔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C.颈联展开想象,以“猿啼”“月白”来描绘归途情境,流露出诗人的关切之情。

D.尾联中诗人在离别之际劝勉友人不要依恋故土,要趁着青春年少实现人生价值。

[考查重点]本题考查对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

[解析]颔联“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的意思是:再次相见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我们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据此可知,其描绘的是分别时的画面,而不是“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

[答案]B[参考译文]你回到东南家乡的心情非常迫切,我们手执酒杯,一同饮酒,依依不舍。

再次相会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我们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前往梨岭的路上,猿声阵阵;于皎洁的月色中,在建溪上行船。

不要贪恋在家乡居住的时光,少年时期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年华。

[题材拓展]从内容上看,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从结构写法上看,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叙事写景,然后抒情表意。

[方法小结]解答客观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

其次,要从整体上进行观察,锁定某些可能有错误的选项。

九年级的古诗复习

九年级的古诗复习

九年级的古诗复习以下是九年级的古诗复习内容: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静夜思 - 杜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将进酒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上是九年级的部分古诗复习内容,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古诗学习还需掌握韵律和意境,多进行理解和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诗人飘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②对妻子的思念
《春夜洛城闻笛》
①玉笛、故园
①思念故乡和亲人
《逢入京使》
①故园、报平安
①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黄鹤楼》
①日暮、乡关
①抒发寂寞惆怅之感和对故乡的愁思
《渡荆门送别》
①故乡水、送行舟
①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庭中有奇树》
①遗所思
①一位妇女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统治者让百姓苦)
①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感慨;
②对遭受苦难百姓的同情;
③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
《南安军》
①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②山河,城郭(国家)
③行采薇(个人)
①诗人被俘随元军行至家乡时的沉重、悲苦;
②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③饿死殉国、誓死投降的爱国之情
①大庇天下寒士
②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①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②舍己为人的博大宽广胸怀
《卖炭翁》
①夺炭的宫使(统治阶层)
②被夺炭的卖炭翁(百姓)
①对仗势欺人、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宫使的谴责;
②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咸阳城东楼》
①秦苑汉宫、当年事(古代兴亡)
②故国(国家)
①借秦苑汉宫的荒凉,抒发对历史沧桑、家国衰落的无限感慨;
②为君死(个人)
①对士气高昂、奋力杀敌将士的赞美;
②赞颂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①中原乱(国运衰颓)
②簪缨散(统治阶层)
①亡国之痛;
②对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愤慨及复国无望的感叹
③爱国之情
《式微》
①胡不归(百姓)
②君之故,君之躬(统治者)
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②对统治者的愤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忧愁、悲痛;
《渔家傲》
①边声、角声(军营)
②家
③燕然未勒(个人)
①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②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③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关的愤懑不平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①亲射虎,看孙郎
②遣冯唐
③西北望,射天狼
①抒发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②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春望》
①国破、烽火
②家书
③不胜簪
①忧国伤时;
②思家
③悲己
《关雎》
①求之不得
②钟鼓乐之、琴瑟友之
①小伙子追求思念的姑娘求之不得的痛苦及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
《蒹葭》
①从之
①抒发了思慕、追求心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
《子衿》
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①一个女子在城墙上等候恋人而不至的相思之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①若比邻、离别意
《南乡子·登北固亭有怀》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
②生子当如孙仲谋
①借赞扬孙权来谴责南宋当局苟安妥协的政策;
②渴望抗金复国的爱国精神
《过零丁洋》
①身世浮沉(个人)
②山河破碎(国家)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抗元的艰辛;
②忧国之痛;
③以死明志、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①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诗歌主题
忧国、忧民、爱国篇
篇目
题材关键字
主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①应傍战场开(战事)
②故园菊(故乡)
①对思乡的思念
②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
③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①戍轮台(战事——个人)
②铁马冰河(战事)梦(渴望)
渴望战场杀敌、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己亥杂诗》
①“落红”化春泥(作者自喻)
①乡书、归雁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
①夕阳西下/小桥流水人家
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峨眉山月歌》
①半轮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②思君
①对故乡的思念
②对朋友的思念;
《梁甫行》
①剧哉边海民(百姓)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①月如霜
②吹芦管、尽望乡
①对故乡的思念及满心的哀愁
《夜雨寄北》
①君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
护花(花指图家)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泊秦淮》
①亡国(国运衰颓)
②商女唱《后庭花》(统治者听)
①对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统治阶层人物的愤慨;
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梁甫行》
①剧哉边海民(百姓)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雁门太守行》
①黑云压城(敌军压境)、甲光向日(待敌)、角声满天(厮杀)、燕脂(战场景色)、半卷红旗、鼓声(突袭)【一场战争】
③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及爱国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①梦(渴望)
②吹角连营、分麾下炙、的卢飞快、弓(战场)
③君王,生前身后名(个人)可怜白发生
①②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③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十五从军征》
①十五从军,八十始归,归家无人的老兵(兵役制)
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②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抒对统治阶级愤懑之情
《别云间》
①南冠;山河泪,天地窄
②别故乡难;
③毅魄归来,空际看
①空有报国之志,却无立足之地的凄凉;
②对故乡、亲人的不舍之情;
③誓死不屈的抗清决心以及乐观积极的战斗精神;亡国之痛、壮志难酬的悲愤。
《山坡羊·骊山怀古》
①阿房废墟;
②列国周齐秦汉楚,都变做了土
①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感慨;
②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饱受痛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孤寂、抑郁、惆怅、悲愤篇
篇目
题材关键字
主题
《江南逢李龟年》
①岐王宅、崔九堂落花时(唐王朝衰败时)
②落花时
①对世事沧桑的悲凉感
②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深沉感慨
③对李龟年身世飘零的同情,蕴含抑郁悲哀之感。
《登幽州台歌》
①古人(贤君)来者(贤君)
《朝天子·咏喇叭》
①官船来往乱如麻(统治层);
②军愁,民怕(百姓)
①对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宦官的讥讽、愤恨;
②对百姓不幸遭遇的同情。
诗歌主题
思念篇
篇目
题材关键字
主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左迁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对友人的同情、关心
②对友人的思念
③对自己过去遭遇的伤感
《次北固山下》
②无为沾巾
①惜别之情;
②对朋友的劝慰之情;
③体现出高远的志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送友人》
①落日、故人;
①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此事古难全
①思念亲人;
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月夜忆舍弟》
①边秋一雁声/月是故乡明
②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①对故乡及舍弟的思念之情;
②对遭受战乱百姓的同情和对时局的担忧;
《商山早行》
①悲故乡;
②杜陵梦,满回塘
①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无题》
①春蚕、蜡炬;
①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①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雪上空留马行处
①对神奇雪景的赞叹之情;
②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及惆怅之情
诗歌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