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问题,并开发应用软件的新兴专业。
它是一门应用全面的多学科融合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算法、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该专业的学生既需要掌握有关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学习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数字和非数字技术的知识。
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获得他们未来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所需要的综合技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课程通常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安全、人机交互、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建模与仿真、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技术、多媒体系统、数据挖掘、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等。
此外,该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学习一些管理类课程,如计算机项目管理、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以及一些社会类课程,如法律法规与资讯技术、经济学与计算机外观、信息安全政策等。
毕业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编程技术,熟悉各种计算机软件,包括数据库等,具有良好的网络技术能力,了解信息安全技术,具有电子商务的理解能力,并能够掌握一些开发工具,比如建模语言、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工具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每天有新技术出现,因此,毕业生还要及时跟上技术发展,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胜任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工作。
总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知识,同时也会学习管理、法律法规、经济学等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并拥有扎实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后续获得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全国排名

20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全国排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全国排名京大学(排名第1)、清华大学(排名第2)、浙江大学(排名第3)、国防科技大学(排名第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5)、北京邮电大学(排名第6)、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第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8)、南京大学(排名第9)、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
主修大数据技术导论、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践(Python)、Web前/后端开发、统计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媒体大数据案例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课程,以及大数据方向系列实验,并完成程序设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践、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践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不同的开设方向,可分为应用软件方向、网络技术方向和计算机工程(硬件)方向等。
与此相对应的,毕业生就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网络工程方向,可说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二是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三是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四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毕业生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门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门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门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CS,是以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研究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综合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门类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信息安全等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门类有以下几个方向:1.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该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计算机网络等等,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研究如何应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设计、构建和维护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该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原理、软件需求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等,培养学生具备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3. 网络工程: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方向。
该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优化等等,培养学生具备设计、部署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研究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向。
该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学、数据库技术等等,培养学生具备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5. 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方向。
该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等等,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
6.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信息安全与密码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研究信息安全和密码学的方向。
该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网络安全、密码学原理、信息安全管理、数据加密与解密等等,培养学生具备保护信息安全和进行数据加密的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简介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简介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和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网络攻击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专业背景、学科内容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对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进行简要介绍。
专业背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属于理工类学科,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具备严谨的思维和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保护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学科内容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以及网络攻击与防御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学习密码学基础知识,了解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数据库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管理等相关内容,以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策略制定等实践技能。
职业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个行业中就业,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领域。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网络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分析师、安全运维工程师等职业,负责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测与分析、安全漏洞的修复等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
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智能安全防护系统、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移动互联网安全等,毕业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总结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主要课程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主要课程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基础、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协议分析、密码学原理、信息安全管理、网络攻防技术等。
这些课程覆盖了计算机科学、网络安全、密码学、网络协议分析等领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此外,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还会涉及实践课程,例如网络安全实验、系统安全实验、密码学实验等,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信息安全领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学科领域,本科课程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
2. 课程概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此外,还有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领域的选修课程。
3. 核心课程3.1 计算机编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包括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思想。
学生将学会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3.2 数据结构与算法该课程介绍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计算机组成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例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3.4 操作系统该课程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5 数据库原理该课程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查询语言等,培养学生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3.6 计算机网络该课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网络应用,培养学生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的能力。
4. 选修课程4.1 计算机图形学该课程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算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图形处理和图像分析的能力。
4.2 人工智能该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算法和应用,使学生熟悉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4.3 软件工程该课程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4.4 信息安全该课程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安全保护和攻击检测的能力。
5. 结语以上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简要介绍。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精品PPT课件

专业培养目标
❖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掌握 与信息技术相关 的自然科学和数 学知识,并具有 创造性地将这些 知识应用于信息 系统构建和应用 的潜力
❖掌握计算机学科 的基本理论和信 息系统的基本工 作原理,熟练掌 握计算机软、硬 件系统的应用知 识,对信息技术 的效用和发展趋 势有深入理解和
评估能力
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演变
❖高速发展时期
❖ 初创时期
❖ 发展时期
(1994年至今)
(1978-1986年)
❖(1956-1960年)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 2004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把计 算机类专业统一合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近十年来规模快速扩大,目前我国本科学校有505 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 数之首;2007年在校人数28万,占理工科在校生 总数的14.6%,也是最多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信息技术方向)
专业介绍会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演变
❖ 从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率先开办“计算 装置与仪器”专业算起,到现在主流采用的“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育在中国的大 学里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 时期。
❖ 本专业的毕业生要更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 功能和性能,更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更有能力管 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专1练业、运对培用信。养息技要术求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概念能熟
2、为解决个人和组织机构所面临的问题,
能系统地分析、确定和阐明用户的需求。
3、能设计高效实用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深入的领域,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
1. 计算机系统结构:该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法,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处理器设计、编译器优化等。
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该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软件的原理、方法和理论,包括算法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
3. 计算机应用技术:该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等。
4. 网络安全:该专业主要研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攻防等。
5. 数据科学:该专业主要研究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包括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
6. 人工智能:该专业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7. 软件工程:该专业主要研究软件开发的方法、工具和实践,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等。
以上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的部分代表,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专业方向,具体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6年级(本科)
《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期末考查试卷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考试时间: 补(重)考:(是、否)
----------------------------------------
说明:1、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6页,完成答卷时间120分钟。
2、请将第一、二、三大题答在试卷上,第四、五大题答在答题纸上。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 分,共40分)
1、“信息安全”中的“信息”是指
A 、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数据
B 、计算机网络
C 、信息本身、信息处理设施、信息处理过程和信息处理者
D 、软硬件平台 2、下列说法完整准确的是
A 、网络信息安全一般是指网络信息的XX 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实用性、占有性几个主要方面。
B 、网络信息安全一般是指网络信息的安全贮存、安全传输、避免失窃几个主要方面。
C 、网络信息安全一般是指网络信息的通信安全、环境安全、物理安全和人事安全几个主要方面。
D 、网络信息安全一般是指网络信息的滥用、入侵、窃取、干扰、破坏几个主要方面。
3、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
A、物理安全威胁、操作系统安全威胁
B、网络协议的安全威胁、应用软件的安全威胁
C、木马和计算机病毒
D、用户使用的缺陷、恶意程序
4、注册表的主要功能是
A、用来管理应用程序和文件的关联
B、说明硬件设备
C、说明状态属性以及各种状态信息和数据等。
D、黑客经常通过注册表来修改系统的软硬件信息。
5、下面是关于双钥密码体制的正确描述
A、双钥密码体制其加解密密钥不相同,从一个很难得出另一个。
采用双密钥体制的每个用户都有一对选定的密钥,一个是秘密的,一个则可以公开,并可以像一样注册公布。
因此,双钥密码体制也被称为公钥体制。
B、双钥密码体制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或是实质上等同,从一把钥匙很容易推出另一个。
C、双钥密码体制其加解密密钥不相同,加密的密钥称为私钥,解密密钥称为公钥,两把钥匙可以交换,也可以相互导出。
D、双钥密码体制其加解密密钥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而定,是否相同或不相同。
以完成加密或解密。
6、下列说法完整正确的是
A、密码学与XX学是同一概念,指对各种媒体的加密,甚至对硬件实体和思路、思维等虚体的加密。
B、密码学与XX学主要是研究对实体的加密与解密。
C、XX学研究除文电、文档进行加密外,对多媒体信息加密,甚至对硬件实体和思路、思维等虚体的加密。
密码学研究除XX外,还有认证、鉴别功能。
D、密码学与XX学早期主要是研究对实体的加密与解密,现在除加密外,还有认证、鉴别功能。
7、下面不属于身份认证方法的是
A、口令认证
B、智能卡认证
C、XX认证
D、指纹认证
8、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9、 PKI信任模型不包括
A、严格层次模型
B、分布式信任模型
C、web模型
D、以机构为中心的信任模型
10、下面不属于CA的组成部分的是
A、注册服务器
B、证书申请受理和审核机构
C、认证中心服务器
D、证书签发系统
11、访问控制是指确定以及实施访问权限的过程。
A、用户权限
B、可给予哪些主体访问权利
C、可被用户访问的资源
D、系统是否遭受入侵
12、为了简化管理,通常对访问者,以避免访问控制表过于庞大。
A、分类组织成组
B、严格限制数量
C、按访问时间排序,删除长期没有访问的用户
D、不作任何限制
13、 PKI管理对象不包括
A、 ID和口令
B、证书
C、密钥
D、证书撤消
14、 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
A、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目录服务
C、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访问控制服务
15、按照病毒的驻留方式来分类,下面那一种病毒不属于这种分类方法
A、PC型病毒
B、系统驻留型病毒
C、宏病毒
D、文件驻留型病毒
16、单向函数不能用于
A、消息认证
B、身份认证
C、对称密钥加密
D、数字签名
17、不属于常用的密码分析方法的是
A、唯密文攻击
B、已知明文攻击
C、已知密文攻击
D、选择明文攻击
18、正确使用杀毒软件的方法是
A、在操作系统启动以后,使用安全可靠的杀毒软件彻底清除内存病毒。
B、在操作系统启动以后,使用安全可靠的杀毒软件彻底清除磁盘上的病毒。
C、通过安全的操作系统启动计算机,以保证内存无病毒,再使用安全的杀毒软件扫描及清除计算机病毒后,关闭计算机,清除内存病毒。
D、通过安全的操作系统启动计算机,以保证内存无病毒;再使用安全的杀毒软件扫描计算机系统。
发现病毒,就将带毒文件彻底删除。
19、宏病毒
A、感染执行文件
B、感染文本文件
C、既感染执行文件又感染文本文件
D 、感染MS WORD 模板文件
20、以下不属于加密技术对访问控制应用的是
A 、防火墙
B 、VPN
C 、保护涉密数据
D 、备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空1分,共15分)
1、GB/T 9387.2-1995定义了5大类 ,提供这些服务的8种 以及相应
的开放系统互连的安全管理,并可根据具体系统适当地配置于OSI 模型的七层协议中。
2、防止他人对传输的文件进行破坏,以及如何确定发信人的身份需要采取的加密技术手段是。
3、DES 的密钥长度是。
4、密钥生成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 生成,另一种是由生成。
密钥的分配是指产生并使使用者获得 的过程。
5、计算机病毒的5个特征是: 、 、 、 、 。
6、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有 、 、 。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1分,共5分)
1、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完整性的攻击。
2、基于通信双方共同拥有的但是不为别人知道的秘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该秘密作为加密和解密的密钥的认证是共享密钥认证。
3、访问控制 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访问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权限。
4、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类隐藏在内存上蓄意破坏的捣乱程序。
5、身份认证是 验证信息发送者是真的 ,而不是冒充的,包括信源、信宿等的认证和识别。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列举并解释ISO/OSI 中定义的5种标准的安全服务。
2、在A 要向B 发送报文M ,已知Kra (A 的私钥),Kua (A 的公钥),请说明基于公钥和消息摘要的数字签名原理,并说明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 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
3、数字签名有什么作用?
4、解释身份认证的基本概念。
5、什么是数字证书?现有的数字证书由谁颁发,遵循什么标准,有什么特点? 五、 画图题(本大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请画图描述DES 加密算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