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明史·宋濂传》对比阅读答案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1【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两处〕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解释以下句中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____〔2〕弗之怠弗:____________〔3〕宋濂尝与客饮尝:__________〔4〕间问群臣臧否臧:__________3.翻译以下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3.〔1〕因此人家大多情愿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很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的确是〕这样,你没有哄骗我。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意思对即可〕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2宋濂,字景濂。
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 3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 4 题。
( 14 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青:靛青②蓝:蓝草③輮( r ó u) : 通“揉”,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 4 分)(1)无冻馁之患矣( 2)不必若余之手录..(3)輮使之然也( 4)虽有槁暴..2.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 4 分)(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1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孤]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闾里]乡里。
⑥[士人家]读书人家。
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__。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只需填序号)(2分)①假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B (2分)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答案(1)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答案(1)《送东阳马生序》类文阅读(一)(甲)《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自然段(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
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王生喜欢学,却得不到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擅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作告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③莫逾自厌(满足)④迨年事蹉跎(到,等到)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B.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D.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3.翻译下列句子。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余幼时就喜欢研究,但家境贫寒,无法买书阅读。
于是每次都去向藏书之家借书,自己手写笔记,然后计算时间还书。
即使天气酷寒,砚台都结冰了,手指也无法弯曲,他也不敢懈怠。
写完笔记后,他会赶紧送回去,从不敢超过约定时间。
因此,许多人都会借书给他,他因此得以遍览群书。
长大后,他更加崇拜圣贤之道。
但他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硕师名人可以向他请教。
于是,他会趋向百里之外去拜访先达,向他请教经义。
先达德高望重,门徒弟子满了他的房间,但他从未轻视过余,余站在他左右,提出疑问和问题,俯身倾听。
即使XXX有时会严厉批评他,他的态度也更加恭敬,不敢再说一句话。
只有等到先达高兴了,他才会再次请教。
因此,即使余很愚笨,最终也获得了很多知识。
XXX两岁时就成为孤儿,家境贫寒,没有依靠。
但他有雄心壮志,把天下大事视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
有时他会熬夜读书,但感到疲惫时,他会用水洗脸提神。
即使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也会啃粥边读书。
后来,他成为一名官员,总是慷慨地讨论天下大事,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但他也曾被人诽谤并贬职,被派往邓州。
XXX刻苦自励,不再重视肉食,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
他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该先为天下人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人的乐事而高兴。
”1.A组的词语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
2.(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的“假”是借的意思。
(2) “走送之”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3) “或夜昏怠”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
(4)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和孩子们。
3.(1) 我虽然很愚笨,但最终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2) 士人应该先为天下人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人的乐事而高兴。
4.两个人幼年时的共同点是:家境贫寒和刻苦读书。
5.从这两个人的成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要刻苦勤奋研究;(2)要广泛阅读;(3)要虚心请教他人。
甲]这段文字讲述了余早年热爱研究的经历。
《送东阳马生序》《明史·宋濂传》对比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明史·宋濂传》对比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明史·宋濂传》对比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a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两处)(2分)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余幼时即嗜学嗜:(2)弗之怠弗:(3)宋濂尝与客饮尝:(4)间问群臣臧否臧: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12.【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参考答案: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评分:共2分。
每对一处得1分。
10.(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评分:共2分。
每空0.5分1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2.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
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材料原文〔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沟渠。
⑤甫:刚。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分)自谓可将兵十万【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1)走送之走:(2)自谓可将兵十万将:(3)会有土寇会:【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小题4】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和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和。
(2分)【小题5】结合*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答案【小题1】自谓/可将兵十万【小题2】(1)跑 (2)率领(或“带领”) (3)适逢,正赶上【小题3】(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小题4】借书抄书打仗失败治水失败【小题5】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宋名臣言行录》阅读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宋名臣言行录》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宋名臣言行录》阅读答案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2327题。
(10分)【甲】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选自《宋名臣言行录》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
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zhan)粥不充,日昃(ze)始食,遂大诵六经之旨,慨然多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或夜昏怠(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 ) (4)感泣辞母(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分)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扶苏以数谏故②以衾拥覆C.①辍耕之垄上②去之南都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3.下列句中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A.以中有足乐者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可以为师也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翻译句子(2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乙文范仲淹是:。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填写两个)(4分)参考答案:1.有时通披,穿热水辞别2.C3.B4.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5.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因感恩慈母。
勇于承担责任而勤奋读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凿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皇帝自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两处)(2分)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余幼时即嗜学嗜:
(2)弗之怠弗:
(3)宋濂尝与客饮尝:
(4)间问群臣臧否臧: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12.【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参考答案:
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评分:共2分。
每对一处得1分。
10.(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
评分:共2分。
每空0.5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2.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
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
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