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学设计】《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1.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教案

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一、教学目标识记《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的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丰富的遗产资源、拥有的世界遗产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和《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教学重点《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
三、教学难点《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四、教学过程:导入:指导学生观赏图片,结合文字的阅读,了解天坛建筑的特色,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说天坛是文化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经典范例?第一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圆明园图片,提问学生:它是如何遭到破坏的?再由此图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六大都城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分析它们遭受破坏的两大因素:一是自然的破坏(如开封古城,由于黄河的泛滥,已被掩埋在地下,现在的开封城,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所建);二是人为的破坏(如圆明园的被焚毁)。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只剩下北京城尚还保存完好。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门楼和城墙又被扒拆掉,整个城市的面貌也随之大变,难以再恢复历史的原貌。
然后导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到《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目“《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先讲《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再讲《世界遗产名录》先后公布的世界遗产数量,最后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定和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讲述四项登录标准时,可选择五张分别代表一种突出的艺术成就(如长城);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如平遥古城);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特殊的见证(如秦始皇陵);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如布达拉宫);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典范(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图片,用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打到屏幕上,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握各项标准的准确含义。
人教版选修6高三历史课件: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人教版选修6高三历史课件: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导读:本文人教版选修6高三历史课件: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教版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ppt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
人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文明已经与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2017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明的文艺复兴
中华文明的代表 中国万里长城、 秦始皇陵、布达拉宫、明清的 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北京故宫、颐和园、明孝 陵、明十三陵、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中国昆曲
非物质文 化遗产
代表黑暗和残 非洲海岸的戈雷岛、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暴的历史
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一、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
第六条 1.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第一条和第二条中提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 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 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确定其定义为:“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 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 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 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 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 《世界遗产公约》第1条) 教材概括定义为: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 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又规定,登录《世界遗产名录》 的自然遗产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条件:(1)构成代表地球演 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 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关系的突出例证;(3) 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是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真 实体现。此外,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也同样必须具 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平遥古城
颐和园
标准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 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课件2:第1课时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提示:不是。单调甚至同质化的建筑风格抹杀了各个城市自身的文化 特色和历史价值;对商业价值的过分追求削弱甚至破坏了城市的历史 延续。
材料三 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是西方经济复苏发展期,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 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但是不久人们发现,推 土机随意改变着城镇的面貌,若干文物建筑可能被保存,但历史环 境被破坏,特色在消失。人们意识到,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 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留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 ……在日本,1975年修订法律,增加了保护“传统建筑群”的内容。 法律规定,“传统建筑集中,与周围环境一体形成了历史风貌的地区”应 定为“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加以保护,先由地方城市规划部门 通过城市规划确定保护范围,然后制定地方的保护条例。国家择其 价值较高者定位“重要的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 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 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_人__类__居__住__地__或__使__用__地__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 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 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3.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无形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则相对滞后。
二、《世界遗产名录》 1.类别:《世界遗产公约》将世界遗产划分为_文__化__遗__产__、_自__然__遗__产__、 _文__化__和__自__然__双__重__遗__产__三大类。 2.标准: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 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_建__筑__艺__术__、纪念物艺 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1.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教案

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一、教学目标识记《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名录》、《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的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丰富的遗产资源、拥有的世界遗产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和《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教学重点《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
三、教学难点《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四、教学过程:导入:指导学生观赏图片,结合文字的阅读,了解天坛建筑的特色,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说天坛是文化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经典范例?第一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圆明园图片,提问学生:它是如何遭到破坏的?再由此图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六大都城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分析它们遭受破坏的两大因素:一是自然的破坏(如开封古城,由于黄河的泛滥,已被掩埋在地下,现在的开封城,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所建);二是人为的破坏(如圆明园的被焚毁)。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只剩下北京城尚还保存完好。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门楼和城墙又被扒拆掉,整个城市的面貌也随之大变,难以再恢复历史的原貌。
然后导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到《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目“《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先讲《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再讲《世界遗产名录》先后公布的世界遗产数量,最后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定和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讲述四项登录标准时,可选择五张分别代表一种突出的艺术成就(如长城);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如平遥古城);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特殊的见证(如秦始皇陵);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如布达拉宫);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典范(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图片,用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打到屏幕上,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握各项标准的准确含义。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六第一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学案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基础链接1.血的教训,使人们日益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的关系,而是的关系。
2.年,各国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3.1976年,按照公约的规定,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
4.世界遗产划分为、、三大类。
5.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符合和。
6.近年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成为保护的重重之重,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通过建立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2003年又在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尝试运用7.《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为什么要大力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9.学习本课后,你认为,我国当今所面临的威胁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新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加以克服?参考答案1.征服与被征服,互相依存 2.1972 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4.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5.真实性,完整性 6.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8.1972年,各国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公约还规定,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9.非物质文化和培育它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血脉相连,保护它有助于对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10.新问题:在商业化时代,某些遗产地的管理者把珍贵的文化遗产单纯的看作是一项旅游资源进行无节制饿开发,以追求眼前的最大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对遗产的破坏。
具体表现是多样的,比如在遗产地乱建宾馆、索道、电梯和不协调的假古董,无限制的吸纳旅客,超过遗产的承载量,造成环境的污染等等。
克服的办法是:加强遗产的保护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国际和国家有关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开发和建设;强化行业执法监督和管理职能,建立并完善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机制;发挥世界遗产地的综合功能,努力做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是遗产地之间的学习交流,互通信息,强化合作,共谋合作新途径。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人教统编版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高中历史 1.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原则。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3、文化自然环境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归纳总结的方法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和《世界遗产名录》的公布。
分析比较中国丰富的遗产资源、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珍惜和保护。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引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
【教学难点】
《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指导学生提前预习一下课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网站,了解一下世界文化资产,看看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产生背景和对世界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一、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赏图片,结合文字的阅读,了解天坛建筑的特色,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说天坛是文化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经典范例,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认真听讲。
观察课本中的北京圆明园图片,提问学生:它是如何遭到破坏的?再由此图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六大都城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分析它们遭受破坏的两大因素。
由此引出世界文化的由来
二、进入新课:
(一)为什么保护文化遗产?
背景:自然灾害、战争破坏、工业化、城市化;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措施: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还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颁布《世界遗产名录》和登录标准来保护文化遗产.
(二)《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
讲解时要强调三大类世界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讲述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时,要强调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1.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标准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标准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标准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5.标准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6.标准⑥与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意义
保护:
1、健全文化保护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如规划局,文化局等
2、每个公民都应该尽到自己的义务,不肆意毁坏文化遗产。
意义: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载,为我们的下一代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以后的人生的启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其背后的灿烂文化,从中获得历史的教训以及启迪,以免重蹈覆辙,再出现历史的错误,所以我们有必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三、小结
最后再用“世界遗产──新的文明理念”来概括《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及其实施的意义:它标志着人类从惨重的历史教训中警醒,开始自觉地保护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
和亿万年来大自然创造的美妙景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处共荣、文化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从而跨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四.作业
通过查阅资料看我国目前有哪些文化遗产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略。
◆教学反《世界遗产
名录》的登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