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速度的变化》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大致物理模型图,下列对这个小
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可能是
A. 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 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
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
A. B.
C. D.
3.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等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
B.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的直线运动
C. 速度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的运动
D. 任意时刻的速度的数值都相同的运动
4. 甲、乙同时同地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
经
过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 甲在乙前面米处
B. 乙在甲前面米处
C. 甲在乙前面米处
D. 乙在甲前面米处
5.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
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A. B.
C. D.
6.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B. 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 第末,甲、乙速度相同
D.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7. 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则下列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图
象的是
A. B.。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练习题及答案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1.由图可知,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该汽车从标志牌开至上海最快还需要 h 。
2.“祥云”火炬在惠州传递时,火炬手跑完200m 用了80s ,他的平均速度为 m/s ,合 km/h 。
3.如图是小刚测小球从斜面槽滚下的实验装置图,B 是斜面AC 的中点,用刻度尺量出AB=48cm ,右方秒表内每一格代表1s ,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在下面的实验表格内填好相应的数据。
4.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5.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
CA(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秒。
(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的。
6.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比较三人运动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4.313.813.7二、选择题7.(多选)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同一个物体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用来大致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8.某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9.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米/秒B.15米/秒C.2米/秒D.1.5米/秒三、计算题10.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半到达,全程1050千米,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提高练习一、填空题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南充到成都的铁路线长大约为219km,动车运行的时间大约1.5h,则动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km/h。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卷版+解析)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单选题1.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是()A.小车B.停表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2.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4.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
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5.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D.用sv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C .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D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7.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 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2v v+ B .12122v v v v + C .12122v v v v + D .1212v v v v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 点。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同步练习题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同步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东在观看“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时,想估算一下运载飞船的火箭在发射后的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他上网查到“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58米,然后从网上下载“神舟十号”发射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刚发射时和发射后第10s的图片,如图甲和乙所示,则火箭发射后的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应接近A.4m/s B.9m/s C.12m/s D.15m/s 2.2021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A.0.1m/s B.1m/s C.10m/s D.100m/s3.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 内的平均速度是A.3.5m/s B.4m/s C.4.2m/s D.4.5m/s4.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A.v1<v2<v B.v1=v2<v C.v1=v2>v D.v1<v<v25.在北京田径世锦赛100米半决赛上我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杀入世锦赛决赛,为中国在该运动项目上创造了新的历史.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A.8 m/s B.9.5 m/s C.10 m/s D.12.5 m/s6.如图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4s,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在此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等于摩擦阻力C.汽车的内燃机的效率能达到60% D.汽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25m/s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B.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仅与介质的种类无关C.平均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爷爷看书时佩戴的老花镜是凹透镜8.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75m/s D.7.5m/s二、填空题9.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中,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火车从蚌埠到济南的时间为________ h,平均速度是________ km/h.10.一物体作直线运动,通过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接着再通过另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当通过这两段路程的时间都为t时,这物体在全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若物体通过的两段路程相等,这个物体在全程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11.一辆汽车从万源到达州的平均速度为v,该车前半时的平均速度为v1,则该车后半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同步练习(含解析)大 C. 小李速度最大 D. 速度一样大【答案】B【解析】小张驾驶电瓶车的速度是27 km/h,小王的速度是10m/s=36km/h,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0.42km/min=25.2km/h,所以可知小王的速度最大,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利用速度单位换算单位,再进行比较.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 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A符合题意;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B符合题意;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C不符合题意;从20s时到40s所用的时间为:t=40s﹣20s=20s,从20s时到40s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应用平均速度公式v=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4.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等于4m/s B.小于5m/s而大于3m/s C.等于5m D.大于5m/s【答案】B【解析】解:由v=可得,物体通过的路程:s1=v1t1=3m/s×2s=6m,s2=v2t2=5m/s×3s=15m,s=s1+s2=6m+15m=21m,物体的平均速度:===4.2m/s.故选B.【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然后做出选择.5.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A.35 km/hB.40 km/hC.45 km/hD.50 km/h【答案】D【解析】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s前+s后)/ t =(v前t/3+ 2v后t/3)/ t =v前/3+2v后/3=(30km/h)/3+(2×60km/h)/3=50km/h。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是小亮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拍摄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C.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D.小华在测量AF之间距离时,连续测量三次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m/s B.3~5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第4s时,甲在乙前方5m处 D.第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室的室内高度约为1.8mB.公园里正在运行的摩天轮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是100mLD.物理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和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4.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液柱变化明显,应选择分度值小一些的温度计D.在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实验时,为了看清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烟雾并向水中滴几滴牛奶5.如下左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6.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 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小_____。 【点拨】小车过了 B 点停止计时,使记录的时间偏 大,由公式 v=st知测得的速度偏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 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 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正确吗?_不__正__确___,理由是_所__测__时__间__不__是__运__动__过__程__中___ 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__时__间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解析】斜面倾角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快,过 某点的时间越短,计时越困难。为使计时方便,应 使斜面倾角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 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 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大_____(填“大”或“小”);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大____(填“大”或“小”)。
参数 名称 数据
最大飞行 半径/km
5
最大巡航速 度/(km·h-1)
50
拍摄速度 /(帧·秒-1)
11 000
【点拨】小轿车通过 0.5 m 路程所用的时间 t=11101000帧帧/s= 0.01 s,则小轿车的平均速度 v=st=00..051ms=50 m/s= 0.02 180 km/h>120 km/h,故小轿车超速了。
【实验器材】小车、_刻__度__尺___、__停__表____、斜面、金属挡 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沪科版-物理沪科八年级同步测试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018-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班级 姓名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 关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v =s t __进行测量的;(2)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快__,在做__加速__运动。
(3)小车在AB 段运动的路程s AB =__4.00__dm ,在A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 =__0.27__m/s 。
(保留两位小数)(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大__(选填“大”或“小”)。
2.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v =s t __;(2)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_3.50__cm;(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__5__s;(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0.007___m/s。
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40.00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25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小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速度的变化》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1要点点击
1、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刻或路程分解为假设干段,测量不同时期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明白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欢乐自主研学
一、选择题
1、甲以5m/s的速度向正北运动,乙以15m/s的速度向正南运动,丙以10m/s的速度向正南运动,那么〔〕
A、甲看乙是向北
B、甲看丙是向正北
C、乙看甲是向正南
D、丙看乙是向正南
2、关于平均速度,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确实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刻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3、某同学参加投铅球竞赛,他的最后成绩是 6.5m,那么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路程是
〔〕
A、等于6.5 m
B、小于6.5 m
C、大于6.5 m
D、无法判定
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步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刻为0.5s,那么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A、3 m/s
B、6 m/s
C、6.3 m/s
D、0
5、两物体分不以速度υ1、υ2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分不为s1、s2,所用时刻为t1和t2,那么〔〕
A、假设s1>s2,υ1>υ2,那么一定有t1>t2
B、假设s1=s2,υ1>υ2,那么一定有t1>t2
C、假设υ1>υ2,t1=t2,那么一定有s1>s2
D、假设s1<s2,t1>t2,那么一定有υ1>υ
6、甲、乙两人同时从跑道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刻内跑步,后一半时刻内走;而乙在前一半路程内跑步,后一半路程内走。
假设甲、乙两人跑步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那么〔〕
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同时到达
D、无法判定
二、填空题
7、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咨询题所做的讲明、发表的见解差不多上个人的,是否正确还需查找来证明。
8、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假如发觉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那个数据是修改的,应该依照所得的数据,分析,纠正错误。
9、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10、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 10 20 30 40 时刻t/s 3.2 5.3 6.8 9.2
依照上面数据,运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2〕、从10m 处到2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3〕、从20m 处到40m 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1、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
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2-9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
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刻
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定:小汽车在
这5段路程中做 运
动,速度大小是 m/s 。
12、假如铁路钢轨每根长25m 。
火车行驶过程中,假设在45s 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
三、分析与摸索
13、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刻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⑴、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 ,每格为5m ,横坐标
为时刻t, 每格为0.5s 。
依照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时刻图像。
⑵、在2.5s 时,小球滚下的路程为 。
⑶、假设斜面长35m,那么小球滚到底部的时刻 〔选填〝<〞、〝=〞或〝>〞〕6s 。
14、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是否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2—10所示的
装置和停表、刻度尺.实验时,使斜面保持
适当的坡度,金属挡片分不放在斜面底端和
斜面中点,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滑下,探究
小球沿斜面下滑时通过前半段路程和通过全程的速度是否变化.
(1)要完成这实验探究,必须收集的有效测量数据有哪些?(自行设计出数据表格)
(2)依照公式运算小球的速度,判定小球的速度是否变化。
15、阅读短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时刻t/s 路程s/m 1 1 2 4 3 9 4 16 5 25 探究与实践 生活拓展 1s 1.5s
2s 1.25 2.25s
上海磁悬浮列车试乘记
运行于上海郊外的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9月30日重新面向公众开始试运营。
〔图2-11〕列车起动后,加速相当迅速。
车内安装了速度计,动身后不到1分钟时速就已超过200km.之后,尽管感受加速的速度稍有放缓,不停增长的速度计的数字那么告诉人们速度仍在连续增加。
到底要加速到多快呀?正这么想着,现在显示出时速的速度计数字终于停止变动〔图2-12〕。
到了这么快的速度,躯体上差不多全然无法感受出时速到底有多少,只有快极了的....................................感受。
只是,在与高速公路并列行驶过程中看到汽车迅速向后逝去时,才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
....
时速在最大处保持近1分钟后,开始减速到200km 的时速时,感受到周围景色的流淌也开始放慢。
但假如看到列车近旁的话,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依旧像飞一样向后滑去。
就在于这种感受中,慢慢地看到了上海的空中大门——浦东国际机场。
轨道全长约为30km ,仅仅8分钟时刻就穿越了这段距离,让人感受只是一瞬。
⑴、加点部分的文字,使作者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
而实际上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是以 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⑵、依照图2-12所示,速度计上的最大速度是 km/h,假设磁悬浮列车在那个速度保持近1min ,那么在这短短的时刻内行驶了 km 。
⑶、磁悬浮列车在全程运行中做 运动,请依照文中的画曲线的文字,运算出它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选择题:1、D 2、C 3、C 4、A 5、C 6、A
二、填空题:7、观点〔看法〕;证据; 8、不能够;缘故; 9、A ; 10、⑴3.13 ⑵4.17⑶5.13 ⑷4.35; 11、匀速直线;20; 12、58;
三、分析与摸索:
13、⑴略;⑵6.25m ;⑶<; 14、略; 15、⑴磁悬浮列车;汽车;⑵430;7.17;⑶变速;225km/h 。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选择题:1、D 2、C 3、C 4、A 5、C 6、A
二、填空题:7、观点〔看法〕;证据; 8、不能够;缘故; 9、A ; 10、⑴3.13 ⑵4.17⑶5.13 ⑷4.35; 11、匀速直线;20; 12、58;
三、分析与摸索:
13、⑴略;⑵6.25m ;⑶<; 14、略; 15、⑴磁悬浮列车;汽车;⑵430;7.17;⑶变速;225km/h 。
16:31:44
430km/h
43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