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滁州西涧》知识点整理
小学语文古诗《滁州西涧》精讲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小学语文古诗《滁州西涧》精讲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这首诗啊,那可是韵味十足!先看看原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独怜幽草涧边生”,这一句一出来,就能让人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画面。
想象一下,在那山涧旁边,幽幽的小草独自生长着,多安静,多自在。
就好像我有次去郊外踏青,走到一条小溪边,周围没什么人,只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种宁静和生机,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
“上有黄鹂深树鸣”,上面呢,有黄鹂鸟在深深的树林里欢快地叫着。
那叫声清脆悦耳,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到来。
我记得有一回,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听到一阵黄鹂的叫声,我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它们在一棵大树的枝桠间跳来跳去,好不热闹。
“春潮带雨晚来急”,春天的潮水夹带着雨水,在傍晚的时候来得很急。
这场景,就像有次我遇到的一场春雨,本来白天还是风和日丽的,到了傍晚,突然就下起了雨,那雨势越来越大,河水也跟着涨起来,水流变得湍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荒野的渡口没有人,只有一只小船横在那里。
这画面多有诗意啊!我想起有一次去乡下,看到一个渡口,没有船夫,小船就那么随意地漂着,感觉它特别悠闲,好像在等着有缘人来驾驭它。
再来说说翻译。
“独怜幽草涧边生”,意思是唯独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野草。
“上有黄鹂深树鸣”就是说上面有黄鹂鸟在枝叶繁茂的树上鸣叫。
“春潮带雨晚来急”翻译过来是春天的潮水夹带着傍晚的雨水来得迅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则是荒野渡口无人,只有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整首诗的赏析嘛,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韦应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他把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这些景色当中,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
诗中的幽草、黄鹂、春潮、野渡、横舟,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而且啊,这里面有动有静,幽草是静的,春潮是动的;黄鹂的鸣叫声是动的,无人的野渡是静的。
《滁州西涧》原文注释及简析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
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滁州西涧古诗译文及注释

滁州西涧古诗译文及注释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朝代】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2)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3)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注“有本作‘处’”。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名篇,全诗内容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开篇“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人表明自己特别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独怜”二字,凸显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情感倾向。
他没有去关注那些鲜艳的花朵,或者高大的树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这默默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幽草在一般人眼中或许并不起眼,但在诗人眼中,它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种魅力或许在于它的幽静、它的坚韧,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依然蓬勃生长。
“上有黄鹂深树鸣”,在那高高的树木上,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这一句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幽草是寂静的、低调的,而黄鹂鸟的鸣叫声则打破了这份寂静,增添了一份活泼与生机。
然而,黄鹂鸟藏身于深深的树林之中,其身影并非清晰可见,只是那清脆的啼叫声传来,给人以一种若隐若现、似有还无的感觉。
这一画面仿佛在告诉我们,大自然中既有宁静的一面,也有热闹的一面,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象。
“春潮带雨晚来急”,春天的潮水在傍晚时分带着雨水汹涌而来。
这里描绘了一幅水势湍急的画面。
“春潮”本就给人一种汹涌澎湃的感觉,再加上“带雨”,更增添了几分气势。
雨水的加入,使得潮水变得更加凶猛,仿佛是大自然在这一刻展现出了它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和不可抗拒。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这荒野的渡口,没有人的踪迹,只有一只小船随意地横在水面上。
这一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无人”突出了渡口的荒凉和寂静,而“舟自横”则给这个寂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动态。
小船无人掌控,却能自在地横在水面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它仿佛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在动荡的世事中,渴望一份宁静与自由,却又不得不面对无常的变化。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滁州西涧的自然景色。
诗人通过对幽草、黄鹂、春潮、野渡、孤舟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寂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之滁州西涧

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之滁州西涧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之滁州西涧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滁州西涧注释,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的野渡所见。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总结: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最后一课》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语文知识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赚zhuàn钱哽gěng住祈qí祷dǎo 气氛fēn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
P47 注释①都德,法国作家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3.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 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6.主题:爱国主义以上对语文最后一课课文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滁州西涧》知识点整理.doc

精品文档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全文翻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考试范围】
这首诗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全文翻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考试范围】
这首诗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