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期复习题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带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带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3、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也就是热胀冷缩的性质。

4、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5、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6、我们上课时,老是用的粉笔是用石膏制作的。

7、设计30秒摆30次的摆,结果摆了33次,应将摆线长度调长点。

8、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9、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二、判断 1、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钟摆的摆动快慢跟摆锤的质量成正比。

(×)3、水在4℃以下时,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人们手上的纹路可以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5、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不是真实存在的。

(√)6、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7、绿色植物也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是利阶层的事物和现象。

2、秋天夜空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 5 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 W 。

3、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4、北斗七星的斗柄,在春分当晚的23点指向东方,在夏至当晚的23点指向南方,在秋分当晚的23点指向西方,在冬至当晚的23点指向北方。

5、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6.宇宙,宇的本意是指(“上下四方”),宙的本意是指(“古往今来”)。

7.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形)。

地球自转一周为(1天)。

8.(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出现)。

9.太阳的寿命为(100亿年)。

10.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一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科学是一门引导我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学科。

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包括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三态变化、动物的分类和生存适应等。

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科学复习题,希望大家通过答题的方式复习相关知识点。

一、选择题1. 植物的根的作用是什么?A. 吸收水分和养分B. 吸收阳光C. 吸收氧气2. 耐寒植物是指:A. 能够在高温环境生存的植物B. 能够在寒冷环境生存的植物C. 能够在干燥环境生存的植物3. 物质的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A. 气态B. 火态C. 雾态4.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能够呈现的不同状态是因为:A. 温度的升降B. 颜色的变化C. 形状的变化5. 动物按照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可以分为:A. 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空生动物B. 大陆动物和海洋动物C. 飞行动物和爬行动物二、填空题1.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结构是_________。

2. 植物的叶子主要的功能是_________。

3. 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_。

4. 快递包裹的融化过程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5. 能够适应更冷环境的动物称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1. 简述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举例说明。

3. 什么是动物的分类?简述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特点。

四、应用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将一杯水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中的水蒸发了。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蒸发是由什么引起的?2. 蒸发过程发生在液体的哪个态?3. 如果小明将放在阳光下的杯子加热,蒸发速度会变快还是变慢?为什么?以上就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希望通过这些题目的答题练习,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复习过程中,多与同学们分享,相互讨论,相信你们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与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须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削减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一样。

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与二氧化碳进展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觉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与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展的。

10、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1、普里斯特利发觉: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与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12、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2、心脏与血管1、心脏与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心脏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觉,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与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常常熬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与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安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状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苗的诞⽣1、种⼦的萌发除了种⼦本⾝具有活⼒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般地说,具有(充⾜的⽔分),(适宜的温度)和(⾜够的空⽓),种⼦可以萌发,有的种⼦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等能够满⾜植物⽣长的需要。

3、制作种⼦标本在(低温、⼲燥)的环境中保存。

4、种⼦按(颜⾊)、(形状)、(⼤⼩)等分类。

2、⼟壤与植物的⽣长1、在农业⽣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种在不同类型的⼟壤中产量不同。

说明⼟壤对植物⽣长具有⼀定影响。

2、根据⼟壤中的沙和黏⼟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含黏⼟多的叫黏质⼟,沙和黏⼟含量差不多的叫壤⼟。

3、通过实验发现:沙质⼟、黏质⼟和壤⼟这三种⼟壤的渗⽔能⼒由⾼到低依次是①沙质⼟②壤⼟③黏质⼟。

由⼟壤的渗⽔能⼒我们可以推测出,⼟壤的保⽔能⼒由⾼到低依次是①黏质⼟②壤⼟③沙质⼟。

4、⾖苗在沙质⼟⾥长的好,理由是⼟质疏松,渗⽔性好,透⽓性强。

5、在黏质⼟⾥⽣长较好的植物有⽔稻、芦苇,适合在沙质⼟⾥⽣长的有西⽠、⼤⾖、花⽣,适合⽣长在壤⼟⾥的植物有⼩麦、⽟⽶。

6、当地的农⽥属于(壤⼟),这种⼟壤最适合种(⼩麦、⽟⽶、棉花),(⽩菜,萝⼘,黄⽠)等蔬菜和(⽉季、菊花)等花卉。

7、影响植物⽣长的条件有⼟壤、阳光、⽔、空⽓、温度、肥⼒。

8、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因为我们这⾥沙质⼟较多,⽽花⽣、⼤⾖属⾖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壤通⽓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壤中的⼤量氮⽓,使作物⽣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露滋润⽲苗壮,万物⽣长靠太阳。

”这说明⽔、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长有影响。

2、在研究温度对植物⽣长的影响时,将植物放在常温下,将对照组放在冰箱⾥,将实验组放在常温下,这种设计不合理,因为冰箱⾥⽆光、⿊暗、空⽓不流通。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身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帮助五年级的学生复习并巩固已学的科学知识,本文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希望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请列举一些燃烧的特征,并解释为什么火焰是三角形的?2. 什么是显微镜?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为什么水可以漂在油上?请用科学原理解释。

4. 描述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并解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5. 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并解释光合作用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重要作用。

6. 什么是简单机械?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用途。

7. 请说明什么是电流和电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8. 描述一下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解释不同层次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9.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并解释它们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10. 解释一下静电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静电的产生和现象。

以上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复习的科学题目。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如果不确定答案,可以通过查阅课本、参考资料或向老师请教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解答这些复习题,学生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加深对科学原理和现象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些题目也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五年级的学生们在科学学习中取得进步,掌握更多有关科学的知识!。

苏教版五年科学上册复习题

苏教版五年科学上册复习题

苏教版五年科学上册复习题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在五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现在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吧!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是水的三态?A. 固态、液态、气态B. 固态、液态、等态C. 固态、等态、气态D. 等态、液态、气态2. 下面哪个是由种子发芽长成的植物?A. 花B. 果实C. 根D. 茎3. 下面哪个是昆虫的特点?A. 有脊椎骨B. 有羽毛C. 有六条腿D. 有鳞片4. 下面哪个是光的传播方式?A. 弯曲B. 反射C. 吸收D. 消失5. 下面哪个是地球的自转?A. 地球绕太阳公转B. 地球自己旋转C. 地球倾斜D. 地球围绕月球旋转二、填空题1. 植物的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______和固定植物。

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3. 水的沸点是______度。

4. 环保意识的培养应从小事做起,比如__________。

5.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让我们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水的三态转变的过程。

水的三态转变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水会变成液态的水,这个过程叫做熔化。

当温度继续升高,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这个过程叫做汽化。

相反地,当温度降低时,气态的水会变成液态的水,这个过程叫做凝结。

当温度继续降低,液态的水会变成固态的水,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2. 请解释一下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现象。

当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同,但是与物体表面的法线垂直。

3. 请举例说明环保意识的培养。

环保意识的培养是指通过行动来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使用塑料袋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参与垃圾清理等。

通过这些行动,我们可以培养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完整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完整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7、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8、食物链往往是从植物开始的。

()9、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0、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三、选择题: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3、苹树不宜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B、二个C、三个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6、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

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B水;C光。

7、在下列环境中,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没有水; B有水; C与有水没水无关。

8、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是()。

A、阴暗潮湿;B、阳光充足;C、高温干燥。

9、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

10、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B、植物 C、土壤。

11、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潮湿的,一端铺干燥的,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

5分钟后,发现大多数蚯蚓爬向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8、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9、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1、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2、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3、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4(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期复习题一、填空。

1、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

2、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

3、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物体表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5、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胎儿在妈妈的子宫中慢慢长大。

子宫里有一根脐带,它把妈妈身体中的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小宝宝。

6、研究发现,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

7、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8、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星际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9、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第四。

火星表面呈红色,火星上也有山脉、盆地、环形山、峡谷、火山等火星大气十分稀薄,昼夜温差较大。

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一样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0、秋夜的星座,最好辨认的是东北的仙后座。

它是由5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11、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公转的周期为1年。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1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的交替出现。

12、科学研究法相,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会生病、衰老甚至死亡。

因此,科学地认识生物钟,并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13、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的活动造成的。

14、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15、蹦床,拉力器等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16、当外力消失后,它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1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碍滑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18、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木星的卫星数量最多,有62颗。

地球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

19、超音速飞机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大量热量,竟能使机身拉长20多厘米。

20、晚上观察星空时要有大人陪伴。

21、食物中热能的单位是“千卡”。

1千卡=4.2千焦。

22、空气、塑料瓶、醋遇冷后体积都会变小。

23、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的著名建筑,它全部都由钢铁构成,高320米。

24、影响房间内气温的因素有:房子朝哪个方向;建房子用的材料;房子外面的温度;空调和暖气安装在什么地方。

25、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而不是从低温的物体传向高温的物体。

26、物体的三种传热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27、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服装,具有轻便、隔热的性能,适合消防人员灭火、炼钢工人高温作业和科学家考察火山时穿用。

28、通常将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

29、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有些动物是胎生的,如哺乳类动物;有些动物是卵生的,如昆虫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0、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大量的植物、动物等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31、温度、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风化作用,不停地将巨大、坚硬的岩石分解成碎块。

32、人类的活动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地球的外貌。

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33、古代植物被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期的变化,会形成一种能源矿产——煤。

34、矿产资源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35、中国能源矿产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知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36、岩石的硬度分为10个等级。

钻石最硬,硬度为10,而云母最软,硬度为1。

37、力有大小,还有方向。

38、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

39、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地球散发热能的本领减弱,使地球大气温度缓慢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40、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41、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工作的。

42、在同等条件下,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水钟在中国又叫“刻漏”、“漏壶”。

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

4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

是为纪念瑞典天文学家摄耳修斯的贡献而确定的。

44、人的一生成长阶段要经过婴儿、幼儿、少年、青年、成年、老年。

新生儿头部比例占到身体的约百分之30,而青少年头部比例占到身体的约百分之20。

45、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他们用自己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二、判断。

1.四季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3.关于宇宙的形成,目前多数科学家支持大爆炸的理论。

(√)4.太阳系在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转动。

(√)5. 摩擦可以产生热量。

(√)6.摆锤的重量影响摆的快慢。

(×)7. 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都是由岩浆组成。

(√)8.雅丹地貌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9.水钟根据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10.水钟水位较高时滴速较快,水位较低时低速变慢。

(√)11.多级水钟可以保证水滴滴速的稳定。

(√)12.常用的热能单位有“千卡”和“千焦”两种。

(√)13.人类从水中获取热能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

(×)14. 1615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制造出了第一台摆钟。

(√)15.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6.水在4摄氏度以下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7.同样体积下热水比冷水轻。

(×)18.塑料、空气、木头的传热速度比金属慢。

(√)19.热有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0.地球表面大约71%的面积都被海水覆盖,其余是陆地。

(√)21.地球的内部构造由外到内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

(×)22. 摆钟摆的摆动通过齿轮传动带动表针走动。

(√)23.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大西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24.由于地形的变化,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两栖动物。

(√)25.地壳是地壳表面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6.我国科学家李四光发明了地动仪。

(×)27.岩石的硬度分为10个等级,钻石最硬。

(√)28.射箭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29.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必须对物体施加一个力。

(√)30.牛顿最早发现了万有引力。

(√)32.钟摆带动齿轮,齿轮带动表针走动。

(√)31.能源矿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连线题青蛙根繁殖轴承鲸鱼种子繁殖增大摩擦力鞋底花纹土豆胎生齿轮加润滑油蒲公英茎繁殖减小摩擦力刹车盘红薯卵生旱冰鞋海尔蒙特阳光实验豪斯柳树实验谢尼伯空气实验普利斯特利淀粉实验萨克斯水草实验四、选择: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引发了不少自然现象,请你判断下面这些现象是与。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种力,你知道吗?请你写出五种来。

弹力;摩擦力;浮力;风力;磁力;水力;反冲力。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利用热能,你仔细想一想,哪些地方利用了热能,写出至少五个方面。

太阳能烧开水;电磁炉煮食物;取暖;切割金属;日光浴;蒸汽火车。

3、你都知道有哪些地形地貌吗?请你写出三种来。

雅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4、为什么夏天人们用棉被来盖住雪糕,雪糕却不融化?一是保温,防止冰糕的冷气跑掉。

二是隔热,防止外界的炎热空气进入里面,造成冰糕融化。

5、“温室效应”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影响?(1)土壤会出现荒漠化,导致粮食减产;(2)冰川融化和海水体积遇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

6、摩擦有益也有害。

有时需要增大,有时需要减小。

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例子•鞋底和轮胎都有凹凸的条纹(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体操运动员或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手上要抹上碳酸镁粉(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上装上防滑链(增大摩擦力)•在自行车转动轴处加上润滑油(减小摩擦力)•锁打不开了,加一点炭粉。

(减小摩擦力)科学(50分)一、精彩补白(每空1分,共20分)1、人们常用_____作为食物中的热能单位。

2、秋夜的星座,最好辨认的是东北方的,它是由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

3、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_____向_____。

公转周期为_____年。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_____小时。

4、太阳是_____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星际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_____亿年。

5、热总是从_____的物体传向_____的物而不会从_____物体传向_____ 物体。

6、生物针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会_____,衰老甚至_____。

因此,科学地认识生物钟,并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是有_____的。

7、研究发现,物体一般都有遇热_____、遇冷_____的性质。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碍滑动的力,叫做_____。

二、明辨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四季变化。

()2、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为第五。

()3、能源矿产属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利用。

()4、摆锤的重量影响摆的快慢。

()5、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6、地球表面大约71%的面积都被海水覆盖,其余的是陆地。

()7、小学生晚上观察星空时,不需要大人陪伴。

()8、能源矿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 )9、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

()10、当外力消失后物体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做弹性。

()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A、繁殖B、身体表面有毛C、哺乳2、通常将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0—3)、幼儿(3—6)、童年(6—12)、青年(15—28)、成年(28岁以上)六个阶段。

A、少年13—16 B 、少年12—15 C、少年15—163、地球包括三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外核、地幔、地核C、地壳、地幔、内核4、地球表面大约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其余的是陆地。

A、65%B、80%C、71%5、摆的快慢与有关。

A、摆锤轻重B、摆线长短C、摆的角度四、写一写(共5分,1个1分)任何生命的个体都在成长与变化着,每种生物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阶段。

请用简单的文字写一写蝴蝶一生经历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