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声呐检测技术在水下软体排铺设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声纳探测技术在水下运动物检测中的应用

声纳探测技术在水下运动物检测中的应用水下运动物的检测一直以来是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环境保护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而除了传统的摄像机、捕捞和计数等手段,声纳探测技术在水下运动物检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声纳是利用声音波通过介质传播的原理,将物体发出的声波反射回来后接收到的回波进行辨识的一种测量方法。
在水下探测中,声纳可以穿透水下环境,探测到很远距离内的声波反射,从而分析出水下物体的位置、形态、结构、活动情况等信息。
在水下运动物检测中,声纳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主动声纳和被动声纳。
主动声纳是通过发射声波探测水下物体,将其回波接收并分析得到物体的信息;而被动声纳则是通过接收物体自身发出的声波进行辨识和追踪。
主动声纳技术在水下运动物检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利用聚能声纳可以通过发送超声波扫描水下区域,判断目标物体的大致位置和轮廓。
另外,频率可调谐声纳可以根据聚焦距离和物体深度调整频率匹配,提高探测精度。
而用于捕鱼的探测器中则使用了一种叫做回声声纳的系统,通过发送高频率的声波使其反射到水下鱼群上,进而识别鱼群的位置和规模。
被动声纳技术则主要应用于水生动物的行为学研究和水下生态环境监测。
各种水生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等,都有其独特的声音特征。
因此,在进行水下动物通讯、追踪、定位及鱼群大小估计等方面,被动声纳具有优势。
此外,被动声纳还可以用于水下地形测量,通过接收水下地形表面反射回来的声波来推算出地形信息。
声纳技术在水下运动物检测中的应用除了便于探测外,还可以保护养殖业和水产资源。
这在许多欧美国家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
例如在挪威养殖行业中,声纳技术被应用于对鱼群进行精细控制和养护;在加拿大,声纳被用于检测潜在危害和监测海底油气开采过程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目前,随着声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下运动物检测任务可以通过声纳实现。
比如,潜水器、遥控水声机器人、智能水下控制平台等,都可以通过水下装配声纳来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态。
水声探测技术在水下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水声探测技术在水下安全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的科技时代,水下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到水下军事防御,从水利工程的建设到水下考古研究,保障水下活动的安全至关重要。
而水声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在水下安全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水声探测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来探测、定位和识别水下目标的技术。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且衰减小,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传递信息,这使得它成为水下探测的理想选择。
在水下安全监测方面,水声探测技术可以用于对水下基础设施的监测。
例如,跨海大桥的桥墩、海底输油管道等。
通过安装水声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这些设施的结构完整性,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裂缝、腐蚀等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避免潜在的安全事故。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水声探测技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大坝的安全关系到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利用水声探测技术,可以对大坝的坝体进行检测,了解其内部的结构状况,评估其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监测水库的水位变化,以及库底的淤积情况,为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海洋资源开发中,水下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通常需要在深海进行,复杂的水下环境给作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水声探测技术可以帮助探测海底地形、地质结构,为钻井平台的选址提供依据。
同时,还能监测水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和潜在的危险,保障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
在水下军事领域,水声探测技术的应用更是具有战略意义。
潜艇的隐蔽性是其在海战中的重要优势,但同时也给敌方的探测带来了困难。
水声探测技术通过对声波的分析,可以探测到潜艇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定位和跟踪。
此外,还可以用于监测敌方的水下武器发射,为己方的防御提供预警。
在水下考古方面,水声探测技术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对于沉没在海底的古代船只和遗址,传统的考古方法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水声探测技术可以快速扫描大面积的海域,确定遗址的大致位置和范围,为后续的考古挖掘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
声学技术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

声学技术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近年来,声学技术在水下探测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探测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它具有灵敏、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声学技术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及其基本原理。
一、声学成像技术声学成像技术是目前水下探测领域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发射一定频率的声波信号,并依据信号在水中的反射信号来确定水下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
声学成像技术的核心是声学成像仪,它通过探头将发射的声波信号传达到水中,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最终生成水下物体的影像图像。
声学成像技术在海洋石油勘探、水下机器人探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声纳定位系统声纳定位系统又称声纳测距仪。
该系统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通过计算声波信号从发射源到目标物体的距离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
声纳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水下搜救、水下作业、危化品泄漏等领域。
传统的声纳定位系统只能提供目标物体的大致位置信息,但随着声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声纳定位系统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别,为水下作业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效率。
三、声学流速计声学流速计是一种利用声波测量水流速度的装置。
水力学上的Reynold 数越来越小,海底、河床的底质便越粘稠,流体也变得更难流动。
这时候,声学流速计便成为了一种极为有用的工具。
它可以被用来测量水下河流的流速、流垢分布,进而为水文模拟、水电设计、水质监测等提供大量实测数据。
四、声学扫描仪声学扫描仪是一种用于水下肉眼观察的装置,可以对水下景观进行三维立体扫描。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声波反射回来的时间差判断出目标物体的距离,进而生成三维视觉效果。
声学扫描仪可以被应用于石油勘探、海底考古、生态保护等领域。
五、声学通讯技术在水下通讯领域,光通讯一直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无线电通讯暂时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而声学通讯则可以应用于水下上互通信息传递。
声波传播在水中的速度比较慢,通行距离不够长,数据传输速率也比较低。
水声探测技术在水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水声探测技术在水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哎呀,说起水声探测技术在水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这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话题。
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去海边度假,那碧海蓝天的美景简直让人心醉。
我在沙滩上漫步的时候,看到远处有一艘巡逻艇在海面上缓缓行驶。
当时我就在想,这巡逻艇在海面上跑来跑去是干啥呢?后来才知道,这很可能就跟水下安全监测有关,说不定就用到了咱们要说的水声探测技术呢。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水声探测技术。
简单来讲,它就像是水下的“顺风耳”,能让我们听到水下的各种声音,从而了解水下的情况。
比如说,它能探测到水下物体的运动、水流的变化,甚至是一些微小的声音信号。
在水下安全监测中,水声探测技术那可是大显身手。
想象一下,一艘大型的轮船在海上航行,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水下的暗礁或者其他障碍物,那可就危险啦!这时候,水声探测技术就派上用场了。
它能提前发出警报,让船员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措施,避免碰撞。
还有啊,在一些重要的港口和水域,为了保障船只的安全进出,也需要对水下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水声探测技术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哨兵”,时刻警惕着水下的任何异常。
比如说,如果监测到有不明物体靠近港口,或者水下的水流出现异常波动,相关部门就能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对于一些水下的基础设施,像海底的管道、电缆等等,水声探测技术也能帮忙监测它们的状态。
要是管道出现了泄漏,或者电缆受到了损坏,通过水声探测技术就能及时发现,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而且,这技术在海洋科研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它来研究海洋生物的活动规律,了解它们的行为和习性。
比如说,通过监测海豚发出的声音,就能知道它们的活动范围和交流方式。
咱们再回到开头我在海边看到的那艘巡逻艇。
说不定它上面就安装了先进的水声探测设备,正在认真地监测着周围水下的情况,保障着那一片海域的安全呢。
总之,水声探测技术在水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真是太广泛啦。
它就像是我们在水下的“眼睛”和“耳朵”,时刻守护着水下的世界,让我们的海上活动更加安全、更加有序。
如何通过水下声纳技术进行水文测量与水质监测

如何通过水下声纳技术进行水文测量与水质监测水下声纳技术是一种通过声波在水下传播的特性进行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的技术手段。
它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可以获取水下环境的各种信息,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海洋、湖泊等水域的特征和水质情况。
首先,水下声纳技术在水文测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文测量是指对水体的水位、流速、流量、泥沙含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观测的过程。
通过水下声纳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使用声纳设备来测量水深,获取水体的地形图。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受到水深和底部地形的影响而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通过分析声波的传播时间和接收信号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水深和水体底部的地形特征。
此外,水下声纳技术还可以用于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是指对水域中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浊度、水温、盐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水下声纳设备,科学家们可以获取水体中的声纳回波信号,并根据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水质的相关信息。
例如,当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悬浮颗粒物或有机物,会导致声波的散射和吸收,从而改变回波信号的特征。
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判断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和有机物含量,评估水质情况。
除了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水下声纳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勘探中。
例如,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声纳设备获取海底地形数据,研究海洋地质构造和海底地貌特征;通过声纳回波信号的特征,还可以研究海洋生物声学,了解鱼类、海豚等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行为。
在海洋资源勘探中,水下声纳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声纳设备,科学家们可以对海域中的沉船遗骸、矿产资源等进行探测和定位。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可以提供海底资源的位置和分布情况,为资源勘探提供指导。
当然,水下声纳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水中的噪声和杂波会干扰声纳信号的传播和接收;声纳设备的成本较高,操作和维护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此外,水下声纳技术在深海环境中的应用受到深海高压、低温等因素的限制。
三维成像声呐在水下沉船扫测中的应用

三维成像声呐在水下沉船扫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三维成像声呐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水下沉船扫测中。
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三维点云数据能够很好的获取水下沉船的沉坐状态,精细的展示沉船的各个细节,数据完整、准确,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三维成像声呐;水下沉船;点云数据1 引言船舶失事沉没后,从事打捞工作的技术人员需要掌握沉船的沉坐状态信息,以便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打捞工作。
传统的二维成像声呐和多波束系统在直观性和精细度方面不能满足船体沉坐状态探测的要求,而三维成像声呐系统能够获取目标更精细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可以提供沉船更多细节状态的描述。
本文阐述了三维成像声呐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并结合工程应用实例,从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去噪、配准和拼接建模等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
2 三维成像声呐基本原理三维成像声呐BlueView 5000可生成水下地形、结构和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
声呐采用紧凑型低重量设计,便于在三脚架或ROV上进行安装,只需触动按钮,三维扫描声呐就会生成水下景象的三维点云。
扫描声呐头和集成的云台可以生成扇区扫描和球面扫描数据。
可以在低照度或者零可见度的水下环境下,获得陆地三维激光扫描一样的图像。
2.1系统组成三维成像声呐系统(BV5000)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声呐、云台、甲板单元及数据传输电缆等;软件部分包括Proscan、BlueViewer和第三方软件Cyclone及若干驱动程序。
声呐和云台通过专用线缆连接到接线盒,接线盒又通过以太网电缆和USB传输线与计算机连接,实现计算机与声呐和云台之间的通信,系统示意图见图1。
声呐发射并接收声呐信号,云台控制声呐的旋转和俯仰角度,Proscan是实时控制软件,可控制云台转动及声呐的相关参数,BlueViewer软件可进行点云数据査看和基本量测,第三方软件Cyclone可进行点云数据编辑处理。
2.2 工作原理三维成像声呐系统(BV5000)进行水下扫测的基本原理为声学测距。
声纳技术利用声波探测水下物体

声纳技术利用声波探测水下物体声纳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方法,其中声波是通过水中或其他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声纳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水下探测、水下通信等航海领域,也在地质勘探、海洋学、生物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系统介绍声纳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声纳技术原理声纳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和接收到的声波信号强度来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和距离。
声波是通过振动物体产生的机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远远快于空气中的声速。
声纳系统一般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发射器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信号,而接收器则接收回波信号。
二、声纳技术应用声纳技术在水下探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水下目标检测和测距。
声纳系统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当声波遇到目标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然后通过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信号。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声纳技术在海洋开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油气勘探、海底管道的铺设等工作。
除了水下探测,声纳技术在海洋学和生物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声纳技术可以监测海洋中的生物群落,掌握海洋生物的迁徙、种群密度等信息。
同时,声纳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鱼类行为、水下地貌等方面。
在军事领域,声纳技术也用于水下舰船的探测、敌我识别等任务。
三、声纳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声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首先,声纳系统的探测距离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通过使用更高频率的声波,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目标位置信息。
其次,声纳系统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现代声纳技术还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探测和分析。
此外,声纳技术还在进军深海和极地等极端环境下的应用。
声纳技术在深海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深海生态系统和地质情况。
对于极地科考而言,声纳技术在冰川研究、冰下水域探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声纳测量技术在水下测绘中的应用

声纳测量技术在水下测绘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人类深入海洋的探索,水下测绘成为我们获取海洋深处信息的重要手段。
而声纳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性的测量方式,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点,因此在水下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声纳测量技术在水下测绘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声纳测量技术的原理声纳测量技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之间的关系,来测量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特征。
一般来说,声纳测量可分为被动式测量和主动式测量两种方式。
被动式声纳测量是指利用接收到的目标产生的声波信号来判断目标的位置和特征。
这种方式适用于海洋生态调查、捕鱼定位等领域。
主动式声纳测量则是指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来实现测量,可以用于测量目标的距离、深度、体积等。
主动式声纳测量广泛应用于海底地形测绘、水下探测等领域。
二、声纳测量技术在水下测绘中的应用1. 海底地形测绘声纳测量技术在海底地形测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可以测量海底地形的高程、形态、纹理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声纳测量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底地壳的构造和演化过程,揭示海底火山、热液喷口等地质现象。
2. 水下文物勘探水下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纳测量技术可为水下文物勘探提供有效的手段。
通过声纳测量技术,可以发现和记录水下文物的位置、形状、材质等重要信息。
这对于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中国南海的水下遗址勘探中,声纳测量技术帮助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海底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海洋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3. 水下管线、电缆布设声纳测量技术在水下管线、电缆布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声纳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下管道和电缆的位置、埋深、走向等进行准确测量,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对于海洋工程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海洋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W T 中国水运2018·01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位于长江下游南通天生港区至南京新生圩港区河段,全长约88km ,由鳗鱼沙河段和落成洲河段组成,本标段整治区域为鳗鱼沙河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①护滩堤1道,长度为10.4km ;②护滩带11条,总长度为4.445km 。
本工程工期短,工程强度大,软体排铺设总工程量约246万㎡。
1护底软体排技术方案的比选和研究内容
收集参考目前国内现有水下检测方法,结合本工程实际,分析传统的浮标倒垂法、潜水探摸法、旁扫声呐法、实时声呐法等4种护底软体排检测方案,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在护底软体排检测中操作方便性、经济合理性、精确程度等方面的优劣程度,最终选定新型的检测手段“实时声呐”作为本工程的护底软体排检测方法。
2实时声呐的总体设计
2.1硬件设计2.1.1总体设计
把沉排施工过程水下监测系统分为水下检测部分和水面工
作站两部分。
二者实现双向通讯。
水下检测部分主要装置有:飞鱼、侧扫声呐、回声测深仪和电缆。
水面工作站主要装置有:高精度RTK-GPS 、相对位置传感器和工作站。
2.1.2水下检测部分研制
(1)侧扫声呐。
侧扫声呐是水下搜索、水下考察的重要有
力工具,不会受水下能见度的影响,能迅速看清水底情况。
侧扫声呐向水下发射信号,信号遇到物体反射回来形成影像。
系统采用美国双频侧扫声呐Klein3900。
(2)回声测探仪及终端设计。
水深遥测遥报终端由751w 太阳能板、100Ah 蓄电池、太阳能充电器、电源模块、遥测遥报终端、水深测量终端、超声波换能器等组成。
2.1.3水面工作站研制
(1)高精度RTK-GPS 定位系统。
高精度的RTK-GPS 定位
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2)相对位置传感器。
在铺排施工过程中,铺排船的定位是根据船上两台RTK-GPS 进行定位定向的,进行侧扫控制时安装GPS 不是很方便。
为此,我们根据侧扫声呐在铺排船上的相对位置,然后根据船的定位信息,推算出侧扫的实际坐标,通过对高精度RTK-GPS 与相对位置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侧扫声呐就能够实现定位。
2.2软件设计2.2.1软件需求分析
本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和解析水深、排边坐标、声纳成
像等数据,再把数据进行各种操作和处理,故本系统包括:数
据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
2.2.2软件的功能和实现
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排体实时检测、数据仿真、数据检测回放、排体图像查看、排体边界识别和系统管理。
该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①排体及其搭接的成像实时显示,搭接宽度数字化显示,排边坐标实时显示。
②正常铺排成像控制。
③搭接区域识别及数字化。
④排体搭接小于最小搭接阈值和超过最大搭接阈值的报警提示。
⑤铺排船全球定位系统,侧扫声呐及搭接阈值的系统配置与修正。
⑥排边坐标及侧扫声呐成像的存储。
⑦侧扫声呐历史成像数据播放,单张排体排边坐标数据打印。
2.2.3软件详细设计
(1)数据收集系统设计。
数据收集过程中要收集软体排铺
设时的实时水深、排边坐标和声纳数据,将收集的数据整合到同一软件界面上,形成简单化的可视界面,便于现场指导施工。
摘要:为解决长江下游感潮河段涨落潮水位变化大、水流动力条件复杂、水下护底软体排铺设质量检测难的问题。
在长江南京以下12.5m 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口岸直I 标段中,应用并实施了实时声呐检测技术对水下护底软体排检测的方案,实施过程中控制了软体排整体铺设质量,满足了工程需要。
关键词:护底软体排;实时声呐;检测中图分类号:U6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1-0055-02
实时声呐检测技术
在水下软体排铺设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江苏南京210011)
金剑
DOI 编码:10.13646/ki.42-1395/u.2018.01.018
55
C W T 中国水运2018·01
(2)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数据采集完成后,系统将数据文件以一定格式发送给发射模块,当前无线网络技术非常的成熟可靠,价格也不是很昂贵,传输相当的快捷。
(3)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数据处理是沉排施工过程中能否得到准确数据的关键环节,系统将收集的数据处理后反馈形成可视化的水下沉排影像,从而及时指导铺排施工。
2.3系统实现
本系统运行环境在PC 机上安装Windows 7系统和ACCESS 数据库,需要使用Intel 酷睿i5及以上类似CPU 处理器,内存2G 以上,推荐使用独立显卡,要求500G 以上的硬盘。
在Microsoft Visual C++6.0打开dsw 工程文件,运行进入系统主界面。
系统主界面的左边是功能栏,功能栏分别由沉排检测模块、数据回放模块、搭界分析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构成。
3实时检测技术实施方案
3.1沉排实时检测工作流程图
3.2实施声呐操作要点
(1)安装声呐前,收集铺排船铺排方向、施工水域流速、施工水域水深、施工水域水的流向等相关信息,以便确定声呐的安装位置和声呐调节指标。
(2)支架安装完毕后,对支架必须进行检查,支架或线缆不得干扰探头的扫描过程,对所有安装环节检查确认无误后,对声呐进行检查调试,保证声呐工作处于正常状态。
(3)铺排过程中密切关注声呐设备扫测情况,为铺排施工提供监控信息。
根据水下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声呐各项采集参数,确保采集到高质量的检测数据。
3.3技术成果处理
实时声呐在检测过程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做到有据可依,如发现软体排铺设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系统将报警信息反馈给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根据数据信息及时调整铺排船的位置,通过收放锚缆来调整排体位置,避免后续更大的质量问题。
(1)资料记录。
扫描过程中应通过调节增益、扫描速度、扫描角度、扫描半径得到清晰的扫描图像,同时对同一点根据需要增加声呐扫测次数,以获取准确数据。
严密监视记录图像和各项采集参数,发现水底障碍物或特殊物件异常情况时,要及时记录,以备对异常图像进行解释和准确度评估使用。
记录的数据应包括数据记录的时间、施工水域的流速、施工水域的水深、检测排体编号、检测排体长宽、检测排体所在里程号、检测排体搭接宽度等信息,将这些信息分文件夹保存,为后期数据的筛选分析提供方便。
(2)软体排铺设情况判断。
应先根据声呐原图数据进行甄别,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删除数据假点后再进行搭接宽度的量取。
①相邻两排体脱开。
在上下排体之间会出现明显的一条阴影区域,量取阴影区域宽度即得到排体脱开的宽度。
②两排体没有脱开,排体有搭接,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量取搭接宽度,分别为:直接法,确定上下排体的边缘,直接量取两排边
之间的距离,就是搭接宽度;间接法,确定上排体排边,然后通过量取下排体较远的边到上排体排边的距离,再用排布的总宽度减去这个距离,得到的即为搭接宽度。
(3)施工指导。
图像声呐实时检测能够在铺排施工的同时,在工人绑系砼块的间隙,对排体的搭接情况进行实时检测量测某断面处的搭接宽度,反映铺排的质量。
每次使用图像声呐进行扫描后,将排体的搭接情况进行记录的同时,将实际搭接宽度反馈给施工现场。
当搭接宽度合格时,可以继续沿之前的轨迹向后铺排。
根据该通条前面几次的检测结果,和声呐图像显示的下排体排边的轨迹,也可以判断该通条施工过程中整
体搭接情况的变化趋势,以推断后续可能出现情况,早作准备。
4主要技术成果
实时声呐检测技术实现了护底软体排搭接宽度的快速检测,缩短了护底软体排的铺设周期,提高了护底软体排的搭接精度,补排率降低到1%,保证了工程质量,提升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5结语
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m 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口岸直水道I 标段,研究建立的实时声呐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有效满足了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晓峰,付桂,李为华.高浊度河口复杂条件下护底软体排检测技术探讨.水运工程[J],2013(3):81-85[2]张才俊,郭素明,李才俊.水下软体排铺设质量检测技
术对比[J],2016(2):10-14
图1铺排实时检测工作流程图
铺排船进场
声呐设备支架安装
声呐设备与电脑连接
数据采集软件安装
数据采集和保存
获得铺排搭接宽度
搭接是否符合要求
调整船位铺排搭接信息反馈给
现场负责人
否
是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