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4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第二单元 新闻
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咬文 嚼字
“士族”非“士卒” 2012年11月22日《北京晚报》刊有《走进部长们的大课堂》 一文,其中讲到盛唐的经验与教训时有句话说:“当时的唐朝 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豪强士卒已经衰落,门阀等 级已被打破……”此处“士卒”显系“士族”之误植。 士族,是指东汉以后在官僚地主阶级内部形成的大姓豪族。他 们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许多特权,并世代相传。如魏晋南北 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员着眼于士族高门,寒门则被排 斥。据学者研究,士族门阀制在唐代开始衰落。 而士卒即士兵,是军中最底层,和豪门、门阀·回报
“汇报”指综合材料向上级或群众报告,但不一定是接受使
命以后的报告。

“回报”指报告任务、使命等执行情况;指报答。


①要强化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工作作风, 接
下基层搞调研,不能只听__汇__报__,应真正深入基层,摸实情。
②目前投资银行从事的业务中很多与衍生品相关,而衍生金
(6)欣欣向荣:__形__容__草__木__茂__盛__。__也__比__喻__事__业__蓬__勃__发__展__。_______ (7)载歌载舞: _又__唱__歌__,__又__跳__舞__。__形__容__尽__情__欢__乐__。___________ (8)别具一格:__另__有__一__种__风__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源远流长:__比__喻__历__史__悠__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以为是:认__为__自__己__的__看__法__和__做__法__都__正__确__,__不__接__受__别__人__的__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要用简明生 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 题思想。导语通常包含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何故、如何。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四种——叙述式、描写式、 提问式、结论式。 栏 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 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 内容。如果说导语是内容提要,那么主体部分就是详细内容。 主体内容的写作要遵循先写主要内容、后写次要内容的基本 原则。 结尾的方式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 望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yànɡ 荡漾 ________ . nì 亲昵 ________ . tiào 远眺 ________ . zhèn 深圳 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ɡuǎn 东莞 ________ . chànɡ 倡 导 ________ .
yí nɡ 萦 绕 ________ .
劝说 (2)说 游说 大厦 厦 厦门 à zài zǎi
ɡǎnɡ 黄土岗 岗 nɡ 岗尖 ɡà
期望 期 期年
qī jī
栏 目 链 接
2.写对字形
(1)
ɡ jiǒnɡ ɡ
炯炯

有神

云 (2) 元
千里 (3)
迢 笤 措 厝

田 (4)
栏 目 链 接
2.写作背景
1992 年,小平同志到南方考察,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苏 联、东欧剧变,冷战结束,他在当时已然洞察世界的主流是 和平与发展,但这一历史变局又促使他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作出审慎思考,从而将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践中的一系 列探索、思考,融会成完整体系,并升华到理论高度。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1(29张PPT)(粤教版必修5)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1(29张PPT)(粤教版必修5)
d. 比消息的篇幅长gkxx,精品时课件效性要求较宽松。
请同学们在学习《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事件通讯 的基础上,将此文转换成新闻中另一文体:消息
• (一)、活动规则: • ①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别具特色的模拟报社,在最短
的时间内为自己的报社起一个社名。 • ②组内分工: 一人执笔,一人准备发言,其他社员收
主要谈话内容

1月19日 深圳市区游览
核心观点——

1月20日 国贸中心大厦
特区姓“社”不姓
“资”。

1月21日 华侨城

1月22日 (会议室)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 会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 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 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 说空话。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gkxx精品课件
消息和通讯的比较
•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 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 新闻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 裁。
•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 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急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 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集提取信息。 • ③注意消息写作的要求(精、准、快) • (二)注意事项 • 1、规范格式: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 2、明确内容:每部分具体该写什么 • 3、语言简明朴实 • 4、速度快 • ④字数:200字左右。 • ⑤时间:10分钟。 • ⑥写好后迅速交g给kxx老精品师课件,按时间编号。
gkxx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分层次概括),并说出选材上的特色。
(答案要简洁且完整)
• (一)、小平第一天在深圳的考察情况。
• 1、欢迎小平到来的盛况
• 2、回顾深圳特区的成立与改革开放的历 程
• 3、小平在桂园散步时的谈话 • 4、小平参观市容及重要谈话
第二十九页,共39页。
• (二)、小平在国贸中心大厦的考察情况。
• 核心内容是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路线、 方针、政策和措施
高中语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 修5
15.05.202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39页。
•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包括动态 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 闻、国际新闻等。
•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和兼 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第二页,共39页。
新闻的特点
• 真实性,实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
• (三)、小平在华侨城考察的情况。
• 1、小平观赏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
• 2、小平在回迎宾馆途中的重要讲 话,即有关社会主义的“共富论”
第三十页,共39页。
• (四)、小平的重要谈话。 • 1、搞改革开放要敢闯,闯出自己的好
路、新路
• 2、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 的本质”
(五)小平前往珠海特区途中的谈话。 • 1、搞改革开放不要怕犯错误,有错误要及
• 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部分。
第三十七页,共39页。
说明用得不多,但起到充 实信息的作用。
• 例如:国贸中心大厦,高高耸立,直插云霄。 这是深圳人民的骄傲。深圳的建设者曾在这里 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纪录,成了“深圳速 度”的象征。到深圳来的中外人士,总要登上 楼顶的旋转餐厅,远眺深圳城市的景色。

高中语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小结: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有哪些 方法?
• 1、抓段落中心句 • 2、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进行重组 • 3、理解文段,用自己的话 表述
选材特点
• 1、总的思路是以小平在深圳参观浏览不同地 点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材料。 • 2、所选的题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小平对
于姓资姓社的看法,对如何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 的展望与规划就属于这一类)
• 通讯与消息相比: • 1、通讯侧重写人,消息侧重写事。 • 2、通讯内容详细完整,消息较为 简要概括。 • 3、通讯可采用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等表达方式,消息以记叙为主。 • 4、通讯时效性不如消息。
通讯
标题
•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 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 (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 下几种情况: •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 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 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 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 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 下面一行是副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 明正题或依据。
• 1、欢迎小平到来的盛况 • 2、回顾深圳特区的成立与改革开放 的历程 • 3、小平在桂园散步时的谈话 • 4、小平参观市容及重要谈话
• (二)、小平在国贸中心大厦的考察情况。
• 核心内容是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路 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 (三)、小平在华侨城考察的情况。
• 1、小平观赏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 村 • 2、小平在回迎宾馆途中的重要讲 话,即有关社会主义的“共富论”
1984 12
1992 年 南 巡 讲 话
九 七 年 二 月 小 平 离 开 的 一 刻
立联 默合 哀国 一大 分会 钟对 邓 小 平 的 逝 世 起

高二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优秀课件

高二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优秀课件

艺术特点
1、按时间顺序剪裁、刻画人物。
作者只选取和报道他与深圳改革开放和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场景和谈话来写,写场 景是为了表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现人们对 他的爱戴;写谈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政治思想 和政治气魄,以及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建设所描画的宏伟蓝图。
THANKS
FOR WATCHING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这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 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同志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那么他 老人家又是怎样设计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的呢?下 面让我们学习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 (节选)》,了解他老人家1992年视 察深圳时的一些情景,进一步感受伟 人伟事。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葱茏 舟车劳顿 炯炯 神采奕奕 鳞次栉比 欣欣向荣 侃侃而谈 万无一失 萦绕
1992年,是中国确立经济改革和实施现代化计划为 永久主题的重要年份,邓小平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92 年,邓小平视察南方,他的经济改革政策在那 里得到贯彻执行。尽管中国1987年就已开始实行经 济改革政策,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内就走 这条路线是否正确仍然存在争论。邓小平1992年初 视察深圳等地,以及其后发布有关这次视察的讲话文
学习通讯写作时具体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 面区别:
1.通讯报道的时间比消息长(及时性不如 消息,一般可推迟至一、两个月)。
2.通讯的容量比消息大,要比较完整地报 道事情来龙去脉(有时要等结果,比如某

【高中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精品课件5

【高中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精品课件5
• ①善于省略,就是省略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 的内容(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 分;只保留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 的过程和细节;省去消息来源;省去不必要的 议论;在连续报道中,还可以省去新闻要素) ②善于概括,经过压缩,标题的内容已经不能 再削减了,但是表达这些内容的文字能不能更 精练些?“以少胜多”——第一,锤炼字句; 第二,适当采用简称(标题由于受规定的地位 的限制,字数有限,遇到较长的词组,可以把 它加以压缩简化。
作业
本文的开头的特色
• 本文开头交待了自然时令,也交待了政治时 势,点出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关键时期视察深圳的重要意义。同时也 为全文定下了春意盎然的基调。“我国改革 开放的总设计师”的特殊身份显示出小平同 志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是 我国改革开放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关键时 期”暗指1992年前后我国改革开放一个特殊 的艰难时期。
好的新闻标题要具备的特点之二:
• 2. 一语破的
• ①突出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新闻中的 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 才是它的精华,只有抓住它,才能做到 一语破的;②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 ③突出新闻中最有特点的事实;④突出 新闻中最本质的事实。
好的新闻标题要具备的特点之三:
• 3. 简洁明快:
• 1. 题文一致
• ①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
一致(标题和新闻的基本思想一致;标题 的基本事实要和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 所表现的内容要清楚,不能产生歧义)② 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 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 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论据不足, 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 说服力。
好的新闻标题要具备的特点之五:

2011年高中语文 2.4《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2011年高中语文 2.4《东方风来满眼春》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一贯的原则和立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一贯的原则和立场, 本文的选材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本文的选材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9、邓小平同志深圳谈话的意义何在? 、邓小平同志深圳谈话的意义何在? 提示: 提示:联系背景与歌曲 小平同志的谈话紧紧围绕着坚持改革开放, 小平同志的谈话紧紧围绕着坚持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中心 而展开, 而展开,谈话涉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性质、方向、道路等问题,讲得深刻, 设的性质、方向、道路等问题,讲得深刻, 精辟。如温暖的“东风” 精辟。如温暖的“东风”吹散了几年来笼 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 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坚定了人们深化改 革的信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革的信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春天的故事
Huangweiwenzi
请欣赏音乐: 请欣赏音乐:
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1、请问这是指哪一件事? 请问这是指哪一件事? 2、一九九二年春,又是指哪一件事? 一九九二年春,又是指哪一件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中国,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 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 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阅读思考
3.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记叙小平同 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 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 志的深圳考察? 志的深圳考察?
以时间为顺序,以小平同志的行踪为线索。 以时间为顺序,以小平同志的行踪为线索。
4.找出这篇通讯的导语、主体和结尾。 找出这篇通讯的导语、主体和结尾。 找出这篇通讯的导语 5.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有何特色?请将它换成“一句 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 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 有何特色?请将它换成“ 话导语” 话导语”。 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意义。 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意义。 写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文请并茂。 写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文请并茂。 92年春,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特区考察。 年春, 年春 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特区考察。 6.结尾部分点出了什么?属于何种形式的结尾? 结尾部分点出了什么?属于何种形式的结尾? 结尾部分点出了什么 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 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 分析式、 分析式、展望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思考
3.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记叙小平同 志的深圳考察?
以时间为顺序,以小平同志的行踪为线索。
4.找出这篇通讯的导语、主体和结尾。 5.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有何特色?请将它换成“一句 话导语”。 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意义。 写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文请并茂。 92年春,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特区考察。 6.结尾部分点出了什么?属于何种形式的结尾? 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 分析式、展望式
8. 分组概括一至五部分中,邓小平发表了哪些重 要讲话,意义何在。
时间

行程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 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月19日
深圳市 区游览 国贸中 心大厦

1月20日
改革开放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背景介绍
中国197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革政策,但直
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这条路线是否正确仍存在
争论。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
一个改革的新举措都显得步履艰难。邓小平92年视
察深圳等地,给中国经济改革计划以巨大推动,意义 深远。
阅读思考 1、本文属于新闻的哪种文体? 事件通讯 2、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搞争 论,允许看

1月21日
1月22日
华侨城
(会议室)


1月23日
前往珠 海特区
改革开放不怕犯错误,有错误及时改正, “要搞快点”
自主 思考
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 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 1、总的思路是以小平在深圳参观浏览不同地 点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材料。 • 2、所选的题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小平对
9、邓小平同志深圳谈话的意义何在? 提示:联系背景与歌曲 小平同志的谈话紧紧围绕着坚持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中心 而展开,谈话涉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性质、方向、道路等问题,讲得深刻, 精辟。如温暖的“东风”吹散了几年来笼 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坚定了人们深化改 革的信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春天的故事
请欣赏音乐:
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1、请问这是指哪一件事? 2、有一个伟人指的是谁? 中国的南海边又是指的哪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 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 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0、“谈话”灵活地体现 了 小平同志的哪些性格?
乐观开朗、亲切 自信、敢想敢做 思维敏捷、严密、 细致 英明果断、高瞻 远瞩
•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了1992年小平同志到深圳视 察的经过及所作的指示和谈话
小结: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有哪些方法?
• 1、抓段落中心句 • 2、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进行重组 • 3、理解文段,用自己的话表述
“导语”就是一篇新闻报道中的正文第一 句或开头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要用简明、生 动的语言,高度概括全篇新闻报道中的主要 内容。 “导语”应具备新闻五要素 ——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结果。
3.怎样撰写新闻标题与标题新闻
怎样撰写好新闻标题? 第一、准确表达新闻事实。 第二、生动表达事实。 第三、立片言而居要。 第四、主副搭配,虚实结合。 怎样撰写标题新闻? 关键是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首先找出重要的语 段或语句。新闻分正文、导语和背景几部分,迅速找 准答题区间,通常情况下,主要看导语。其次是对照 “标题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以“导语” 为搜寻、概括的重点,同时兼顾其他的内容。
7.主体分为五个小部分,请抓住六大要素,以一句话 新闻形式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写到达当天,小平同志乘车观看 深圳市容,并介绍有关新闻背景。 第二部分: 写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 活动及讲话。 第三部分:写第三天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 锦绣中华。 第四部分:写第四天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 人作重要谈话。 第五部分:写第五天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 离途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通讯
• 1.通讯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 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 道的新闻体裁。 • 2.通讯的特点: • ①生动性 • ②完整性 • ③评论性 • 3.通讯的类别 • 人物通讯 • 事件通讯
1.新闻标题与导语
“标题”是新闻的橱窗,具有多行性和层次性。 通常可以有三行标题: 第一行称为引题;第二行称为正题(宜虚);第 三行称为副题(宜实) 。(更多通讯只有正副两行标 题)
•主题借用唐代诗人李贺诗句,一语双关,形象生动,为 全文定下了欢呼雀跃的基调。 •既符合时间、环境:使人仿佛感受到一月南国的生机勃 勃、春意盎然 •又巧妙的暗合通讯主题、社会背景:“东方”也指神州 大地,“风”就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满眼春”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说明改革开放使中华大地生机勃勃,又借此歌颂 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 放的春风。 •副题则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文体和内容。 •一般来说,主标题要才思飘逸、妙笔生花,宜以虚为主, 幅标题则宜实。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 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 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 这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 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同志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那么他 老人家又是怎样设计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的呢?下 面让我们学习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 (节选)》,了解他老人家1992年视 察深圳时的一些情景,进一步感受伟 人伟事。
于姓资姓社的看法,对如何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 的展望与规划就属于这一类)
诸细节)
• 3、所选题材具有很强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 使课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小平在华侨城的 • 4、只选取了小平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关的 场景和谈话来写。(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一贯的原则和立场, 本文的选材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课后作业:
• 阅读“点击链接”《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 后把本文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消息。
消息改写 特区姓“社”不姓“资”
——邓小平南巡深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