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第5章 成本)
高鸿业西方《微观经济学》简明笔记

微观经济学(简明笔记)* 本文档是对人大出版社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理论文字的简要概括,不包含在讲课时所涉及的图表、公式、资料、案例、动画、视频、音频等内容。
* 建议本文档单面打印、装订,在背面空白处可补充记录。
* 减轻学员的听课负担,供预习或复习时参考。
* 个人整理,如有调整,不再通知。
===============================================================前言高鸿业(1921-2007),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1944年,本科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的机械系;195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对它加以否定;在个别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要看到它的可资借鉴之处。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位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并出现萌芽;学术界公认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为标志。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稀缺性规律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这正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学习经济学的作用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精明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西方经济学微观高鸿业第五章课件.ppt

▪ 1. 有关成本的概念; 2. 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3. 短期产量与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4. 各类长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5.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 假定厂商在短期内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生产一种产品,
其中资本的投入量是固定的,则短期生产函数为:
Q f (L,K )
(5.1)
▪ 上式表示:在资本投入量固定的前提下,可变要素劳动投入
量L和产量Q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
厂商可以通过对劳动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不同的产量水平,
或者说,厂商根据不同的产量水平,来确定相应的劳动投入
▪ 关于这一规律,也可以从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变化角度来理解:假 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在开始时的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加一 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 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而在以后的边际报酬递减阶 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也就是说,这 时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
▪ 4.平均不变成本AFC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 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 5.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呈U型。它表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 升。
▪ 6.平均总成本AC曲线呈U型。它表示平均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
▪ 7.边际成本MC曲线呈U型。它表示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
▪ 补:沉没成本与可回收成本沉 前没决成策的本支:出过。去发它生和固的定不影成本响目是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六章 习题答案 (15)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22-4P,S=4+2P。
求:(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
解答:(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D(P)=S(P),故有22-4P=4+2P解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3Q e=10(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给定的市场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于是,在P =3时,有如图6—1所示的需求曲线d。
图6—12.请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解答: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单个厂商所面临的对他产品的需求情况的。
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均衡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如同第1题所示),而市场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是该价格的接受者。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产生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正如本教科书效用论中所描述的,利用对单个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进行分析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并进一步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便可以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这里,特别要区分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3.请分析在短期生产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一般会面临哪几种情况?解答:在短期生产中,厂商根据MR=SMC这一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原则进行生产。
在实现MR=SMC原则的前提下,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即π>0,也可以收支平衡即π=0,也可以亏损即π<0,其盈亏状况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成本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当π>0和π=0时,厂商会继续进行生产,这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当π<0时,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厂商是否应该继续生产这一问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chapter6-完全竞争市场

的接受者,竞争地位平等) 2.厂商提供的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从长期来看,厂商可以自
由地进入或退出这一个行业。) 4.信息是完全的。 (典型市场是农产品市场)
A.增加产量 B.停产
C.减少产量 D.可采取以上任何措施
7、某完全竞争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价格为12元,平 均成本13元,其中平均不变成本为2元,平均可变成 本中有7元是以前购进的原材料的成本,该原材料目 前已涨价30%,该企业应( )
A.停产
B.继续生产,按12元出售
C.继续生产,按13元出售 D.继续生产,按14元出售
35
• 练习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一个企业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时 ,( )
A.在垄断市场上会减少产量 B.在垄断市场上应增加产量,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不增不减 C.任何条件下都应减少产量 D.任何条件下都应增加产量
17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厂商的短期均衡 (1)盈利
P
SMC
SAC
P1
E1
P=AR=MR
G
K
O
M
Q
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18
(2)盈亏平衡 P P2
教学难点:
长期均衡条件分析、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 给曲线
3
第一节 市场的类型
• 市场论主要说明在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行为的相 互作用下,不同类型的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
•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 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成本)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5章 成 本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表5-1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Q f L K =的产量表:表5-1 短期生产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2)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L TP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L AP 曲线和MP L曲线。
(提示:为了便于作图与比较,L TP 曲线图的纵坐标的刻度单位大于L AP 曲线图和L MP 曲线图。
)(3)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200w =,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即表5-2。
表5-2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4)根据表5-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提示:为了便于作图与比较,TVC 曲线图的纵坐标的单位刻度大于AVC 曲线和曲MC 线图。
)(5)根据(2)、(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答:(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如表5-3所示。
表5-3 短期生产的产量表(2)根据(1)中的短期生产的产量表所绘制的L TP 曲线、L AP 曲线和L MP 曲线如图5-8所示。
图5-8 生产函数曲线(3)当200w 时,相应的短期成本表如表5-4所示。
表5-4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4)根据(3)中的短期生产的成本表所绘制的TVC 曲线、AVC 曲线和MC 曲线如图5-9所示。
图5-9 成本曲线(5)由(2)、(4)可得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为:边际成本MC 和边际产量L MP 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第5章 成本论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

解:因为dTC MC ,所以有:
dQ
5 TC 3Q2 5Q 80 dQ a Q3 Q2 80Q a 2
生产3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292, 故:
5 33 32 80 3 a 292 2
解得: a 2.5 因此,总成本函数为 TC Q3 5 Q2 80Q 2.5 平均成本函数为 AC Q 2 5 Q 80
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
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边际成本
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第一,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
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关于AC曲线、AVC曲线和 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 点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前者
平均成本不可能上升。只有当边际成本
开始上升并上升一定数量时,平均成本
才会被逐渐拉升并由下降转变为上升。
2
2 可变成本函数为 TVC Q3 5 Q2 80Q 2 5 2Q
【例5.2】下面哪些话正确?说明
理由。
(1)平均不变成本不会随产量增
加而提高;
(2)平均总成本始终大于或等于 平均可变成本; (3)边际成本下降时,平均成本 不可能上升。[中央财经大学812经济学
综合2010研]
答:(1)论述正确。理由为:平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第6版)
第 5章 成 本 主讲教师:吴汉洪
5.1
第一节 成本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成本最小化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5.2
一、机会成本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引言《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是高鸿业教授编写的一本经济学教材,该教材旨在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本文档为该教材的课后习题的答案详解,共计1200字。
第一章供需和市场机制1.1 供给和需求1.1.1 习题1.解答: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供给表示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表示在一定价格下,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备注:在这道习题中,要求解答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简单明了地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作用。
2.解答: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增加,一部分买方愿意放弃购买;价格下降时,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减少,买方的购买欲望增加。
备注:这道习题要求解答需求曲线的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在解答中,可以提到需求曲线的负斜率,以及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3.解答:供给曲线表示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出售商品或劳务的利润增加,卖方愿意增加供给;价格下降时,利润减少,卖方愿意减少供给。
备注:这道习题要求解答供给曲线的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在解答中,可以提到供给曲线的正斜率,以及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
1.1.2 答案1.答案: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供给表示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表示在一定价格下,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五章

210000
减:自有资金估算费用等(即隐含成本) 100000
所得税前的“经济利润” 减:应支付的所得税
所得税后的经济利润
110000 36300 73700
第一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三、 (短期)固定成本和可变总成本
1.固定成本(fixed costs):指在短期内,使用固 定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
2.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指在短期内,使用 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
dQ
dQ
dLQ
w
0
dQ
dQ
MPL dLQ
1 MC w
MPL
MC与MP成反比。MP先上升后下降,所以MC先下降, 然后上升;且MC的最低点对应MP的顶点。
TP递增,TC和TVC递减; TP递减,TC和TVC递增; TP上的拐点对应TC和TVC上的拐点。
⊿STC SMC =
⊿Q
MP MP
短期边际成本
TFC Q SMC SAC
AVC
Q
Q1
Q2 Q3
四、短期成本函数的种类及其变动规律
3.短期平均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C SAC
AVC
AFC
O
Q
四、短期成本函数的种类及其变动规律
4.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四、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2.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即π(Q) =TR(Q) – TC(Q) dπ/dQ=dTR /dQ - dTC /dQ =0 dTR /dQ=dTC /dQ MR=M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5章成本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1.关于成本的几个概念总的来说,成本是指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然而,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够的。
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等成本概念。
(1)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成因:稀缺性使得一个社会(或企业)用一定的资源生产某种或某几种产品时,这些资源就不能再被用于其他生产用途。
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个问题:①机会成本不等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②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是用于其他选择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③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
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都要使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机会成本。
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收益,则这项决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不合理的。
(2)显成本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雇佣工人、贷款、租用土地的费用等。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隐成本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企业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包括:亲自管理企业、使用自己的资金、使用自己的土地等的成本。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企业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4)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会计成本=显成本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隐成本+显成本2.利润(1)经济利润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就是企业的经济利润)。
其中,企业的总成本是企业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2)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
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3)各种利润之间的关系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成本正常利润=隐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成本+正常利润)二、等成本线1.等成本线的含义及表示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r ,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 ,则成本方程为:C wL rK =+或者w C K L r r=-+,等成本线如图5-1所示。
图5-1 等成本线2.等成本线的特点(1)等成本线的斜率是两种要素价格的比率,为负值。
等成本线的斜率表明在不改变成本支出的情况下,两种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2)在等成本线上,L 和K 的数值呈反方向变化。
纵轴截距()C r 表明用全部的成本可以买到资本的最大数量。
横轴截距()C w 表明用全部成本可以买到劳动的最大数量。
(3)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时,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将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反之,向右下方平行移动。
3.等成本线把坐标平面分为三部分等成本线以外区域中的任何一点代表的要素组合,在既定成本下是不能实现购买的。
等成本线以内区域中的任何一点代表的要素组合,在既定成本下不仅能够实现购买并且还有剩余。
只有等成本线上的点所代表的要素组合,才能使生产者正好用光全部成本。
三、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1.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如图5-2所示,为了生产既定的产量Q ,显然生产者只能选择等成本A B ''。
低于A B ''的成本线,如A B '''',不能使生产达到Q 的产量水平;高于A B ''的成本线,如AB ,虽然可以生产Q 产量,如a 、b 两点,但不经济,只有E 点代表的1L 和1K 单位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才是生产Q 产量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
图5-2中,在生产均衡点E 有:LK w MRTS r= 它表示: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图5-2 成本最小化2.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如图5-3所示,1Q 、2Q 、3Q 代表三条不同等产量曲线,AB 代表生产者在一定资金成本约束下的等成本线。
显然,生产者在此成本约束下不可能达到3Q 的产量,生产者可以达到1Q 的产量,如在a 、b 两点的生产,但这种生产不能使产量最大,不符合经济原则,沿着AB 直线由a 点向右或由b 点向左移动,就可以增加产量。
图5-3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图5-3中,同样的,在生产均衡点E 有:LK w MRTS r=这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均衡原则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均衡原则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在长期,厂商无论是实现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还是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生产的均衡点都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相切点。
四、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1.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
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
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扩展性上的每一点都是既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点。
2.利润最大化和扩展线厂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厂商来说,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既定的,厂商可以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来实现最大的利润。
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是可以实现扩展线这一长期生产的最优路径的。
3.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和短期总成本由成本最小化出发,利用扩展线,可以推导和初步理解长期总成本和短期总成本。
五、短期成本曲线1.短期成本的分类总不变成本(TF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成本(TC ):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平均不变成本(AF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边际成本(MC ):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2.各种成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TC Q TFC TVC Q =+()TFC AFC Q Q= ()()TVC Q AVC Q Q =()d d d d TC TVC MC Q Q Q== ()()()()TC Q TFC TVC Q AC Q AFC AVC Q Q Q +===+3.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各类短期成本曲线如图5-4所示。
图5-4 短期成本曲线(1)固定成本(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表明固定成本是一个既定的数量,它不随产量的增减而改变。
(2)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向上倾斜的曲线,表明:当产量为零时,可变成本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加,可变成本也相应增加TVC。
曲线形状主要决定于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从原点到拐点C的区间,投入可变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增,因此,TVC虽增加但渐趋缓慢,过拐点C以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因此,可变成本增加渐趋加快。
(3)总成本(TC)曲线的形状与可变成本曲线一样,它只不过是可变成本曲线向上平行移动一段相当于TFC大小的距离,即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在任一产量上的垂直距离等于固定成本TFC,但TFC不影响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因此,固定成本的大小与总成本曲线的形状无关,而只与总成本曲线的位置有关。
总成本曲线也是产量的函数,其形状也取决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率,这一点与TVC一致。
(4)平均固定成本(AFC)曲线是一条等轴双曲线,每一端无限趋近于纵轴或横轴。
随着产量的增加,AFC逐渐变小,即产量越大,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少。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达到最大值以后再递减。
从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变化的角度理解,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固定不变,在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这意味着可以反过来说,在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
在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意味着可以反过来说,在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
对以上的这种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着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着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应着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5.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1)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d d TC MC Q=,又由于每一产量点上的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所以,每一产量点上的MC 值就是相应TC 的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当MC 曲线逐渐由下降变为上升时,相应地,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
如图5-4所示,当MC 曲线在A 点达极小值时,TC 曲线和TVC 曲线相应地各自存在一个拐点B 和C 。
(2)AC 曲线和MC 曲线之间的关系U 形的AC 曲线与U 形的M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D 。
在AC 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D 点以前,M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下方;在AC 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D 点以后,M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上方。
边际成本要MC 比平均成本AC 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减少还是增加,MC 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 曲线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