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引言概述: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的一种剂型,具有易于储存、服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保健。
然而,由于中药饮片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不同,其质量也存在差异。
因此,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原料的选择1.1 原料的采集: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受到原料的影响,因此采集原料时应选择正规的药材产地,并注意药材的生长环境和采集季节。
1.2 原料的鉴别:对采集的药材进行鉴别,包括外观、气味、味道等方面,确保选用的原料符合药典标准。
1.3 原料的质量标准:制定原料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确保原料符合生产要求。
二、加工工艺的控制2.1 清洗处理:对原料进行清洗处理,去除杂质和农药残留,保证加工过程的卫生。
2.2 烘干处理:采用适当的烘干方法,控制烘干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烘干导致药材失去活性成分。
2.3 粉碎加工:对烘干后的药材进行粉碎处理,控制粉碎颗粒的大小和均匀度,确保饮片的均一性。
三、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3.1 外观检查:对中药饮片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确保符合规定的外观标准。
3.2 理化指标检测:对中药饮片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包括含量测定、水分测定、灰分测定等,确保符合药典标准。
3.3 微生物指标检测:对中药饮片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包括总菌数、霉菌数、大肠杆菌等,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四、质量控制的管理4.1 生产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原料采购、加工过程、产品包装等环节的控制。
4.2 质量记录管理:建立质量记录档案,记录每一批产品的生产情况和检测结果,便于追溯和管理。
4.3 质量风险评估:定期进行质量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五、质量控制的监督检查5.1 内部检查:建立内部质量检查机制,定期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5.2 外部监督: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一、引言中药饮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二、质量控制标准1. 外观特征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根据中药饮片的种类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外观特征标准。
例如,草药饮片应具有完整、无杂质、无霉变、无虫蛀等特征。
2. 含量测定中药饮片的含量测定是判断其有效成分含量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应根据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特点,制定相应的含量测定标准。
3. 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是评价中药饮片纯度和杂质含量的指标。
总灰分反映了中药饮片中无机盐和无机杂质的含量,酸不溶性灰分反映了中药饮片中的矿物质含量。
应根据中药饮片的种类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标准。
4. 残留农药和重金属中药饮片的残留农药和重金属含量是评价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进行残留农药和重金属的检测。
应根据中药饮片的种类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残留农药和重金属标准。
5. 微生物限度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是评价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菌落总数法、大肠菌群检测法等,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测。
应根据中药饮片的种类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三、质量控制方法1. 采购原料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应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应选择符合药典标准的原料,并进行外观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检测。
2.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
包括原料的加工、炮制、制粉、包装等环节。
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
3. 成品的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成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残留农药和重金属检测、微生物限度检测等。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一、引言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药制剂的一种常见形式,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1. 外观特征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
一般来说,中药饮片的形状应整齐,无明显的破碎、变形等情况;颜色应符合药材的特征色,无明显的变色;气味应符合药材的特征气味,无异味。
2. 含量测定中药饮片的含量测定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通过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以判断中药饮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 杂质检查中药饮片中的杂质包括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主要是指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而无机杂质主要是指矿物质、微生物等。
通过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对中药饮片中的杂质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4. 微生物限度中药饮片中的微生物限度是评价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合格的中药饮片应符合相关微生物限度标准。
三、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1. 采购原材料时的质量控制在中药饮片的生产过程中,采购原材料是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应选择符合药典标准的优质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生产过程包括研磨、提取、浓缩、干燥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成品质量控制对于生产出的中药饮片成品,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
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等项目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保证疗效中药饮片作为中药制剂的一种常见形式,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其疗效。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1. 引言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中重要的药物剂型之一,其质量控制对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2. 原材料采购2.1 原材料的选择中药饮片的原材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相关法规标准,确保其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原材料的采购应与有资质的供应商合作,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2 原材料的质量评价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包括外观、气味、颜色、纯度等指标的检查。
同时,应对原材料进行理化指标的分析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3. 生产工艺控制3.1 加工工艺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应符合中药制药的规范要求,包括原料的破碎、提取、浸膏、干燥等环节。
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应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3.2 工艺流程记录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进行记录,包括原料的批次、加工工艺、温度、湿度等信息。
通过记录和追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
4. 质量检测4.1 理化指标检测对中药饮片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包括含量测定、溶出度、水分含量、微生物限度等。
检测应按照像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2 毒理学评价对中药饮片进行毒理学评价,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繁殖毒性等。
评价结果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4.3 质量控制文件建立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工艺记录、质量检测记录等。
文件应保存完整并进行归档,以备日后的质量溯源和监管检查。
5. 结论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严格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可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可控。
同时,建立质量控制文件和进行质量溯源,有助于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管。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法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法中药饮片是将中药药材制成片剂,方便服用和保存,并节约用药材的一种制剂形式。
中药饮片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它涉及到中药饮片的药效和安全性。
下面将对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药材质量控制指标:应根据《中药材质量控制》国家标准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标准制定,包括外观、色泽、气味、纯度、杂质含量等。
2.药材质量控制方法:采用传统的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角甙含量等药材指标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可以结合质量成分指纹图谱等现代化技术进行药材质量分析和鉴别。
1.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中药饮片工艺特点,制订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包括原材料的清洗、处理、破碎、炒制、炒制温度、时间等。
2.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标准化的工艺流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的工艺参数符合要求,并对关键步骤进行严格监控和记录。
1.外观质量控制指标:中药饮片的外观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包括色泽、形态、气味等。
2.药效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中药饮片的功效特点,制定指标反映其药效,如有效成分含量、药物释放度等。
3.安全性质量控制指标:中药饮片应保证其安全性,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限度等。
4.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质量控制技术和测试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微生物学检验法等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
四、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规范、质量管理手册、质量检验流程等,使质量管理制度得到规范和实施。
2.原材料的采购和控制:对原材料的采购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实施质量源头控制。
3.过程监控和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质量控制样品检验,并采取纠正措施,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4.产品检验和质量记录:对生产的中药饮片进行定期检验,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规定。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一、引言中药饮片作为传统中药的重要剂型之一,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主要指标、测试方法以及合格标准等。
二、质量控制的目的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其质量稳定、安全有效,并满足药品监管要求。
具体目的包括:1. 确保中药饮片的化学成份符合药典规定,保证其疗效;2. 保证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符合卫生标准,确保其安全性;3. 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主要指标及测试方法1. 化学成份中药饮片的化学成份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化学成份检测包括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总多糖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UV)等方法进行检测。
2. 微生物限度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是评价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包括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菌落计数法、涂布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3. 质量稳定性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性是评价其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质量稳定性测试包括含量变化、外观变化、溶出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稳定性试验和溶出度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四、合格标准中药饮片的合格标准是根据药典规定和相关法规制定的。
以下为常见的合格标准示例:1. 化学成份合格标准:总黄酮不低于X%、总皂苷不低于X%、总生物碱不低于X%、总多糖不低于X%;2. 微生物限度合格标准:总大肠菌群不超过X CFU/g、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X CFU/g;3. 质量稳定性合格标准:含量变化不超过X%、外观无明显变化、溶出度不低于X%。
五、质量控制的流程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流程主要包括采购原料、加工制备、检测分析和质量评价等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1. 采购原料:选择符合药典规定的优质中药材作为原料;2. 加工制备:按照标准工艺对中药材进行研磨、浸泡、煎煮等加工制备工序;3. 检测分析:对中药饮片进行化学成份、微生物限度和质量稳定性等指标的检测分析;4. 质量评价:根据检测结果和合格标准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行评价,并确定是否合格。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一、引言中药饮片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剂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和疗效稳定,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料药的质量要求、生产工艺的控制、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等。
二、原料药的质量要求1. 药材的采集与鉴定中药饮片的原料药应采用符合药典要求的优质药材。
采集时应遵循规范的采集方法,确保药材的纯度和质量。
对于有毒药材,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2. 药材的质量标准药材的质量标准应根据药典和相关规范进行制定。
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含水量、灰分、杂质、挥发油含量等指标的要求。
同时,应对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进行检测,确保药材的安全性。
三、生产工艺的控制1. 研磨工艺研磨是中药饮片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研磨工艺进行控制可以影响饮片的质量。
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研磨方法和设备,控制研磨时间和研磨粒度,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
2. 提取工艺提取是中药饮片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对提取工艺进行控制可以保证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稳定性。
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和溶剂,控制提取时间、温度和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3. 干燥工艺干燥是中药饮片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干燥工艺进行控制可以保证饮片的质量和稳定性。
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和设备,控制干燥温度、湿度和时间,以确保饮片的含水量符合标准。
四、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目测和显微镜观察饮片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含水量检测含水量是中药饮片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烘箱法或红外测定仪等方法进行检测,确保饮片的含水量在合理范围内。
3. 成分含量检测成分含量是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进行检测,以确定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一、引言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产品,其质量控制对于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原材料采购、质量评价、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二、原材料采购1.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与具备良好信誉和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2. 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产地证明、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文件,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气味、颜色、纯度等方面的检查。
三、质量评价1. 外观评价:对中药饮片的外观进行评价,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检查。
2. 理化指标评价:根据中药饮片的理化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含量测定、水分测定、挥发性物质测定等。
3. 微生物限度评价:进行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等微生物限度的检测。
4. 有害物质评价:对中药饮片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四、生产过程控制1. 设立标准化生产工艺:制定中药饮片的标准化生产工艺,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可控。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操作不当引起质量问题。
3. 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4. 建立完善的记录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记录,包括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加工参数、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五、成品检验1. 外观检验:对中药饮片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评估。
2. 理化指标检验:根据中药饮片的理化指标,进行含量测定、水分测定、挥发性物质测定等检验。
3. 微生物限度检验:进行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等微生物限度的检测。
4. 有害物质检验:对中药饮片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5. 稳定性检验:对中药饮片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包括贮存期间的理化指标变化、微生物限度等的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指标通则
一、净选过程的质量指标:
1、根、根茎、藤木、叶、花、皮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2、果实、种子类,泥砂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3%。
3、全草类,不允许有非药用部位,泥砂等杂质不得超过3%。
4、动物类,附着物、腐肉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5、矿物类,夹石、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
6、菌藻类,杂质不得超过3%。
7、树脂类,杂质不得超过3%。
8、需去毛、刺的药材,其未去净茸毛和硬刺的药材不得超过1%。
净选过程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过二号或三号筛筛净灰屑,拣出非药用部位等杂质,合并称重计算。
杂质%=非药用部位的重量/样品重量×100%
二、中药材软化质量指标:
1、喷淋:经清水喷洒或喷淋的药材应略润或润透。
未润透后水分过大的不得超过5%。
2、淘洗:经清水淘洗、冲洗或抢水洗的药材,不得伤水。
水分过大和未透者不得超过5%。
3、浸泡:经清水或液体辅料浸泡的药材,应软硬适度,未泡透的不得超过5%,伤水的不得超过3%。
4、漂洗:经漂洗需去除腥味、咸味、毒性或需浸洗
透心的药材,漂洗后应无或微有腥味、咸味,内无白心,有毒药材略有麻辣味,不得有霉变、腐烂、酸败。
5、润渍:经清水润过的药材,应软硬适度,不伤水、不酸败,润透程度一致。
未润透的不得超过5%。
中药材软化检查方法:
1、取定量样品,用下列方法拣出未润透和水分过大的药材,合并称重计算。
(1)刀劈:质地坚硬药材用刀劈开,内心应有潮湿痕迹。
(2)指掐:团块状药材用指甲应能掐入药材表体(白术,天花粉)。
(3)穿刺法(针刺法):用钢针穿刺药材中心应无坚硬感(大黄、虎杖)。
(4)弯曲:长条形药材用手弯曲应曲而不折断(白芍、山药)。
(5)口尝:口尝断面应无异味。
(6)鼻闻:应有该药材特有气味,无异味。
2、表面泥土较重的药材,取定量样品置清水中淘(冲)洗,洗水不得有明显的沉积物。
三、中药材切制质量控制指标
1、片形
质地疏松或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菌类药材厚片2~4mm(切制斜片:厚度数2~4mm、直顺片:厚度2~4mm)
皮类(根皮及茎皮)
药材切制成细丝:皮类宽丝2-3mm
质地坚硬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部份动物角类药材切制成极薄片
0.5mm以下
质地较紧实,不易切碎的药材成薄片1~2mm
质地疏松或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菌类药材厚片2~4mm
部份菌类药材切制成块:8~12mm方块
叶类宽丝5~10mm。
部份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药材切制成全草类药材切制段:长10~15mm
2、极薄片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不得超过标准1mm;段不得超过标准的2mm。
3、异形片不得超过10%。
四、中药材粉碎质量要求:
最粗粉:能全部通过一号筛,通过三号筛的不超过20%;
粗粉:能全部通过二号筛,通过四号筛的不超过40%;
中粉:能全部通过四号筛,通过五号筛的不超过60%;
细粉: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含通过六号筛的不少于95%;
最细粉: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含通过七号筛的不少于95%
极细粉: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含通过九号筛的不少于95%
中药材粉碎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用规定筛号过筛,称重计算。
杂质%=筛子上的药粉重量/药粉的总重量×100%
五、中药饮片半成品干燥过程质量指标:
1、水分:饮片7~13%,个别品种除外。
2、干燥后不得变色。
中药饮片半成品干燥过程检查方法:
取定量样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附则中测定水分方法进行中药饮片水分测定。
六、中药饮片炮炙质量指标:
1、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1)清炒:是指不加辅料的炒法。
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药物表面微黄或鼓起或爆裂,色泽均匀,有药材固有气味,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②炒焦:药物表面焦褐色,色泽均匀,有焦香气,生片、炭化片不得超过3%,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③炒炭:药物表面黑色,内室焦褐色或焦黄色,存性,并基本保存原片型。
生片和完全炭化片不得超过5%,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不允许灰化。
2、加辅料炒:是指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麸炒、土炒、米炒。
①麸炒: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黄色,色泽均匀,有药材固有气味,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②土炒:药物表面呈焦黄色,色泽均匀。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
③米炒:炒至米呈焦黄色,饮片较原色稍深,色泽均匀。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
3、炙法:是指药物加入液体辅料拌炒的方法。
根据辅料的不同。
炙法可分为蜜炙、酒炙、盐炙、油炙、姜汁炙、米泔水炙等。
(1)蜜炙:色泽均匀,有光泽,不粘手,有辅料香气。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0.5%,水分不得超过15%。
(2)酒炙:药物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3)醋炙:药物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4)盐炙:药物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5)油炙:药物表面呈黄色或焦黄色,油润酥松,色泽均匀。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0.5%。
(6)姜汁炙:药物表面呈黄色,色泽均匀,有辅料香气。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7)米泔水炙:药物表面呈微黄色,色泽均匀。
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水分不得超过13%。
4、烫制:
常用的辅料有净砂子、蛤粉、滑石粉。
烫后的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黄褐色,色泽均匀,鼓起泡酥或爆裂起花。
须醋淬的应有醋香气,干燥,不得有辅料。
僵片、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醋淬品水分不得超过1%。
5、蒸制:
是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直接或加入液体辅料拌匀后蒸制的方法。
蒸制后的药物表面略鼓起,内无生心,色泽黑润,有辅料特有气味。
未蒸透的不得超过3%。
6、煮制:
是指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的方法。
主要分为清水煮、矾水煮、醋煮、药汁煮等。
(1)清水煮、矾水煮:煮后药物内外应色泽一致,无白心;有毒药材必须煮至口尝无麻辣感或微有麻辣感,《药典》规定有含量测定的品种应按《中国药典》规定执行。
未煮透的不得超过2%。
(2)醋煮:煮后药物表面黄色或棕褐色,有醋香气。
未煮透的不得超过2%。
(3)药汁煮:药物表面较原色加深,色泽均匀。
不得有辅料残渣,未煮透的不得超过2%,杂质不得超过2%。
7、煨制:
药物表面较原色加深,色泽均匀,有特殊香气。
未煨透的和糊片不得超过5%。
杂质不得超过3%。
8、煅制:
药物表面无光泽,内外色泽一致,酥脆易碎或内呈蜂窝状,不得灰化。
未煅透及灰化者不得超过3%,杂质不得超过2%。
中药饮片炮炙检查方法:
1、取定量样品,拣出生片、糊片、僵片,称重计算。
2、取定量样品,拣出杂质,草类、细小种子类过三号筛,其他类过二号筛。
药屑、杂质合并称重计算。
3、取定量样品按《药典》法测定水分。
质量管理部
20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