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案例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案例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案例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选修六Unit2 Poems 第一课时Warming up &

Reading)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过程。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课标提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结合本年段国家级子课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了操作性较强的处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Poems为话题,从学生初次接触英文诗歌,扩展到英文诗歌创作的动机、有关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种类、风格)等。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英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本课时是人教版高二英语选修六Unit 2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我将Warming up, Pre-reading和Reading部分整合成了一篇阅读课。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从回顾所学中文诗歌到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中文诗歌并阐明理由;然后通过快速阅读Reading部分了解几种形式简单的英语诗歌,从而激发他们诗歌创作的热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很理解中文诗歌的种类、风格、特色,对诗歌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想知道中英文诗歌是否一样?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说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英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好,但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认可,有些学生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好,因此,要设计出符合他们认知范围和感兴趣的教案,因材施教,让全班学生都投入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1、重点词汇

poem, recite, aspect, rhyme, rhythm, nursery rhyme, diamond, endless, branch, translation, transform, joy, anger, make up of, in particular, eventually, take it easy, run out of, contradictory.

2、重点句型

Some poems tell a story or .... Others......

They delight small children because ... ….

With s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oetry to choose from …

(二)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本课内容,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 列举文中介绍的五种诗歌形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中几首诗歌的主题,找出两首节奏强的诗歌,击掌诵读,并圈出押韵词.

3、体会自己喜欢的诗歌的内涵,并阐明理由, 模仿作英文诗.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会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 Master th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patterns.

2. Collect the reasons why the poets write poems.

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s and poems.

(二)教学难点:

1.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kind of poems.

2. Practice writing simple poems.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1 Leading in

Enjoy a piece of music.(水调歌头)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这首由诗歌改编成的歌曲,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了,也很自然的导入到了下一个教学步骤。

Step2:Warming up

Task1 1.By enjoying the music,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Chinese poems.

“Do you like poems? 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 Why do you like it best?”

设计意图:运用问题式教学,通过对自己最喜欢的中文诗歌的回顾,引发学生对英文诗歌的向往。让学生提前进入诗的海洋。

2.Show some English poems.

设计意图:从几首简单的唐诗的译文到韵律比较强的Little star,再到复杂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让学生从易到难的了解英语诗歌。同时通过朗读这些英语诗歌,让学生清楚rhyme和rhythm在英语诗歌中的重要性,也为后面的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Step3:Pre-reading

Task2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the poems in the Reading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n tick the box.(P9)

Questions: How many kinds of poems does the text mention? What are they?

设计意图: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这一任务。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一些关于跳读的技巧。

Step4: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tasks one by one.

Task3Nursery rhymes童谣

1. Play the video (PoemA)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教师能向学生很直观形象地展示diamond ring ,brass , billy-goat etc.本单元的生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1) If that looking-glass gets broken, what’s papa going to buy?

(2) If that billy-goat runs away, what’s papa going to buy?

设计意图:童谣简洁明快,具有重复性,易记忆。所以通过听力训练,学生能很快回答出问题。

3.Enjoy another nursery rhyme

设计意图:播放另一首童谣,指导学生总结童谣的特点并打出节拍,了解诗歌的节奏。

Task4 List poems 清单诗(PoemB&C)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Poem B and Poem C, and 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list poems.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清单诗比较熟悉,所以在学习这两首诗时,重点应该是通过对比这两首诗让学生了解清单诗的特点。

2. Let students read another list poem loudly. (To my parents, thank you!)

设计意图:通过读这首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单诗,可以说是上一步的延续。更重要的是,这首诗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让他们知道要感激父母。在英语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Task5 Cinquain五行诗(PoemD&E)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wo poems together.

2. Help the students find the topic of each poem and 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Cinquain line by line.

设计意图:五行诗很简单,读起来很有趣。学习这类诗歌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每一首诗的主题和这类诗歌的特点,每一行有几个词,词性是什么,说的内容是什么。所以在教授这类诗歌时,重点是鼓励并帮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来总结五行诗的特点,并为后面的诗歌写作打基础。

Task6Haiku 俳句诗(PoemF&G)

1.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lose their eyes enjoying them.

Just imagine the beautiful scene and encourage them to describe the scene.

2. Summarize the feature: How many syllables are there in the Haiku?

设计意图:俳句诗是流行于日本的一种诗歌,学生不大熟悉,因此,对这类诗歌,学生了解一下就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听录音想情景,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Task7Tang poems 唐诗(Poem H)

Ask a girl to read the poem with emotions,and others just enjoy it.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feelings that you think the woman in the poem has?

设计意图:学生对唐诗很熟悉,所以,对这类诗,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来体会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通过对这五种诗歌的学习,应该对简单的英语诗歌有所了解,也对英语诗歌越来越感兴趣了。在整个Reading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不同的诗歌种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Step5:Discussion

Task8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in groups: Why do people write poems?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讨论,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为下一步作铺垫。

Step6:Practice

Task9

1. Encourage students to creat their Cinquain together.

2. Share their poems.

附:学生的作品:教师的作品:

Teachers Students

Knowledgeable, unselfish Energetic, lovely

Understanding, caring, guiding T easing,learning,progressing The ones we respest Passion and creation

Forever Mine

设计意图:这是这节课的一个升华,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发挥创作。让学生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最后,我也通过一首Cinquain结束了这节课,不仅仅是一首诗,而且也是对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的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Step7: Homework

Surf the internet to appreciate more English poems.

设计意图:这个家庭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上网学习来扩大其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遵循“任务型”的教学原则。我通过不同形式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任务,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愉快度过,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其情感教育。

首先,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所以,我用了一首由诗歌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作为导入,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展开我们的话题。在导入部分还欣赏了几首不同形式的诗歌,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热热身,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本课的话题。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适中,尽量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任务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本堂课的所有任务难度合适,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就拿Task9来说,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要完成一首英文诗,看上去很难,但学生都完成的不错,因为他们兴趣高昂,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任务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最后的课堂评价也是这节课的亮点。我只是用了一首Cinquai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不足之处:1. 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不扎实,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用英语进行讨论时,不时有学生夹杂着汉语,或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欲言又止,导致气氛没有预想的热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常用句型,让学生掌握常用句型。多多训练他们的口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2.由于本堂课任务多,容量大,导致完成任务时间较紧,没有足够讨论时间,今后应注意教学步骤间的紧密衔接,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3. 要充分考虑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特别是在预设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过程,一步步地呈现给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在生成阶段学生才会更好地掌握知识,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

(注:该设计案例在2014年12月获湖北省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Teaching Plan for ELIAS’STORY

NSEFC SBIA unit 5 period 2 Reading

(东阳市顺风高中韦海宁)

一.Type (教学课型) :Reading (阅读课)

本文以Elias 的口吻,讲述了南非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们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历史。同时还提到了他与Nelson Mandela的一段交往,从侧面向学生展示Nelson Mandela的高贵品质。教材设计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基础上,让他们认识到南非黑人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文章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二.教材分析

1. 教材处理

在本单元的Warming up 部分,学生通过图表判断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人,了解了一个伟人应具备怎样的品质。为熟悉本课的内容作了铺垫。虽然学生对一些伟人已经有一点的背景知识,但是对Nelson Mandela 有些陌生。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从语言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后,让学生阅读练习册的补充材料及写一篇Nelson Mandela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①To lear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 important person and a great person.(能力)

②Do reading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s’reading abilities. (能力)

③Learn about some great people and qualities they have in common. (情感)

④Develop the students’moral quality. (情感)

3.Teaching Key Points(教学重点):

①Learn to give a right definition of a great man.

②Learn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4.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Learn how to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 important person and a great person.

①How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a text.

②Learn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Nelson Mandela.

5.Teaching method(教学方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任务型教学)

6.Teaching Aids( 教具准备):The multimedia and the recorder.

三.教学设计

1. 总体思路

笔者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Pre-reading(阅读前活动) ,while –reading(阅读中活动),post-reading (阅读后活动)以及discussion (讨论)。其中阅读前活动通过看图说话,旨在让学生熟悉课文主题。阅读活动由略读

、跳读,细读,归纳大意环节组成,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和所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环节。读后活动的评价性问题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向伟人的高贵品质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2.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复习)

Teacher: Good Morning, everyone. Yesterday we talked about 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reat man have. Now work in pairs and try to give as many words as you can to describe a great person’s qualities.

Students give different answers: helpful, hard working, active, wise, kind, brave...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学生心目中伟人的素质标准,导入阅读前关于伟人和重要人物区别的讨论。Step 2. Pre-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6 persons on the PowerPoint and ask students if they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en.

Student 1: William Tyndale wrote the Bible in English so all could read it. He was put in prison and died for his ideas but his work was later used in the Bible.

Student 2: Norman Bethune worked in China as a doctor and he saved many Chinese soldier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Student 3: Sun Yat-sen founded the first Republic in China. He strongly believed in the three principles: nationalism; people’s rights; people’s livelihood.

Student 4: Gandhi gave up a rich life for his ideas and fought for his country to be free from the UK in a peaceful way.

Student 5: Nelson Mandela spent 30 years in prison fighting for equality for black people in South Africa. He was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Student 6: Neil Armstrong is the one who worked hard to be the first man on the moon in July 1969.

Teacher: Now in pairs decide which of them are great men and which are just important men. Give your reasons for your decision.

Result: The first five can be called great persons except the last one. Neil Armstrong is the one who worked hard to be the first man on the moon but did not sacrifice anything to do this so he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a great man.

设计说明:通过组织学生讨论William Tyndale等六人的主要事迹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使学生能用英语阐述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正文学习做好准备。

Teacher: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a great person is ?

Student: A great person is one who has followed his/her ideas and sacrificed something so that they could be realized. An important person may be well-known but if he/she has not gone through struggles and difficulties for their noble cause, they cannot be called a great person.

Step 3. While-reading

Task1.Ask students to skim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ile the teacher plays the tape for students to listen to:

①What’s the name of the writer?

②When did he first meet Mandela?

③When was Elias born?

④When did Nelson Mandela open a black law firm?

⑤When did Elias go to school?

⑥Did black people have vote at that time?

⑦As a matte of fact, does Elias like violence?

设计说明:这部分的阅读是浅层次的,问题设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Task2.Ask students to scan the text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and why.

①Elias met Nelson Mandela at school. ( F )

②Nelson Mandela was a black lawyer. ( T )

③Elias was unable to read or write because he was lazy. ( F )

④Nelson Mandela helped him keep his job. ( T )

. ⑤ Elias was happy blowing up government buildings. ( F )

⑥Nelson Mandela believed that black people were being treated as well as white people in South Africa. ( F )

⑦Nelson Mandela thought violence was a good way to help black people. ( F )

⑧The government were happy with Nelson Mandela and the ANC. ( F )

这部分问题设计属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对每个句子做出是非判断且说明理由,在辨别过程中,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Task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make a timeline of Elias’life until he met Nelson Mandela, using the reading to help you. Work out the year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n fit in the other events in his life till he was fourteen.

Note: Not all years will have information to be added.

After 5 minutes, check the answer with the whole class

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时间顺序描述一个人一生的主要活动。本题属

设计说明:归纳段落大意是对学生理解语篇结构能力的考察。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降低了难度,以选择题形式让学生找到课文每部分大意,便于学生理解和做笔记。

Step 4. Post-reading

①What disadvantages did Elias have in finding a job?

② In Elias’eye, what kind of person was Mandela?

③What was Elias’feeling about his action? Why?

设计说明:这部分问题是较高层次的,学生通过课文所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

Step 5. Discussion

①What shall we learn from the great people to improve ourselves?

②Suppose you are Elias, you will be asked to talk about your life story and give some introductions on how Mandela influenced you in your attitude towards violence.

设计说明:讨论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第2题,学生可根据课文的信息材料进行课文复述,有助于学生当堂进一步巩固课文。

Step 6. Homework

①Ask students to fin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out “Nelson

Mandela-----Biography(练习册A----P39)

②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tory about Nelson Mandela.

设计说明:通过阅读课外材料,让学生对Nelson Mandela进一步了解。作业里我设计了写作,因为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笔者尝试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有效的利用教材,写作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它也是阅读教学有效的延伸。

Step 7. Blackboard design(板书设计)

Unit 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

The second period---ELIAS’STORY

一.Questions about the text

文章

翻转课堂教案

翻转课堂之《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几件事,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感受母亲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过作文写作的训练,能对人物进行刻画,对母亲的了解很深,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会母爱的伟大。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清母亲生前几件事,把握母亲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爱。 5.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 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比如:胡适的个人经历,胡适母亲的个人经历,胡适家族情况等,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搜索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 (三)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频,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 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者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时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 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 (四)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登录作业平台做一些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哪几件事? (1)督促我早起,“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忍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资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作者:郭鹏飞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自从被引入国内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批教育工作者围绕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兴起,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翻转课堂的热潮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尚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明为此,我们联合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一定的答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相似甲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乙班作为对照班,共45人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为教师特质、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工具等,保证以上项目相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本研究选取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整个单元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该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成效前测然后开

始进行教学,实验班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前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则严格按照同年级平行班的要求进行实验研究四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的后测,并进行访谈辅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本研究指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所表现出努力和投入的内在趋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测量,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修订而成,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学习者根据每题题意描述,选出最符合自我感受的选项,对应得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在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越强下页表1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动机前、后测结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在肥城实验小学的实现的一点思考本周六在泰安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名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观摩课”,让我颇受启发几位名师的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老师都在提问:“为什么呢”,注重学生的启发诱导,从提问自己的年龄、身高等入手,不断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联系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尽量让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项目式教学案例

盐港中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展示 大梅沙海边栈道有害植物调查及防治对策 视频(或照片):学生在大梅沙海边栈道跑步。 现场: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跑步入场。甲停下来: 甲:好漂亮的景色呀!我们休息一下,来欣赏欣赏这碧海蓝天、鸟语花香吧? 三位同学响应:好嘞! 航拍视频——美丽的海边栈道。 学生乙:你们看,好漂亮啊,这紫色的喇叭花! 丙:还漂亮呢?我听生物老师说,那是有害植物——五爪金龙。 甲:什么有害植物?我看所有植物都是有益的,它们都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乙:我不是大树,我是一棵小草。大地紧裹着我的根须,给我生命,给我营养,给我英雄般的情操! 甲:我是春天的使者,我是绿色的信号…… 丙:打住,打住!(做手势“打住”)。你们看:(屏幕显示五爪金龙使榕树致死照片),这就是榕树,被五爪金龙缠绕、覆盖,都枯死了! 丁:在生态系统中,任何植物都有它自己的作用。但,这些五爪金龙生长在了它不该生长的地方。 丙:老师说,有害植物还有好多好多呢! 甲、乙:好多?还有多少?

丙:两百多种。 丁:这两百多种中,有一百多种是外来植物。 甲、乙:这么多有害植物,你们都能识别? 丙:哪能认识这么多有害植物啊。 丁:那我们还是要去请教生物老师吧! 视频:生物老师在海边栈道上课。(10秒) 甲、乙、丙:我们明白了,有害植物就是危害其他生物的恶性生长植物。 丁:我们可以做一些关于有害植物的调查呀。 甲乙丙:那咱们说干就干! 丁:要是有本识别有害植物的资料就好了! 甲拿来《校园植物识别》,并向观众展示。 甲:有啊!这是我们学校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甲拿来《校园植物识别》,并向观众展示。来,我们就对照这本《校园植物识别》认识有害植物吧。(将课本发给乙、丙、丁,开始辨认植物)。屏幕上分别展示不同的有害植物,美术生入场画植物。 丙:你们看,This is Lantana(马樱丹),课本上说这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有害植物。[l?n'tɑ?n?] 丁:That is kudzu(野葛)。['k?dzu] 甲:That,s wedelia(黄花蟛蜞菊)。 乙:Look,Bidens alba(白花鬼针草)。 甲、乙、丁:It,s thatch(茅草)。[θ?t?] 丙:课本上说,茅草可厉害了,只要有它的地方,其他植物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课题及其反思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 一、教材分析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容。主要结合、门牌、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编码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及方法,探索发现等编码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和获取其编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字编码的方法,发现等编码信息及基本编码方法,正确、合理、灵活和科学地自主编制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 二、达成目标发掘 《数字与信息》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遵循先“读”(码)后“编”(码)的编写体例,读和编在同一课时完成,体现出读编并重的特点。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本课时达成目标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幼儿园课题案例研究基本方法

幼儿园课题案例研究基本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 (课名)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 计 该内容总课时 1 翻转课时 1 一、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信息的加工两大类。日常文本包括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及其加工软件; (2)、巩固在文本处理时的常见名词,如: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写字板、WORD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四、课前任务设计 1.制作一份通知。 2.制作一份邀请函。 3,自选主题,从网上下载材料,形式不限。 任务要求: 文本表达的主题、意图鲜明。 版面布局合理匀称,内容层次结构清晰。 排版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样式和谐美观,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观点。 遇有疑难问题可使用老师提供的“加工日常文本信息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答”文件。

课题研究案例

《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 王军英 [活动设想]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生活即语文”,生活需要语文,语文调剂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形式多样的生活!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调查活动中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通过收集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现象,了解正确使用母语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分组,每组10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本组人员合理分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2)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确定展示方式(如资料展览、抢答等皆可),作好展示准备。 (3)时间2周。 [活动要求] 1、成果积累与展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热烈的学习氛围。 2、各组对搜集的内容要精挑细选,避免重复累述,每组展示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整个活动控制在45分钟以内。 [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评价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1.调查的内容具体、属实,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具有新颖性、典型性。 3.发言是否具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语言的表述是否流畅、清晰,声音是否洪亮,语调是否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小组成员参与意识强,合作融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及时补充,发挥群体作用。 [实施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谢玉燕湘潭市雨湖区江南中学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要以知识的生成为主线,认为新知识是学生在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顺应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群体和个性特点(思维与情感特征)、学习类型,合理设计教学事件,用以支持各个阶段的学习,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发展,营造学习者积极参与、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学习。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利用教材、媒体等课程资源,创设适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景,促进不同层面和特征差异的学生在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模块2,第一章,孟德尔从个体性状出发,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的第一节,从细胞水平通过对蝗虫等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发现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的传递情况,那么本节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萨顿的实验观察和类比推理以及摩尔根的实验论证,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解决了基因在哪里的问题,是对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习与强化,也为后续的伴性遗传以及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什么)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本节栏目内容丰富,为教师设计学习环境提供重要素材。 学生情况:学生(高一下学期)通过初中和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人类眼皮及豌豆等生物的性状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基本知识。学生的思维形式已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辨证思维特征,情感方面更趋向于独立和自主。本校学生由于生源较差,整体素质远远低于示范性中学的学生,而且同班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班级人数较少。

案例详解项目式学习

案例详解项目式学习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是不是在教学中加点手工劳作、小组讨论,或是最后有一个可视的展示成果就可以称之为项目式学习呢?当然不是这样!如果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的话,即使最终成果是一个项目也不能称其为项目式学习。配图为悦谷项目式学习实例之一:师生共制空气净化器 前阵子,有一位读者私信给我,问我能不能写一写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PBL在美国的中小学里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搜了下微信上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文章还真不少,看来PBL在国内教育圈也很火! 但是仔细拜读了几篇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微信文章之后,我发现这个概念虽然受欢迎,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它的理解似乎有些偏差。 并不是只要在教学中加入点手工劳作、小组讨论,或者是最后有一个可视的展示成果就可以被称为是项目式学习。 如果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技能的话,即使最终成果是一个项目(project)也不能称其为项目式学习。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一个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问题,而是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现实生活中会用到的技能,比如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等等。 因此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

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 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可以写得很长很详细,但不熟悉它的人还是很难想象出PBL在课堂中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接下来,小绿想跟大家分享几个美国中小学课堂中使用PBL的真实活动案例。 我是鸟类学家 这个活动是我在培训实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在她的班上(三年级)进行的一个科学教学活动。在美国加州科学三年级教学大纲里有这样一条: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特征是为了帮助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繁衍。 这个“我是鸟类学家”的PBL活动就是围绕这一教学大纲来设计的。大纲很简洁,只有这一句话,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教这个知识点呢? 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会有这样几个步骤: 1. 确定要研究哪一种动物或植物 3. 了解这个生物在形态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4. 这些形态特征是如何帮助该生物适应环境 5. 最后让学生用海报或者演讲报告的形式把所学知识总结展示出来 在上面这个传统式教学活动中,虽然最后的成果是一个项目——图解海报,但并不能称之为项目式学习。因为在这过程中,并没有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虽然形式很漂亮,但本质上依然是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学习模式。 项目式学习 再来说说我当时的指导老师是怎么把这堂课设计成项目式学习的。 首先她给学生看了不同鸟类的照片,大家一起讨论了这些鸟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有的喙很尖很长,有的喙则短平;有的脚上有蹼,有的则是犀利的爪子;有的羽毛颜色鲜艳,有的则颜色灰暗。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文案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大胆尝试微型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本是舶来品,似乎有些高大上。梁老师抓住协作探究这一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课堂学习精华,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字与信息的编码关系之后,把图书馆采编的真实环境引入课堂,协作探究如何

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完整版

课题研究案例分析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在活动中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课堂实例分 析 字理识字教学片断 《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一): 师:看看这些字宝宝,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个字吗? 生1:我多读读就会了。 生2:我也看着拼音拼一拼读一读就会了。 师:请你看看这个字。(指十)你觉得它跟什么很像? 生:像加号。 师:是啊,十就像一个加号。那用这样的想象的方法,你能记住谁呢? 生1:二像一个等号。 师:是的。只不过二的两横不样长,等号的两横是一样长的。还有吗? 生2:一像一个减号。 生3:七像是t。 师:老师还能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一个字。请你听故事,猜猜是哪个字。有个儿子很不听话,他的爸爸很生气,就把儿子关在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让儿子把脚伸得直直的。猜猜是今天学的哪个字? 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四 师:为什么是四呢?生1:四的外面就像是四四方方的小房子,里面有个儿。师:是啊!看,竖,横折勾,(师板书)这就是四四方方的房子,儿子关在房子里(书写撇,竖弯),但儿子的脚是直直的,所以没有勾,爸爸把他关在房子里,当然要关上门。(书写横)齐读四 师:记住了四。老师还有个谜语。听:入字分开! 生1:是八。 师:为什么是八呢? 生:因为入字的撇和捺分开就是八。 师:真聪明!看,入的撇和捺是并牢的,八的撇和捺是分开的。(板书入-八)师:再猜一个,几字出头! 生1:是儿。 师:有点像,但我说的是几字长出头来了。看这是几,他会怎么长出头呢(板书几) 生2:是九。 师:非常正确!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九字的一撇长到上面了,就像那个几字长出头了。 师:会观察还会思考!很好!我们又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最难的两个字。读读(指板书齐读入-八,几-九) 师:刚才我们想出了很多记字的方法,看(指着板书)用想象的办法记住了一二十七,用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了四,还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了八和九。以后,我们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以上的方法。 《一去二三里》教学片断(二):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Windows环境) 《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王栋松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自己关心、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电子表格中一些常用的函数,学会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学会格式化表格。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感受学习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 (二)课题分析 本节课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Windows环境)》中《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的内容。本节课利用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重点:Sum、Average、Max、Min、Countif等函数的使用 难点:如何按成绩来排名次 (三)教学策略分析 1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了一般计算机水平的能力,能熟练打开和保存Excel工作簿文件,对Excel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于数据填充有了较充分的认识,有对数据排序的能力,具有格式化电子表格的能力。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Excel知识。(四)教学准备 共50台计算机,全部联网,有电子教室软件。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七单元《乘法意义、除法意义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除法计算。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乘法、除法计算和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2、明确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微课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课题研究实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情感目标:搜集袁隆平的资料。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教学准备,搜集袁隆平的资料。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高科学技术奖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教学方法:自学法 展示学生自学问题: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一、导入课文:(课件展示人物形象)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本文从袁隆平立志学农的原因,为改良水稻品种付出大量心血,他的业余爱好广泛这几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的形象。本文的写作方法很有特点,采用了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写法。全文围绕“袁隆平爷爷是个大科学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这一中心句展开,又以“他选择这个艰苦的专业,是因为两件事激励了他”“为了改良水稻品种,使粮食高产,他时时处处留心”“他的业余爱好也非常广泛”,这几句话作为每一部分的中心句,层层叙述,条理清楚。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习运用抓中心句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袁隆平爷爷是个大科学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学习袁隆平爷爷为科学事业认真、奉献的精神,从小养成做事认真、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三、指导学生自学: 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师范读后领读):籼(xiān)稻黔(qián)阳衣钵(bō)矢(shǐ)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件展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语文 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 课名:《认识小动物》翻转教学(小游戏、诊断活动) 课时:第1课时(注: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我用了2课时的时间进行教授,《认识小动物》是一篇精讲课文,儿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是学生识字的最佳蓝本。 本节课教学采用大量课前学习资料(微课视频附录在文件夹中),以“蜻蜓”一词的学习为范例,其它的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作业布置下去完成。课上以提问、小组活动、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重点: 1、准确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 2、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检测学生是否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认字、识字、练习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同时是为下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小动物活动特点的独特性做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所以为了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学,学习以“蜻蜓”为代表的生难字词,学习内容有两套,即基础套和拓展套。基础套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完成,而拓展套学生可根据前面的学习水平进行自主选择。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为主的道德情感特点,微课视频的设计偏重于动感,色彩也比较艳丽,容易吸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前的微课教学中就已经设置好了反馈系

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根据青年教师读书组计划安排,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拟于1月中旬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根据一定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不带任何资料) 二、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灯片,用来向别人介绍你的课题。具体参赛要求另有通知。 现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 1、课题名称(题目)。 2、承担单位。 3、课题论证。 4、课题的界定。 5、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6、研究方法。 7、研究对象。 8、研究原则。 9、研究的操作措施。 10、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11、研究的预期成果。 12、研究的条件、经费预算及来源。 13、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来源:《教育科研指南》)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