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案修订稿

合集下载

体育优质教案修改模板范文

体育优质教案修改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足球运球和盘带的基本技巧,掌握正确的运球和盘带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足球运球和盘带能力,增强足球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足球运球和盘带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运球和盘带时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场地:足球场2. 设备:足球、标志桶、秒表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时间为5分钟。

2. 进行足球基本动作练习,如踢球、接球、传球等,时间为5分钟。

(二)足球运球技巧教学1. 教师讲解足球运球的基本技巧,如低重心、脚背触球、保持身体平衡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三)足球盘带技巧教学1. 教师讲解足球盘带的基本技巧,如重心前移、身体侧身、脚内侧触球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盘带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四)运球与盘带综合练习1. 教师设置障碍物,让学生在运球和盘带中穿越障碍物,提高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以检验训练效果。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运球和盘带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动作规范程度,判断其对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比赛形式,评价学生的运球和盘带能力。

3. 收集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足球运球和盘带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练习时动作不规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3. 今后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修订版)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修订版)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修订版)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修订版)摘要本文档是关于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的修订版,旨在提供对中学生体育研究的指导。

根据研究目标和培养目标,本标准涵盖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知识。

该标准旨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一、学科概述初中体育学科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

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将研究各种运动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公平竞争、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精神。

二、学科目标体育课程的学科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水平。

3. 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惯。

三、能力要求根据学科目标,初中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提出以下要求:- 运动能力:学生应能够掌握各种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步、跳跃、投掷、击球等。

- 强身健体: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速度、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 身体协调:学生应能够掌握各种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包括平衡、灵活性、节奏感等。

- 团队合作: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各种体育活动和项目。

- 健康意识: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惯。

四、知识要求初中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要求如下:- 运动技能知识:学生应了解各种基本运动技能的规则和要领,能够正确地进行运动技能训练和表演。

- 身体素质知识:学生应了解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身体素质测试方法。

- 运动项目知识:学生应了解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设备和赛制。

- 健康知识:学生应了解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健康知识。

五、课程组织初中体育课程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和实施:1.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将课程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和发展。

(修订版)初级中学体育课程大纲(全国版)

(修订版)初级中学体育课程大纲(全国版)

(修订版)初级中学体育课程大纲(全国版)引言本课程大纲旨在根据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课程标准,结合初级中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体育课程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形成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体育道德。

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课程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1. 体育概述2. 体育锻炼与健康3. 运动生理学基础4. 运动损伤与预防5. 体育赛事与欣赏2. 体育技能1. 田径:短跑、中长跑、跳跃、投掷2. 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3. 体操:队列、韵律操、健美操、基本体操动作4. 武术:太极拳、南拳、剑术、棍术5. 水上:游泳、龙舟6. 冰雪:速度滑冰、冰球7. 极限运动:轮滑、攀岩3. 体育保健1. 运动营养2. 运动生理卫生3. 运动心理调节4. 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4. 体育欣赏1. 体育赛事直播与解说2. 优秀运动员事迹介绍3. 体育艺术作品欣赏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体育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竞赛教学: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能力。

5. 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团队协作等方面。

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包括体能、技能、体育理论知识等方面。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能力。

体 育 与 健 康 常 识 课(修订稿)

体 育 与 健 康 常 识 课(修订稿)

3、体育锻炼可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 老。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运动刺激肌肉,达到增强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目的。体育锻炼过程中,由 于肌肉反复用力做功,可以刺激肌肉细胞中有关 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酶活性的增加,因而提 高肌肉细胞中能量代谢的能力,促进肌肉蛋白质 的合成,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目的.在运动 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部位的骨受益最大,如多走 可以使腿骨增粗,常举重物可以使臀骨增粗,且骨 质密度增高。这是因为在肌肉收缩期间,所连接 的骨就会受力,其对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就会相应 增加,对预防骨质疏松就会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常识课 水平一
龙狮中心小学
刘宏鹏
一、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 二、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 四、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一、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 1、体育锻炼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 炼的刺激首先可直接作用于骨、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 并因而使之产生适应性的变化。用以评价生长发育的指标 主要包括体格指标,如:身高、坐高,上、下肢长度,肩 宽、骨盆宽、髋宽,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和体重等指标。 其中,身高代表人体骨骼纵向发育的程度;肩宽等代表人 体横向发育的程度;胸围等代表人体软组织(肌组织)的 发育程度。 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对骨骼的刺激,增加骨矿 物质的吸收,促使人体长高;可以通过对骨骼肌的刺激, 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细胞代谢,促使肌肉发 达,增强人体的各个宽度和围度,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促进 人体生长发育的手段。但是,应该指出,在试图通过体育 锻炼促进生长发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营养,否则, 身体锻炼不但起不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反而会因消耗 增加而造成营养不良,阻碍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4、体育锻炼可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 生。体育锻炼对人体疾病的预防、治疗、 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体育锻炼对 疾病的抵御作用是有条件的,有许多疾病 是不可能通过体育锻炼治愈的,如遗传病。 有许多疾病的某些阶段也是不宜从事体育 锻炼的,如炎症、高烧等。因此,应该正 确地认识和使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和疾病 作斗争。

新课改教案体育初中

新课改教案体育初中

新课改教案体育初中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1. 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运动技能的掌握。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

2. 准备活动: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如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等。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体育知识学习:讲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项目及其特点。

2. 运动技能教学:以篮球为例,讲解篮球的基本技巧,如运球、传球、投篮等,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团队协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三、提高部分(10分钟)1. 自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自主锻炼。

2. 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接力比赛、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放松活动:做一些柔韧性练习,如瑜伽、普拉提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篮球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运动技能的个别指导环节,教师还需更加细致地进行辅导,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运动技巧。

此外,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高中体育学校课改教案范文

高中体育学校课改教案范文

高中体育学校课改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3.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

4.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基础体能训练:包括耐力、速度、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

2. 专项技能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项目进行深入学习。

3. 理论知识传授:介绍体育运动的规则、历史、运动员健康饮食和伤害预防等知识。

4.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学会在运动中调节情绪,应对压力。

教学方法1. 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游戏化教学: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3.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指导。

4.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跑步、拉伸等方式,为正式的体育活动做好准备。

2. 技能训练: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或比赛。

3. 理论学习:结合实践,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4. 放松整理:通过放松练习,帮助学生恢复体能,减少运动伤害。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技能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定期的体能测试和技能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4.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之间的互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结语。

初中体育新课改教案

初中体育新课改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足球基本技巧,如传球、射门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足球基本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团队配合和战术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2. 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2.1 传球训练: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进行相互传球练习,要求传球准确率高。

2.2 射门训练: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负责传球,一人负责射门,要求射门准确率高。

3. 小组比赛(10分钟)3.1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足球比赛,比赛时长为10分钟。

3.2 比赛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战术。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收获。

4.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足球基本技巧的训练和小组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练习,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和战术,表现出较强的团队配合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传球和射门训练中,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此外,比赛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注重个人表现,忽视了团队配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足球技能和团队协作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和团队配合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课时修订版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课时修订版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课时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学校牛心顶学校
年级七年级
姓名潘国军
七年级全年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班级:课次:1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七年级:班级:课次:2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七年级:班级:课次:3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七 年级
: 班级: 课次:4 学生人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七年级班级课次:5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七年级:班级:课次:6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七年级:班级:课次:7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七年级:班级:课次:8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级:班级:课次:9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七年级:班级:课次:10 学生人数:授课时间: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动作干净、利落、舒展。
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衔接。
器材
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次数
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出勤、服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站队快、静、齐。精神饱满、精力集中。
2、宣布教学内容
13、教师用语言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组织:★★★★★★★★★★★
★★★★★★★★★★★
★★★★★★★★★★★
★★★★★★★★★★★
准备部分
1、肩部运动2、踝腕运动
一、教师领做
基本部分
六、第九套广播体操
第七节跳跃运动
动作要领:略
第八节整理运动
动作要领:略
一、教法:
1、教师示范完整动作。
2、分解练习:教师领做,学生模仿练习。
3、教师边带领做边讲动作要求。
4、完整练习。
5、挑出自愿的好的同学领做。
二、学法:
1、认真看教师做示范动作。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出勤、服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站队快、静、齐。精神饱满、精力集中。
2、宣布教学内容
1、教师用语言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组织:★★★★★★★★★★★
★★★★★★★★★★★
★★★★★★★★★★★
★★★★★★★★★★★
准备部分
1、肩部运动2、踝腕运动
一、教师领做
基本部分
三、第九套广播体操
2、宣布教学内容
9、教师用语言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组织:★★★★★★★★★★★
★★★★★★★★★★★
★★★★★★★★★★★
★★★★★★★★★★★
准备部分
1、肩部运动2、踝腕运动
一、教师领做
基本部分
五、第九套广播体操
第五节体转运动
动作要领:略
第六节腹背运动
动作要领:略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法:
1、教师示范完整动作。
2、分解练习:教师领做,学生模仿练习。
3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地最佳 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1.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发现寻求答案。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去发挥,去探索,去想象。
一、教法:
1、教师示范完整动作。
2、分解练习:教师领做,学生模仿练习。
3、教师边带领做边讲动作要求。
4、完整练习。
5、挑出自愿的好的同学领做。
二、学法:
1、认真看教师做示范动作。
2、认真模仿,看清动作路线。
3、动作到位,舒展开。
4、挺胸抬头,精神饱满。
5、努力向好的同学看齐。
6、跟着老师一起认真跳。
(2)练习要积极认真
(3)上课遵守纪律
(4)下课要行礼
3、课后要求:
(1)不要大量喝水
(2)不用冷水洗澡
(3)不要产即吃食物
二、小游戏:大西瓜和小西瓜
游戏方法:教师双手比划一个大圆圈为“大西瓜”,双手比小圈为“小西瓜”,游戏开始,当老师喊“大西瓜”的时候全体同学双手比“小西瓜”的动作,喊“小西瓜”时则比“大西瓜”的动作。
2、认真模仿,看清动作路线。
3、动作到位,舒展开。
4、挺胸抬头,精神饱满。
5、努力向好的同学看齐。
6、跟着老师一起认真跳。
要求:态度要积极认真,自信,面带微笑。
结束部分
五、放松活动
配合音乐,师生共唱“幸福拍手歌”
教法:
14、教师带领学生唱幸福拍手歌
15、总结学生课上的表现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16、宣布下课
1、第一节:伸展运动
动作要领:略
2、第二节:扩胸运动
动作要领:略
一、教法:
1、教师示范完整动作。
2、分解练习:教师领做,学生模仿练习。
3、教师边带领做边讲动作要求。
4、完整练习。
5、挑出自愿的好的同学领做。
二、学法:
1、认真看教师做示范动作。
2、认真模仿,看清动作路线。
3、动作到位,舒展开。
4、挺胸抬头,精神饱满。
要求:
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
2、放松活动要认真。
课后反馈:
体育课教案第 课
教学
内容
《上体育课要注意安全》,室内活动:动物模仿操。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1.使学生了解怎样预防运动损伤事故。
2.了解预防运动损伤及事故的要求,逐步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对科学锻炼身体有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知道动物模仿操的名称,动作方法。能随音乐节拍进行练习,发挥自己创编动作体会乐。
重点
使学生掌握体育课伤害事故发生的注意点。
难点
使体育课上的安全意识在脑海里得到深化,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发的运用。
器材
多媒体、卡片、红五角星。
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次数
开始部分
一、常规教学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内容
4、教师用语言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要求:态度要积极认真,自信,面带微笑。
结束部分
三、放松活动
配合音乐,师生共唱“幸福拍手歌”
教法:
6、教师带领学生唱幸福拍手歌
7、总结学生课上的表现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8、宣布下课
要求:
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
2、放松活动要认真。
课后反馈:
体育课教案第 课
教学
内容
1、广播操:第五节体转运动;第六节腹背运动
教法:
10、教师带领学生唱幸福拍手歌
11、总结学生课上的表现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12、宣布下课
要求:
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
2、放松活动要认真。
课后反馈:
体育课教案第 课
教学
内容
1、广播操:第七节跳跃运动;第八节整理运动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1、通过学习新广播操,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及。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优良品质。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1、通过学习新广播操,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及。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优良品质。
重点
动作干净、利落、舒展。
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衔接。
器材
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次数
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出勤、服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站队快、静、齐。精神饱满、精力集中。
5、在教室原座位坐好。
6、做到快、静、齐。
准备部分
一、唱歌,游戏
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上体育课前对于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应采用什么方法?
①学生口答,教师加以说明。
②出示第二个知识点:身体不适停运动。
2、引导学生自己猜想:体育课上还有那些安全知识?学生讨论,各自发表见解。
3、验证与思考:电脑聪聪带了几个动画故事,里面讲的也是一些安全知识,想知道是什么吗?
5、努力向好的同学看齐。
6、跟着老师一起认真跳。
要求:态度要积极认真,自信,面带微笑。
结束部分
二、放松活动
配合音乐,师生共唱“幸福拍手歌”
教法:
2、教师带领学生唱幸福拍手歌
3、总结学生课上的表现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4、宣布下课
要求:
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
2、放松活动要认真。
课后反馈:
体育课教案第 课
教学
2.采用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可以通过电化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并渗透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尝试与猜想和学生实际参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结束部分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引导、启发。
课后反馈:
体育课教案第 课
教学
内容
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标准
室内活动:手指操1—4节
内容
1、广播操:第三节踢腿运动;第四节体侧运动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1、通过学习新广播操,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及。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优良品质。
重点
动作干净、利落、舒展。
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衔接。
器材
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次数
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出勤、服装,安排见习生。
课后反馈:
体育课教案第 课
教学
内容
1、广播操:第一节伸展运动;第二节扩胸运动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1、通过学习新广播操,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及。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优良品质。
重点
动作干净、利落、舒展。
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衔接。
器材
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次数
开始部分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3.调节心理状态。
重点
准备活动的作用
难点
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器材
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次数
开始部分
一、常规教学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内容
7、教师用语言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8、在教室原座位坐好。
9、做到快、静、齐。
准备部分
一、唱歌,游戏
基本部分
1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操作。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肌肉温度的啬,一方面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隆,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