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两级放大器设计.doc

合集下载

7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PCB图单面板设计

7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PCB图单面板设计

实验七、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 PCB 图单面板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会元件封装的放置2.熟练掌握 PCB 绘图工具3.熟悉单面板面印制板的手工布局、布线二、实验内容根据图 7-1设计和编辑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的PCB 图。

+VCC图 7-1 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的 PCB 图三、实验步骤1.启动 Protel 99 SE PCB,新建文件“ 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PCB ”,进入 PCB 图编辑界面。

如图7-2所示.2.装入制作 PCB 时比较常用的元件封装库,如 Advpcb.ddb 或者Miscellaneoux.ddb 等。

(1) 单击“Browse PCB”按钮,进入PCB编辑界面;在PCB编辑器窗口内,单击“Browse”(浏览)窗内的下拉按钮,选择“Libraries”(元件封装图形库)作为浏览对象。

(2) 如果元件库列表窗内没有列出所需元件封装图形库,如PCB Footprints.lib,可单击“Add/Remove”按钮。

在如图7-3所示的“PCB Libraries”窗口内,不断单击“搜寻(I)” 下拉列表窗内目录,将Design Explorer 99\Library\PCB\Generic Footprints目录作为当前搜寻目录,在PCB库文件列表窗内,寻找并单击相应的库文件包,如Advpcb. ddb,再单击“Add”按钮,即可将指定图形库文件加入到元件封装图形库列表中,然后再单击“OK”按钮,退出如图7-3所示的“PCB Libraries”窗口。

图7-2 PCB编辑界面3.放置元件封装及其他一些实体,并设置元件属性、调整元件位置。

表 9 给出了该电路所需元件的封装形式、标号及所属元件库。

在PCB编辑器中,放置元件的操作过程如下:图7-3 PCB库文件列表窗(1) 单击“放置”工具栏内的“放置元件”工具,在如图7-4所示“Place Component”的窗口内,直接输入元件的封装形式、序号和注释信息。

《三极管两级放大器及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两级放大器及负反馈电路》实验报告

--Energy: power supply standard coal compl eting 31 2.25 g/k Wh, down 0 .1 g /kWh; integrate d 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 on ratio in 5 .12%, dow n 0. 26%; poll utant emis sions performance grea tly reduce d compare d to last yea r, carbon 0 .09 g /kWh, s ulfur dioxide 0.10 4 g /kWh NOx 0.51 2 g /kWh; dust remova l
Delegates, staff: Hell o! in the r un-up to t he Spri ng Festival, we held one sess ion of four staff represe ntatives Conference 2 013 -works hop, full back i n 201 2, careful analy sis of the curr ent sit uation, dis cuss 2 013 development pl ans .
million k Wh, an i ncreas e of 757 mil lion kWh.
Sales totaled 7. 425 billion k Wh, exceedi ng sale s of 33 0 million kWh the annual Exe cutive budget, an i ncrea se of 7 29 million k Wh. --S ecurity measures : unpla nne d outages 2 .5 times.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范文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范文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范文要求设计一放大电路,电路部分参数及要求如下:(1)信号源电压幅值:0.5V;(2)信号源内阻:50kohm;(3)电路总增益:2倍;(4)总功耗:小于30mW;(5)增益不平坦度:20~200kHz范围内小于0.1dB2、问题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放大电路可以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2.1对三种放大电路的分析(1)共射级电路要求高负载,同时具有大增益特性;(2)共集电极电路具有负载能力较强的特性,但增益特性不好,小于1;(3)共基极电路增益特性比较好,但与共射级电路一样带负载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对于次放大电路来说单采用一个三极管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要求此放大电路具有比较好的增益特性以及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

2.2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在此放大电路中采用两级放大的思路。

先采用共射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使之达到放大两倍的要求;再采用共集电极电路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

3、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3)掌握三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特性;(4)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波形的调试;(5)提高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决测量调试过程中的电路:增益调试:首先测量各点(电源、基极、输出端)的波形:结果如下:绿色的线代表电压变化,红色代表电源。

调节电阻R2、R3、R5使得电压的最大值大于电源电压的2/3 VA=R2〃R3〃(1+3)R5/[R2//R3//(1+3)R5+R1],其中由于R1较大因此R2、R3也相对较大。

第一级放大输出处的波形调试(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结果为:红色的电压最大值与绿色电压最大值之比即为放大倍数。

则需要适当增大R2,减小R3的阻值。

总输出的调试:如果放大倍数不合适,则调节R4与R5的阻值。

即当放大倍数不足时,应增大R4,减小R5如果失真则需要调节R6,或者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值,必要时可以返回C极,调节C极的输出。

功率的调试:由于大功率电路耗电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设计电路时,应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电路的总功耗。

课程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课程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新疆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所属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A设计题目: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3.图2以同样的方法测量出1CV,2B V,2E V.记录到表格4中。

V,1B V,2CV1C V1E V2B V2C V2E VB12.2435V8.5451V 1.6001V3.0847V 7.9905V 2.4317V图3三.放大倍数的测量调整函数发生器,使放大器输入imU=5mA,f=1KHZ的正弦信号,测量输出电压U,计算电压增益。

如下图5。

om图4由示波器得到其输入和输出波形如下图6,两者进行比较。

图5放大倍数的测量输入U im输出U om增益A v5mV 362mV 73图6四.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运用两次电压法测量两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测试输入电阻时,在输入口接入取样电阻R=1KΩ;测试输出电阻时,在输出口接入负载电阻R L=1KΩ。

由于本次试验是电路的两级放大所以有以下性质:1.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等于第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2.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等于末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3.后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是前级放大器的负载;4.前级放大器的输出电路是后级放大器的信号源;5.总的电压增益等于各级电压增益相乘。

两次电压法测输入电阻如图:图7输入电阻的测量U s U i取样电阻R R i=R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U i/(U 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U i)3.536mV 2.903mV 1K 4322Ω图8两次电压法测输出电阻如下图:图9图10输出电阻的测量U o U o’负载电阻R L R o=R 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U o/U 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64.191mV 125.143mV 1K 901Ω图11五.测量两级放大器的幅频、相频曲线图12频率值(Hz)f L/2f L f0/2f02f0f H10f H总带宽△f 9.318.65001k2k425.1k 4.251MU O29.651.972.872.872.851.97.54425K图13三.总体设计1.总体电路电路的是由电源输入信号到一级共射的放大电路,再到二级的共射的放大电路,最后输出,实现电压或电流的放大。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电子技术课件)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电子技术课件)
ሶ = ෍ 20

20 ሶ = 20 1
=1
3.单级放大器频率特性
下限频率fL
上限频率fH
通频带BW = fH - fL≈fH
4.两级相同放大器的幅频率特性
绘制多级放大电路的
频率特性曲线时,只要将
各级对数频率特性在同一
横坐标上频率所对应的电
压增益相加,即为幅频特
性。
5.两级相同放大器的相频率特性
绘制多级放大电路的相
频特性曲线时,只要将各级
对数频率特性在同一横坐标
上频率所对应的相位差相加
,即为相频特性。
多级放大电路组成及耦合方式
2.6.1 多级放大电路组成及耦合方式
一、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框图如图所示,第一级的输入为电路总的输入,前级输出
工作点的相互影响。
直接耦合的两级共射放大电路
常用的解决电路形式
(a)
(b)
(a)采用电阻Re2提高VT2发射极电位,从而提高VT1集电极电位,避免
VT1进入饱和区。
(b)采用电阻R、稳压管VZ构成稳压电路,提高VT2发射极电位,从而
提高VT1集电极电位,避免VT1进入饱和区。
常用的解决电路形式
(c)
=
(−1)
总电压放大倍数为:
1 2

AU =
=

∙⋯
= AU1 ∙ AU2 ∙ ⋯ ∙ AUN
1
1 1
(−1)
二、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
多级放大器级间耦合方式一般有: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直接耦合三种。
1.阻容耦合
前级输出信号通过电容、下
级输入电阻,传递到下一级的连

3.16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3.16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3.16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及测试一、 实验预习与思考设计任务和要求 (1) 基本要求:用给定的三极管2SC1815(NPN ),2SA1015(PNP )设计多级放大器,已知12CC V V =+,12EE V V =-,要求设计差分放大器恒流源的射极电流31~1.5EQ I mA =,第二放大级射极电流42~3EQ I mA =;差分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不失真电压增益至少大于10倍,主放大级的不失真电压增益不小于100倍;双端输入电阻大于10K Ω,输出电阻小于10Ω,并保证输入级和输出级的直流电位为零。

给出设计过程,画出设计的电路,并标明参数。

首先设计,第一级的差分放大电路.要使两端串联的电阻值一样.然后集电极的两个电阻的阻值也要差不多.最后为确保发射极上的电阻为无穷大,则需要利用长尾式差分电路,确定其发射极电阻来构成一个电流源.然后设计主放大部分,要使发射极和集电极上的电阻的差值足够大,以使其达到放大100倍的要求,但还要确保阻值的合理性,以使三极管不会处于截止区或者饱和区.最后设计输出级电路.要选用尽可能小的电阻,以确保输出电阻可以足够的小,以达到要求.最后还要注意避免互补输出级出现交越失真的现象.参数:R1=R2=5kΩ,R5=10kΩ,R3=8.87kΩ,R6=R7=10kΩ,C2=1pF,C1=4μF,R12=1Ω,R9=1kΩ,R10=R11=1Ω.二、 实验目的(1) 理解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学习并熟悉设计高增益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方法。

(3) 掌握多级放大器的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 掌握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

三、 实验原理与测量方法直耦式多级放大器的主要设计任务是模仿运算放大器OP07的等效内部结构,简化部分电路,采用差分输入,共射放大,互补输出等结构形式,设计出电压增益足够高的多级放大器,可对小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

三极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

三极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

三极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量及与单级指标之间的关系。

(2)熟悉共集电极电路的特点和作为输出级的作用。

(3)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1)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2.10所示。

第一级为共射放大电路,后级是共集放大电路,级间采用直接耦合,因此要注意前后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的情况。

静态点调试时,可根据具体情祝做适当调整。

图2.10共集电路的特点是增益近似为1,输人电阻高,而输出电阻低,其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作电路的输人级、输出级、中间级。

本电路中作为输出级,可增强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2)性能指标。

①电压增益Aⅴ.两级放大电路的总增益为共射和共集电路增益的乘积。

电压增益为Av =Aⅴ/Av₂= -β1(R lI Rⅰ2)×(1+β2)(Re2 II RL)/r be₁×[r be₂+(1+β2)(Re2 II RL)] (2.23)式中,Rⅰ₂为后级共集放大电路的输人电阻,有Rⅰ2=rbe+(1+β2)(R2||RL) (2.24)②输人电阻Rⅰ。

两级放大电路的输人电阻一般取决于第一级。

输人电阻为Rⅰ=rbe₁II R1 II R2 (2.25)如果第一级为共集放大电路,则输人电阻还与第二级有关。

③输出电阻R。

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一般取决于最后一级。

如果末级为共集放大电路,则输出电阻还与倒数第二级有关。

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R₀=Rₑ₂||(Rᴄ+r be₂)/(1+β₂)三、实验设备与器件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数字示波器、低频波形发生器。

四、实验内容(1)测量静态工作点。

测量前后级的静态电流IcQ。

若静态工作点不合适,可适当调整R1、R2或Re1。

(2)测量交流性能指标。

参照单管共射电路的测量方法,波形发生器输出1kHz、20mVₚₚ正弦信号,接人放大器输人端Vⅰ,用示波器记录两级放大电路的输人和输出波形,测出电路的总增益、输人电阻和输出电阻。

三极管放大器电路设计报告

三极管放大器电路设计报告

开放式电子电路实验——放大器设计班级:姓名:成绩指导教师一实验要求及设计目标(1)信号源内阻:51kΩ;(2)负载电阻:200Ω;(3)电路总增益:2倍(6.02dB);(4)直信号源电压幅值:0.5V;(5)流功率:小于30mW;(6)增益不平坦度:20 ~ 20kHz范围内小于0.1dB。

(7)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如果要用三极管实现放大电路,设计之前就要搞懂这三种组态的差异,表1则详细的描述了三种组态的区别:共射级放大电路:电压和增益都大于1,输入电阻在三种组态中居中,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很大的关系。

适合于低频情况下作为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

集电极电路放大器:只有电流的放大,没有电压的放大,有电压的跟随作用,在三种组态中,输入电阻最高,输出电阻最小,频率特性好,可用于输入级,输出级或缓冲级。

共基极放大电路:只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有电流跟随作用,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关。

高频特性好,常用于高频或宽频带低输入阻抗的场合。

经过认真分析和仔细对比以及各类放大器的特性,我选择了用共涉及放大电路作为中间级实现一定大的可调放大,再用一个共集电极放大器作为第三级,实现电压的跟随和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综合整个电路之后,就实现了两倍电压的放大。

三、设计过程及电路参数整体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设计第一级放大电路(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因为考虑到后面第二级电路会有一定的增益损耗,所以第一级增益应略大于2;设计电路时应考虑匹配问题,即调节电阻R4、R6使得A 点电压的最大值大于电源电压的1/2。

即有 V A / V S =R4//R6//(1+β)R5/ [R4//R6//(1+β)R5+R3]=1/2,当电源内阻和输入电阻相等时可达到匹配状态。

经过一级放大后,此时电压增益为2,反向。

使用示波器测量放大电压如图所示:在第二级放大电路设计时,使用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提高了负载能力。

此时设计要求的负载满足要求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分析:
两级放大的参数选取能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放大小信号,所以,两级放大的参数极为重
要。

电路分析:
图 4-1 三极管两级放大器
I
b 1
V cc U BE1 U BE1
R6;I c1 I b1 , I e1 (1 ) I b 1;
R2 (1 )( R5 R6) R3 R5
静态工作点:由公式
U
ce1V
cc
I
c1
R
4
I
e1
(R
5
R
6
)
;可求出Q1的静态工作点,即Ube1等于 7V,由于 Q1和 Q2间是电容耦合,所以两个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不相互影响,由公式
V
cc
U
be2
I
b 2
R7(1)( R10 Q2 的静态工作点电容相当于短路,
U
be2
R11 ) R8 R10 R11
I
c2
I
b 2
, I
e 2
(1 ) I
b 2;
U
ce2
V
cc
I
c 2
R
9
I
e 2
(R
10
R
11
)
可算出Ube2 为 6V。

图中的电容C2, C4, C6 均为滤波电容,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图 4-2微变等效电路
U o R4 (R9 // R L )
A
r be1 R5
?
R10
所以电容C9 和 C10的作用就提高放大倍数,
U i r be2 ,如果电路接入 RL,则放大倍数会减小。

Multisim仿真:
仿真图:
图 4-3两级放大nultisim仿真
图 4-4 5mV 1kHz函数发生器图4-5交流电流表
图 4-6 Ic1电流值图4-7 Uce1电压值
图 4-8 Ic2电流值图4-9Uce2电压值
图 4-10无负载的输出电压Uo图4-11有负载的输出电压Uo 无负载的放大倍数:328 倍有负载的放大倍数:197 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