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设计工艺
Aspen吸收塔的设计说明

SO2吸收塔的设计计算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5°C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C淸水洗涤以除去英中的SO2o 入塔的炉气流量为2400/n3/A ,英中SO2摩尔分率为0.05,要求SO?的吸收率为95%。
吸收塔为常压操作。
试设计该填料吸收塔。
解(1)设计方案的确定用水吸收SO2属于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过程。
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2)填料的选择对于水吸收SO2的过程,操作过程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3)工艺参数的计算步骤I:全局性参数设置。
计算类型为4Tlowsheef\选择il•量单位制,设置输岀格式。
单击“Next",进入组分输入窗口,假设炉气由空气(AIR〉和SO2组成。
在“Component ID”中依次输入H2O, AIR, SO20步骤2:选择物性方法。
选择NRTL方程。
步骤3:画流程图。
选用“RadFmc“严格计算模块里而的“ABSBR1"模型,连接好物料线。
结果如图3-1所示。
图3・1水吸收SO?流程图步骤4:设置流股信息。
按题目要求输入进料物料信息。
初始用水虽设泄为400kmol/h。
步骤5:吸收塔参数的输入。
在“BlocksQl|Setup“栏目,输入吸收塔参数。
吸收塔初始模块参数如表3-1所示。
其中塔底气相GASIN由第14块板上方进料,相当于第10块板下方。
表3・1吸收塔初始参数至此,在不考虑分离要求的情况下,本流程模拟信息初步设泄完毕,运行计算,结果如图3-2所示。
此时SO2吸收率为30&49/319.60 = 96.52%。
图3・2初步计算结果步骤6:分离要求的设左,塔板数固泄时,吸收剂用量的求解。
运用"Design Specifications"功能进行计算,在"Blocks|Bl〔Design Spec"下,建立分离要求T'。
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框

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框①n=0.6~0.8水吸收丙酮填料吸收塔1、设计用水吸收丙酮常压填料塔,其任务及操作条件。
(1)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气)处理量1000m/h。
(2)进塔混合气含丙酮体积分数1.65%,相对温度70%,温度35%。
(3)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5%。
(4)丙酮回收率82%。
(5)操作压力为常压操作。
2、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流程说明从略3、物料计算(1)进塔气体中各组分含量近似取塔平均操作压 混合气量n=1000× 273 kmol/h 273+35混合气体中丙酮含量n=39.57*0.0165=0.65kmol/h M=0.56*58=37.7kg/h 查附录(化工原理),35C 饱和水蒸汽压强为5623.4Pa ,则每Kmol 相对温度为70%的混合气体中含水蒸汽量。
/Kmol (空气+丙酮)=1.54(Kmol/h ) m=1.54×18=27.72 (Kg/h )混合气体中空气量n=39.57-0.65-1.54=37.38 (Kmol/h ) m=37.38×29=1084.02 (Kg/h ) (2)混合气体进出塔(物质的量)组成 已知:y 1=0.0165 Y 2=0.003(3)混合气体进出塔(物质的量)组成若将气体与水蒸气视为惰性气体,则惰性量n=37.38+1.542=38.92(Kmol/h ) m=1084.02+27.72=1111.74(Kg/h )Y 丙酮/ KmolY =0.003 Kmol/h 丙酮/ Kmol (4×(1-0.82)=39.037(Kmol/h )M=1111.74+37.7×0.18=1118.53(Kg/h ) 4、热量衡算热量衡算为计算液相对温度的变化,以判断是否为等温吸收过程,假设丙酮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且本略气相温度变化及塔的散热损失(塔的保温良好)查于(化工工艺算图)常用物料物性数据。
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

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一、引言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用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
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和操作安全性,自动控制系统在吸收塔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
二、工艺流程1. 原料气体进入吸收塔顶部,并与吸收剂接触。
2. 在吸收剂中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将目标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
3. 液相流向底部,经过分离器分离出产物和废气。
4. 废气排出系统。
三、自动控制策略1. 控制目标:保持吸收剂浓度和温度在设定范围内,以及实现目标组分的高效传质。
2. 控制参数:- 吸收剂流量:根据进料气体流量和目标组分浓度确定合适的吸收剂流量。
- 吸收剂浓度:根据反应速率和传质效果要求,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来控制吸收剂浓度。
- 吸收塔压力:根据设备和操作要求,保持吸收塔内部压力稳定。
- 吸收剂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措施来维持吸收剂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 废气排放浓度:根据环保要求,控制废气中目标组分的浓度。
四、自动控制系统1. 测量与传感器:- 气体流量计:用于测量进料气体流量。
- 液位计:用于监测吸收剂液位,以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
-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吸收塔内部的温度变化。
- 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吸收塔内部的压力变化。
2. 控制器:- 流量控制器:根据进料气体流量和目标组分浓度设定值,调节吸收剂流量控制阀的开度。
- 液位控制器:根据吸收剂液位设定值,通过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控制阀来维持液位平衡。
- 温度控制器:根据吸收剂温度设定值,控制加热或冷却设备的操作。
- 压力控制器:根据吸收塔压力设定值,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控制阀的开度。
- 废气排放控制器:根据废气中目标组分浓度设定值,调节废气排放系统的操作。
3. 执行器:- 流量控制阀:根据流量控制器的信号,调节吸收剂流量。
- 液位控制阀:根据液位控制器的信号,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
- 加热或冷却设备:根据温度控制器的信号,进行加热或冷却操作。
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5℃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除去其中的SO2。
入塔的炉气流量为2250m3/h,其中进塔SO2的摩尔分数为0.05,要求SO2的吸收率为96%。
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
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量的1.4倍。
2.工艺操作条件:(1) 操作平均压力常压101.325kpa(2) 操作温度t=20℃(4) 所用填料为D N38聚丙烯阶梯环形填料。
3.设计任务完成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1)1绪论 (2)1.1吸收技术概况 (2)1.2吸收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及设备的发展概况 (2)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1.3.1吸收的应用概况 (3)1.3.2典型吸收过程 (3)2设计方案 (4)2.1吸收方法及吸收剂的选择 (4)2.1.1吸收方法 (4)2.1.2吸收剂的选择: (4)2.2吸收工艺的流程 (5)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2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6)2.3操作参数的选择 (6)2.3.1操作温度的选择 (6)2.3.2操作压力的选择 (6)2.3.3吸收因子的选择 (7)2.4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8)2.4.1吸收塔的设备选择 (8)2.4.2填料的选择 (8)3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9)3.1基础物性数据 (9)3.1.1液相物性数据 (9)3.1.2气相物性数据 (9)3.1.3气液平衡数据 (9)3.2物料衡算 (10)3.3塔径的计算 (10)3.3.1塔径的计算 (10)3.3.2泛点率校核 (11)3.3.3填料规格校核: (11)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11)3.4填料层高度计算 (11)H计算 (11)3.4.1传质单元高度OG3.4.2填料层高度Z的计算: (12)3.5填料层压降ΔP的计算: (12)3.6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13)3.7离心泵的选择3.8进出液气接管管口的计管结论 (13)参考文献 (14)主要符号说明 (14)在化工生产中,气体吸收过程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是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基于NHD的吸收塔设计与工艺优化分析

基于NHD的吸收塔设计与工艺优化分析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气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基于新型高效设计(NHD)的吸收塔设计与工艺优化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吸收效率和降低能耗,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吸收塔的工作原理。
吸收塔主要由塔壳、填料层、进料管道、排气管道等组成。
废气通过进料管道进入吸收塔,废气中的污染物与吸收液发生传质反应,通过填料层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实现吸收目标。
经过吸收过程,废气中的污染物会被吸收液吸收,并从排气管道中排出。
在吸收塔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NHD理论进行优化。
NHD理论是一种基于湍流模型和传质模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吸收效率和能耗。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吸收塔的几何参数。
包括填料高度、填料种类、填料形状等。
填料是吸收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加接触面积,促进废气与吸收液的传质反应。
根据废气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料种类以及填料高度。
对于传质反应快且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废气,可以选择较薄的填料层,而对于传质反应慢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气,则需要选择较厚的填料层。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吸收液的流量和浓度。
吸收液的流量与填料层的高度、填料类型以及废气的特性有关。
根据NHD理论,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模拟计算来确定最佳的吸收液流量。
同时,吸收液的浓度也会影响吸收效率。
一般来说,吸收液的浓度越高,吸收效率越高。
但是过高的浓度会增加能耗和塔内压力,需要在经济性和技术要求之间进行平衡。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吸收塔的气液分布。
在吸收塔内部,废气和吸收液的分布均匀性对吸收效率和能耗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进出口位置、流道形状以及增设分配装置,可以实现较好的气液分布,提高吸收效率。
此外,吸收塔的运行参数也需要进行优化。
例如,吸收塔的操作温度和压力。
通过调节吸收液的温度和废气的温度,可以实现更高的吸收效率。
此外,适当的操作压力可以有效控制传质速率,减少能耗。
简述吸收塔的工艺流程

简述吸收塔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简述吸收塔的工艺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吸收塔相关施工或运行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用于将气体或气固混合物中的污染物吸收或分离。
以下是填料吸收塔的设计步骤:
1. 确定塔的尺寸和容积:根据处理气体的流量和所需分离效率,确定塔的高度和直径,计算塔的容积。
2. 确定填料类型和填充比等:填料的类型和填充比将影响到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阻力,这些参数的选择会影响到吸收效率和能耗。
3. 确定喷淋液体流量和浓度:根据塔的尺寸和填料类型等参数,计算出需要喷淋的液体流量和浓度,以达到最佳吸收效果。
4. 确定气流速度和液流速度:通过计算确定气体和液体在塔内的流速,以确保在塔内形成适宜的气液接触以及液体流淌和分布的均匀性。
5. 确定塔的操作条件:包括操作温度、压力以及液体喷淋位置和方式等,这些操作条件将直接影响到填料吸收塔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6. 进行塔的模拟和试验:采用模拟计算或实验试验的方式,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吸收效果,以及寻找优化的方案。
7. 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安装方式:填料吸收塔通常使用不锈钢、
玻璃钢等材料制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方式,并根据塔的尺寸和位置等确定合适的安装方案。
吸收塔设计(附图)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应用化学班级0704班姓名李海涛班级序号 3目录一前言 (2)二设计任务 (2)三设计条件............................................................ (2)四设计方案 (2)1流程图及流程说明2填料塔的选择五工艺计算 (5)1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2泛点的计算3塔径的计算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5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6 液体分布装置7分布点密度计算8 液体再分布装置9气体入塔分布六填料吸收塔的附属设备 (5)1填料支撑板2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版七设计一览表 (6)八课程设计总结 (6)九主要符号说明 (6)十参考文献 (9)十一附图.......................................................... . (13)前言塔设备是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等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形式,可以分为填料塔和板式塔。
板式塔属于逐级接触逆流操作,填料塔属于微分接触操作。
工业上对塔设备的主要要求:(1)生产能力大(2)分离效率高(3)操作弹性大(4)气体阻力小结构简单、设备取材面广等。
塔型的合理选择是做好塔设备设计的首要环节,选择时应考虑物料的性质、操作的条件、塔设备的性能以及塔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转和维修等方面的因素。
板式塔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适应性强、易于放大等特点。
填料塔由填料、塔内件及筒体构成。
填料分规整填料和散装填料两大类。
塔内件有不同形式的液体分布装置、填料固定装置或填料压紧装置、填料支承装置、液体收集再分布装置及气体分布装置等。
与板式塔相比,新型的填料塔性能具有如下特点: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力降小、操作弹性大、持液量小等优点。
水吸收NH3填料塔设计一设计任务1000m³∕h含NH3空气填料吸收塔的设计①1000m³∕h(标准状况下)含5%(体积比)氨气,其他组分视为惰性气体,气体进口温度为40℃,吸收后尾气中氨含量50μg/m³;②用清水吸收,清水进口温度为35℃;③操作压力为塔顶表压为0.2atm;④填料采用乱堆式拉西环二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流程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
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它不仅通过自身运动进行热量,动量和水资源分布的调节过程,给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并且阻挡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
但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增加,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大量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煤炭是我国的最主要的能源,并且近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的大气污染是属于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
此外一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氟化物与氯化物。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3】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
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
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
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
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根据其特点我们因此选择填料吸收塔为本次设计性实验的设备。
用吸收剂水来除去丙酮。
1吸收流程1.1几种流程的比较【3】①逆流操作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此即逆流操作。
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
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作。
②并流操作气液两相均从塔顶流向塔底,此即并流操作。
并流操作的特点是,系统不受液流限制,可提高操作气速,以提高生产能力。
并流操作通常用于以下情况:当吸收过程的平衡曲线较平坦时,流向对推动力影响不大;易溶气体的吸收或处理的气体不需吸收很完全;吸收剂用量特别大,逆流操作易引起液泛。
③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在逆流操作系统中,用泵将吸收塔排出液体的一部分冷却后与补充的新鲜吸收剂一同送回塔内,即为部分再循环操作。
通常用于以下情况:当吸收剂用量较小,为提高塔的液体喷淋密度;对于非等温吸收过程,为控制塔内的温升,需取出一部分热量。
该流程特别适宜于相平衡常数m值很小的情况,通过吸收液的部分再循环,提高吸收剂的使用效率。
应予指出,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较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要低,且需设置循环泵,操作费用增加。
④多塔串联操作若设计的填料层高度过大,或由于所处理的物料等原因需经常清理填料,为便于维修,可把填料层分装在几个串联的塔内,每个吸收塔通过的吸收剂和气体量都相等,即为多塔串联操作。
此种操作因塔内需留较大空间,输液、喷淋、支撑板等辅助装置增加,使设备投资加大。
⑤串联-并联混合操作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很大,如果用通常的流程,则液体在塔内的喷淋密度过大,操作气速势必很小(否则易引起塔的液泛),塔的生产能力很低.实际生产中可采用气相做串联、液相做并联的混合流程;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不大而气相流量很大时,可采用液相做串联、气相做并联的混合过程。
1.2吸收流程的确定由设计书的要求可知,吸收过程平衡曲线较为平缓,且为提高分离效率及吸收剂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投资,本次设计采用逆流串联操作吸收过程。
2填料的选择本次设计我选择鲍尔患填料,鲍尔环填料是在拉西环的基础上改进而得。
其结构为在拉西环的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孔,被切开的环壁侧仍与壁面相连,另一侧向环内弯曲,形成内伸的舌叶。
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气流阻力小,液体分布均匀。
】陶瓷填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耐热性,一般能耐除氢氟酸以外的常见的各种无机酸,有机的腐蚀,对强碱介质,可以选用耐碱配方制造的耐碱陶瓷填料,陶瓷填料价格便宜,具有很好的表面润湿性能。
工业上,主要用于气体吸收,气体洗涤,液体萃取等过程。
【1】3吸收塔的设计计算3.1液相与物相物性数据计算3.1.1液相物性数据25℃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4]如下: 密度为:ρL =1000kg/m 3【3】 粘度为:μL =0.8937 Pa·s 【3】将填料塔分为两个塔,即每个塔的生产能力约为2500m 3 /h3.1.2气相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y i M i =0.040×58.078+0.960×28.02=29.222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ρ=RTM P =298314.8222.293.101⨯⨯=1.195 kg/m 23.2设计特性数据计算根据丙酮-水系统平衡数据(25℃)气相 摩尔分率(Y *)液相 摩尔分率(X )由上图得 X 1*=0.01428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Y 1=111y y -【1】=040.01040.0-=0.0417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Y 2=221y y -【1】=0008.010008.0-=0.0008水吸收丙酮为纯吸收剂吸收过程,则 x 2=0 所以X 2=0最小液-气比为:(G L )min =[]864.2001428.00008.00417.032121=--=--*X X Y Y3.3吸收剂用量计算进塔气相流量为:G=)040.01(2982734.222500-⨯⨯=98.154kmol/h 取适宜的液-气比为:G L =1.3(G L)min 【1】 = 1.1×2.864=3.150吸收剂用量为:L=GL×G=3.150 ⨯98.154=309.224kmol/h3.4泛点气速计算气相质量流量:w V =q v ×ρ=2500×1.195=2987.5 kg/h 液相质量流量: w L =L×M H2O =309.224×18.02=5572.2kg/h图1的横坐标为:5.0)(LV V L w w ρρ=5.0)1000195.1(5.29872.5572⨯=0.0645根据图1,由所求得的横坐标查得纵坐标2.02L LV p g μρϕρφμ=0.15 图1根据所求得的纵坐标得出泛点气速 U F =2.015.0L V F Lg μϕρφρ=2.08937.0195.11130100081.915.0⨯⨯⨯⨯⨯ =3.112 m/s3.5塔径及压力降计算3.5.1塔径计算根据经验取空塔气速 u = 0.6u F 【2】 =0.6⨯3.112 =1.867m/s 气体体积流量 Vs=2500m 3/h=2500/3600m 3/s=0.694 m 3/s 塔径 D=[]867.114.3694.0446⨯⨯=⋅uV S π=0.68 m/s圆整塔径,取 D = 0.7m [4] Ω=0.785D 2=0.785×0.72= 0.385m 23.5.2空塔气速 u =2785.0D Vs ⨯= 27.0785.0694.0⨯=1.80m/s 3.5.3气体压力降由空塔气速求得图1的纵坐标为=⨯⨯⨯⨯=2.022.028937.0100081.9195.1113080.1L LV P g u μρϕρφ0.05033.6填料层高度全塔物料衡算 G(y 1-y 2)=L(x 1-x 2)[3] 则x 1=()221x L y y G +-=0124.00224.309)0008.004.0(154.98=+- X 1=0126.00124.010124.01]1[11=-=-x xx 2=0 得 X 2=0-0.010.000.010.020.030.040.050.060.07气相 摩尔分率(Y *)液相 摩尔分率(X )由图2得,Y 1*=0.0323 Y 2*=0mN H Z ma K G H Y Y Y N Y Y Y Y Y Y Y Y Y Y Y OGOG Y OGmOG m 25.4393.072.11393.0785.0265795.8172.1100349.00008.00417.000349.00008.00094.0ln0008.00094.0ln 0008.000008.0]1[0094.00323.00417.0]1[]1[]1[21]1[2121*222]1[*111=⨯===⨯=Ω==-=∆-==-=∆∆∆-∆=∆=-=-=∆=-=-=∆3.7塔高计算由经验公式得塔高 H=1.2Z+H d +H b [4]=1.2×4.25+1.1+1.4=7.6m 设计时塔高为8m3.8校核3.8.1填料塔中几何定数的指标校核①14050.07.0==p d D 满足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的推荐植 10≥pd D [2] ②填料层的高度和塔径之比07.67.025.4==D Z ③填料层高度 Z=4.25 满足Z max <6m 液体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会集中,所以将 填料层分为1层。
3.8.2喷淋密度校验由于所选的鲍尔环直径为50mm<75mm ,所以取最小润湿速率为(L W )min =0.08 m 3/(m·h)[5]查附录五[3]得: a t = 110 m 2/m 3[5]最小喷淋密度 U min = (L W )min×a L =0.08×110=8.8 m 3/(m 2·h)[5] 液体喷淋量L h =h mw LL3572.510002.5572==ρ[4]喷淋密度的验算U =2785.0D L h ==⨯27.0785.0572.5 14.473m 3/( m 2·h)﹥ U min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 D=700 mm 合理3.8.3压降的校核图1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5.0)(LV V L w w ρρ=0645.0)1000195.1(5.29872.55725.0=⨯纵坐标为 0503.08937.0100081.9195.1113080.12.022.02=⨯⨯⨯⨯=L L V P g u μρϕρφ填料层压降为 △P=400Pa3.8.4泛点的校核u=Vs/Ω=0.694/0.385=1.80 u/uf=1.80/3.112=0.5784附属设备的选择4.1填料支承装置:支承板的作用是支承塔内的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