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活动方案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活动方案以下是 7 条“家校共育静待花开”活动方案:方案一:定期举办家长课堂怎么样?就像给花儿施肥一样,让家长们能学习到更科学的教育方法。
比如,可以请教育专家来讲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哎呀,家长要是不知道这些,咋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呢?”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们能不断提升自己,和学校一起助力孩子绽放光芒。
方案二:开展亲子活动好不好呀?比如一起去郊外植树,家长和孩子共同种下希望的小树苗,就像共同培育孩子的未来。
在活动中,亲子关系更亲密了,“这不是对孩子的成长超级有帮助吗?”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茁壮成长。
方案三: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吧!家长们可以轮流来学校协助管理,像园丁呵护花朵一样关心孩子们在学校的点滴。
“难道这不会让学校氛围更加温馨和谐吗?”大家齐心协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方案四: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才艺展示呀!唱歌、跳舞、表演小品,多有意思。
这就像一个大花园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这多能展现孩子们丰富多样的才华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增强自信,家长也更了解孩子的特长。
方案五:搞个主题读书分享会呗!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然后分享各自的感受。
就如同一起在知识的花园中漫步,“这对孩子的思维拓展多有好处啊!”大家交流思想,共同进步。
方案六:设立一个家校沟通热线咋样?家长和老师随时能交流,就像给花儿随时补充水分和养分。
“这样不是能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吗?”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方案七:每学期末举办成果展示大会嘛!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艺术作品等等。
这就像花园在季末迎来丰收,“是不是让人特别期待和骄傲呢?”让大家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家校共育就如同阳光和雨露共同作用于花朵,只有紧密合作,才能让孩子们这一朵朵小花尽情绽放,收获美好的未来!。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密切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努力。
在当今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已成为教育的重要趋势,而家校共育正是这一合作的载体和重要手段。
只有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做到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和孩子全面成长。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更是孩子一生的引路人。
而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的教育福地,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平台。
家校共育需要家长和学校密切协作,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校共育要做的就是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家长和学校要互相了解对方,建立起良好的互信互助关系。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家长学校等各类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了解孩子的学业、生活情况,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
学校也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协助解决家庭问题,与家长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家校关系,才能让家长和学校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助力。
家校共育要做的是形成合力教育。
合力教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教育付出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基。
而学校则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校共育要做的是形成家校合力,家长和学校要相互配合,共同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情况,共同协助孩子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
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全面成长。
家校共育要做的是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两大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大环境,学校是孩子的第二大环境。
家校共育要做的是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鼓励孩子学习、鼓励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而学校也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营造积极活泼、阳光温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自古以来,教育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还包括在家庭中的教育。
在家和学校中,教育两个方面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协力,共同育人。
这就是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意味着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的互相合作。
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导师,两者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共同的环境中,家长和老师都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首先,家长是孩子们在心理和生活上的导师。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并且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开放和温馨的氛围。
同时,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在孩子们面临学习难题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不要气馁,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
此外,家长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展所长。
其次,老师是孩子们在学业和个性发展方面的导师。
在学校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引导者。
他们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并且给予孩子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术素养。
他们还应该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促进个性发展,并鼓励学生们成为有品德和责任感的人。
在这个共同的盛宴中,家长和老师应该相互密切合作,共同协力育人。
对于孩子们学习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交流信息并加以讨论,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总之,家校共育是孩子们成功成长的必要条件。
家长和老师应该相互协调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环境。
在这个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孩子们全方位的成长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静待花开,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家长会课件

接下来的工作
1、长期目标:中考 2、远期:本学期的期末考试 2、近期:期中考试
学校规章制度(三大严禁)
1.无故逃课、旷课 2.迷恋校外网吧
3.携带手机、MP3,谈恋爱
PART THREE
04 共同探讨: 如何教育孩子
问卷调查: 你对你的子女了解有多少?
1、你是否经常与孩子沟通谈话? 2、你是否经常与孩子的班主任沟通? 3、你是否经常督促孩子的学习? 4、你是否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5、你是否知道孩子的梦想、兴趣爱好?
家校配合,做好学习全程管理
△辅导:作业辅导、方法辅导、心理辅导、习惯辅导。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专家总结:成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总结四句话: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4、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感谢倾听恳请批评!
同学的精力还没有完全集中。
考后应该做的
• 科学的分析子女的成绩档案。 • 比较前后几次考试,看是否退步,原因是什么。 • 比较各科之间的成绩,看哪科是弱项,多花些时间补上。 • 和各科标兵同学比不足,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 • 主动与老师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
PART TWO
02 当我们一起走过: 班级点滴
识等)。 • 周末: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在周任务清单上评价,签字。
给家长们的建议
3、关注孩子的体育锻炼。 • 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在认真锻炼,争取中考体育满分,不让体育成绩拖后腿。体
育的比重只会越来越大,而现在很多的小孩是抱着手机寸步不动。 • 周末多进行户外运动。
4、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 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 可以尝试将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在信里给孩子等,换一个方式进行沟通。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在当今社会,家长和学校都承担着孩子教育的重要责任。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更是孩子性格、习惯的第一导师;而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
如何让家长和学校更好地共同配合,相互支持,共同育人,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家校共育的意义、方法和效果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家校共育的意义家校共育能够构建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合理、和谐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学会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独立思考等各种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而在学校,孩子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团队合作等,这些都是在家难以获取的。
家校共育能够形成互补,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校共育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长和学校都渴望孩子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家校共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家庭中,孩子可以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学会沟通和合作,学会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
而在学校中,孩子可以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校共育能够将家庭和学校的优势互相整合,共同为孩子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加全面的培养。
家校共育有利于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家校共育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家长和学校才能充分了解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而家校共育的实施,也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双方的积极配合,才能够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重要的成长场所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培养。
要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家长和学校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进行配合和合作。
建立家校互信的关系。
互信是家校共育的基础。
家长和学校都需要相互信任和尊重,避免出现猜忌和怀疑,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努力。
家长应该相信学校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性,不要干涉学校的教学管理;学校也应该尊重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主题演讲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主题演讲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做一个主题演讲,主题是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顾名思义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努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孩子的第二课堂,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在知识、品德、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高。
家校共育的意义重大。
首先,家校共育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学校,孩子们可以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培养,而在家庭中,孩子们可以得到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教育。
通过共同合作,家庭和学校可以互相补充,不仅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还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家校共育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互信与合作。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是确保孩子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而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和需求。
只有通过互相了解和支持,家庭和学校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培养孩子的成长。
最后,家校共育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共同努力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和课外阅读。
而学校则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只有在家校共育的努力下,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家校共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耐心等待,像等待春天的来临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和支持者,老师要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和启迪者,而孩子们则要积极配合和参与,努力学习和成长。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家校共育的理念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落地生根,让每一朵花都能静静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和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最初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地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
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进行亲切的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教育他们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社会意识的好公民。
而学校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和知识传授的地方,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通过家庭作业、家长会等形式,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家长会议,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困惑,与教师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教师要在家长面前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与家长沟通时要注重言辞和气氛的亲和力。
双方要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在家校共育中,学校应该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的作用。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家庭教育政策和计划,组织家庭教育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服务。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观摩,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
学校还可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通过微信、网站等方式,方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家校共育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家长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形成合力,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呵护下,茁壮成长,迎接美好的未来。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发言稿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和教职员工: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家校共育的话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支持系统,他们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双方共同育人,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机会。
国家教育政策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首先,让我们看看学校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作为教职员工,我们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优点和成长需求。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家访,我们有机会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家庭中的情况。
这样的信息交流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孩子的个性与特点,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和辅导。
除了沟通交流,学校也需要提供各种参与机会给家长。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也可以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与了解。
此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义务工作中,比如志愿者活动和家委会。
这样,家长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也可以与学校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与学校合作呢?首先,我们要与教师保持紧密的沟通。
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提供适合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并主动与其他家长建立联系。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互相分享育儿经验,也可以共同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除了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家庭的资源和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家庭图书馆或者网络资源,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阅读。
同时,我们也可以设置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分配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我想重点强调的是,家校共育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与快乐。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的花朵在家庭和学校的育成下茁壮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浅析家校共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及其可行途径
Xx学校 xx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和设备如此发达的今天,“家校共育”一词正引
起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关注。
笔者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所处学校和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分析我校“家校共育”现状特点以及“家校共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分析,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提供一些可行途径。
关键词:儿童教育、家校共育、
一、我校“家校共育”现状
“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约翰·洛克“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能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总是家庭。
”——宋庆龄
“爱护子女,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的,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的事业了,它需要有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
”——高尔基以上出自名人口中的话都是在强调家庭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健康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客观情况是我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农民工子弟和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部分孩子由长辈监护,还有一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性格特征,也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
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
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
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合作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二、“家校共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协调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长的生活环境,孩子最先从父母那儿获得最初的生活经验,家庭教育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
教育好孩子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
我们一定要充分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的作用。
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
我们的儿童是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已儿童的教育者。
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
但是,这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
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马卡连柯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家长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摆正心态,积极地学习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发挥自己积极的、正确的作用。
三、家校共育的可行途径
基于我校“家校共育”的现状特点,笔者认为应当以“合作”为中心,建立“合作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不应该只是每次家校活动中的“昙花一现”,而应该是细水长流的“循序渐进”。
(1)树立合作意识。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通过家长会、家庭约访、微信电话沟通等多种途径,努力使家长树立“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让家长充分了解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与学校、老师有合作共赢的心态,要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非学校、老师单方面来完成的,学校和家庭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孩子,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只有树立了合作意识,才能为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提供前提条件。
(2)提高合作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提高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水平,必须要提升老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素养,增强领导和老师处理“家校共育”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不把其当做是一种任务和负担。
另一方面,要鼓励家长多了解、多学习更多的关于教育方面的知识,只有家长紧跟时代的教育步伐了,才能提高同老师的有效沟通能力,更好地进行“家校共育”的合作。
(3)搭建合作平台。
学校要为“家校共育”搭建各种平台,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可以由每个班推荐5-8名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家长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由校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听取家长代表对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学期末,将学校的各项工作向家长委员会作出汇报,由此让家长委员会清楚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实现民主管理和家校共育。
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形式尽可能多样化,例如:开设专家讲座、开展专题讨论等。
由学校聘请专家来作报告和讲座,为家长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同时,家长们把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对教师、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跟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
家长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学到新的教子观念,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专家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也会对学校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策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四、结语
给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而变化是在潜移默化中生长的,让我们共同努力,践行家校共育,一起静待那一朵朵花开!
参考文献:
[1]罗虹兵,《浅谈家校共育与学生发展——以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为例》,科幻世界杂志社,2011年第10期[2]徐金贵,《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3]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