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计算.3比热容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比热容》第二课时《热量的计算》精品课件

(3)加热 10 min,水和沙子吸热相等,
Q 沙吸=Q 水吸=4.2×104 J,
c
沙子=m沙Q子Δ沙吸t沙子=0.2
4.2×104 J kg×(250 ℃-20
14.(2018·红花岗区期末)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 小明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 ℃,再投入到80 g的12 ℃的水中, 待稳定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 则水吸收的热量2_0_1_6_J。铅的比热容1_2_6__J/(kg·℃)。
15.(2018·博兴县期中)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内,分别用两个试管给10g水 和10g油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则( A ) A.水的温度每分钟升高2.5 ℃ B.油的温度升高25 ℃需要6 min C.水每分钟吸热105 J D.油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三分之一
下课啦!
谢谢 指导
2022
5.当10 kg、90 ℃的热水放出1.68×106 J的热量,温度降低到___5_0℃。
6.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g、温度是24℃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则该小球的比热容是__0_.4_6_×__1_0_3__J/(kg·℃)。 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钢__、__铁_。
16.为了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本领,郝长青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上质量 均为200 g的沙子和水,用两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环境下分别进行加热, 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十三章 内 能 比热容 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的计算

3.(邵阳中考)将质量是0.5 kg的水加热,使它的温度从20 ℃升高到60 ℃,
需要吸收的热量是[c水=4.2×103 J/(kg·℃)]( C ) A.4.2×104 J B.1.26×104 J C.8.4×104 J
D.8.4×107 J
4.一杯水由80 ℃降至20 ℃放出的热量为Q1, 它由30 ℃升高到70 ℃吸收的热量为Q2,则(B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比较
7.(青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如图所示是质量为100 g的某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 象,前10 min它吸收的热量是7.2×103 J,求该物质的比热容。
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10 min 升高的温度:
Δt=50 ℃-20 ℃=30 ℃,
由 Q 吸=cmΔt 得,该物质的比热容:
c=mQΔ吸 t
=0.17.k2g××13003
12.(易错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40 ℃,质量为2 kg的水吸收 5.46×105 J的热量,水的温度会升高到[c水=4.2×103 J/(kg·℃)](B ) A.105 ℃ B.100 ℃ C.65 ℃ D.60 ℃ 13.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的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 升高1 ℃,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 则甲物体的比热容为___3_0J0/0( kg·℃); 甲、乙、丙三个物体的比热容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c_甲_>__c_乙_>__c_丙。
所以 m2=c2(tQ02放-t) =
12 500 J 4.2×103 J/(kg·℃)×(100 ℃-35 ℃)
≈0.045 8 kg
5.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3,比热容之比是1∶2,当它们升高的温 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 A.1∶3 B.3∶1 C.3∶4 D.4∶3 6.(泰安中考)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 kg、温度为70 ℃的水放出 4.2×104 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___2_0℃[c水=4.2×103 J/(k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对环境的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热量计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想: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设想: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热容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注重概念讲解的生动形象,运用生活实例、比喻等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加强实验前的指导,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在数据分析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比热容规律的认识。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比热容的规律,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热容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比热容知识的热情。
4.结合课堂所学,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短文:比热容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知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课时分阶练习

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计算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应用比热容解释现象1.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
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此过程中水的蒸发属于(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见下表:则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若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热量,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砂石,据此可解释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沿海地区的要大(选填“大”或“小”)。
3.生物体内的水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主要是因为水的(A) A.比热容较大 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知识点2热量的计算4.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 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 ℃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8.4×105J[c水=4.2×103 J/(kg·℃)]。
5.将一温度为20 ℃、质量为4.2 kg的铁块的温度升高到80 ℃,需要吸收 1.1592×105J的热量。
然后将其放入一个装有温度为10 ℃、质量为1.15 kg的水的量热器中,最后水将升高到30℃[忽略量热器吸热,c水=4.2×103 J/(kg·℃),c铁=0.46×103 J/(kg·℃)]。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 kg水温度从50 ℃降低到20 ℃,放出的热量是(C)A.4.2×103 JB.8.4×104 JC.1.26×105 JD.2.1×105 J综合能力提升练7.蓖麻油的比热容为1.8×103 J/(kg·℃),将4 kg的蓖麻油倒掉一半,剩下蓖麻油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初温为30 ℃,质量为2 kg的蓖麻油吸收9×104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25℃。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比热容》精品课件

= 6.3×106J (略)
巩固训练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
、质量都没有关系
2.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
水 4.2×103 砂石 0.92×103 铁.钢 0.46×103
冰
2.1×103 玻璃 0.67×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橡胶 1.7×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水蒸气1.88×103 铝 0.88×103
甘油 2.5×103 干泥土 0.84×103 铅 0.13×103
实验二
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谁吸收的热量多呢? 实验记录:
物质 水
煤油
质量
相同 相同
升高温度
相同 相同
加热时间
长 短
吸热情况
多 少
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 收的热量 比煤油多。
探究活动 实验后的思考
1、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2、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实验后的思考,往往比实验本身更重要。 ——牛顿
3、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 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热 量时,与水相同质量的沙子的温度会上升更高,所 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的。。
4、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 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可能与物质的 种类有关。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13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但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所以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与理解,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要正确理解,学会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2)、烧杯(2)、水、食用油。
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提问:美不美?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揭示课题】学生讨论、思考。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13章第3节 比热容(第2课时:比热容特性的应用 热量的计算)课件

【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 质量 、 比热容 、
升高的温度 有关.
2.根据水的比热容我们可知,1 kg的水温度每升高1 ℃需要 吸收4.2×103 J热量.那么5 kg的水温度每升高 2 ℃需要吸收 多少热量?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解:Q=cmΔt=4.2×103 J/(kg·℃)×5 kg×2 ℃=4.2×104 J 答:略.
3.要使质量为100 g,温度为10 ℃的铁块温度升高30 ℃,需 要吸收多少焦的热量?[c铁=0.46×103J/(kg·℃)] 解:铁块吸收的热量Q吸=cmΔt=0.46×103 J/(kg·℃)×0.1 kg×30 ℃=1 380 J. 答:铁块吸收的热量是1 380 J.
4.(教材母题变式)质量为4 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30 ℃升高到 40 ℃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 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归纳总结】(1)相同质量的水与比热容小的物质相比,吸 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可以用于调节气 温;相同质量的水与比热容小的物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 同温度时,水吸热(或放热)多,可以用水作为冷却剂或取暖. (2)在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 温度,使人感到凉爽,即蒸发吸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 的特点.
【变式训练4】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铁>c铜),吸收相同 的热量后,将它们互相接触,则( D ) A.热量将由铁块传给铜块 B.由于吸收相同热量,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热量将由铜块传给铁块 D.无法确定
【重难易错】(跨学科·日常生活)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 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 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A )
错因分析: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掌握不够透彻,跨学科 整合题,涉及海陆风的形成.
比热容(课件)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3)

高温物体 (热水)
t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温度计中的测温液 体升高温度主要从热 水中吸热,所以,如 果温度计中的测温液 体吸热越少,热水的 热量损失也将越少。
c1 t m1
t10
Q吸= c1m1△t1
如何使测温液体吸热尽量少呢?
如何使Q吸更小呢?
Q吸 = c1 m1△t1
测温液体的比热容尽量小 测温液体的质量尽量小 测温液体的温度变化量尽量小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2)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5~15分钟,BC阶段物质吸收的热量, 与15~25分钟,CD阶段物质吸收的热 量相等,也等于4.2×103J。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2.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 量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CD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c水= 4.2×103 J/(kg·℃ )
m=100g=0.1kg △t =(10 ℃ -0 ℃ )=10℃
下图是小华同学做冰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冰的质量 是100g,若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请根据图像回答: (1)CD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热量?
高温物体 (热水)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温度计的液柱上升, 对应的示数也发生了 变化
高温物体 (热水)
高温物体放热, 温度降低
t
低温物体 (测温液体)
直至两者温度 达到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容积为160L,装 满水后,若水温由20℃升高到70℃,水箱里的水吸收 的热量是多少?
解:水的质量:m=1.0×103kg/m3×0.16m3=160kg
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 = 4.2×103J/(kg•℃)×160kg×(70 ℃-20 ℃) = 3.36×107J
第3节 比热容
第(2)课时 热量的的定义:
某种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和 温度变化量的乘积之比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
思考: 请试用文字的数学等式表
示这个定义。
二、热量的计算公式
Q = c m Δt
Q: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 物质的比热容 m:物体的质量 Δt:变化的温度
物理课堂作业
姓名----等级----
1.物体吸收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什么叫比热容?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 么? 3.水的比热容及物理意义?
4.新疆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 着火炉吃西瓜”你能说出它的道理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吸热时Δt=t-t0 Q吸 cm(t - t0 ) 放热时Δt=t0-t Q放 cm(t0 - t)
例1、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 65℃,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Q吸=cm(t-t0) =4.2╳103J/(kg.℃) ×10kg ×
(65℃-25℃) =1.68 × 106J
答:水吸收了1.68 × 106J热量
例2、质量为2kg的沸水(100℃), 温度降低了60℃,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解:Q放=cm(t0-t) =4.2╳103J/(kg.℃) ×2kg × 60℃ =5.04 × 105J
答:水放出了5.04 × 105J热量
小结
一、比热容
1、定义
某种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与其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的
达标检测题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
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 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 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
J/(Kg·℃)
二、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c = Q /m Δt
热量(Q): 物中转体移在的热能传量递的的变多过温化少程度量.
热量的单位: J
热量的表达式: Q cmΔ t
①当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Q吸 cm(t - t0 )
②当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Q放 cm(t0 - t)
14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
致受冻,傍晚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
是因为水(B A.密度大
) B.比热容大
C.温度高 D.热膨胀大
思考练习
1、500g的水,温度从60 ℃降低到20 ℃时,水减少的 内能?
解:m = 500g = 0.5kg,
Q放=Cm(t0-t) = 4.2×103J/(kg•℃) ×0.5kg ×(60 ℃-20 ℃) =8.4×104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