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内部分析

合集下载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只为优质生活。

(For a bitter life.)每当听到这两句话,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想到蒙牛集团,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民族企业。

下面我将对蒙牛集团进行详细分析介绍,让我们树立民族意识,为我们的民族企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无比自豪吧!一.蒙牛集团简介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

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

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近9000吨,位居行业第一。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2003年,率先捐款、捐奶1200万元抗击非典;2004年,为全国教师捐奶3000多万元;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2005年,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2006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预计受益小学生在7-10万人,总价值达1.1亿元。

蒙牛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蒙牛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蒙牛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结构是企业资源和权力分配的载体,它在人的能动行为下,通过信息传递,承载着企业的业务流动,推动或者阻碍企业的使命进程,因此,组织结构在企业中处于基础地位并起着关键性作用。

下面我们以蒙牛集团为例,来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

蒙牛集团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成立方式与1999年成立。

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

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上升至第二位。

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从事乳业27年,曾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98年底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被扫地出门的牛根生回到北京大学进修,利用这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教训。

从北大出来后,他带领自己原来的那帮部下,拿着大家东拼西凑集来的资金,注册成立了蒙牛公司。

在牛根生的领导下,蒙牛在夹缝中生存,在重重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高速发展。

2002年,蒙牛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

2005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创业11年来,蒙牛集团已经发展为拥有总资产141亿多元、职工近3万人、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规模化乳制品加工企业。

目前,蒙牛集团已经在全国19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9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粉、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蒙牛集团名列全国大企业集团500强第241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在2010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上,蒙牛集团位列榜单132位,取代日本乳企“养乐多”荣膺亚洲第二、中国第一乳业品牌殊荣。

在最新的世界乳业排行榜上,蒙牛集团已经跻身世界乳业前20强的第16位。

“建设世界乳都,打造国际品牌”是蒙牛集团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目前,企业正朝着“世界乳业10强”的阶段性目标迈进。

蒙牛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蒙牛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蒙牛企业营销环境分析一、引言企业营销环境分析是指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便为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对蒙牛企业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

二、内部环境分析1.组织结构和文化蒙牛作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拥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公司的组织结构清晰,分工明确,有利于高效的决策和执行。

公司文化注重创新和团队合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贡献。

2.产品和品牌蒙牛的产品线丰富,涵盖了从牛奶、酸奶到乳制品等多个品类。

公司专注于提供高品质的乳制品,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

蒙牛品牌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营销策略蒙牛通过多渠道的营销策略来推广产品,包括电视广告、互联网广告、线下推广和促销活动等。

公司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通过明星代言人和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对于蒙牛而言,政府政策对乳制品行业的规范和监管起着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为蒙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社会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促使蒙牛不断研发更加健康的产品。

技术进步对乳制品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竞争环境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蒙牛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伊利、光明等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在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方面与蒙牛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此外,进口乳制品的竞争也对蒙牛产生一定的影响。

3.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营销的核心驱动力。

蒙牛在市场调研中了解到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和营养的需求增加。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他们对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为蒙牛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四、SWOT分析1.优势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军企业,具有以下优势: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的产品线、创新的研发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2.劣势与竞争对手相比,蒙牛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劣势,如在进口乳制品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等。

蒙牛的SWOT分析报告

蒙牛的SWOT分析报告
蒙牛的SWOT分析报告
蒙牛发展历程:
1999年8月蒙牛集团成立,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 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 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 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同年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 CEO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 超速成长百强企业(非上市、非国有控股)中,蒙牛乳业以 1947.31%的成长速度名列榜首。 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 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 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 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蒙牛速度”,成为中国 企业的一面旗帜; 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 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
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中 国乳业信誉危机 国外品牌进驻国内市 场 资金链断裂,外资恶 意收购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强势的竞争对手 特仑苏 事件

蒙牛SWOT战略决策表
企业文化 品牌知名度 营销手段 市场远景
对手动态 国际标准 消费者口味 资金流动
管理模式 人员素质 公关形象 消费者信任程度
蒙牛的内部劣势:
全员素质有待 提升 管理体系存在 弊端 资金链断裂 蒙牛国际化的 挑战
蒙牛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
企业面临市场洗牌 呼和浩特“乳都”称号受到全球认可 政府的大力扶持 品牌知名度打响,消费者信任度增强 潜在消费市场巨大,国外品牌价格高昂
蒙牛面临的外部威胁:
蒙牛成就:
蒙牛乳业,创造了“蒙牛速度”。 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 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 度!”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荣获中国成 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 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 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 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 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 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 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 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 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蒙牛SWOT分析

蒙牛SWOT分析

蒙牛企业优劣势内部因素优势:蒙牛得文化内涵蒙牛得管理思想蒙牛得强势宣传蒙牛得公益营销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得个人魅力劣势:发展过快带来企业漏洞绩效导向得管理体系自我独立扩张得成长模式蒙牛国际化得挑战蒙牛企业机会与威胁外部因素机会:企业面临市场洗牌国家进行土改,扩大内需国家救助国内乳业呼与浩特“乳都”称号受到全球认可国务院通过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威胁: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中国乳业信誉危机国外品牌进驻国内市场国内奶源小而分散蒙牛SWOT分析SWOT矩阵优势劣势ST战略SO战略WT战略WO战略威胁挑战1、优势(1)机制优势:蒙牛所以能快速发展得诀窍就是拥有一个先进得机制优势,蒙牛就是纯粹得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非常高。

(2)研发优势:蒙牛研发能力非常强,仅冰淇淋公司就有三大研发中心(3)营销优势:蒙牛得营销管理层大多在伊利公司工作多年,熟谙乳业营销,在市场开发运作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4)速度优势:蒙牛企业得发展速度,就是员工工作效率得“缩影”,蒙牛得工作理念就是“鱼不就是大得吃小得,而就是快得吃慢得”。

在蒙牛,您必须就是一个快速得工作狂,才能跟上企业得发展步伐。

(5)利润优势:蒙牛在对待经销商方面,推行严格得独家总经销政策,保证经销商得利润空间,从几万元起家到几百万元资产得客户比比皆就是,蒙牛保护经销商得利益,同时也赢得了经销商强大得支持。

(6)网络优势对手“伊利”得营销网络非常清楚,产品一经上市,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

(7)政府支持优势:蒙牛选址定在了内蒙古呼与浩特市较贫困得与林格尔县,享受了一般企业难以享受得政府免税等各种政策支持优势。

(8)广告优势:度运作主要在两方面:一就是通过产品差异化定位与请消费者免费品尝,从而赢得消费者得口碑宣传,以产品知名度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因为中国消费者心中有一定律:产品质量等同于产品形象与企业形象;另外,蒙牛通过央视广告得密集投放,不断营造品牌拉力,用牛根生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当“巷子”从内蒙古一直到海南岛时,只有中央电视台才能办到。

蒙牛内外部环境分析

蒙牛内外部环境分析

产业环境
(三)产品差异
• 物理特性上,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品差别较大,同一规模组别企业的产品差别 较小
• 产品质量上,大型企业的产品几乎100%的合格,而中小企业的质量问题却频 频暴光
• 包装上,中小企业液体奶主要为塑料袋包装的巴氏杀菌奶,而大企业则以屋 型纸盒包装的超高温灭菌奶为主,且各种果昧奶层出不穷
➢(反抗、减轻、转移)
•Thank You !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09项目管理 •组长:马逍男 •组员:庄亦爽、周颖祺、杜磊
• 乳品加工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差 别化程度,在产品的质量、研发 与生产技术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产业环境
(七)产业发展阶段
• 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引导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使得1978——1999 年成为乳业的高速发展期
• 1978—1987年乳品生产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23%,黑龙江则高达28%
企业核心能力
(二)营销能力的有效应用
• 其一:娱乐营销。2005年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据统计,2005年1 月到6月,蒙牛酸酸乳在全国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倍。2006 年,蒙牛与央视携手,推出了《蒙牛益生菌酸牛奶全家总动员》全 球华人大型电视活动
• 其二:体育行销。2007年,蒙牛与NBA联手
(四)企业文化
• 走廊上每隔几步就有展板上面写着一些蒙牛自己独有的词、语句子, 那是属于他们的企业文化。例如: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做正确的事 情,然后把事情做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 注和聚焦的力量等等
• 这世界只有“创业态”,没有“守业态”。创业是惟一的“长生不老”药,当 你不再创业而妄想“守业”的时候。前面的路只剩下一条:萎缩,衰落 ,死亡。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人革命,没有第三条道路

蒙牛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蒙牛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蒙牛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1. 概述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蒙牛集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蒙牛为例,对其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入分析。

2.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蒙牛集团秉承着“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的管理理念。

他们认为,人才的发掘、培养和激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蒙牛集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做法。

3. 招聘与选拔3.1 招聘渠道多样化蒙牛集团通过多个渠道广泛招聘,包括招聘网站、高校招聘、社会招聘等。

通过多渠道招聘,可以更好地吸引各类人才。

3.2 选拔与培养蒙牛集团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进行选拔,结合面试、考核、技能测试等多个环节,以确保选出最适合岗位的候选人。

同时,蒙牛还注重员工的培养与学习,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课程和发展机会。

4. 绩效管理蒙牛集团注重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实现个人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4.1 目标管理蒙牛集团将公司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

4.2 KPI考核蒙牛集团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对员工的具体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估。

将绩效和薪酬挂钩,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

4.3 360度评估蒙牛集团采用360度评估的方式,不仅仅由上级对下属进行评估,还包括同事、下属和客户的评估,以全面了解员工的绩效情况。

5. 员工关系管理蒙牛集团注重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以确保团队的稳定和高效运作。

5.1 内部沟通蒙牛集团积极倡导开放的内部沟通氛围,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定期召开员工大会、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2 福利待遇蒙牛集团为员工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包括高额薪酬、职业发展机会、员工关怀等,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6. 奖励与激励蒙牛集团注重奖励与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蒙牛品牌分析报告

蒙牛品牌分析报告

蒙牛品牌分析报告引言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导品牌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蒙牛品牌进行深入分析,从品牌历史、市场地位、产品特点、市场推广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蒙牛品牌了解。

1. 品牌历史蒙牛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它的创始人是张瑞敏先生,他将蒙牛打造成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蒙牛品牌的诞生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优质的乳制品。

2. 市场地位蒙牛是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蒙牛在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份额约为30%,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蒙牛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产品线,成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3. 产品特点蒙牛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包括常规牛奶、酸奶、奶粉、乳饮料等多个品类。

蒙牛产品的特点之一是优质的原料来源,蒙牛坚持使用高品质的牛奶作为产品的原材料,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蒙牛还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不断推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

4. 市场推广蒙牛在市场推广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首先,蒙牛积极与体育赛事进行合作,成为了多个大型体育赛事的合作伙伴。

通过与体育赛事的合作,蒙牛将品牌形象与健康、运动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其次,蒙牛还通过明星代言人的力量进行品牌宣传,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5. 未来发展蒙牛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乳制品的需求增加,蒙牛可以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多的健康乳制品。

其次,蒙牛可以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投入,提高原料的质量和可追溯性,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另外,蒙牛还可以通过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买需求。

结论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导品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市场推广,蒙牛成功塑造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并在市场中拥有较高的份额和知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牛的内部分析小组成员:付林杰(组长)朱显圣解东成朱晓雪李芊高卓亚目录1.蒙牛的业务基本情况----------------------------------32.蒙牛实力分析(CPM矩阵分析)-------------------------33.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力-----------------------------44.蒙牛的优势和劣势------------------------------------55.蒙牛的战略扩张--------------------------------------66.蒙牛的市场分析--------------------------------------97.蒙牛面临的威胁与对策--------------------------------98.蒙牛未来的需求-------------------------------------101.蒙牛的业务基本情况蒙牛2014年营收突破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4%;净利润达到23.5亿元,增长了44.1%。

具体到产品来看,液体奶在报告期内的营收为约430亿元,占总收入的86%,和2013年相比略有下调,其中,UHT奶营收约为237亿元,占液体奶收入55.1%,和2013年相比,同样略有下调。

年报中在对液体奶的表述中,提及了多项在2014年推出的新品,认为这些新品的顺利进入市场,为巩固公司高端牛奶品牌领导地位、填补细分行业市场等事项作出了贡献。

除液UHT奶之外,对营收贡献最大的是乳饮料,约为119亿元,占营收比率的情况和去年持平。

2015年上半年,蒙牛营收255.64亿元,同比略降1.1%;净利润同比增长27.7%至13.39亿元,净利润率也由2014年的4.7%提高到5.24%2.蒙牛实力分析(CPM矩阵分析)总结:从矩阵中可以看出,蒙牛企业的加权分数为2.89分,处于伊利和光明之间,说明其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上还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本企业应当继续发挥自身内在优势,并向同行学习借鉴其不足之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力蒙牛是以人力资本起家而非资金。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团队的创新能力。

董事长牛根生1999年创建蒙牛时,已在伊利工作了16年。

此外,作为民营企业,体制上的优势又成了人力资本优势发挥的载体。

1999年,牛根生去职伊利创建蒙牛公司,而蒙牛作为公司的所有要素都不具人的闲置资产为蒙牛生产。

蒙牛为合作方出标准、出技术、出品牌。

此后,这一方式又被延伸到蒙牛运营的各个方面——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

牛根生采取了逆向经营思维“先建市场,后建工厂”,整合了哈尔滨、包头等地多家工厂为蒙牛做“代工”,事实上是说服别方面。

孙先红告知记者,打着蒙牛标志的运奶车有700多辆,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掏钱买的,全部由外部资本构成。

这仿佛耐克一样———全世界都在穿耐克鞋,但耐克并没有一家工厂。

这种整合外部资源的方式,牛根生为此创造了一个名词“虚拟联合”。

除了经营方式的创新,在成长过程中,蒙牛不断地创新营销策略,2003年从3月的美伊战争,4月的非典,8月的皇马来华到10月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蒙牛从未离开消费者的视野。

在新产品研发上,2013年就推出了蒙牛纯甄系列两种产品。

先上市的是常温纯甄酸牛奶,它采用六层复合乐利钻包装技术,属于搅拌型酸牛奶,秉持无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剂的原则,简单纯净的配方,引进进口丹麦菌种发酵,常温下密封可保存5个月,口感浓郁,营养丰富。

高端产品定位与崇尚简单纯粹的理念,一经上市即获广泛好评,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后,在同年12月低温纯甄酸牛奶新装上市。

其选用银卡纸加镭射效果的杯型包装,为国内杯型包装酸牛奶首款采用此技术的产品。

低温纯甄酸牛奶依旧秉持无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剂的原则,2-6摄氏度环境下冷藏,保质期为21天。

如今蒙牛集团已拥有投资12亿元建设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并且蒙牛集团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国际顶级乳品研发中心,结合蒙牛集团自身原有的一流研发部,形成了一条国际领先的完整研发生产链。

此外,蒙牛集团还在世界乳业生产先进国家开设了海外工作站,整合全球先进技术为消费者服务。

蒙牛集团通过发力科技创新,目前蒙牛产品已经有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品、奶酪等5大类400多个品项,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细分的牛奶矩阵。

几乎每个消费者都能在这个牛奶矩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并且蒙牛集团的研发机构联合了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科研力量,共同合作开发新品。

前不久,蒙牛集团与内蒙农大合办小学也已经开学招生,蒙牛集团还与农大签署了合作协议,携手产学研。

而准时化项目的推行,通过对工艺流程各环节的协作与效率的长效分析、改善,从而减少以至消除过程中的一切浪费,实现了精准生产。

4.蒙牛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战略优势:总体战略“蒙牛,中国牛,世界牛”,成立初期采取跟进战略,提出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实施媒体营销,曾依靠超级女声效应拉动蒙牛酸酸乳的销售业绩,密集式投放的广告宣传和娱乐明星,体育健儿等的形象代言,宣传公益事业“送奶工程”等活动也为蒙牛的知名度也作出了贡献。

产品研发创新优势:2006年推出高端奶特仑苏,冠益乳酸奶等产品,大力研发冰淇淋等创新,并占据了广大消费者市场。

成本优势:蒙牛地处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自建奶牛基地和奶站,极大地节省了原奶成本,选址定在了呼和浩特市较贫困的和林格尔县,享受了一般企业难以享受的政府免税等各种政策支持优势,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产品质量优势:蒙牛严把质量关,国家免检食品,QS质量安全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等足见其产品质量优势。

战略联盟优势:与国际丹麦科汉森公司形成战略联盟,推出蒙牛优益C 等富含活性乳酸菌的产品并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文化优势:蒙牛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思想,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都非常高。

经验优势:蒙牛集团的高管大多在伊利集团工作多年,乳业营销,市场开发等方面经验十分丰富。

劣势经验论的局限性:蒙牛的很多管理人员都来自于伊利,致使其创新能力下降,会自然而然的将以前的工作经验照搬到今天的蒙牛集团。

人才晋升劣势:蒙牛集团“裙带关系”较严重,当初创业的一些人已不能适应企业如今的高速发展,另外注重品牌价值重于个人价值,只是一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

超越竞争对手的高额成本:蒙牛若想超越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资金投入。

蒙牛国际化的挑战:蒙牛要想走向世界面临着五大国际认证,面对国外高端奶制品市场仍有很大挑战。

5.蒙牛的战略分析①战略扩张下图是蒙牛集团的资产负债表: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蒙牛集团具备良好的资产资源。

为了更好的利用这充足的资产,2013年,蒙牛的战略既包括对上游产业链奶源的掌控,也通过与外资公司的战略合作接轨国际,实现从质量管控到技术管理的全面提升。

蒙牛为了应中国乳制品行业整合及国际化的趋势,积极拓展业务及延伸产业链,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蒙牛与多家国内外领先企业进行了并购及战略性合作,以保障原奶供应、拓展低温业务及建立奶粉平台。

为了应对国内奶源紧张的局势,蒙牛继13年5月以约31.775亿港元增持现代牧业股本至约28%、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后,于11月再以6,000万美元(约4.698亿港元)成为原生态牧业的基石投资者,保持在奶源的领先优势。

按畜牧群大小计算,现代牧业及原生态牧业均为中国领先的原奶供应商,现代牧业更是蒙牛最大的原奶供应商,②双赢战略蒙牛集团采取“双赢”战略与其他企业互利双赢,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如2013年5月20日,集团通过营运子公司与全球第一鲜乳制品企业Danone集团签署框架协议,合并重组双方在中国的低温乳制品业务,透过合资公司在中国产销低温酸奶、低温酸奶饮品和可勺型乳品甜点。

借鉴Danone集团全球领先的酸奶研发技术、品牌管理和市场推广经验,蒙牛将进一步挖掘中国酸奶市场的潜力,同时提升蒙牛在乳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酸奶产品。

蒙牛于2012年引入欧洲乳品企业Arla Foods为战略股东,借助中丹乳品技术合作中心的平台,从丹麦引入了先进的乳品技术及质量管理体系。

13年,蒙牛与Arla Foods及同样来自丹麦的FOSS Analytical A/S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原奶指纹图谱”检测技术,通过筛选异常原奶的光谱数据,有效监控及预警异常原奶。

针对迅速崛起的高端乳制品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质素日益严格的要求,蒙牛逐步引入Arla Foods的有机产品。

四月推出超高端的Baby & Me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九月,蒙牛在上海及主流电子商贸平台引入Arla Foods的UHT有机奶,未来,蒙牛将陆续引入ArlaFoods奶酪及黄油等更多优质产品。

③人才战略为了抓住21世纪最为稀缺的人才资源,蒙牛集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公司的人力资源。

首先体现在蒙牛文化和蒙牛理念中:蒙牛文化五大特征中的阳光文化,动车文化,多元通和文化皆为抓住人才优势。

阳光文化是給人才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动车文化是激励人才,多元通和文化则是创建包容性大家庭。

蒙牛理念专门为人力资源开了一扇窗--人才理念。

不拘一格选人才,创造条件育人才,提供舞台用人才,长效激励用人才。

这选、育、用、留缺一不可。

选:企业需求是多元的,人才也是多元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拘一格才能互补共荣。

育:与企共振,与时俱进。

用: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使用是最大的培养,要广泛的为人才提供舞台。

留:要让人才与企业形成战略依存关系。

通过两大激励体系来吸引人才。

股权激励体系:通过股权分派和期权激励,整个蒙牛团队业已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蒙牛的执行力往往是自动自发的。

蒙牛的成功充分诠释了“一个企业的成功,必然是一个团队的成功”的道理。

目标激励体系:蒙牛实行目标激励方法,对各个经营实体实行层层的目标管理。

蒙牛从经营战略出发,将企业的总体目标一级一级的分解下去,确定各个层级的目标任务。

同时目标的实现情况与绩效、奖惩完全挂钩。

④品牌战略2015年11月12日,蒙牛获得“2015消费者最喜爱的食品品牌”奖项。

蒙牛为扩大自己的品牌优势,首先产品品质上下足功夫。

蒙牛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携手法国Danone、丹麦Arla Foods两大战略股东,聚焦品质管控、产品研发的升级。

同时,蒙牛引入新西兰AsureQuality,建立食品安全的第三方独立认证体系,逐步实现从奶源到全产业链的国际标准。

今年9月,蒙牛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在营养健康创新以及食品安全领域展开全球合作,以此保证品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