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2017.7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24分。

8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虽然说,书法具有现代艺术精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也不等于说它就是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提倡纯粹的独立视觉表现形式,它可以忽略题材或内容的介入。

而书法创作既不能离开所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能打破文字规范本身对它的束缚。

书法是伴随中国文字延续下的独特的文字造型的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书写形式或风格的多样化,一旦离开了文字本身,书法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有一些纯粹追求形式而自我标榜的所谓“现代书法”,实际上已经和书法毫无关系。

也许它们能够拓展出艺术范畴里的新品种,但那毕竟是另外一种视觉造型形式了。

历代书法家中,几乎没有纯粹的职业书法家。

“书法家”不过是文人骚客或官宦达人体现其文字表现技能特长的最后称谓。

书法是这些人实用而又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他们交流思想、记录才情、互通信息的一种载体。

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当有了使用者个人情感的不断赋予之后,仿佛在不经意之间就推动了一个艺术门类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书法是发自创作者自身心灵感悟的艺术,是中国文人思想和灵魂的体现,这也是书法家区别于“写字匠”的原因所在。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信息的交往和留存进入一个无笔时代将变成可能,所有文字也都可能被键盘所操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把书法艺术真正高质量地传承下去,就要端正我们现有的一些认识。

学习书法,临帖勤练是掌握书法技巧的最基本方法,是用不着多谈的基本常识。

但仅仅是多临多练,是培养不出书法家的,真正的书法也不是练字练出的。

(取材于肖若《中国书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纯粹.(cuì,纯净无杂质) B.束缚.(fù,捆绑)C.拓.展(tà,开辟) D.范畴.(chóu,种类)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词语替代的一组是书法是伴随中国文字延续下的独特的文字造型的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书写形式或.风格的多样化,一旦..离开了文字本身,书法也就.不存在了。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

高二语文2017.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材料一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

《尚书》记言直录,不别方语雅言,亦不加裁剪;《春秋》记事简洁,如新闻标题一般;后世文学家对这两部著作推崇倍至,主要是崇其高古,很难说其有多少文学意味。

至《国语》《左传》,记言记事写人,尚裁剪,重技法,且开始出现与史无关而于文有益的“闲笔”,其叙述之高明,言语之醇美,较之《尚书》《春秋》,非止一箭之进。

到《战国策》,夸张失实之处俯拾皆是,很多记述都是出于文学的考虑,而难以史学的标准衡量,最突出的便是“床笫之私”“密室之谋”之类情景的记述.发展到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史记》出现,这两方面性质同时达到了最高水平,“",言其史传之成就,“”,言其文学之成就。

然而从《汉书》开始,便预示了与先秦史传文学恰好相反的趋势,即“”性质的加强,和“”性质的减弱,这一趋势也就意味着“史传”与“文学"的分离独立,后世的史传著作便很难再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了。

1。

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A.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文学史传B.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史传文学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传文学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学史传的一项是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A.《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此书。

B.《国语》是一部国别体著作.主要记录了周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C.《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定,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此书.D.《史记》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材料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智者的游戏。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2017.7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24分。

8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题。

虽然说,书法具有现代艺术精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也不等于说它就是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提倡纯粹的独立视觉表现形式,它可以忽略题材或内容的介入。

而书法创作既不能离开所书写的文字内容,也不能打破文字规范本身对它的束缚。

书法是伴随中国文字延续下来的独特的文字造型的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书写形式或风格的多样化,一旦离开了文字本身,书法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有一些纯粹追求形式而自我标榜的所谓“现代书法”,实际上已经和书法毫无关系。

也许它们能够拓展出艺术范畴里的新品种,但那毕竟是另外一种视觉造型形式了。

历代书法家中,几乎没有纯粹的职业书法家。

“书法家”不过是文人骚客或官宦达人体现其文字表现技能特长的最后称谓。

书法是这些人实用而又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他们交流思想、记录才情、互通信息的一种载体。

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当有了使用者个人情感的不断赋予之后,仿佛在不经意之间就推动了一个艺术门类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书法是发自创作者自身心灵感悟的艺术,是中国文人思想和灵魂的体现,这也是书法家区别于“写字匠”的原因所在。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信息的交往和留存进入一个无笔时代将变成可能,所有文字也都可能被键盘所操控。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把书法艺术真正高质量地传承下去,就要端正我们现有的一些认识。

学习书法,临帖勤练是掌握书法技巧的最基本方法,是用不着多谈的基本常识。

但仅仅是多临多练,是培养不出书法家的,真正的书法也不是练字练出来的。

(取材于肖若《中国书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纯粹.(cuì,纯净无杂质)B.束缚.(fù,捆绑)C.拓.展(tà,开辟)D.范畴.(chóu,种类)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词语替代的一组是书法是伴随中国文字延续下来的独特的文字造型的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只有..书写形式或.风格的多样化,一旦..离开了文字本身,书法也就.不存在了。

北京西城区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北京西城区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北京西城区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5 ―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2016.7 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Ⅱ卷、第Ⅲ卷及答题纸四部分;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所有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3.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 卷一、阅读《孔孟》选段,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 (1)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fàn)不仁的话,甲。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乙。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

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也就是① (宣示/宣誓)人人都能做圣贤。

(2)孔子对“礼”非常重视。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② (迟疑/迟缓)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③ (限额/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shàng)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丙。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

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

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1.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的字形及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防(fàn)②逾矩③礼(shàng)往来④吊丧 A.①范②jù ③尚④sàng B.①范②jǔ ③尚④sāng C.①犯②jǔ ③上④sāng D.①犯②jù ③上④sāng 2.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宣誓迟疑限额 B.宣示迟缓限额 C.宣誓迟缓限度 D.宣示迟疑限度 3.将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甲、乙、丙处,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②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③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4.以下各项都出自《论语》,其中不能体现“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A.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2018.7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共18分。

材料一英文 liberty一词在19世纪中后叶进入汉语时,曾经有过多种译法,最后通用的为“自由”。

要说汉语中原有的“自由”一词,其历史颇久。

当然,它本来不具有“liberty”那样复杂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内容,它只是在日常范围内表达“由自己做主”的意思。

但即.便如此,“自由”通常也并不代表正面的价值,就像《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母亲教训儿子的话:“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代还有一个意义与“自由”相近的词,就是“逍遥”。

“逍遥”原本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无拘无束.地随处闲逛。

《离骚》中“聊逍遥以相羊”一句,王逸注释说:“逍遥、相羊,皆游也。

”洪兴祖补注:“逍遥,犹翱翔也;相羊,犹徘徊也。

”可见,逍遥、相羊、徘徊.、翱翔,都有差不多的意思。

但由于庄子《逍遥游》一文,“逍遥”有了特殊的含义。

《逍遥游》中说,“不知其几千里”的鲲化而为鹏,上升至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飙风,由北冥迁飞南冥,背负着青天,下视苍苍,莫之夭阏,这就是“逍遥”的象征化境界。

章太炎称:“浅言之,‘逍遥’者,自由之义。

”但如果说庄子的“逍遥”具有“自由”的涵义,那么至少它与我们在通常状态下所说的自由有两大不同:其一,它主要是精神领域内的活动,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追求“逍遥”的人只能以逃避甚至是违顺的方式来应付;其二,任何生活实践中的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而“逍遥”却没有,它指向彻底的解脱。

庄子是罕有的天才,他凭藉.深刻的洞察力,给出一个无比壮丽的“逍遥乎天地之间”的境界,并将其视为生命的终极意义。

(取材于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有删改)1.根据材料一,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即.便(jí)B.无拘无束.(sù)C.徘徊.(huái)D.凭藉.(jiè)2.根据材料一,对“自由”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由”是英文“liberty”诸多翻译中的一个。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6 —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 2017.7第 Ⅰ 卷一、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1~6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痢疾与伤寒比战争本身引起的死亡更多。

1918和1919年,西 班牙大流感在全球蔓延,感染了5亿人,将近占世界总人口的1/4,死亡2000万~4000 万人,其中大多数人死于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并发症。

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被污染的培养基中发现青霉菌的抑菌作用的故事大概是医学史 上最令人熟知的桥段了。

但事实上,这一发现距离“神奇子弹”的出现还有漫长的距离。

1929年,在《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 时,弗莱明对青霉素能杀菌的叙述只有一小段。

在后来的10年里,他发现青霉素对任何 动物无害,通过研究不同酸碱度下青霉素的性质,搞清楚了怎样让这种药品变得更稳定, 但他远没有能够完成最重要的一步:创造出临床能够使用的有效制剂。

1940年,弗莱明已经放弃对青霉素的研究,而且后来也没有再回到对青霉素的研究 领域。

幸运的是,英国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医院的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沿 着他的路走了下去。

这一年,他们从青霉菌中分离和浓缩出了可以用于实验的青霉素, 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但一个致命的瓶颈是,要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太难了。

幸运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激发了人们对“神奇子弹”的渴望。

政府、大学、 公司和研究所纷纷投入到了这场与伤兵细菌感染较量的赛跑里。

弗洛从哈密瓜的绿毛上 提炼取了黄绿霉菌,这株霉菌使青霉素提炼的产量提高了200倍。

后来,威斯康星大学 和卡内基学院的研究人员用X 光或紫外线照射它,使青霉素产量达到了过去的1000多 倍。

对人类而言,抗菌药物的产生就好比是获得了原子弹,从根本上改变了与细菌感染疾病斗争的竞技场。

结核、白喉、脑膜炎和产后败血症,那些人类历史上猖獗的细菌性感染疾病被迅速遏制。

西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西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西城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____________。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___________,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______________的讲述目的。

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呈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

这时,()。

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乔楚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和___________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小说家则通过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然后交给读者。

B . 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进行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C . 小说家则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进行艺术处理,让它们变成小说,然后交给读者。

D . 小说家则通过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个故事的好坏不仅看它的“成色”如何更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B . 一个故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更要看它的“成色”如何。

C . 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D . 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而是看它的“成色”如何。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相提并论口耳相传深谋远虑虚张声势B . 相提并论口传心授深思熟虑虚张声势C . 混为一谈口传心授深谋远虑矫揉造作D . 混为一谈口耳相传深思熟虑矫揉造作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城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7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2018.7本试卷共 14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共18分。

材料一英文liberty一词在19世纪中后叶进入汉语时,曾经有过多种译法,最后通用的为“自由”。

要说汉语中原有的“自由”一词,其历史颇久。

当然,它本来不具有“liberty”那样复杂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内容,它只是在日常范围内表达“由自己做主”的意思。

但即.便如此,“自由”通常也并不代表正面的价值,就像《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母亲教训儿子的话:“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代还有一个意义与“自由”相近的词,就是“逍遥”。

“逍遥”原本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无拘无束.地随处闲逛。

《离骚》中“聊逍遥以相羊”一句,王逸注释说:“逍遥、相羊,皆游也。

”洪兴祖补注:“逍遥,犹翱翔也;相羊,犹徘徊也。

”可见,逍遥、相羊、徘徊.、翱翔,都有差不多的意思。

但由于庄子《逍遥游》一文,“逍遥”有了特殊的含义。

《逍遥游》中说,“不知其几千里”的鲲化而为鹏,上升至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飙风,由北冥迁飞南冥,背负着青天,下视苍苍,莫之夭阏,这就是“逍遥”的象征化境界。

章太炎称:“浅言之,‘逍遥’者,自由之义。

”但如果说庄子的“逍遥”具有“自由”的涵义,那么至少它与我们在通常状态下所说的自由有两大不同:其一,它主要是精神领域内的活动,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追求“逍遥”的人只能以逃避甚至是违顺的方式来应付;其二,任何生活实践中的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而“逍遥”却没有,它指向彻底的解脱。

庄子是罕有的天才,他凭藉.深刻的洞察力,给出一个无比壮丽的“逍遥乎天地之间”的境界,并将其视为生命的终极意义。

(取材于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有删改)1.根据材料一,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即.便(jí)B.无拘无束.(sù)C.徘徊.(huái)D.凭藉.(jiè)2.根据材料一,对“自由”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由”是英文“liberty”诸多翻译中的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一、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1~6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痢疾与伤寒比战争本身引起的死亡更多。

1918和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蔓延,感染了5亿人,将近占世界总人口的1/4,死亡2000万~4000万人,其中大多数人死于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并发症。

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被污染的培养基中发现青霉菌的抑菌作用的故事大概是医学史上最令人熟知的桥段了。

但事实上,这一发现距离“神奇子弹”的出现还有漫长的距离。

1929年,在《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时,弗莱明对青霉素能杀菌的叙述只有一小段。

在后来的10年里,他发现青霉素对任何动物无害,通过研究不同酸碱度下青霉素的性质,搞清楚了怎样让这种药品变得更稳定,但他远没有能够完成最重要的一步:创造出临床能够使用的有效制剂。

1940年,弗莱明已经放弃对青霉素的研究,而且后来也没有再回到对青霉素的研究领域。

幸运的是,英国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医院的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沿着他的路走了下去。

这一年,他们从青霉菌中分离和浓缩出了可以用于实验的青霉素,并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但一个致命的瓶颈是,要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太难了。

幸运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激发了人们对“神奇子弹”的渴望。

政府、大学、公司和研究所纷纷投入到了这场与伤兵细菌感染较量的赛跑里。

弗洛从哈密瓜的绿毛上提炼取了黄绿霉菌,这株霉菌使青霉素提炼的产量提高了200倍。

后来,威斯康星大学和卡内基学院的研究人员用X光或紫外线照射它,使青霉素产量达到了过去的1000多倍。

对人类而言,抗菌药物的产生就好比是获得了原子弹,从根本上改变了与细菌感染疾病斗争的竞技场。

结核、白喉、脑膜炎和产后败血症,那些人类历史上猖獗的细菌性感染疾病被迅速遏制。

如果没有抗菌药物的帮助,我们也很难想象外科手术在20世纪进一步突飞猛进。

一个数字足以说明一切,中国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曾指出:“抗生素的使用将人们的寿命平均延长了24岁。

”1.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对“神奇子弹”所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青霉菌B. 抗菌药物C.可以用于临床的青霉素D. 抗生素2.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并发症,使2000万~4000万人死于全球蔓延的西班牙大流感。

B.亚历山大·弗莱明创造出临床能够使用的青霉素。

C.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在抗菌药物研发方面已比弗莱明走的更远,但依然有很多不足。

D.外科手术在20世纪进一步突飞猛进完全依赖于抗菌药物的帮助。

材料二相比一个世纪以前的人,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干净得多的环境里。

感染性疾病在抗菌药物的抗击下不再令我们闻之色变,但很显然,我们的时代有自己的健康问题。

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马丁·布莱泽在《消失的微生物》一书里提出了(蔓延/曼延)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是一种你我都能感知的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过敏性疾病,你是否感到:你的人际交往圈子里,患上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人越来反映/反应)组织(WA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已达22%,我国发病率也已经超过了20%,平均五个人中就有一人过敏。

马丁·布莱泽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源于他早年对幽门螺杆菌产生的疑问。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淋巴瘤甚至胃癌。

2005年,两位研究者为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如今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高警示级别的I癌物/致癌物)。

马丁·布莱泽并没有否定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的研究成果,令他好奇的是:为什么在他们之前,人们从未想过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炎之间的关系?答案很可能是:过去的研究根本不会将这种细菌视为疑犯:遗传学研究显示,人类携带幽门螺杆菌已有十几万年,这个时间跨度是目前的检测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

有理由认为,从20万年前智人刚刚出现在非洲大陆的时候,这种微生物就已经和我们共同生活了。

19世纪的医生在几乎每个人胃里都/病源体)。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带菌者已经变成了少数派。

而促成这变化毫无疑问是越来越干净的现代生活。

3.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写在文中【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蔓延反映治癌物病源体B.曼延反应治癌物病源体C.蔓延反应致癌物病原体D.曼延反映致癌物病原体4.根据“材料二”,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原因是当年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B.在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之前,没有研究者将幽门螺杆菌视为胃部疾病的元凶。

C.目前发达国家带菌者已经变成了少数派,这正是因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D.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终将消灭人类体内各种微生物,人类也会随之更加健康。

材料三马丁·布莱泽认为,幽门螺杆菌的消失已经导致古老的平衡被打破了,它的后果绝不可能全是正面的。

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系组成了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这些长期的住户..可以以各种方式抵御..外来者的入侵。

一些研究认为,多种自身免疫病在发达国家中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也可能与我们体内的住户有关。

流行病学观察显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发病率相比,在那些人们亲近土地,喝未过滤的水,吃的食物几乎未经加工的地区,免疫机能紊乱病症很少见。

一种推论是,人类大约5000年的文明和伴随而来的瘟疫,以极具侵略性的方式培育出了免疫系统。

公共卫生设施、抗生素和童年的疫苗大大减少了人一生中得疾病的炎症负荷..,但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遗传情况却没有相应发生改变。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开始,进入我们体内的细菌就开始帮助我们调试我们的免疫,帮助免疫的发育。

我们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只有经过后天的训练才能区别“我”与“非我”。

微生物正是“指导”这一过程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危险。

而在缺乏“老师”的情况下,免疫系统的学习也就出现了问题。

或许,一个新的科学共识正在形成:只有认清人类同细菌的长期共生关系,我们才能找到人类健康的另一条途径。

5.下列对“材料三”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住户”指我们体内的微生物。

B.“抵御”表明体内细菌对人体健康的保障功能。

C.“负荷”中的“荷”读音为hé。

D.“教会”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得出的结论,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菌药物改变医疗史。

B.我们应学会与细菌共生。

C.我们清除体内细菌并不能解决所有健康问题。

D.我们对人体内微生物的功能与作用了解得已非常深入,微生物尽在我们掌握之中。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2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7.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希”通“稀”,稀疏,指乐声渐渐慢下来,接近尾声。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颁白指头发花白。

C.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D.御六气之辩“辩”通“辨”,区分。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喜爱B.犹缘.木而求鱼缘:攀援,爬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D.彼且奚适.也适:去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C.夫子喟然..叹曰D.悦亲戚之情话..10.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之然则一羽之.不举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B.其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为国以礼,其.言不让C.乎异乎.三子者之撰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D.而泉涓涓而.始流夜缒而.出,见秦伯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B.乐.琴书以消忧君子远.庖厨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D.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欲辟土地朝.秦楚12.对下列特殊句式解说有误..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③既自以心为形役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⑤舆薪之不见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⑦异乎三子者之撰⑧强者必怒于言A.②③⑥均为被动句B.①与⑤句式类型相同C.④为主谓倒装句,与其他各句均不相同D.⑦⑧均为状语后置句三、默写。

共10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5道小题)。

(共10分)①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感慨过去的无法追回,未来却仍然可能被自己掌握的诗是:“,。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③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的结尾处,以设问句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④“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逍遥游》)⑤“莫春者,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⑥“,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四、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共10分。

14-1.请从下列参考书目中任选一本书中的一个地点,描摹一下你与书中人物在此地相遇时的场景。

要求:依据人物的性格特质,展开合理想像。

字数150字左右。

14-2.下列参考作品中,有哪个人物或情节最为打动你,请用一句话点明作品中打动你的人物或情节,然后说明理由。

要求:语言精练,说理充分。

字数150字左右。

参考书目:《边城》、《四世同堂》、《红楼梦》、《老人与海》第Ⅱ卷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20题。

共16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踰月,而国莫之服。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①晏子。

”公曰:“何故也?”无宇②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

公曰:“诺。

”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

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

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

”晏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婴○3非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