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基本知识
棒球基础知识打击投球跑垒等

棒球基础知识打击投球跑垒等棒球是一项源远流长、广泛受众的运动项目,在世界各地都备受热爱。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棒球运动,本文将介绍棒球的基础知识,包括打击、投球、跑垒等方面。
一、打击技巧打击是棒球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选手具备准确的打击姿势和出色的眼力反应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打击技巧:1. 击球姿势:站立挺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手握球棒,双手放松,将球棒垂直地放在身体前方,准备击球。
2. 打击动作:保持平衡,蓄势待发。
当投手投球时,运用持棒手臂的力量,通过摆臂和快速击球来进行打击。
3. 眼力反应:需要选手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通过观察投手的投球动作和球的轨迹,准确判断球的类型和投放位置。
二、投球技巧投球是棒球比赛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投手需要具备强大的肩膀和臂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投球技巧:1. 正手投球:投手将手臂在身体后方带到头顶位置,然后向前方甩臂,紧紧抓住球,用身体的力量将球投出。
要注意投球手腕的转动,以控制球的飞行轨迹。
2. 反手投球:一些投手喜欢用反手进行投球,这种投球方式可以增加球速和变化球的效果。
反手投球需要投手将手臂放在身体前方,然后用腕部力量将球投出。
3. 各类投球:除了正手和反手投球,投手还可以尝试其他类型的投球,如曲球、变速球、滑球等。
这些变化球可以迷惑对手,增加投手的攻击力。
三、跑垒技巧跑垒是棒球比赛中选手间的竞争环节,需要选手具备快速的速度和灵活的身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跑垒技巧:1. 准备起跑:跑者需要提前了解投手的投球习惯,准备在投球时起跑。
在跑垒线上以弓形姿态准备,保持平衡和稳定。
2. 快速起步:跑者需要在投球出手瞬间迅速起步,通过快速加速来抢先到达下一个垒。
3. 转向技巧:当跑者完成一垒后,需要迅速转向,准备跑向下一个垒。
在转向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提高速度,尽量避免被对手抢出垒。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棒球运动中的基础知识,包括打击、投球和跑垒等方面的技巧和要点。
中国棒球知识点总结

中国棒球知识点总结棒球是一项风靡全球的运动,其在中国也有着一定的发展和影响。
作为一项热门的运动项目,了解中国棒球的知识点对于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国棒球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历史、规则、技术、国内联赛等内容,以便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项运动。
一、历史棒球最早源自中国北方、中亚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后逐渐发展成现代棒球,由美国人引进中国。
19世纪末,中国近代棒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的传播。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创办了最早的棒球队和联赛,成为中国现代棒球运动的开端。
之后,中国棒球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二、规则1. 比赛场地:棒球比赛场地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棒球三角场地,外场为打击区和跑垒线。
2. 比赛人数:每支队伍由9名运动员组成,并且每支队伍可以有3名替补运动员。
3. 比赛规则:棒球比赛由两支队伍进行比赛,分为攻击方和防守方。
攻击方的目标是投出固定数量的球员,跑完跑垒线返回本垒,一旦投到垒手失误或跑垒员跑到本垒,则得1分。
而防守方的目标是在投手投球时,把球打中棒球或躲开打到球员等。
每隔9次投球后,进行方位转换,轮到对方进行进攻。
4. 时间限制:每场比赛正常情况下持续9局,如果在此期间未分出胜负,则须进行延长赛。
5. 犯规:比赛中,当有球员违反规则时,裁判员将会宣判其犯规,并罚以忌讳;当连续三次寻址局将转到死球三振,或垒满三垒反覆垒次将转到反击地杀。
6. 裁判:棒球比赛由4名裁判员执行。
7. 入选制度:按常规赛、季后赛、决赛等比赛形式选拔中国队,办理选拔、集训、比赛等活动。
8. 得分规则:在比赛中,每个队伍必须在跑垒员进入本垒前做出三次失误才能得一分。
三、技术1. 投球技术:投球是棒球比赛的基本技术之一。
投手要利用手臂和身体的力量,以最小的力量投出球,并保持速度和旋转轨迹的不定性。
2. 接球技术:接球是棒球比赛防守球员应该掌握的技术。
棒球知识文案短句

棒球知识文案短句目录:一、什么是棒球二、棒球比赛规则三、棒球技巧与战术四、棒球明星与传奇五、棒球的历史与发展六、棒球文化与影响七、棒球在国际赛事中的地位一、什么是棒球棒球是一项源于美国的球类运动,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室外运动项目。
通过投球、击球、接球等技巧,两支队伍在规定的场地内进行比赛。
棒球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力量、速度、敏捷度和战术意识。
二、棒球比赛规则棒球比赛由两队进行,每队9名运动员上场。
比赛目标是通过击球让打者跑到垒上,积累得分。
比赛由九局组成,轮流攻守。
运动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投球和击球,并在防守时阻止对方得分。
三、棒球技巧与战术棒球技巧包括投球、击球、接球和跑垒等方面。
投手需要具备准确的投球技巧,击球手要有灵活的击球能力,接手需要快速准确地接球,跑垒者要具备速度和敏捷度。
战术包括进攻、防守、战术配合等,运动员需要根据比赛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棒球明星与传奇棒球界有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球员,如贝比·鲁斯、贝尔·迈可、巴里·邦兹等。
他们以卓越的球技和战绩闻名世界,为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棒球的历史与发展棒球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普及并受到全球的关注。
棒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与改进,如现代棒球规则的诞生等。
六、棒球文化与影响棒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象征。
在美国,棒球被视为国家运动,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
棒球运动还带动了球迷文化、球场文化等,成为社会中的重要一部分。
七、棒球在国际赛事中的地位棒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体育项目,尤其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备受热爱。
国际赛事如世界棒球经典赛、奥运会棒球比赛等都吸引着全球球迷的目光,展示着棒球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
以上是关于棒球的一些相关内容,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项精彩的运动。
关于棒球的基础知识

关于棒球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日本,美国,韩国等部分国家,棒球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棒球的基础知识,希望大家喜欢!棒球入门基础知识棒球基本技术由接球,传球,击球和跑垒组成。
(1)接球:用双手到位接球,双眼注视来球,接球时双手应有后挫缓冲动作,以避免碰撞反弹出手。
(2)传球:要用食指,中指及拇指持球。
传球和投球一样,前脚要指向目标,传出时注意甩腕,投传后要把前送和跟进动作做完。
传球姿势有3种,即肩上传球,肩侧传球,肩下或低手传球。
(3)击球:有3中方法;挥棒击,执棒触击,执棒推击。
挥击时,双手靠拢,前肘离身,小臂拉平,后肘不宜过于贴身,双足稍分立,挥棒时前脚伸踏不要过大,以免影响挥棒的准确性,甚至妨碍下一步的起跑。
挥棒力量主要靠后蹬,转体,拉臂,甩腕。
力量大的多用直臂挥击姿势,争取打出"本垒打"。
另一种为了安全上垒,采用转体甩腕,双臂稍曲的动作,做到下棒快,棒轨短,打出迅猛而平直的安打球。
触击法是双手轻执棒,平放身前,棒头稍高。
(4)跑垒:击球后要利用挥棒的力量迅速迈出第一步,沿跑垒线冲向1垒。
安全到达1垒后可以冲过垒位,但应立即返回。
有可能更进一垒时,应按照跑垒指导员的手势,及早作好拐小弯的动作,用左脚踏触1垒垒包内侧后,奔向2垒。
(5)滑垒:是为了避免守方的触杀,避免冲撞守队队员。
滑垒共有4种姿势:单脚冲前坐势滑进;双脚冲前,单脚钩垒;双脚冲前从垒侧滑过后,翻身用手抓垒;双手冲前,用腹部滑进触垒。
在滑垒中,双方均应注意避免互相冲撞和钉鞋伤人。
(6)接杀:当击球者击出高飞球时,积极跑动,将手套张大,尽量靠近球的落点,使其落入自己手套,在跑动时,应该时刻注意是否有其他球员也要来接球,以免引起碰撞。
在跑动时应该先跑到预定位置在张开手套。
本垒有本垒板而没有垒包。
在边线以内的地区,叫做内野,超出垒外的有效区,叫外野,由本垒到一垒和叁垒边线延长,所包括的区域,就是有效区。
棒球运动基础知识

必须待跑垒员到达应进入的垒位后方可替换用球,重新恢复比 赛。如球被击成本垒打时
交给投手
司球裁判员在攻守行为告一段落或成死球局面时方可将备用球 交给投手。传球或击球进入场外或观众席时
投手接手
裁判员应待击出本垒打的击球员安全返回本垒后方可将备用球 交给投手或接手。任何队员不得故意用泥土
硬件要求
属、木片或竹片结合制成的球棒
裁判员认可
需获得裁判员的认可才能使用。此外,凹头球棒的凹 部深度必须在2.5厘米以内,宽度在5.1厘米以内,且
不小于2.5厘米,凹部截面部分必须呈碗状
项目赛制
以球棒击球进行攻守对抗的竞技项目
比赛服装各人的 身材而异
此外,不能对球棒进行任何提高弹性或性能 的特殊加工,未经协会认可在比赛中也不能 使用着色球棒 业余和高中的棒球运动员可以使用金属球棒 同队队员应穿着样式和颜色整齐一致的比赛 服装。比赛服装上衣背面应有不小于15.2厘 米的明显号码
3 分指手套
任何队员都可使用分指手套。分指手套大小自四指顶端经掌心至 手套下端不得超过30.5厘米
棒球规则
以球棒击球进行攻守对抗的竞技项目
护具一般包括护帽、护面、护胸和护腿。棒球比赛规定队员 在击球时必须戴棒球用头盔。除职业棒球以外的队员在击球 时须戴双护耳的头盔
01
护具
接手在就位防守时须戴接手用头盔、
05
接手手套:它是接手所用的连指手套。手套 的重量不限
02
服装上不得缝制闪光的纽扣或附有发光的金 属饰物和玻璃制品
04
棒球手套根据职能不同一般可分为:接手手 套、投手手套、一垒手手套和分指手套
06
它的周长不得超过96.5厘米,上下端在39.4 厘米以内
棒球介绍资料

一、棒球的种类棒球比赛用球可以分为硬式棒球、准硬式棒球、软式棒球三种。
1.硬式棒球,俗称「红线球」,在球面上有108针的缝线为最大的特征。
硬式棒球中心为软木、橡胶或类似材料的弹性物,再以羊毛之丝线卷成圆球状,并由两片白色马皮或牛皮紧紧包扎,红线缝合108针而成;其重量不得少于5盎司或重于5.25盎司(141.8 ~148.8公克),直径不得少于9英吋或大于9.25英吋(22.9 ~23.5公分)。
硬式棒球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目前各项重要国际赛事、职棒比赛或全国联赛皆使用硬式棒球。
2.准硬式棒球,就是软式棒球中的「H号球」。
(注:弹力之测验是自150公分的高度上,向大理石板的地面落下而测定之。
)3. 软式棒球,俗称「空心球」,球心中空为最大的特点。
软式棒球也是目前使用频率较低的棒球,比较常出现于青少棒与少棒的相关赛事(现今已改为使用「H号球」)。
软式棒球由橡胶制成,分为A号、B号、C号、D号等四种。
A号是一般常见的软式中空球,B号、C号及D号则是专供三级棒球使用的软式中空球。
以下是软式棒球的规格标准:A号,重量134.2 ~137.8公克、直径7.15 ~7.25公分、弹力80.0 ~100.0公分;B号,重量133.2 ~136.8公克、直径6.95 ~7.05公分、弹力80.0 ~100.0公分;C号,重量125.7 ~129.3公克、直径6.75 ~6.85公分、弹力65.0 ~85.0 公分;D号,重量105.0 ~110.0公克、直径6.40 ~6.50公分、弹力65.0 ~85.0 公分。
(注:弹力之测验是自150公分的高度上,向大理石板的地面落下而测定之。
)二、棒球必备的特性1.弹性,其英文为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简称COR。
美国职棒大联盟规定比赛用球之COR值为0.514~0.578之间。
两颗COR分别为0.514与0.578的球,在同样的情况下被击中后,飞行距离最多可差4.6英呎。
初中棒球知识点梳理

初中棒球知识点梳理棒球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力的运动项目。
作为一项团队比赛,棒球要求队员们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策略。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棒球,并逐渐培养自己的棒球技巧。
本文将对初中棒球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项运动。
1. 棒球场地与装备棒球比赛通常在一个巨大的场地上进行,该场地被分为内场和外场两部分。
内场是四边形区域,用土或草皮铺设,包括本垒、一垒、二垒和三垒。
外场是由围栏或围墙围绕的较大区域,队员们在此区域奔跑和接球。
棒球比赛需要一些特定的装备。
球场上方悬挂着一个棒球网,称为安全网,用于保护观众和球员。
球场周围有一条用白粉标记的沙土基线,它们标志着垒线的位置。
棒球比赛还需要球棒、手套、护腿、盔甲等装备。
2. 棒球的基本规则棒球比赛有一定的规则,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对于参与比赛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中棒球的基本规则:(1)攻击和防守轮换:棒球比赛通常分为攻击和防守两个轮换阶段。
攻击方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跑回本垒得分,而防守方则力求将攻击方的队员淘汰。
(2)跑垒得分:攻击方的队员击中球后,可以尝试跑垒得分。
本垒是攻击方的起点和终点,球员需要顺序跑过一垒、二垒和三垒,然后回到本垒得分。
每一次成功回到本垒得分记一分。
(3)淘汰和出局:防守方的目标是淘汰攻击方的队员。
淘汰可以通过三振、接击球出局和触垒出局等方式实现。
(4)个人技术:棒球比赛涉及多项个人技术,如投球、击球、接球和跑垒。
攻击方的投手试图投出“三振”球,使击球手无法击球。
而击球手则努力运用正确的击球姿势和技巧来击中球。
3. 棒球战术与策略棒球比赛中,战术和策略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影响比赛结果。
以下是一些初中棒球中常用的战术和策略:(1)磨牙战术:攻击方队员可以采用“磨牙战术”,也就是在击中球后故意挡住捕手的视线或阻挠他接击球。
这样可以干扰捕手并增加得分机会。
(2)变速球:投手可以使用变速球来增加投手的不可预测性。
棒球接球知识点总结大全

棒球接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接球的基本技术动作1. 站位准备在接球时,正确的站姿和稳定的站位是成功接球的基础。
站位的准备应该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最好成一条直线,身体重心分布在两腿之间,侧面朝向击球手。
进行站位的时候需要保持身体平衡,双手放在膝盖上,腰部微微弯曲,目视击球手,保持警惕。
2. 视觉锁定在接球时,球员需要用眼睛锁定即将被击打而来的球。
眼睛的锁定是接球的前提,只有准确看到球的来向和速度,才能做出迅速的反应。
因此,球员需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和警觉,用眼睛专注于即将被击打的球,随时准备好迅速作出反应。
3. 敏捷的移动接球时,球员需要根据球的飞行轨迹和速度,做出相应的移动来确保位置的合适。
这需要球员灵活的身手和快速的反应,可以通过跑动、跳跃等方式来实现。
在接近球的时候,球员需要逐渐减速并做出稳定的身体调整,以便于准确接住球。
4. 准确接球动作接球动作是整个接球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考验球员接球技术的重要部分。
在接球时,球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双手配合:要用两只手一起接球,而不是只用一只手。
这样可以减少球落地的可能性,确保接球的稳固性。
- 手部位置:双手的位置要放在离身体最近的地方,以减小球落地的可能性。
同时,手部的位置需要根据球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保持接球的稳定性。
- 手指的作用:接球时,手指需要稍微向前伸展,以及时接触到球并将其稳定住。
同时,手指的力量要适度,既要确保稳定性,又不能过于用力导致球的弹射。
5. 完善的后续动作接球之后,球员需要做出相应的后续动作来快速并准确地将球传递给其他队友或者处理其他比赛的战术。
这需要球员具备较好的传球技术和战术意识,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迅速将球传递出去。
以上就是接球的基本技术动作要点,整个接球过程需要球员良好的身体素质、灵活的身手以及熟练的技术操作,只有将这些要点融会贯通,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良好的接球能力。
二、接球的战术应用接球作为棒球比赛中的重要技术,其战术应用也是非常灵活多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棒球比赛总是会看到诸如HR、AVG、ERA之类的数据,可是很多筒子都完全不明白它们的意思以及这些数据的高低如何说明球员的强弱和类型,我就试着就棒球比赛里面的基本数据做一个简要的说明,让筒子们更好的从数据来了解球员了解棒球。
第一部分打击数据解说(打者的相关数据解读)打击数据主要的三大项为打击率、全垒打、打点。
这三项分别诠释了一个打者的打击技巧、长打能力和攻击火力。
次要的项目还有安打、得分、上垒率、长打率等,此帖将逐一介绍。
打席(plate appearance,简称PA)与打数(at bat,简称AB)在介绍打击率之前,必须先澄清一下打席与打数的概念。
通常意义下,打者上场一次就要记一个打数和一个打席,但是当打者被四坏球或触身球保送,或是打者打出牺牲打时,将不计打数,只计打席。
一般来说,一个主力球员,每场比赛通常可以有3~5个打数。
在MLB,一个球季(162场比赛)下来,假设该主力球员不受伤、不缺阵,将会有约500~700个打数不等。
不过漫长的球季,很少有球员能打满162场比赛,因此最常见的单季打数大约为450~650左右。
打击率(batting average,简称AVG)基本公式:安打数量/打数=打击率打击率一般取小数点后三位,小数点之前的0可有可无,在美国一般去掉0,在亚洲则留下。
0.XXX的念法一般为“X成XX”。
例:0.286的念法为“二成八六”。
打击率是判断打者好坏的头号指标,打击率越高代表打者打击技巧越好,攻击火力越旺盛。
从公式上看,打击率其实就是打者上场打出安打的几率,所以不可能低于0.000,也不可能超过1.000,因此越接近1.000就越好。
不过以现实情况而言,当球季进行到一定阶段(球季初因为打数少,打击率不太能够反映打者的真实能力),大部分的打击率通常都在.200和.400之间。
低于.200是严重不及格的打者,随时会面临解聘;高于.400是神级打者,代表该球员应该去挑战更高水平的球赛。
高中和大学联赛中就常常会出现打击率超过.400的天才型球员,这样的球员通常都是被大联盟球探提前锁定的目标。
打击率的详细解说如下:<.200:这球员不属于这里,回家练几年再来吧.200~.240:除非是重炮手或是守备牛人,否则这样的打击率仍然不算及格.240~.270:一般打者的打击率.270~.300:打击技巧不错,能有这样的打击率,便有成为主力的潜质.300~.340:强打的水准,到哪儿都能成为主力球员.340~.400:投手的梦魇,敬远(故意四坏球)的优先对象>.400:升仙了,单季(打满整个球季后)打击率破.400的打者都将永垂不朽虽然打击率为判断打者好坏的第一指标,但是却有它的局限性。
前面也提到过,当打数少的时候,打击率有时并不能反映一个打者的好坏。
比如说球季刚开始,某明星球员在头两场比赛还没有找到球感,两场比赛8个打数仅一支安打,那么他的打击率就是1/8=.125,只看数字的话,还会以为这个球员是替补的替补。
另外,打击率反映的是出现安打的几率,无视于安打的种类。
一垒安打和全垒打都是安打,可是对于球队的贡献却大不相同,这个问题就不是打击率所能解决的了,因此我们还需要其他的数据支持,请继续往下看。
全垒打(home run/homer,简称HR)全垒打(在中国大陆和日本称为本垒打)无疑是棒球比赛中最精彩的画面,全垒打对于球队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打出去就得分无疑是振奋士气的最佳途径。
不似打击率有个计算公式,全垒打数量是绝对的硬指标。
虽然全垒打产量与打者的好坏并没有直接关联,即不擅长全垒打的球员也能靠其他技巧成为主力,但是全垒打产量多的球员通常都是球队的瑰宝,也是豪门球队的优先选择。
而在每年MVP的评选中,全垒打产量多的球员也通常更能得到评委的青睐。
全垒打数能够成为重要度第二的数据,除了它对球队的直接贡献和增加精彩度这种商业考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击出全垒打必须技巧和力量兼备,因此全垒打的数量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球员的打击技巧和力量(power),两者合一即为解说员常说的“长打能力”。
单个完整的MLB球季中,单个球员全垒打产量的解说如下(前提为打满整个球季):<10:略嫌少,如果是主力球员的数据,一般是速度+技巧性球员10~20:一般,有成为主力炮手的潜质,也可以朝速度和技巧发展21~30:可以算是强打,通常为阵中主力炮手31~40:正宗强打,绝对主力41~50:投手的梦魇,敬远的优先对象51~60:打出这种成绩,哪怕只有一个球季,都足够扬名立万>60:升仙了,只要这人没嗑药,足以留名千古全垒打数量自然也有其局限性,就像前面说到的,一个好打者不一定要擅长打全垒打。
再者,就算是全垒打也有分类,垒上有人和垒上无人的时候击出全垒打,结果是差很多的。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垒上无人的全垒打(俗称阳春全垒打,solo home run)和满垒全垒打(俗称大满贯,grand slam)相比较,那就是得一分和得四分的差距!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其他的数据支持来解释打者的好坏,请继续往下看。
打点(runs batted in,简称RBI)简单地说,打点就是球员靠打击攻进的分数。
举个例子,三垒有跑者,打者击出安打,三垒跑者回到本垒得分,那么击出安打的打者就记一分打点。
要注意的是,不一定要安打攻进分数才记打点,回到前一个例子,就算该打者击出滚地球或飞球被刺杀或接杀,但是三垒的跑者回到本垒得分,还是给打者记一分打点。
不过有几个例外:一、守备球员失误(比如说漏接飞球)、暴投(投手投偏)或是捕逸(捕手漏接)造成的得分不算打点;二、打者打出双杀打,即使有得分也不记打点。
还有就是若是打者在满垒情况下被四坏球或是触身球保送上垒,会从三垒“挤”回一分,这一分仍算打点(虽然打者根本没打到球……)。
打点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该打者的攻击和掩护能力。
一个好的打者不但要有技巧,有力量,还必须有团队精神,懂得掩护队友得分。
单个完整的MLB球季中,单个球员打点的解说如下(前提为打满整个球季):<50:弱棒,一般为速度快、技巧好或是守优于攻的球员50~80:一般,有一定的攻击和掩护能力81~100:可以算是强棒,攻击力旺盛101~130:王牌主攻手,绝对主力131~150:超强火力,足够扬名立万>150:升仙了,这数字一般看不到的打击率-全垒打-打点三项已经可以较全面地概括一个球员的打击能力。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数据格式:.289-25-101,意即打击率二成八九,全垒打25支,打点101分。
单个球季中,打击率、全垒打、打点都排名联盟中所有打者中第一的,被称为打击“三冠王”(triple crown)。
以下将就各种三项数据的组合来解释不同的打击风格,将以2006球季一些球员的数据为例(前提为打满全季):.249-11-52:这是奥克兰运动家队当家二垒手M.艾利斯(Mark Ellis)在2006球季的打击数据,看似乏善可陈,类似这样的数据也最普遍,你我皆凡人嘛。
实际上,艾利斯是一名以守备见长的球员,因此虽然打击一般,但是仍然能坐稳主力。
.322-9-49:这是西雅图水手队日本巨星铃木一朗(Ichiro Suzuki)2006球季的打击成绩,虽然全垒打和打点不多,但是打击率高达.322,这样的数据很能代表像一朗这样的球员:速度快、技巧好,适合担任第一棒。
担任第一棒就意味着每场比赛至少有一次上场的时候垒上无人,就更加减少了制造打点的机会,因此一朗的打点还不到50分。
.343-14-97:这是纽约洋基队“万人迷”D.基特(Derek Jeter)在2006球季的打击数据。
可以看到虽然全垒打仅14支,但是.343的打击率和97分打点都是强打的数据。
这就告诉我们:一、.343的打击率显示基特的打击技巧极高;二、14支全垒打代表他的长打能力一般;三、97分打点代表基特的攻击火力和掩护能力都属上乘。
.234-40-92:这是辛辛纳提红人队外野手A.邓恩(Adam Dunn)2006球季的打击数据,显示邓恩是一名技巧稍差,但是力量不凡的选手。
.234的打击率其实不算合格,但是40发全垒打代表他的力量超群,而92分的打点对于一个力量型打者仍是差强人意,这就该怪他常在关键时刻忽然熄火(否则打击率不会低到.234)。
事实证明,喜欢在垃圾时间猛挥全垒打的球员,单季打点很少超过100分。
.262-41-129:这是亚特兰大勇士队荷兰籍巨星A.琼斯(Andruw Jones)2006球季的打击数据。
打击率虽然不高,但是全垒打和打点都显示琼斯是绝对的强打。
这样的选手在职业棒球界也不算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垒上有人的时候才会大开杀戒,垒上无人的时候反而水平一般。
这样的打者适合打第四、五棒的中间棒次。
.313-58-149:这是费城费城人队强打少年R.霍华德(Ryan Howard)2006球季的数据。
这样的数据几乎无懈可击:技巧高超、力量出众、火力旺盛。
而这数据也为霍华德赢得了国联MVP的荣誉。
有一名这样的球员,是任何球队都梦寐以求的。
接下来介绍一些次要的数据,不能说这些数据不重要,只是因为三大项的概括性已经很强,其它数据特别容易被忽略。
出赛数(games played,简称G)出赛数最能够代表球员的身体状况,当今职棒的战况如此激烈,每年能够保持健康出赛150场以上的球员已经不多。
不过职业运动界都是如此,总会存在一些“玻璃人”,一碰就碎,也总是会有一些铁人,怎么摔都伤不了。
得分(run,简称R)得分即回到本垒得分的次数,当然要能够成功得分的前提是上垒、自身的脚程和队友的掩护。
得分的多寡反映的不只是球员的自身能力,还反映了整个球队的攻击能力。
一般而言,球队中的主力战将打满全季的得分大约为100分上下,当然具体数据还是看该球员的跑垒能力和队友的掩护火力。
安打(hit,简称H)安打的数量反映的与打击率基本一致,都是球员打击技巧的表现,只不过一个是概率,一个是绝对值。
因为一旦出赛数差距太大,安打数就没有可比性,而打击率还是比较一目了然的,所以安打数就成了次要数据了。
一般而言,打满全季后安打数能够超出出赛数40~50支是最理想的(即170~200支,依出赛数而定),若是像铃木一朗这样的怪物,超出100支都不无可能,目前大联盟单季安打总数纪录仍是由一朗在2004年所创下的262支(吐血)。
二垒安打(double,简称2B)和三垒安打(triple,简称3B)二垒安打、三垒安打和全垒打统称为长打(extra-base hit,简称XBH),因此二垒和三垒安打的数量都代表了打者的长打能力。
不过虽然只是一个垒包的差距,两者的产量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般的强打者,打满全季能有20~40支二垒安打,但是可能只有1、2支三垒安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