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1(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81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81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0818181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教材解读本课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综合应用,首先把眼睛作为一种光学仪器,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原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从大纲要求来看,眼睛的构造属于了解内容,目的是认识眼睛成像原理及视力缺陷原因、矫正方法。

处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眼睛的构造,对比认识正常眼睛成像与近视眼、远视眼成像情况,从而根据不同情况戴不同的眼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学点1 眼睛的视物原理阅读教材P75~P76,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人眼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观察图4-6-1甲,眼睛中的__晶状体__相当于凸透镜,__视网膜__相当于光屏。

如图乙所示是眼睛视物的示意图,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__晶状体__成像在__视网膜__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倒立、缩小__的实像。

图4-6-1问题2: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原理比较(1)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__自我调节__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__视网膜__上。

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只能看清__近处__的物体,而不能看清__远处__的物体。

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前__。

(3)远视眼不能看清__近处__的物体,只能看清__远处__的物体。

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后方__。

学点2 视力的矫正实验1:制作眼睛模型:如图4-6-2所示,在水中加入数滴牛奶,使烧瓶内的水呈淡乳白色,便于显示光路。

其中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瓶内的水相当于玻璃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

八年级物理全册 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

4.6眼睛与视力矫正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眼保健操乐曲磁带、三用机。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甲: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们无法看书、写字,只能用手触摸盲文,用针刺出盲文代替书写。

生丙:我们将看不见蓝天、白云,过马路也不方便,将看不见同学的笑容。

……师:眼睛瞎了,是很痛苦的。

有的人先天就是瞎子,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眼睛瞎了,我们健康人在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盲人,特别是过马路时要主动为盲人带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辈子就只有一双眼镜,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板书: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二、新课教学1.眼睛。

提出问题:师:对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构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

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本P75图4—4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问题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问题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问题式导学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因此,我设计了一次以“神奇的眼睛”为主题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眼睛。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采用问题式导学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

整个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引导孩子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眼睛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3.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难点:如何保护眼睛以及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眼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张有趣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张图片中的主人公是谁吗?它有什么特点?”2. 探究: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眼睛的了解和认识,并互相提问。

3. 学习:展示人眼模型,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4. 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眼睛模型,加深对于眼睛构造的理解。

6. 拓展延伸:通过让孩子们观察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的眼睛,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眼睛的奥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难点:如何保护眼睛以及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不仅了解了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还学会了如何保护眼睛。

同时,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问题式导学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二个重点是探究环节的分组讨论。

我让孩子们自由组成小组,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于眼睛的了解和认识,互相提问。

§4.6神奇的眼睛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6神奇的眼睛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的第6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主要讲述眼睛的视物原理,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直观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实物眼睛模型。

学具: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眼睛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的结构,激发学生对眼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实验演示:使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光的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眼睛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凸透镜的工作原理3. 凹透镜的工作原理4. 近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5. 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

答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聚焦在一点上;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发散。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制定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竺光学仪器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与态度:体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眼睛的视物原理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探究器材:分组器材:幻灯机(1台)显微镜(1台)、凸透镜(2个)、凹透镜(1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奇妙的微观世界和宇宙天体,激发兴趣。

欣赏几幅照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细微物体在显微镜下的图片,最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体的一部分;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的天体的图片。

这些物体用肉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或者是无法看清楚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楚这些细微的物体,又怎样才能清楚的观察遥远的天体呢?学生观察并思考。

二、讲授新课:1.放大镜透析: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是利用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来工作的。

由于透过放大镜能够呈现物体正立、放大了的虚像,因此人们常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

警示:⑴使用放大镜时,必须将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⑵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戛大。

2.显微镜的结构:⑴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⑵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即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成在它焦点以内的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拓展:显微镜实质上是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经物镜所成的放大的像。

3、望远镜(难点)透析:与显微镜很相似,望远镜也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1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目标案】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重点】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预习案】1.阅读课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及组成部分的名称,并将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填写在(如图所示)相应的位置上.2.有的人看远处的物体相当吃力,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被称为________眼,这种眼睛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_____方.为了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可选择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配戴.3.有的人看近处的物体相当吃力,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则被称为______眼,这种眼睛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____方.为了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可选择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配戴.【探究案】知识点1:(1)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人眼视物时,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______,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_____,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通过眼睛的自我调节,使物体能清晰的成像在_____上;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通过眼睛的自我调节,也能使物体清晰的成像在_____上.(2)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不能使晶状体变薄,使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变大,而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方.远视眼只能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远视眼不能使晶状体变厚,使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变大,而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方.【例1】人眼在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____,在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____;由此可见,在物距改变时,人的眼睛是靠改变______的凸凹程度来改变对光的偏折程度,相当于改变了凸透镜的_____.【变式练习】1.如图甲所示表示正常人的眼睛的成像情况,则乙图为______眼,与甲图相对比,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丙图是_____眼,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甲乙丙知识点2:(1)近视眼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______,需要佩戴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______,需要佩戴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例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变式练习】2.关于近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B.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C.需要配戴会聚透镜进行矫正D.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总结案】【检测案】1.如图所示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第1题图A.远视,凹透镜 B.远视,凸透镜C.近视,凹透镜 D.近视,凸透镜2.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3.人眼是怎样看到物体的:(1)原理:人眼看物体和成像的原理相同.(2)视觉的形成过程: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或不发光物体的光线,通过,经过晶状体成像在___上.(3)成像特点: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的实像.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的实像.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___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选填“前”或“后”)移.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4.6.2神奇的眼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4.6.2神奇的眼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4.6.2 神奇的眼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在教学活动中,我以“神奇的眼睛”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视力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掌握视觉的形成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4. 提高学生珍惜和保护视力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原理;2. 教学重点: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形状和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3. 演示:通过模型或视频,生动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重要性,分享自己保护视力的心得和方法;5. 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眼睛构造和视觉原理的掌握程度;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视觉的形成原理;2. 活动重点: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父母的眼睛,了解他们的视力状况,共同探讨保护视力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在讲解眼睛的基本构造时,我通过展示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各个部分,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这些是眼睛能正常工作的关键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例如,角膜负责保护眼睛,并让光线进入;瞳孔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晶状体似一个双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我还强调了眼睛的调节功能。

人的眼睛可以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这种功能是学生容易忽视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重要。

4.6神奇的眼睛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4.6神奇的眼睛导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常见眼病的成因及预防4. 护眼方法及视力保健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能够分析常见眼病的成因,提出预防措施。

3. 学习并实践护眼方法,提高视力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常见眼病的成因及预防,护眼方法及视力保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眼球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提问:“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世界的吗?”2. 讲解眼球结构:使用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并解释其功能。

3. 视觉形成过程:通过动画或视频,生动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的各个结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

4. 眼病成因及预防:讲解近视、远视、散光等常见眼病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5. 护眼方法实践:引导学生实践正确的读写姿势,做眼保健操等护眼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眼球结构和视觉形成的问题,让学生现场回答。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结构图2. 视觉形成过程3. 常见眼病及预防4. 护眼方法七、作业设计1. 绘制眼球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各结构的功能。

2. 写一篇关于视觉形成过程的小短文。

3. 列出三种常见眼病,并说明其成因和预防措施。

4. 设计一个护眼计划,包括每天的读写时间和护眼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掌握了眼球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对眼病的预防和护眼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了解更多关于眼病的知识,或者邀请眼科医生来学校进行讲座。

重点和难点解析: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 眼球的结构眼球的结构可以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外层、中层和内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睛》导学案1
(新版)沪科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

3、了解放大镜,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纠正的方法
【要点梳理】
知识点
一、眼睛的视物原理
1、构造:由角膜、晶状体、瞳孔、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构成。

2、视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它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入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3、明视距离:在距眼睛25cm 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说明: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典型例题】

1、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解析:晶状体越厚,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此时视网膜接受的是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反之,晶状体越薄,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弱,视网膜接受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答案】 AC知识点
二、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及其矫正(1)产生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的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如下图甲所示。

所以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视力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射入人眼,就能够会聚到视网膜上,如下图乙所示。

所以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甲乙
2、远视眼及其矫正(1)产生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上了,如下图甲所示。

所以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视力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后再进射入人眼,就能够会聚到视网膜上,如下图乙所示。

所以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甲乙
【典型例题】

2、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图甲和图丙
B、图乙和图丙
C、图甲和图丁
D、图乙和图丁解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答案】 A例
3、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乙()
A、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解析:解析:对比甲乙两图可知,乙图中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眼睛会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为使光线推迟会聚,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
B、【答案】 B知识点
三、透镜的应用
1、放大镜①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②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用途:观察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

2、显微镜①结构: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几部分构成。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③作用:用来观察远方的物体,使远方的物体成像在眼前的一种光学仪器。

4、照相机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典型例题】

4、在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上滴一颗水珠,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则看到的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灯大的实像解析:塑料薄膜上滴一颗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塑料薄膜靠近报纸时,报纸上的字与小水珠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就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答案】
B例
5、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观察细小物体时,物体应放在物镜的焦距之内
B、通过物镜形成的物体的像应在目镜的焦距之内
C、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D、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对细小物体成的是放大的实像,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A和C错、显微镜的目镜将物镜所成的实像当作物体成一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物镜成的实像应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所以D错B正确、【答案】 B例
6、用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经过物镜所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解析:用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离物镜很远,在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就跟照相机的原理一样、【答案】 C例
7、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A 、大于100mm
B 、等于50mm
C 、小于50mm
D 、介于
50mm和100mm之间解析:由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并且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当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时,像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并略大于焦距、故选
D、【答案】 D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

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2、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右图中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

答案:晶状体会聚底片
3、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丽是近视眼
B、小丽是远视眼
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4、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图6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

图7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5、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相当于人眼
球中的晶状体、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答:(1)水凸透镜(1分);光屏(2)按如图所示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保持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分);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1分),观察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将变得不清晰(1分),将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观察到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