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生命》阅读附答案
欣赏生命

赵 泽 华
作者小识
赵泽华:当代女作家,生于北京。18岁去内 蒙兵团“屯垦戍边”。因为母亲癌症手术 回家探亲,途中被火车轧倒,在死亡线上 挣扎了七天七夜,死而复生,但从此失去 了一条腿。曾先后在北京刺绣厂、国家科 委“中国科技论坛”编辑部和《三月风》 杂志社工作。她的散文及专访文章多次被 《读者文摘》《青年文摘》、《作家文摘 》、《中外妇女文摘》、《香港大公报》 等媒体和几十家中外知名网站转载,并被 收入多本文集中。曾获“巾帼建功标兵” 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练兵场
学完本文,请谈谈你对生命的 感悟,然后将你真实的心灵历程写 下来。(100字左右)
再见
滦阳镇中学 于秀娟
学以致用
请以 “我喜欢…(因为)…”的句 式,写出两到三个句子来赞美生命的美 丽。 我喜欢在晨曦微露时向着东方奔跑, 呼吸乡间的清新空气,以饱满的精神迎 接新的一天;我喜欢在校园的紫藤萝下 捧书苦读,琅琅的书声如音乐般曼妙, 知识的甘霖沐浴着我的心田;我喜欢在 桔黄的烛光下静静地诉说少年的心事, 笔尖的真情汩汩流淌,让日记保存我青 春的秘密……
“生命,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 这一过程有不同的量和质。”
“但结局一样,过程却可以截然不同。”
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朗读13—15自然段: 读出感情、处理好语速、语 调等;品味语言美;联系自我, 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
读第13—15思考:这三节用的最 多的是哪个词语?作者是如何欣赏 生命的? “喜欢”,写出了作者的喜好 。 作者欣赏生命的方式:热爱自 然、享受闲情、体味亲情,这些都 如作者所说的“实实在在的生活” 。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生 命的意义。
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

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草木生命李天斌①在乡村,草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像流水,从山野沟壑间一路蔓延,一直流淌到房前屋后。
往往是,一抬头,一低头,你就看见了那抹嫩绿,和着风与泥土的味道,与各色野花的芬芳,在你心间弥漫;还有音乐般起伏的鸟声、虫鸣声,以及飞翔的蝴蝶与蜻蜓,它们在阳光下铺展开来,那流水,就多了几分韵致,就成了一幅画,一首诗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出这份明净的诱惑。
②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
我曾经有二十余年,在这草木间行走。
很小的时侯,父亲就给我准备了一副草木行头竹子做成篾帽,棕叶织成蓑衣。
那时候,这样的雨具是必不可少的,一副蓑衣与篾帽,是乡村的暗语和标志。
听爷爷说,不单是活人需要它们,就连死去的先祖们,也离不开。
我也目睹每年的清明,爷爷都要虔诚地到先祖们坟头挂上白纸,说白纸就是阴间的蓑衣篾帽,有了它们,亡魂就不会被雨淋湿。
爷爷去世后,留下的就仅是这样一副雨具,一份执着的精神认知及乡村生命的.朴素底色,让我永久怀想。
③到我七八岁,就索性与草木为伍了。
每天,我都要割草打柴。
为此,我几乎走遍了每一寸山野,即使隐秘的山路和洞穴,闭上眼也能摸到,也认下了很多草木。
当我俯下身去,一手摸到它们,另一手挥动镰刀将其割下,似乎就看到有温情泛上来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有时,扒开草丛,我还会看到某把生锈的镰刀,甚至是某只面目不堪的胶鞋,于是就会怔上一阵,就会莫名地想,它们究竟是谁留下的呢?从这里走过去的,都有哪些人?一块草地,早对我暗示了什么?④只是,在时间背后,一块草地上的生命秘密,早已遗失在风中。
⑤在乡村,草木们的生命是顽强的。
沙粒之上,岩罅之间,都可以生长。
通常是,某堵悬崖峭壁上,粒土不存,但一株草木或一簇草木,却在那里屹立,根须裸露、盘根错节山风浩荡、四季更迭中,容颜不改,心向苍穹,一份坚韧与不屈让人动容。
⑥众多的草木,则深扎于泥土,风吹不掉,霜打不去。
《生命》阅读答案

《生命》阅读答案《生命》阅读答案⑴我爱萝。
⑵在寂寞的,没有花草的冬日里,我想起了它。
⑶想起了它,我就觉得温暖和快乐,像是春天就在眼前,太阳也变得更光更热了。
⑷第一次看到萝,是在一位老师书房的窗前,它的藤爬满了一窗,使房里有了阴凉,有了绿意。
它顽皮地伸进来了一些卷须,像是伸着长手要和我那位爱花爱草的老师紧握似的。
我那位老师在日本帝大农科毕业后,就种了一辈子花草。
现在他的头发全白了,但经他亲手长成的花草,却在园里,窗下,檐前,架上,开放得那么热闹,一派蓬勃气象。
他的白发换来了花草们的青春和酡颜,他自己也就觉得年轻了,他活在它们的生命里。
⑸我看萝爬满了一窗,把那窗子装饰得极美丽。
它正开着花,它的花仅有两种颜色,纯白和深红。
纯白是我喜爱的颜色,它使我想起白鸽的羽翼;深红也为我所喜悦,它像榴火,像壮士的血。
一象征圣洁,一表示热烈。
它的花朵也长得特别,和别的花儿不同,嘟着嘴吹喇叭,豌豆张着翅膀学蝴蝶,它却心眼儿高,神往于天上的星星,一朵朵开着像银河里闪烁的星辰。
⑹他在窗下接待我,一杯白菊花茶,一碟长生果,都是他园里的收获。
我和他坐在藤椅里,晚春的`阳光在窗格上画影子,戏谑着爬满了一窗的藤与花蕊,我觉得这美极了,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我问:⑺“这爬满了一窗的花儿叫什么?”⑻“噢,写文章的人不懂得花草!你读过爱罗先珂的童话吗?这盲诗人是比你广博多了!……唔!它吗?它叫萝”⑼“萝!很熟的名字。
我记得了,想象必是一种纤弱的小花,但只是想象而已,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看到了,却又不晓得就是它!”⑽“你说得多有趣!想象往往是比现实美丽,而许多摆在眼前的现实,虽然也不丑,却都被人忽略了。
”⑾“老师,我很喜欢它,我真想自己的窗子上,也有一窗的绿色与花蕊。
”单复《生命》阅读答案⑿“那你拿几粒花籽试着种种吧,生命是要用心血去的。
”⒀我拿了老师给我的种籽,比麦粒还小些,没有体温,看不出它是有生命的。
生命其实是蕴蓄在不动声色的皮壳下,我想起了蛋的胚珠,鱼的细卵,铁击石的火花,大海的源流,哲人的智慧……⒁我把泥土锄得又松又细,做成了一个柔软舒适的温床,然后把种籽一粒粒地撒下去,薄薄地铺上了一层泥,像给宝宝盖棉被。
阅读题《生命》答案

阅读题《生命》答案阅读题《生命》答案篇一:《生命》阅读答案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生命》 阅读附答案

《生命》阅读附答案生命韩少功①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温暖的棉絮,它躲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
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②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
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有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
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③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
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
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
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
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④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
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
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般,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
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
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正是它们的冬天。
关于生命的阅读题及答案

关于生命的阅读题及答案(12分)⑴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
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阻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⑵这就像《》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
这也就像伊索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方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⑶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时机。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
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
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沉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⑷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
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
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
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
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到达新的平衡。
就这样,他在富有和、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⑸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赏识的力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赏识的力量》含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赏识的力量①1852年秋天,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无意间捡到一本《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几页,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他却十分欣赏。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这个作者,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赏识与肯定。
姑母写信告诉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引起了名人的注意,大作家屠格涅夫说你如果能继续写下去,前途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有了自信和动力,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终于成为世界级大文豪,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这就是赏识的力量,赏识能给人自信,鼓励其成才成业成功。
②赏识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勇气,使其创造不凡的业绩。
1849年,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家读书的左宗棠。
一番交谈后,林则徐被左宗棠的学识志向所折服,将他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
临别,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回福建后,林则徐又向咸丰帝推荐左宗棠,认为他是“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林则徐的赏识,使左宗棠勇气大增,主动出山入仕,屡立奇功,一展抱负。
③赏识可以转变一个人的方向,使其走上正确的轨道。
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巧妙。
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到了一个青年的一生。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酒店的大老板了!④赏识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动力,使自己迈上崭新的阶梯。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赏识。
我们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
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生命阅读答案

生命阅读答案生命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生命阅读答案1生命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在台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着双翅,极力地挣扎,我感。
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会再动了,可是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怎样的一种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水泥地上,不屈地向上茁长,昂然挺立。
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聆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规律的跳动,给我极深的撼动。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或是任它荒废虚度,庸碌一生;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
但是,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一般来说,一篇散文都有“文眼”或表达主题的关键句子,请你找出本文,中这样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它的表达作用。
(2分)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3.说出你对.“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生命》阅读附答案
阅读:
欣赏生命
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最初见到死亡,我还是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天真的小女孩。
一天,正在外祖父种满花草的院子里玩“扮家家酒”的游戏。
我的小辫上插几朵蓝紫色喇叭花,在忙着给自己准备午餐——将泥土裹在葡萄叶子里做“饺子”。
忽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和悲怆的乐声传来,我愣了一下,飞快地跑出院子。
一队长长的送葬队伍正缓缓从门前经过。
小驴车嘎拉拉扎过石子路,车上停放着一口黑漆棺材,棺材顶部和四周堆放着素洁的花和用金银锡箔糊成的纸人纸马,还有一座精巧玲珑的纸房子和一架纺车。
他们脚蹬白鞋,头戴孝帽,腰间系着宽宽的白带子,女人们用手帕蒙住脸,唱歌似的长一声短一声的哭泣。
我没有像其他小孩子那样追着队伍又喊又跳,就那么呆呆地站在路边,头上还插着几朵蓝紫色的喇叭花。
这事过去很久,我都不能够忘记,那乐声里所诉说的生命的秘密和悲凉,是那么深那么痛地开启了我幼小的心灵。
以后我长大。
在二十多年的生命里,先后亲眼目睹了外祖父、外祖母和母亲的死亡。
他们三人是我最挚爱的亲人,母亲给了我生命,而外祖父、外祖母抚养了我。
他们都曾在病痛中挣扎良久,然后默默离去,没有留下一句话。
但他们今生所给予我的呵护和爱是那么久远地深植在我的生命中。
十几年过去了,留在我心底的依然是一份抹不去的痛楚。
19岁时,在一场车祸中,我也经历了死亡,曾在生与死织成的暗夜里挣扎了七天七夜。
当时医生告诉唯一守候在我身边的弟弟,说我随时可能死去。
17岁的弟弟不知如何准备后事,他只是哭,只是不相信,不吃不睡一直守在我的床前。
活过来以后才明白:死亡就是对这个世界毫无感知,没有爱没有恨没有快乐,当然也没有痛苦。
由此也才彻悟:那爱那快乐,连同痛苦也都如此珍贵,因为它标志生命的存在。
后来,我做了母亲,第一次在产院的育婴室门口看到那么多千姿百态的小生命。
那些天使一样的婴儿,有的在安详地睡,有的挥舞粉嫩的小拳头大哭,好像在抗议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站在那里我禁不住泪水盈盈:这些生动可爱的小生命不同于死亡带给我的,他们在我的内心深处激起一种真正的圣洁美丽的感觉。
我又开始问自己那个久已困扰的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我对自己说:生命,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不同的量和质。
随着阅历和经历的增长,那种对于未知死亡的恐惧变得淡薄了,我已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
但结尾一样,过程却可以截然不同。
我想要说的是,我的生命会变得单纯明净。
在学会奋斗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享受和欣赏生命的自然和美丽,而这些,多半与和利欲和物欲无关,没有利欲和物欲的参与,我也照样获得许多快乐。
我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同样喜欢《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那份美丽的忧伤。
喜欢骑单车从高坡上飞快地滑下,让清爽的风柔柔掠过面颊将我黑
发向后高高扬起。
尤其喜欢在窗外无声无息飘落细雨的时候,那细致晶莹的雨帘给我一种可以遮蔽的宁静和安全感,只开一盏台灯,让金黄的光晕暖暖地罩着我。
再放下白色纱窗帘,拥被读一本好书,那一时刻真觉得做神仙的快乐也不过如此。
喜欢和爱人分饮一小杯红葡萄酒,喜欢把细长的手指插进他浓密的黑发,感受他的温柔和爱意,喜欢和他在寒冷的冬夜里静静相对,在卧室的书桌前,他读外文我读诗。
夜深了,我会起身为自己也为爱人加衣,再端来一碟巧克力夹心饼,一杯清香的热茶。
彼此相视一笑,那瞬间的美丽便是永恒了。
我并不在意世俗的名利和女人的虚荣,我只是把握实实在在的生活。
让我告诉你:拥有并懂得珍惜,这就是快乐美丽的人生了。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锡箔()挚爱()淡薄()掠过()
2.“随着阅历和经历的增长,那种对于未知死亡的恐惧变得淡薄了”是何意?
3.作者认为人生命有不同的量和质。
其中的“量”和“质”分别指的是什么?
4.作者认为享受和欣赏生命,没有利欲和物欲的参与,也照样获得许多快乐。
对于这个问题,谈谈你的
看法。
5.在一般人的眼中,痛苦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情感体验,但作者在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后,为什么认为
“痛苦也是如此珍贵”?
6.你怎样理解文题“欣赏生命”。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谈到生命的意义时说:“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
度年华而悔恨,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你认为当代青年怎样做才能使生命更有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bó;zhì;bó;lüè
2.因为作者对生命越来越接近本质的认识,生命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死亡是必然的结果。
3.“量”是生命的时间,“质”是生命的质量。
4.利欲、物欲与获得欢乐,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快乐并不全是以满足利欲、物欲作为前提条件的,利欲、物欲常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疲惫和痛苦。
5.因为痛苦它标志着生命的存在。
6.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懂得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7.“略”(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