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合集下载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中国东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而闻名。

达斡尔族民歌作为该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该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和信仰。

其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了关于达斡尔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我们实地走访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多个村落,与当地的达斡尔族歌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最后,我们采用了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了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过程和歌曲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歌词的内容与意义、演唱的技巧与风格、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和现状。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节奏明快,富有变化,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豪放、奔放的性格。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运用了丰富的技巧,如滑音、颤音、装饰音等,使歌曲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2. 歌词的内容与意义达斡尔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劳动、情感、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歌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对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浅谈达斡尔族民间歌舞鲁日格乐

浅谈达斡尔族民间歌舞鲁日格乐

达斡尔族 民歌可分为 四大 类:扎恩达勒 、鲁 日格 乐、乌春、萨 满 歌 。扎 恩达勒它是一种 山歌体裁 的民间歌 曲,通 常达斡尔人在 生产 、劳动 中所唱具有达 斡尔族 山歌 的独特风格 ;鲁 日格勒又称 哈 库麦是对达斡 尔族传统 民间舞蹈 的统称 ,其含义为 “ 燃烧 ”或 “ 兴

山上下来在 村子里居住 时,鲁 日格 乐舞蹈 的动作又 发生 了变化 ,当
时 达 斡 尔 族 民 房 的 特 点 是 屋 内有 三 铺 坑 , 人 们 只 能在 中 间 很 小 的 空 间 行 走 , 当过 年 的 时 候 外 面 冷 人 们 在 只 能 在 屋 内跳 舞 , 由于 室 内 空
木 、 放 排 、放 牧 、 农 耕 为 生 , 勤 劳 的达 斡 尔 族 人 们 在 长 期 的 劳 动 中 创 造 出 了许 多优 秀 的 民 间音 乐 。
带 就 叫鲁 日格 乐 , 在 呼 伦 贝 尔 市 鄂温 克地 区还 被 叫成 “ 阿肯拜 ” ,
在 齐 齐 哈尔 地 区 被 叫 作 “ 哈库麦 ” , 听 老 一 辈 的人 说在 新 疆 地 区 鲁 日
达 斡 尔族是 我 国北 方著 名 的少数 民族 , 是个 勤劳 勇敢 能歌 善 舞 的民族 ,他们用 歌声和舞蹈来抒 发感情 ,勤 劳、勇敢 、智慧、善 良的达斡 尔人 ,创造 出了许多丰 富多彩的 民间艺术文化 。鲁 曰格乐 是是达斡 尔族 民歌 的一种形式 ,是达 斡尔族 民间广泛流行 的歌 舞形 式 ,是达斡尔族很 有代表意义 的传 统文化娱 乐活动 ,多为 妇女们在 节庆 日或劳动之余表演 的一种 民间歌舞。

合称 为北方 “ 三少 ”民族 。达 斡尔族主要分 布在 内蒙 古 自治区呼伦 贝尔 市的莫力达 瓦斡尔族 自治旗 、鄂温克族 自治旗及 黑龙 江省齐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 ” “ ” “ ”三 界 的使 者 , 于是 便 出现 信仰 原始 宗教 “ 天 人 狱 萨 满 ”的崇 拜 者 。 “ 雅德 根 ”伊 若 被 认 为在 跳神 治 病过 程 中起 着 与 神 沟通 、交 流 的重 要作 用 。 “ 德 根 ”请 神 、显 神 、祈 祷 吉祥 和 雅 周游 三 界 ,驱 邪 逐鬼 都 通 过相 应 的 蝎词 实现 。按着 “ 雅德 根 ”的 说 法 ,歌 唱 不 好 请 不 来 神 , 因而 每 个 “ 德根 ” 都 在 煞 费苦 心 雅 地 编 创 与 其 他 “ 德 根 ”不 同 的 唱腔 、 唱 词 。 “ 德根 ”伊 若 雅 雅 按 其 跳 神 仪 程 又 可 分 为 “ 惹 呼 苏 菇 ”和 “ 果 日呼 苏 菇 ”两 依 翁 种 。 “ 惹 呼苏 菇 ”是 萨 满请 神 时演 唱的 歌 曲 ,多平 缓 ,旋 律性 依 强 ,感 情虔 诚 。 “ 果 日呼 苏菇 ”则 是 神 附体 后 ,萨 满 以神 的 口 翁 吻演 唱 的 歌 曲 ,旋律 跌 宕起 伏 ,情绪 激 越 高亢 ,演 唱 风格 怪诞 、 夸张。 “ 雅德 根 ”伊 若 一般 是 由 “ 德 根 ”领 唱 , “ 雅 巴格 奇 ”帮 腔 ,形 成 一领 众 合 的演 唱 形式 。不 同 的 “ 德 根 ” 中都有 各 自的 雅 “ 若 ” , 一般 互不 借 用 。 伊 “ 德 根 ”伊 若 中 ,许 多 是 民歌 ,或 取 材 于 民歌 的音 调 ,经 雅 过 “ 德根 ”演 唱时 的 处理 和 改编 ,使其 有 了 神秘 莫 测 的色彩 。 雅 现在 能够 演 唱 “ 雅德 根 ”依若 的 人 己经 寥寥 无 儿 了 ,那是 因 为随 着 时代 的发展 、科 学 的进 步 ,人们对 自然 界的认 识也在 不断加 深和 提高 ,作 为 一 定社 会 历史 时 期 的产 物— — 萨 满 教也 渐渐 地 消 失掉 了 ,必将 使 “ 满 ”歌 曲连 同萨 满 教 一起 成 为历 史 而 一去 不复 返 萨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要:随着国内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大量流入,使得我国很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使得我国民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传承与发展下去,就要在了解其原有艺术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而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拥有音乐、历史以及文学等多元化的价值元素,所以研究与分析达斡尔族民歌特点,不但是爱好使然,同时也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民歌;艺术引言达斡尔族的群众分散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角落,虽然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由于地域差异、风土人情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不同区域的达斡尔族拥有的民歌类型与风格也存在一定产异化。

而本文则选择呼伦贝尔区域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阐明该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发源、类型与特点等,进而认识到达斡尔族拥有的别具一格音乐文化特色。

达斡尔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艺术展现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与精神,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变的更加丰富多样,当然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将达斡尔族特色音乐文化传承发扬下去,那么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达斡尔族民歌的生存环境、音乐特征以及相应的演唱技巧等,才可以将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文化根源在早期原始社会中,达斡尔族的群众主要生产方式就是狩猎,因为当时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相应的文明水平也不高,所以达斡尔族人民群众对自然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敬畏自然、害怕自然。

在这样的落后社会状态里,达斡尔族群众逐渐的将图腾当做是精神层次的支撑,所以逐渐的形成了萨满教,随后在相应的祭祀活动中逐渐的出现了相应的祭祀舞蹈与歌曲,而达斡尔族群众也是这些舞蹈的传播主体。

而对着社会的进步,到了奴隶时代达斡尔族群众的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阶段达斡尔族民歌主题大多是与生产活动和萨满信仰相关的。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一、概述达斡尔族民歌源于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的传统民歌,以说唱、舞蹈为主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

达斡尔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并且很有特色,其内容有情歌、酒歌、渔歌、牧歌、奶歌、猎歌、神歌等;其形式首先有山歌小调类歌曲——扎恩达勒,其次民间歌舞歌曲——哈库麦勒,达斡尔族的“哈库麦勒”歌舞形式非常完整——“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就是形容哈库麦勒的经典表演形式。

再是民间说唱歌曲——乌钦,是由民歌体音乐向说唱体音乐过渡的典型“说唱音乐”。

这种口口相传的形式已成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最后是萨满歌曲——雅德根。

二、民歌《达斡尔姑娘》简析民歌《达斡尔姑娘》是一首经典的扎恩达勒。

从主旋律上看,多以同度或二度级进关系为主,即使是跳进也是在4、5度关系上发生,并没有跨度太远的大跳。

从节奏和节拍上看,达斡尔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与节拍对比鲜明,多以2/4拍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是衬托旋律的明快与喜庆,在赞扬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达斡尔人热爱生活、赞美美好事物的喜悦之情。

全曲共分为两个乐段,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由前奏引入引子,运用达斡尔经典的衬托词“呐呦耶”来印证少数民族歌曲的曲风和民族特色。

从23小节才进入A段,并且由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构成,诉说性较强。

以五声调式开始,43小节的长度,都在渲染一种欢乐的气氛,借此来表达达斡尔姑娘惹人喜爱的快乐一面。

节奏多以8分音符与16分音符相交替的节奏型展现了美丽的达斡尔姑娘的豪爽之情。

起承转合的4句体乐段运用最直接的肯定的表达方式来赞美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并在结尾的和声上有明显地终止式来结束乐段,这也正是A段在感情基调上为全曲起到的铺垫作用。

B段则以8分音符与4分音符组合的形式在速度上和节拍节奏上营造了达斡尔姑娘安静的一面,如果说A段展现的是美丽姑娘活泼、可爱的一面,那么B段则展现了美丽姑娘恬静、温柔的一面。

《2024年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2024年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音乐文化魅力深得人们喜爱。

其中,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更是以其深情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这一民族的代表之作。

本文旨在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扎恩达勒”进行详细的阐释,以期为读者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扎恩达勒的演唱技巧1. 音准与节奏演唱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时,音准与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

达斡尔民歌的音域适中,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准控制能力,使歌声在高低音之间流畅转换。

同时,稳定的节奏感也是演唱成功的关键,要使歌声与伴奏紧密配合,形成和谐的旋律。

2. 声音的运用在演唱“扎恩达勒”时,应运用柔和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以表达歌曲中的深情。

演唱者需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整声音的强弱、高低和音色,使歌声更具表现力。

同时,要注意运用适当的呼吸技巧,使歌声更加自然、流畅。

3. 表演技巧除了声音的运用外,表演技巧也是演唱“扎恩达勒”的重要环节。

演唱者需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来传达歌曲的情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此外,适当运用民族舞蹈元素进行表演,能更好地展现达斡尔族的文化特色。

三、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1. 情感表达“扎恩达勒”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歌曲,要求演唱者准确把握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使观众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深情厚意。

同时,要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变化调整情感表达,使歌声更具感染力。

2. 文化内涵“扎恩达勒”作为达斡尔族的民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演唱这首歌曲,观众可以了解到达斡尔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歌曲中还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情感。

这些文化内涵的传达需要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演经验。

四、结论综上所述,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涉及了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地区。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作品,代表了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调式在达斡尔族民歌中,最为常用的调式为简称为“斯基语”的降E调(EB)和一些升半音的旋律音高,而在旋律演奏和歌唱的时候,则也常常运用降调和升调进行转换。

这种独特的调式不仅在音乐节奏、旋律上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也直接体现了达斡尔族的口头语言和语音语调习惯。

二、活泼欢快的旋律达斡尔族民歌以其轻快欢快的旋律而著名,在演唱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唱跳和打击乐器等技巧来增强音乐表现力,整体音乐表现与舞蹈戏曲表演双管齐下,使其显得更为充满活力和魅力。

在歌唱中也常常以一种高亢、激烈的情感表现方式来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

三、朴实自然的歌词风格在歌词方面,达斡尔族民歌注重表现自然与生活,很多歌曲歌词都与家庭生活、狩猎、冶炼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有关。

歌词主题多为赞美生活、颂扬爱情、祝福家庭等,有着独特的朴实自然的风格特点,使人不禁感到一种亲切感和生命力。

四、显著的音乐表现力达斡尔族民歌以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境界而著称,它充分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和文化气息。

在演唱和演奏中,表现力也要求歌唱者倾情演绎,并在整个表演中表达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本质。

这种音乐表现力不仅会折射出整个民族人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了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在整个音乐表现中,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可以说凝聚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他们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能够深入分析与研究一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承,不仅可以增加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历史、情感、习俗以及人民生活经验的完美融合。

在达斡尔语中,“扎恩达勒”代表着美妙的歌唱。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详细阐述“扎恩达勒”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他们的民歌“扎恩达勒”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以其深情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闻名。

其歌词内容多以描述自然风光、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以及生活习俗为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三、演唱技巧的阐释1. 声音的运用:在演唱“扎恩达勒”时,歌唱者需运用深厚的嗓音基础和技巧,包括运用气息控制音量,用共鸣调整音色等。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歌唱者需灵活地调整声音的强弱和音色的变化,以展现歌曲的情感张力。

2. 节奏与旋律:在演唱中,节奏与旋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扎恩达勒”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歌者需要在恰当的地方增加拍子的强调,或在部分句段适当延长时间值等。

旋律则需要表现出细腻而有力的动态,从而达到生动表达歌词情感的目的。

3. 表情与动作:除了声音的运用和节奏旋律的掌握,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也是表达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身体动作的配合,歌唱者可以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四、情感表达的阐释在演唱“扎恩达勒”时,歌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手段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表达爱情主题的歌曲中,歌唱者需要通过声音和表情表现出深深的情感投入和渴望;在表达自然风光或历史事件的歌曲中,歌唱者则需要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来展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与赞美。

五、文化内涵的阐释“扎恩达勒”不仅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歌词内容到歌曲结构,从歌唱者的演唱到听众的感受,“扎恩达勒”都蕴含着达斡尔族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xx级09音教1xx
学号
姓名xx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摘要: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
扎恩达勒,xx,xx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
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

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

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

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
(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

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二、民间歌舞音乐“xx”
“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

“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

“哈库麦勒”是以女子为主的群众娱乐舞蹈,带有很强的竞技竞智性,是一种有歌有舞,边歌边舞的形式。

每逢佳节、丰收、亲人团聚、庆祝活动,酒足饭饱之后便在家中跳起“哈库麦勒”。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举行大型的“敖包会”“库木勒”节上,“哈库麦勒”表演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男子也参加进来,发展成为室外的群众性活动。

这也说明“哈库麦勒”在不断的发展中。

“哈库麦勒”歌曲音调明快、平稳、节奏鲜明、节拍规整、衬词多样、可舞性强。

目前,有些“哈库麦勒”歌曲已脱离舞蹈,单独在群众中流行。

“哈库麦勒”的表演形式在程序上可分为“比歌”“赛舞”“打斗”三大段。

压腕、摆胯、拖步构成了“哈库麦勒”舞蹈动作的三大要素,也是“哈库麦勒”最为鲜明的艺术特征。

压腕优美舒展、落落大方;摆胯时腰姿稳健加之左右摇摆,
表现出稳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独特的拖步以曲线行进,既能表现出稳中之美又能展露动中之情。

哈库麦勒民歌具有以下特点:
调式
音阶与调式的特点达斡尔族音乐基本上由五声音阶构成,一些单句体歌曲中也可见宫、商、角三个音为核心的旋律。

在调式中主要有宫调式、羽调式最为多见;其次是徵调式、商调式;角调式较少见。

宫调式歌曲中,除了主音宫外,起骨干作用的常常是徵、商、角。

乐句尾音多是徵、商音、有时用角音。

由于商调和角调出现的比较多,由此使宫调式歌曲多多少少受到影响,有时带有羽调式色彩,以致出现宫调式歌曲终止音“宫”结束时非得下滑至羽音才感觉完满的现象。

节奏节拍
节拍与节奏的特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常用的节拍是2/4,4/4,3/8,6/8,节奏大都规整对称。

少部分民歌中有5/8,7/8拍及变换拍子出现:
而3/8,6/8,5/8,7/8拍子的运用使达斡尔族民歌更加别具一格。

变换拍子的出现,结合曲调结构中某音的自由延长,形成一种局部的不规整、不对称。

在节奏上,有的是前短后长,前紧后松式。

在某些扎恩达勒的引句中,节奏较自由,节拍不规整,甚至有散拍子的性质。

旋律
旋律旋法特点达斡尔族音乐的旋律一般以级进为主,有时四五度跳进。

乐旬通常是上行后再下行,形成一种“抛物线型”旋律线;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大跳音程,如小六度、小七度下行大跳,也会有四度、六度的连续跳进,上行六度的大跳不常见。

歌曲的最高音有时出现在乐曲的中部,甚至有些高潮则出现在乐曲的最开始处。

装饰
达斡尔族的装饰音、滑音较多多用喉部控制喉咙抖动的音用的比较多。

声音有“横”唱的感觉口腔也处于多变状态。

声音有张力弱音多用颤音的技法演唱形成特殊的韵味。

齐齐哈尔的达斡尔族歌唱家何德志演唱的装饰音华丽轻巧高音区上的装饰音大都用假声唱。

曲体结构
达斡尔族音乐的曲体特征大多是简单地乐段结构,一般是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而二句体中的后乐句为前乐旬的低五度模仿。

多句体大都是由乐句的重复形成,而四句体的结构并不多见。

达斡尔族扎恩达勒和哈库麦勒歌曲中也能够体现到由一个相同乐句不断重复所构成的乐段结构,这种乐段结构有时也会出现在萨满歌曲中。

歌词特点
纯朴自然,舒展明快,乡土气息浓厚。

歌词内容丰富,舞蹈动作时而温柔娴雅,时而欢快激昂;时而稳重含蓄,时而热情洋溢。

它很注重人的情感表现。

无论是“比歌”、“赛舞”、或是“打斗”,都无不深刻地描绘着达斡尔族人的热情、勇敢、奔放、洒脱。

具有艺术感染力,它体现着这种原生态语言的个性张扬。

全然是自然平衡的摆动中所产生的流畅美感。

演唱特点
演唱达斡尔族歌曲时大都是自娱性的,大多是独唱式的,很少有齐唱的歌曲,也没有多声部的合唱歌曲。

达斡尔族音乐的演唱特点其根据不同的体裁而略有差异。

演唱扎恩达勒一般高亢明亮;哈库麦勒歌曲则要华丽、明快;乌钦调则要平缓叙述。

各类体裁中所共有的是“慢颤音唱法”,多出现在长音上,这点与京剧中长音演唱时的“抖音”及蒙占族民歌长调歌曲中的“鄂柔诺古拉”唱法很相似,只是带有一些哭腔的情感色彩。

三、说唱音乐“xx”
乌钦又称“乌春”,是达斡尔语的译音,它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深受达斡族人民所喜爱。

乌钦一般都是由一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的单牌子曲
体。

它的曲调多数来自于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

每当演唱乌钦时,往往在正文之前加入几句唱词演唱,人们称为“序”,如:
大家落座听端详,由我来给诸位把乌钦唱,男女老幼乡亲们,故事还要从头讲。

“乌钦”是一种吟诵的民间说唱形式,也称“乌春”。

流传较广,深受群众欢迎。

一般无伴奏,但也有些民间艺人在演唱时用四胡自拉自唱。

“乌钦”无职业艺人,歌手一般在群众中产生。

演唱的曲调大致可分三类:
(1)小曲类
(2)长篇叙事歌曲类
(3)吟诵调
前两类曲调经常与民歌相混用,把它划归到民歌中。

吟诵调为“乌钦”形式的主调,我们把它划归到说唱音乐中。

“乌钦”的音乐富于说唱性,紧密结合语言特点,歌词多是韵文,一般压头韵,格律严谨,句式对称。

曲调比较平直,节拍多用复拍,减少重音,便于吟唱叙述。

一部完整的大段“xx”有三个部分组成:
(1)序
(2)本文
(3)尾声
一部“乌钦”基本有一个曲调通过反复来完成,类似多段分节歌的形式,段落之间不很对称。

曲调往往因为词的长短不同、语言轻重的不同有所变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民歌是祖国音乐宝库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由于达斡尔人在几个不同的地方散居,内部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别,但作为一个民族,其风格特点仍然是基本一致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达斡尔族民歌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细致的种类划分达斡尔族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歌曲,它流传于本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用以
歌咏他们的传统、历史、文化和生活,因而它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深厚的泥土气息。

由于达斡尔族早年居住在人烟稀少、气候寒冷的北方密林地区以及黑龙江上游各支流的广大土地上,散小集中的居住方式、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以及思想感情、生活特点,直接影响了达斡尔族民歌风格的形成。

达斡尔族人民自古以来“习为歌唱”,民歌丰富多彩,有类似于汉族山歌、小调类的山野之歌,其内容非常广泛,有在宗教活动中演唱的宗教歌曲;有劳动歌、情歌、生活歌等;还有咏唱神话、历史、传说的叙事歌。

达斡尔族民歌如今已深深渗透到它的民族文化中去,我们应当保护好这一民族文化,使它在历史的潮流中永葆不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