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基础

合集下载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一、传统音乐的概念我国音乐包括以下几种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我们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1、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雅乐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通常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受厚古薄今观念支配,多沿用古乐或攀拟古乐,肃穆端庄而缺少活力。

燕乐用于宫廷中宴会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

2、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古琴音乐:我们都知道,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中正平和”、“静、远、淡、逸”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出有入无”的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词调音乐:比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都属于词调音乐。

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是文人用读唱方式诵读诗、文言文所形成的音乐门类。

3、宗教音乐:在我国主要是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伴随着佛教向亚洲各地的流传,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完整版

中国民族音乐完整版

中国民族音乐完整版中国民族音乐完整版一、概述1.1 中国民族音乐的定义1.2 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及特点1.3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二、主要民族音乐类型2.1 汉族音乐①汉族传统宫廷音乐②汉族民间音乐及曲艺③汉族古典音乐④汉族流行音乐2.2 藏族音乐①藏族传统民间音乐②藏族宗教音乐③藏族现代音乐①蒙古族传统民间音乐②蒙古族传统宗教音乐③蒙古族现代音乐2.4 壮族音乐①壮族传统民间音乐②壮族传统宗教音乐③壮族现代音乐2.5 苗族音乐①苗族传统民间音乐②苗族传统宗教音乐③苗族现代音乐2.6 其他民族音乐类型①哈尼族音乐②维吾尔族音乐③彝族音乐④赫哲族音乐三、民族音乐乐器3.1 中国传统乐器介绍①弦乐器②簧乐器③膜鸣乐器④打击乐器⑤管乐器⑥弹拨乐器3.1.7 风笛类乐器3.1.8 其他乐器3.2 民族乐器演奏技巧①弦乐器演奏技巧②簧乐器演奏技巧③膜鸣乐器演奏技巧④打击乐器演奏技巧⑤管乐器演奏技巧⑥弹拨乐器演奏技巧3.2.7 风笛类乐器演奏技巧3.2.8 其他乐器演奏技巧四、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4.1 国家对民族音乐的保护政策4.2 民族音乐院校及专业4.3 民族音乐节及赛事4.4 民族音乐团体与演出附件:附件一:中国民族音乐流派图谱附件二:中国民族音乐乐器示意图附件三:中国民族音乐节目推荐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著作权,包括音乐作品的创作权和表演权。

2.文化遗产保护法:保护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文化、民族特色等价值的文化遗产的法律。

3.民族文化传承法:保护与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

以上文档范本具体解答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核心内容,包括概述、主要音乐类型、民族乐器和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同时,文档结尾附带了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等信息,以增加文档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地区,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体系、曲调和表演方式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京剧的基础知识。

1.京剧的历史渊源: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当时的皇家乐团和民间戏班结合发展而来的。

起初,京剧主要在戏园和宫廷演出,后来逐渐走向民间,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2.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

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台词,通过手势、动作和表情来塑造角色形象,通过打击乐器进行配乐和打击效果。

京剧的表演注重形体塑造和动作的精准和协调性,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精通。

3.京剧的音乐体系:京剧的音乐体系包括乐曲和唱腔两个部分。

乐曲是由五音十三管组成的乐团演奏,包括主奏乐器如二胡、琵琶、板胡等,以及伴奏乐器如锣、鼓、钹等。

唱腔则是演员用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演唱剧中的对白和情感表达。

4.京剧的剧目和角色:京剧有丰富的剧目,其中包括历史剧、传奇剧、戏曲剧等。

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特点。

比如生行当多演青年男性角色,旦行当演女性角色,净行当演丑角等。

5.京剧的服装和化妆:京剧的演员需要根据角色性别和特点来进行特殊化妆和服装的搭配。

比如男性角色的脸谱通常由红、黑、白、蓝等颜色组成,女性角色则多用粉红、白色作为主色调。

服装方面,男性演员通常穿着长袍、氅衣等,而女性演员则穿着旗袍、长裙等。

6.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作为一种优秀的戏曲艺术形式,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新兴娱乐方式的涌现,京剧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扰。

为了保护和传承京剧,中国政府以及一些文化机构和团队致力于推动京剧的发展,并引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总结起来,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的独特音乐体系、表演方式以及丰富的剧目和角色让人们欣赏和喜爱。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
20 0 9年 9月 第2 8卷 第 3期
交 响— — 西 安 音 乐学 院 学 报( 季刊 )
Ja Xin - o r a fXi n Co sr ao y fM u i io a g J u n lo " n ev t r o sc a
S 20 叩 09

Vo.8 . 1‘No3 2

要 中国传 统音 乐基础理 论的体 系建构 , 首先要 确 立所属 的基本 内容 范畴 。 作 为音 乐的一般基 础理 论 ,中 国传统 乐理应 该做 到与普 通 乐理 之 间的互补 性 和与其 他传 统音 乐学科 门类的合 理分 工 , 在应 有的 内容上 下功 夫。 在确
立 了基本 范畴之 后 , 需要 将 这些 范畴 按 照一定 的 内容 关 系. 建起一 个 完 搭 整 合理 的体 系框 架 , 着还 需要进 一步 充 实具体 的 内容 . 接 完善 其 内部 各 个 系统 的构建 。 着学术研 究的 不断推进 和 学术认识 水平 的不断提 高 。 随 我们 定会逐 步 消除分歧 、 统一认 识 。 最终搞 出一部 真正反 映 中国传统音 乐规 律 的具 有 自身体 系完整性和 科 学性 、 比较 合理 而 完善 的基础理 论 来。 关 键词 传 统音 乐基础 理论 ; 系建 构 ; 体 基本 范畴 ; 系框 架 ; 体 内部 系统

作 者 简 介 : 善 武 (9 8 ) 男 , 南 大学 音 乐 学研 究 所教 授 。 杨 14 一 , 河
收 稿 日期 : o 9 o — 5 2 0 一 5 0
44
关 于 中 国传 统 音 乐基础 理论 的体 系建 构
基本理论 的内容范 畴并进 行具 体 的建构 。 旋律 表现 出来 的 。 虽然 此一 内容 在古 代理论 中 比较 欠 但 所 作 确立 基本 内容 范畴 , 有赖 于对 普通 乐理 经 验 的 缺 , 在 音乐实 践 中的地位 却 异常突 出。 以 , 为旋 也 借鉴 。 近代 以来 在我 国应用 的普 通乐 理 , 特别 是 2 0世 律 的“ , 曲” 也应 该纳 入传统 乐理 体 系 中作 为其 基本 范 纪6 0年 代 以来 的普 通乐理 ,既保 持 了西 方体 系 的严 畴之 一 。 总之 , 、 、 、 , 加上拍 、 , 六个 方 面便 律 调 谱 器 再 曲 这 密完整 性 . 纳入 了我 国传 统 的部 分 内容 , 又 为我 们 提 供 了多方 面有 用 的经 验 , 鉴这 方 面 的经 验 , 以使 是 中国传 统乐理 体 系所应 有 的基 本 内容范 畴 。 借 可 我们 在传 统体 系的建构 上少 走弯路 且 富有成 效 。 那 么传 统 音乐 基 础 理论 到 底应 该 确立 哪些 基本 二 、 宜 纳 入 的 内容 不

中国传统音乐入门

中国传统音乐入门

中国传统音乐入门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感受到传统音乐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学习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入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世界。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多种类型。

它以古老的音乐体系和独特的音乐风格为特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器乐、声乐和戏曲音乐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技巧。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音乐形式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和《乐府诗集》中的歌谣和乐章。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和风格,如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的使用,以及京剧、越剧、评弹等戏曲的兴起。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音乐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广陵散》、《阳春白雪》、《梁祝》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形式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表现主题和情感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学习这些代表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四、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方法要学习中国传统音乐,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建立对传统音乐的整体认识。

其次,可以选择一种感兴趣的乐器或音乐形式进行学习,如学习古琴、二胡、京剧等,通过专业的指导和练习,逐步掌握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同时,可以多听、多看、多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出和表演,培养对传统音乐的审美和欣赏能力,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和艺术素养。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琴曲《梅花三弄》其主题音乐的前六小节:
《梅花三弄》音响
3、宫廷音乐可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两类。
典制性音乐用以显示典礼的隆重和帝王至高无上 的地位、尊严。它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凯歌乐等。
娱乐性音乐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它国家的音 乐,经过精心挑选、加工、改造之后,供统治者欣 赏、娱乐。它包括筵宴乐、行幸乐、吹打乐等。
❖ 蔡邕
蔡文姬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动荡、分裂迫使北方人民南迁、少 数民族内移。但音乐却有了一次交融、碰撞的机会。此时的琴 乐艺术日趋成熟。琴的形制已基本定型,并有了初期的文字谱, 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嵇康、阮籍等一大批优秀的琴家及经典的 琴曲,如《梅花三弄》、《酒狂》、《碣石调·幽兰》等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
一、 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
原始至先秦时期
❖ 原始时期的“乐”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 曲调简单,以节奏为主,粗犷而质朴。它主要反映着 氏族部落的祭祀、畜牧、耕种、狩猎、繁衍等社会生 活.。
奴隶社会最具代表的音乐形式是宫廷乐舞,其中尤以 六代乐舞最为著名:《云门》、《咸池》、《韶》、 《大夏》、《大》、《大武》。
春秋战国沿袭周森严的音乐等级制度。在音乐思想上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中和”;以墨子为代表 的墨家提出的“非乐”;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提出的 “大音希声”等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 乐器:
骨哨 骨笛 编钟、编磬 埙
❖ 音乐家
伯牙、师旷 《流水》
秦汉时期
❖ 秦始皇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汉袭秦制, 汉武帝时期“乐府”更为兴盛。汉乐府的职能是将贵 族、文人歌功颂德的诗词歌赋编配成曲用于宫廷的演 出。此外它还担负着采集、加工、整理各地民歌,甚 至是少数民族、外域音乐的重要工作。它的产生促进 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其中的“相和歌”、“鼓吹)字树夜,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音乐家。他与阮籍、山涛等六人常在竹林写诗赋文、奏乐高歌, 世谓“竹林七贤”。最擅长弹《广陵散》,音乐论著《声无哀 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

论“中国五声调式”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论“中国五声调式”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论“中国五声调式”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五声调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调式不仅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情感表达和生活方式。

中国五声调式为中国音乐赋予了独特的特点。

与西方音乐的七音阶相比,中国五声调式由五个音阶组成,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这种简约而不失丰富的调式,使得中国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它不仅能够表达出中国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方式,还能够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中国五声调式,中国音乐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中国五声调式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演奏家通过掌握五声调式的技巧和特点,创造出令人心醉神迷的音乐作品。

中国五声调式的独特音域和音域间的变化,使得音乐作品充满了变化和张力。

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五声调式的各种技巧和装饰手法,使得音乐更加生动和丰富。

五声调式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作思路。

通过灵活运用五声调式的各种音程和音阶,创作者能够创作出独具一格、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中国五声调式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五声调式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与中华民族的情感、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中国人通过音乐创作和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而五声调式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

通过五声调式的音阶和音程,中国人能够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使得音乐具有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方式。

五声调式也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人通过欣赏和创作五声调式的音乐,培养了对和谐、平衡和节制的审美追求,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观念。

中国五声调式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五声调式不仅可以在音乐领域中体现出来,还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中国人喜欢运用五声调式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意义。

中国人在唱歌、朗诵和吟诗时都倾向于使用五声调式的音乐语言,使得文字和声音更加和谐、悦耳。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起源和发展背景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发展和演变几经变化。

最早的中国音乐发源于氏族宗教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逐渐形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视作道德修养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古代社会的娱乐方式之一。

二、音乐分类与器乐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多个门类。

其中,宫廷音乐是帝王和贵族阶层特有的音乐形式,以雅致为主要特点;民间音乐则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类型,强调朴实和大众性;而戏曲音乐则是戏剧表演的伴奏音乐,既有旋律悠扬的唱腔,又有鼓舞人心的乐器演奏。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还以器乐演奏为主要形式之一。

中国的传统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以古筝为例,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悠远动听的音质,常用于独奏、合奏以及伴奏等多种场合。

三、音乐符号与编曲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的编曲风格注重意境、情感和节奏变化,以传达特定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音乐符号是传统音乐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用于表示音高、音长和音节等信息。

其中,五线谱是比较常见的音乐符号系统,用于记录音乐的旋律和乐曲的整体结构。

四、音乐与文化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它既体现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都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土、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独特诠释,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总结: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背景、音乐分类、器乐演奏、音乐符号和编曲风格以及其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复习纲要第一章汉族民歌与歌舞1 民歌的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风土性2 民歌发展史:⑴先秦《候人歌》黄帝《弹歌》周代《诗经》,十五国风共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民歌3000多首,地域包括黄河流域的陕、晋、豫、鲁及长江流域的鄂和川东.楚国南部的祭祀歌曲《九歌》⑵秦汉魏晋以后把所收民歌称为“乐府”,著名篇目有《陌上桑》《焦仲卿妻》⑶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歌包含在“相和歌”中。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成就颇高,有《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成就突出是吴歌和西曲,吴歌是江苏一带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西曲兴盛于长江中游一带。

⑷隋、唐、五代、宋些民歌被精选,加工,填词成为“曲子”,这样的“曲子”敦煌约保存有590首词,80支曲。

到宋代,宋词成为高峰。

⑸元、明、清明中叶出现歌词集和曲谱集。

《挂枝儿》,明代冯梦龙编辑并评论的民歌集。

3 民歌分类法:劳动号子:节奏规整,音调高亢山歌:适于自由抒发内心情感,旋律悠长,节奏自由⑴体裁分类法音乐经过反复加工,旋法细腻,结构规整小调:(分为吟唱调、摇曲和时调,时调是由艺人在公众场合演唱的小调,音乐形式较成熟,传唱变异中,音调骨架较固定)⑵“色彩区”分类法:强调区域地理文化特征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苗晶、乔建中以全国汉族民歌为对象写出专著。

⑶其他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即按省分类,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是比较实用的分类形式。

4 与民歌的流传发展相关的重要背景因素⑴地理环境⑵历史条件与社会习俗⑶方言(由于民歌由土地而生,用方言演唱,依方言而传播,所以口头方言声调对民歌旋律走向的影响是直接的。

⑷人口迁徙⑸经济的影响。

5 主要歌种和歌舞种类介绍⑴信天游,流行于陕北,脚夫中间传唱最多。

“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起兴《赶牲灵》⑵山曲,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及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其曲调为上下句,两句的前半句往往相似或相同,有时仅仅是乐句的落音不同。

旋律的跳进多,起伏大,频繁的跳进赋予山曲以鲜明的特色和粗狂的性格。

《走西口》⑶开花调(石占明)演唱,流行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左权、武乡一带,“开花”起兴,音调简洁,风格秀丽,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

⑷花儿(朱仲禄),流行于甘、青、宁夏等地。

《上去高山望平川》⑸客家山歌,今天分布于粤、闽、赣交界处及湘、桂、台等地。

流传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的客家山歌称“兴梅山歌”,流行于江西兴国县一带的称“兴国山歌”。

⑹秧歌,汉族民间歌舞种类,广泛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集中于春节前后。

⑺花灯,流行于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民间歌舞,发展为地方戏后叫“云南花灯”“贵州花灯”⑻花鼓,汉族民间歌舞,流行于安徽、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及西北地区。

第二章说唱音乐1“什样杂耍”是旧时民间艺人们对他们练习表演的各种技巧、功夫的通称。

包括:“吹、打、拉、弹、说、学、逗、唱、变、练”十种。

2“撂明地”是指在某种固定场合(一般多是在游人集中的各类市场里)有一块固定的地方,四周摆几条长板凳围出场子,艺人可在中间表演。

3曲艺传说是东北“俗曲艺人改进会”的简称,在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交代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用“曲艺”这个名字来命名这个艺术门类,后又将其中的杂技单独分开,成立杂技表演组织。

4通常曲艺的品种分为十大类:评书评话类、相声类、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杂曲类、板诵类。

这十大类中除掉前两类:评书评话类和相声类,后面八类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说唱音乐中的曲种。

5说唱音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文体上的韵散间用(韵:按照一定写作规范写作的,合辙押韵的文字),叙事与代言相结合;表演上讲述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出跳进”“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性规律。

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说唱与民歌的比较6从演唱的目的看,说唱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属于“卖艺为生”,而民歌是自我抒发感情。

二者一为他人演唱,一为自我抒情。

7从说唱与民歌的外部艺术形态来看,说唱长大、复杂、规整;民歌短小、简单、自由。

说唱的表演中会有简单的伴奏,而大多数民歌是没有乐器伴奏的。

8从审美的角度看,说唱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抑扬顿挫的唱腔,是艺人们长时间琢磨、提炼出的结果。

民歌随歌者的心声唱出,真挚自由,充满了自然气息,是一种简单质朴的美。

说唱与戏曲的比较9 为观众展示故事的方式上,说唱是讲故事,戏曲是演故事10外部艺术形态上,说唱演员不穿戏装,只穿简单的服装,戏曲演员要求严格的戏装。

说唱演员在表演故事情节及人物时都采取虚拟的表演手段,不需要舞台布景。

11从音乐形态来看,戏曲史戏剧性的唱腔;板式上为了贴合复杂多变的心里节奏,也相应有丰富的变化;伴奏由专门的乐队承担。

说唱中有简单的板式变化,板式相对规整,唱段中用慢板与紧板对比;有简单的伴奏,有时就是自弹自唱12从审美的角度看,说唱突出跳进跳出,戏曲强度深沉地入戏。

说唱讲究点到为止,戏曲追求形神兼备。

说唱音乐的分类13 A.鼓词类:南弹北鼓中的北鼓,北方的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太原大鼓、梅花大鼓。

主要乐器大鼓是一种扁圆形放在三角支架上的鼓。

演唱者自击大鼓和板表演,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这类曲种的唱词从元明时期的“词话”发展来。

B.弹词类:与元明时期的“词话”和宋代以来的“陶真”有渊源关系。

弹词与只说不唱的评话又统称“评弹”,代表曲种有苏州弹词。

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小三弦,传统表演形式分为单档(演员自弹自唱)、双档(两个演员,上手弹三弦,下手弹琵琶)。

开篇,是加唱于正式演出之前,起定场作用的小段。

C.渔鼓道情类:重要特征有渔鼓和简板伴奏,早期与道士传道化募时唱的曲调有关。

代表曲种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四川竹琴。

其中河南坠子的表演中用了一件特色乐器---坠胡。

D.牌子曲类:重要特征是以曲牌连缀的形式构成唱段,代表曲种有单弦牌子曲,兰州鼓子,河南大调曲子,四川清音。

这些曲种的结构通常将一个曲牌分成两部分,中间插入若干其他曲牌,构成头、腹、尾三段。

E.琴书类:共同特征是都以扬琴作为伴奏乐器,代表曲种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北京琴书,扬琴是泼斯传来的乐器,以前称为洋琴。

F.杂曲类(和民歌怎样区分?演唱目的的不同):和民间小调关系密切,大部分曲种是将一两个曲调配以不同唱词反复歌唱,杂曲类多为较小的形式,代表曲种有天津时调,河北太平年。

G.走唱类:边走边唱,表演中有很多舞蹈动作,是与民间歌舞有一定交叉的曲种,代表曲种有安徽凤阳花鼓,东北二人转。

H.板诵类:包括全国各地的快书(快书是说唱音乐,评书不具备音乐性),快板,特征是没有旋律演唱,而是赋予节奏韵律的说,即只说不唱。

通常没有伴奏,由演员自己打着板掌握节奏演唱,常见曲种有北方的各种快板,快书,山东快书,四川金钱板。

第三章戏曲音乐1世界三大古老戏曲文化: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2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 ⑴戏曲音乐发展脉络A南、北曲兴起的时代:中国戏曲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种声腔是南曲、北曲。

南曲: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也加“戏文”或“南戏”。

后人把南戏的音乐称为“南曲”。

B北曲:亦称“元曲”⑵昆、戈腔争艳的时代: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⑶梆、黄盛行的时代:由于梆子、皮黄的出现,中国戏曲音乐进入了板腔体与曲牌体并存时期。

⑷其他地方戏崛起的时代:清代四大声腔系统:高腔、昆曲、梆子、皮黄。

4 特征举要⑴综合性特征⑵技术性特征: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行内有“戏不离技”之说⑶程式性特征⑷虚拟性特征⑸夸张性特征⑹歌舞性特征⑺集中简洁性特征⑻多彩多样性特征5 行当与流派行当是传统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总的行当。

流派:个人的流派、地域的流派、团体的流派。

6表情性特征分类:抒情性、咏叙性、戏剧性。

7京剧音乐:声腔: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四平调、南梆子、高拔子、杂腔小调板式:原板、慢板、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乐队:文场: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俗称四大件武场: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俗称五大件风格流派:豫东调、豫西调第四章民族乐器1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

2马头琴:马头、正梯形朝尔:龙头、倒梯形3膜面拉奏乐器是游牧的结果,板面拉奏乐器是农耕的结果(轧筝、佬胡、二弦、椰子胡、板胡、牛角胡)第五章少数民族民歌1少数民族民歌的定位少数民族民歌是各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组成包括了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民歌和74万多未识别族群的民歌。

2 我国少数民族的概况及其表现出的复杂性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3 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五大语系。

4 人口最多的壮族达到1617.88万人。

5 我国少数民族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幅员广大、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三个主要特点。

6少数民族民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民歌显示出丰富多彩而又复杂多样的特征。

在音乐上主要表现为各民族民歌所属的不同乐系、不同的形态特征、不同的概念认识等几个方面。

7音乐形态一方面是形成不同乐系的重要因素,同时更是各民族民歌的外在表现形式,在音阶调式、节拍节奏、旋律旋法、曲式结构和声部织体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8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问题少数民族民歌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汉族民歌的分类,在某些少数民族中存在传统的成体系的原声性民歌分类,如蒙古族的长调、短调,侗族的大歌、小歌等。

9满族民歌满族民歌主要有号子、山歌、小唱、儿歌和萨满神歌等几类。

在音乐形态上体现出典型的满族音乐特征,在旋律中体现出了123三音列,在节奏上呈现出前紧后松、前短后长的节奏型。

10赫哲族民歌⑴赫哲族主要生活在黑龙江同江、饶河、抚远三县,赫哲族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原生性民歌分类,它们是“嫁令阔、伊玛堪(长篇叙事歌)和萨满神歌。

⑵“嫁令阔”在赫哲族民歌中占绝对多数,是赫哲族民歌的代表。

⑶徵调式的嫁令阔以徵音为中心呈现出波浪形的旋律线条和“划动形”节奏律动。

11鄂伦春族民歌⑴鄂伦春族民歌可以分为赞达勒、吕日格仁调、萨满调三种。

⑵“赞达勒”又被称为“柬达仁、赞达仁”。

上下两个乐句在旋律线条呈现出五度关系,这是比较常见的。

12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族民歌分为赞达拉嘎、鲁克该勒调和萨满调三大类。

13达斡尔族民歌⑴达斡尔族人口有13.24万,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是最主要的聚居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