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花卉产业发展形势及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优劣势
2023年2023-2028年云南花卉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2023-2028年云南花卉行业市场分析现状云南花卉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兴起,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云南花卉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而闻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花卉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以下是2023-2028年云南花卉行业市场的分析现状。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花卉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云南作为中国主要的花卉产区之一,其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2023-2028年云南花卉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XX亿元。
2. 多元化品种:云南地处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种植各种花卉植物。
云南花卉市场上的品种相当丰富多样,包括康乃馨、玫瑰、百合、茉莉、兰花、牡丹等。
品种的多样性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花卉的需求。
3. 市场渠道不断拓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云南花卉行业的市场渠道也在不断拓展。
传统的实体花店以及在线花店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花卉的主要途径。
同时,直播带货、社交媒体营销等新兴渠道也逐渐受到行业关注。
4. 外贸出口潜力大:云南花卉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具备很大的出口潜力。
由于其气候和环境的独特性,云南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云南花卉出口量逐年增加,2023-2028年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
5.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在云南花卉行业,技术创新对于提高花卉质量和种植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自动化种植设备、温室技术、封闭循环水培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花卉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6. 环保意识提升:云南花卉行业在近年来也逐渐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行可持续经营。
同时,花卉包装的环保性也成为消费者重要的选择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2023-2028年云南花卉行业市场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渠道不断拓展,外贸出口潜力大,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环保意识提升等因素将促进云南花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云南花卉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云南花卉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花卉是云南省的重要农产品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各种花卉的生长,并且具有独特的花卉资源。
本文将探讨云南花卉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云南花卉市场的特点云南花卉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丰富的品种:云南拥有多种花卉资源,包括蔷薇、郁金香、洋桔梗等,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2.优质的品质:云南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使得花卉生长得非常好,因此云南的花卉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3.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增加,花卉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各类花卉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云南花卉市场的发展现状云南花卉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以下的一些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人们对花卉需求的增加,云南花卉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云南花卉,并愿意花费较多的资金来购买高品质的花卉。
2.产业链完善:云南花卉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越来越多的花卉企业涌现,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服务。
3.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南花卉市场的销售渠道逐渐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花店、超市销售,线上平台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买方式。
4.品牌建设加强:一些花卉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品牌化经营的发展为云南花卉市场增加了更多的竞争力。
云南花卉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云南花卉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1.价格压力:随着市场供应的增加,云南花卉市场的价格竞争逐渐激烈,一些市场主体面临着利润受损的问题。
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市场参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品质控制:云南花卉市场的品质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良莠不齐的情况也存在。
如何保证产品的品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管理水平,是云南花卉市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云南花卉调研报告

云南花卉调研报告云南作为中国一大花卉产地,拥有丰富的花卉资源和种植基地。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云南花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进行了一次花卉调研,并整理成以下报告。
一、引言中国花卉产业发展迅速,云南作为中国四大花卉产区之一,其花卉种类齐全、品种丰富,而且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分析1. 云南花卉种植规模根据调研数据,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XXXX亩,种植品种繁多,其中以玫瑰、康乃馨、百合等为主。
2. 花卉市场需求调研发现,云南花卉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
3. 花卉物流运输云南花卉物流运输发达,通过物流网络将花卉迅速送达各地,促进了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云南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1. 花卉品质不稳定由于地域气候以及种植管理等因素,云南花卉的品质不稳定,存在着花期不一致、花朵品质差异大等问题。
2. 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云南的花卉企业品牌形象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推广和宣传,导致市场上的认知度不高。
3. 花卉产品附加值较低目前,云南花卉产业主要以批发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广。
四、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建议1. 强化品牌建设加强花卉企业的品牌建设,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推广,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改善种植技术加强对花卉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3. 开拓市场通过参加各类花展、推介活动,拓宽花卉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4. 提高附加值加强花卉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等环节,提高花卉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云南花卉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云南花卉产业将逐步向高端发展,搭建起以花卉研发、种植、设计、销售等一体化的产业链。
2. 花卉电商的兴起将大大提升花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销售额。
3. 云南花卉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云南花卉考察调研报告

云南花卉考察调研报告云南花卉考察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的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一行人进行了一次云南花卉的考察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一、云南花卉产业概况云南是一个适宜花卉生长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目前,云南花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主要以鲜切花、盆栽花卉和草坪苗木为主要产品,拥有丰富的品种和资源。
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云南花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花卉产品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云南花卉产业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花卉供应地之一。
2. 品种丰富多样。
云南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适合各种花卉的生长,品种繁多,且新品种不断推出,受到市场的青睐。
3. 产业链完善。
云南花卉产业链主要包括种植、销售和加工等环节,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种植基地和花市场相对集中,便于资源整合和运作。
三、云南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1. 缺乏高质量的花卉品牌。
云南花卉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2. 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云南花卉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3. 品质不稳定。
由于花卉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不够,导致一些花卉的质量不稳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四、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1. 提升品牌价值。
加强对云南花卉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
2. 加强产品质量管控。
完善产业链各环节的协作机制,加强质量监管,提高花卉品质的稳定性。
3. 拓宽销售渠道。
积极发展电商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益,拓展内外市场。
4.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花卉生产效率和质量。
五、结论云南花卉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宽销售渠道等举措,相信云南花卉产业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云南地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花卉产地之一。
近年来,云南花卉产业迅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云南花卉产业现状1. 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云南花卉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云南目前的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数十万亩,年产量超过千万盆。
其中,以玫瑰、满天星、报春花等为代表的花卉品种成为主要的产业结构。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民纷纷加大了对花卉种植的投资力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2. 产业链完善,市场化经营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完善的产业链的支持。
从种植、培育到销售等的多个环节得到了有效的协调和管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流程。
并且,在花卉交易市场上实现了市场化经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参与其中,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品质提升,出口创汇云南花卉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品质,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手段,确保花卉的外观和品质。
因此,云南的花卉产品逐渐走向国内外高端市场,并出口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创汇效益显著增长。
云南花卉产业面临的挑战1.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来自不同地区的花卉产品竞争增加,价格下降。
这对云南的花卉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 品种单一云南目前的花卉品种仍然相对单一,主要以少数几个品种为主。
这使得市场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3. 品质和安全问题需加强虽然云南花卉产业在品质提升方面有所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品质和安全问题。
处理病虫害、保鲜技术、农药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以提高花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1. 加强品种研发和多元化云南花卉产业应该加强品种研发,推出更多新品种,提高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注重市场需求的综合评估,提高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对策分析云南是中国花卉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花卉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近年来,随着花卉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消费升级,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与此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云南花卉产业发展进行对策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云南花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云南地处南亚热带和北回归线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是理想的花卉生长环境。
目前,云南花卉种类繁多,品种丰富,供应量大,已成为中国甚至全球花卉市场的重要供应地之一。
但与此云南花卉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昆明等少数地区,其他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二是花卉品质和品牌建设仍需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缺乏整合和统一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
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生产过剩与价格波动:近年来,由于花卉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远快于产能的增加速度,导致了部分花卉品种的生产过剩和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 品质和品牌建设滞后:云南花卉产业在品质和品牌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部分优质花卉品种缺乏知名品牌,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3. 产业链条不完善:目前,云南花卉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从花卉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的环节存在着短板和断层,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
4. 市场营销手段落后:部分花卉企业在市场营销手段方面还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1. 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云南花卉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力度,提高花卉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
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引导花卉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 建立产业协作联盟:鼓励花卉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建立协作联盟,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链条整合和升级。
云南花卉行业报告

云南花卉行业报告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花卉产地之一。
云南花卉产业以其丰富的品种、高品质的花卉产品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将对云南花卉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条、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
云南花卉产业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以昆明、大理、丽江为中心的花卉生产基地。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云南花卉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主要花卉品种包括玫瑰、康乃馨、茉莉花、百合、兰花等,其中玫瑰、康乃馨等品种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产业链条。
云南花卉产业的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包括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
在种植环节,云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种植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种植技术不断创新,种植业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加工环节,云南花卉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花卉加工基地,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在物流环节,云南的交通便利,有利于花卉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在销售环节,云南花卉产品主要通过花卉市场、电商平台、花卉展会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市场需求旺盛。
三、市场前景。
云南花卉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花卉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
同时,云南地区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花卉成为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和家庭庭院绿化需求也在增加,花卉市场潜力巨大。
四、发展趋势。
未来,云南花卉产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多样化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将不断丰富花卉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
2. 国际化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将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花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绿色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将积极推动绿色种植、绿色加工和绿色销售,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4. 创新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花卉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发展。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对策分析1. 引言1.1 概述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花卉产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各种花卉的种植和生长。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花卉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云南花卉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云南花卉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为了促进云南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
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探讨推进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路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云南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1.2 研究背景云南省地处长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重要交汇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使得当地的花卉产业一直以来享有盛名。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云南花卉产业也逐渐壮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的变化,云南花卉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等方面的困难和短板。
深入剖析云南花卉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发展对策,已成为当前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通过研究和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可以推动云南花卉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云南花卉产业的现状,了解主要花卉品种、生产规模、市场需求等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 探讨云南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生产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链条不完善等方面,并深入挖掘问题根源。
3. 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包括完善花卉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帮助推动云南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材料一、全球花卉发展格局(一)全球花卉生产格局90年代以前,世界花卉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及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90年代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国内花卉需求扩大的同时,新兴的花卉生产国在花卉国际贸易中的优势逐步得到体现,而发达国家由于其国内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过高、能源紧张、环保压力等原因,逐步将花卉生产转移至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交通运输方便的国家和地区,从而形成了三大新兴切花主产区:一是中南美洲地区以哥伦比亚、巴西、和厄瓜多尔为代表;二是非洲地区以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埃塞俄比亚为代表;三是亚洲以中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为代表。
根据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和国际花卉贸易联盟(Union Fleurs)发布的《2009年国际花卉植物统计报告》(该报告主要基于对全球50多个主要花卉生产国家的统计),2008年全球花卉生产总面积超过134万公顷,总产值约380亿欧元。
其中鲜切花和盆栽植物栽培面积54.7万公顷,产值约250亿欧元,绿化苗木75.2万公顷,产值约130亿欧元;种球3.8万公顷,产值约10亿欧元。
亚洲地区是全球最大花卉栽培区,总栽培面积达84万公顷,其后依次是北美洲24万公顷和欧洲20万公顷。
鲜切花和盆栽植物对全球花卉产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50%,其发展水平直接代表了某一地区或国家的花卉产业发展总体水平。
亚洲地区是世界鲜切花和盆栽植物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2008年总栽培面积达41.2万公顷,其次为欧洲5.6万公顷,中/南美洲4.8万公顷,北美洲2万公顷,非洲6200公顷,中东地区3970公顷。
鲜花和盆栽栽培面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297,302公顷,印度65,000公顷,墨西哥21,129公顷,日本20,059公顷,美国19,405公顷,巴西10,285公顷,泰国8,320公顷,意大利7,976公顷,德国7,640公顷,荷兰7,628公顷。
(各地区花卉栽培面积分布比例详见下图)从产值来看,欧洲位居全球之首,2008年花卉和盆栽植物总产值为113亿欧元,其次为亚洲和大洋洲地区69亿欧元,北美洲40亿欧元,中南美洲14亿欧元,非洲6亿欧元,中东地区2亿欧元。
(各地区鲜切花和盆栽植物产值所占比重详见下图)从产出效益来看,2008年全球花卉和盆栽植物单位面积平均产值为4.46万欧元,其中欧洲最高,每公顷平均产值达20.04万欧元,亚洲和大洋洲最低为1.67万欧元。
中间依次是北美洲19.66万欧元,非洲9.58万欧元,中东地区5.53万欧元,中南美洲2.87万欧元。
国别方面,荷兰和加拿大的单位面积产值最高,每公顷平均产值在50万欧元以上;其次为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每公顷产值在15万欧元以上;再次为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以色列和哥伦比亚等国,产值在10万欧元以上;而位居栽培面积前三位的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单位面积产值则普遍不高,每公顷的平均产值在3万欧元左右。
综合上述分析,中国和亚洲虽然在栽培面积上是全球最大的,但由于在科研、栽培技术、流通和消费水平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花卉产业发展水平无论是与传统花卉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日本等相比,还是与新兴的花卉发展国家如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哥伦比亚相比都还有很大一段差距,未来提高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都非常大。
(二)全球花卉消费格局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贸易额不足30亿美元,1985年增加到150亿美元,1990年为305亿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亿美元,此后每年均保持6-10%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世界花卉贸易总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
其中鲜切花占主体,超过总贸易量的50%;盆栽植物和园林绿化苗木由于受运输和进口检疫规定等方面的影响,消费具有靠近产地的特点。
花卉消费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三大地区: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日本形成了三个主要花卉消费中心。
据统计,2008年在全球花卉贸易中,欧洲占44%,北美占21%,日本占15%。
具体来说,美国、德国和日本是世界花卉消费量最大的三个国家:2008年美国花卉市场零售额为201亿美元,德国120亿美元、日本逾100亿美元。
欧洲市场(主要是德国、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比利时、瑞士等国)主要为荷兰所主导,2008年该国花卉出口总额64亿欧元(其中,鲜切花32.4亿欧元,盆花18.5亿欧元,繁殖材料和种球8.3亿欧元,苗木4.7亿欧元),其中90%销往欧洲各国(资料来源:荷兰花卉委员会)。
肯尼亚是欧洲市场除荷兰之外最大的切花来源国,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切花约有38%来自该国,其次为哥伦比亚17%和以色列16%。
肯尼亚2008年的切花出口额430亿肯尼亚先令(约折合6亿美元),近70%的产品销往荷兰,再经荷兰转口销往世界各地,其余销往英国、德国、法国及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
(数据来源:肯尼亚花卉委员会)北美市场的盆花、观叶植物和绿化苗木主要依赖本国生产,鲜切花约60%以上依赖进口,产品主要来自南美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荷兰、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等国。
以美国为例,2008年美国进口花卉总额中61%来自哥伦比亚,17%来自厄瓜多尔,8%来自荷兰,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非常占4%和3%。
亚太地区,日本是最大的花卉消费市场,其市场容量在100亿美元左右;其次是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市场容量在50亿美元以上;澳大利亚市场近几年来迅速崛起,市场容量已不低于20亿美元;此外,中东各国凭借巨额的石油美元,消费日趋巨大;中国由于其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巨大的人口数量,成为亚洲最具发展潜力的花卉消费市场。
上述市场中,日本和澳大利亚市场对花卉的品质要求最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则相对较低。
日本市场鲜切花是其最主要的花卉消费产品。
根据日本官方统计,2007年日本共消费鲜切花58亿枝,批发贸易额为3364亿日元,约占花卉总批发额的72%;盆花为2.9亿盆,批发贸易额994.7亿日元,占总批发额的21%;花坛用苗4.5亿苗,批发贸易额256.5亿日元,占总批发额的6%。
日本国内花卉生产水平较高,又注意地区利益保护,进口花卉只占国内消费量的10%左右,并多集中在一些国内无法生产的花卉品种上。
(三)世界花卉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同其他行业一样,未来世界花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体现在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品种方面,随着世界花卉育种更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全球每年都推出数以千计的花卉优良新品种,未来花卉需求的变化将更加日新月异,谁能开发出最新最好的品种,谁就将占据花卉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这一点从荷兰这个当今世界上花卉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的花卉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来:该国最初花卉产业的主体也是鲜切花和盆花等成品花卉的生产,而后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育种能力的日益增强,逐步将利润空间最小、附加值最低的成品花卉的生产转移至非洲、南美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又将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种苗/种球繁育环节也逐步转移出去,从而在本国保留花卉产业价值链中利润空间最为丰厚的前端(育种)和终端(市场)。
未来在育种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外,应用高科技的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育种将变得更为广泛。
如在花色育种方面,美国科学家将从矮牵牛中分离获得的蓝色基因导入玫瑰,获得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蓝玫瑰”;日本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微型的土耳其风铃草,流行于花卉市场。
二是在花卉的繁育和栽培上,科技的进步使得花卉在栽培设施和栽培技术上不断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出显著提高。
一方面,设施的改进,科技的提高使得花卉生产能够在一种完全人工控制的气候环境和基质里生产,从而摆脱花卉生产对外界环境如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依赖;另一方面,高度技术集约化的高效率生产方式带来的高产出效益不仅能弥补设施技术方面的高投入,还由于其在能源、土壤、水资源以及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节约使用而带来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三是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花卉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花卉的环保生产最初发起于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由于在肯尼亚、厄瓜多尔、印度、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的花卉栽培过程中,化肥、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产品的大量使用,对员工的健康及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纷纷采取措施,加强花卉产业环境认证和标签管理,规范生产流程管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压力。
如欧洲一些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签署了《国际行动守则》,敦促花卉行业遵守国际劳工组织标准、联合国人权宣言以及基本的环保标准;世界热带雨林联盟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组织(SAN)的成员也正在敦促花卉生产企业加入另一个认证和贴标计划,禁止花卉栽培产业使用任何已被美国环保局、欧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禁止使用的农药;哥伦比亚鲜花业商贸协会(Aso-colflores)已在成员中建立了一套环境责任自愿规划。
这项名为“FlorVerde”(绿色花卉)规划的宗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农药、能源和水的使用,并改善废物管理;荷兰在1996年发起成立了MPS环境认证体系,现该体系已成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花卉认证形式。
该认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先进的生产技术要求和管理模式,以降低花卉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能源消耗。
MPS认证分为A、B、C三级。
认证时,需对生产者几项主要指标情况、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手段、氮磷肥料的使用以及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打分,根据评分决定获得A级、B级或C级认证。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开展了花卉MPS认证工作,有超过5000家花卉生产企业/经销商获得了花卉MPS认证。
经过认证的花卉企业,可以在体现品质和企业形象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中国国内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花卉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栽培面积迅速增长。
1984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仅为1.4万公顷,产值6亿元,出口额不到200万美元。
2000年,生产面积增加到14.8万公顷,产值158亿元,出口28亿美元。
到2008年,全国花卉总栽培面积面积达到77.6万公顷,销售总额667亿元,出口近4亿美元。
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增长了50多倍,产值增长110多倍,出口增长近200倍。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花卉进出口贸易国。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花卉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云南、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和河北为主的切花生产区域;以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为主的苗木和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为主的盆景生产区域和以四川、云南、上海、辽宁、陕西、甘肃为主的种球(种苗)生产区域;和以广州、上海、北京、河北为主的盆花生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