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惑问庄子》傅佩荣 讲
关于人生困惑的62个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的想不到,但珍惜现在的每一天是每个人必须做的,因为明天永远是明天,看不见,摸不着。
1、被录取到很不如意的专业,心情糟得很,真是欲进无味,欲退无路啊。
——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拿了一副好牌,而在于打好一副坏牌。
2、我即将毕业,但基层的艰苦,学界的清贫,商界的智斗,政坛的……我都不想去工作了。
——一定要参加工作,如很顺利,你会很幸福;如很坎坷,你将成为哲学家;而如果躲避,你将是nothing。
3、我很清高,看到许多人趣味低俗,心里很气愤,很孤独。
——如果你问一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它回答说,美就是它的雌癞蛤蟆。
你想和它争论一番吗?4、我好思考,常想很多问题,有时甚至难以入眠。
我很苦恼,但又不愿意饱食终日无所有心。
——一个人思虑过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严;一个人思虑过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5、我有很多梦想难于割舍,为此活得很痛苦。
能否解脱呢?——确实,有梦的地方难免痛苦。
但,无梦的地方是坟墓。
6、我很要强,有人说我很虚荣,我心里承认,但又改不了,因为不想让别人小瞧。
——虚夸是件美丽但不遮体的衣服,穿上它,除了增加自身负担外,还起什么作用?7、我一向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但上学期考得很糟,很失败。
我害怕失去优势地位,心里压力很大。
——竞争是终身的,输赢是暂时的。
8、很想做个纯洁正直的人,但如果别人都不这样,我岂不要吃亏?——清白的良心是颗温柔的枕头,能使人睡得更香甜更安稳。
9、我对社会现实中的许多事情非常不满,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说好话?——秦皇汉武,盛世矣。
但元曲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0、有抱负,但又有志大才疏之感。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1、贫穷鄙陋,生活艰难,压力很大,怎么熬?——铁锤能粉碎玻璃,也能锻造利剑。
设想将来某一天,满怀豪情读贾岛诗《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为谁鸣不平?”12、看到社会上喧嚣脏乱,不知何处有让我安宁的净土?——一个人若不能在内心找到安宁,恐怕在哪里也无济于事。
傅佩荣的哲学课阅读(傅佩荣的哲学课)

傅佩荣的哲学课阅读(傅佩荣的哲学课)孔子带着徒弟子路饿着肚子走在荒郊野外,子路不知从哪弄来一只烧猪。
孔子二话不说,先填饱肚子,然后再问烧猪从哪里来。
古代文人尊孔为“圣”、为“神”,有过度神化之嫌;连带着后人也对孔子有错误认识。
要么就将他当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要么就把他当作迂腐的老夫子。
这可是天大的误会,实际上孔子处事灵活,“无可无不可”,时刻都“把自己的生命掌握在手上”。
像这样的误会有太多。
大部分人对儒家仍停留在老印象里,缺乏正确认知。
《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主要就是澄清谬误,为儒家思想作新解。
《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是傅佩荣在台大的公开课讲稿整理而来。
傅佩荣是祖籍上海的台大教授,曾在西方做过教授和讲师。
学贯中西,数十年潜心研究中西哲学,近年致力于普及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
因为傅教授受西方宗教和哲学影响很深,所以思维更有跨越性和包容性,论述方式兼具西方的理性和东方的感性。
《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注重实践,有生活经验的切入,又不至太过白话。
用轻松的语气,将经典解释得容易理解,但又不失严谨科学的态度。
《傅佩荣的哲学课:先秦儒家哲学》虽是讲稿,但自成体系。
最大的创新点是傅教授将儒家思想的“真诚”提炼出来,作为儒家思想内核;并将孟子的“性善”,解释为人性向善。
先秦儒家思想散落在各个典籍之中,不易形成完整看法,需要提炼。
在提炼的过程中,本就容易产生误解。
加上受时代所限,对经典的解释自然不同。
我们要学习了解儒家,应该从先秦经典着手,追本溯源。
现在普遍都知道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但对于孔孟,存在的误解仍然不少。
傅教授从原典中提炼观点,以孔孟为主轴,结合《易传》、《大学》、《中庸》,从新的角度出发,把儒家思想建构成完整地哲学体系。
并且,比较了荀子与儒家思想的本质不同。
与学生们的问答解释了具争议的问题,“有孔门遗风”。
误会1:先贤遥不可及我们误认为先贤品德高尚,遥不可及,跟我们的生活似乎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先贤的“贤”是有来由的,是可触及的。
人生困惑问庄子

人生困惑问庄子第一讲庄子何许人也人的一生存在着很多变数,像健康、爱情、工作、事业,甚至生命,时时都可能发生突变。
有的人昨天还是身无分文,今天却中大奖成了百万富翁;有的人今天还是活力十足,明天就离开了人世间;曾经相亲相爱的夫妻突然间就会反目成仇……生活中这样的大喜大悲是屡见不鲜。
面对成功,有的人像范进中举,结果乐极生悲;有的人面对挫折就茶饭不思、寻死觅活。
这些都是在遭遇变故的时候,人的心灵承受不了而发生的悲剧。
其实对于人生的种种烦恼,有一个叫做庄子的人,有很多的破解的办法。
庄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庄子是一个太空人,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傅佩荣:确实听起来很玄,但是如果你翻开《庄子》,就可以看到,庄子用三种笔法来描写世界。
首先看第一篇《逍遥游》,在《逍遥游》中,鲲变成鹏,鹏一飞,飞到九万里,飞到这么高的地方。
庄子说,从地上看天上很美,那么从很高的地方看地上,也很美。
而从很高的地方看地上,只有太空人才能做得到。
我有时坐飞机听到播音员播报“现在是三万尺高空”,庄子却是在九万里,外太空去了。
这是第一个我们可以找到的根据。
第二个是在《庄子·秋水篇》里,庄子说,中国这么大,在四海之内,只不过像是仓库里面的一粒米而已。
你想想,能把中国看作一粒米,那肯定是在外太空了,太远太远了,整个地球看起来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而已。
主持人:这倒是和现在我们所谓的宇宙观很相似,地球再大,在宇宙当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粒子而已。
我们就觉得神了,在那个时代,庄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思维?他就像是在太空一样,看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
傅佩荣:最主要是因为,他是道家。
道家是中国历代以来,在思想界最令人赞叹的学派。
其他各家都跟现实生活不能脱节,并要建立一些生活的规范,找到一条路来走。
道家则好像是腾空跳跃,一下子跳到最高的地方去了。
主持人:这么说来,庄子是太空人,听起来确实很玄。
傅佩荣:是啊。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大鹏鸟到了这么高的地方,回头看什么?看地球。
《人生困惑问庄子》之十五人生如何才能逍遥?

《人生困惑问庄子》之十五人生如何才能逍遥?今波: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
各位好,这里是《文化中国》,我是今波。
人生困惑咱们继续来问庄子,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在商海沉浮多年的成功人士,去海边度假,看见一个衣着寒碜的渔夫在那儿晒太阳,他就上去攀谈说,你看这天气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啊?那个渔夫说,我今天打够了。
商人觉得这个渔民可太不上进了,就劝他,你为什么不多打些鱼呢,如果你天天努力多打一些,说不定一年就可以买辆摩托车,两年就可以买条新渔船,再过几年可以有一个小冷库,最后你可以开全球连锁的鱼罐头厂。
说这番话的时候,这位商人是激情澎湃啊,渔夫就问了,然后呢,然后?然后你就可以,逍遥自在地躺在这里晒太阳了。
还可以欣赏着大海的美景啊,没想到渔夫冷冷地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做吗?说完这个故事之后,其实我感慨万千,难道我们真的只有像那个商人一样,直到功成名就退休以后,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逍遥人生吗?今天我们请到的依然是台湾大学哲学系的傅佩荣教授,教授您好。
傅佩荣:今波您好。
今波:为什么我们人人都觉得,逍遥自在是那么遥远的事情呢?傅佩荣:因为我们都把目标放在相对的价值上面,比如说,您说的这位老人家,他有钱了,他奋斗一辈子,他觉得说,我后面的享受是我前面的努力所应得的,但是呢,这个时候,你已经年纪大了,来日无多了,而这个年轻的渔夫,他的观念说,我今天当下过得开心就是开心。
所以在这方面就要分辨了,难道年轻的渔夫一定更懂得哲理吗?未必如此,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很多国家,像意大利啊,西班牙,他们如果上班的话,下午三点钟找不到人的,为什么,中午休息去了,所以每天都觉得好像唱唱歌,跟度假一样,他们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因为他们好像认为说,人生好像没有必要那么紧张,那么我们的儒家思想,都认为说,人生要追求一个目标。
今波:那么庄子又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呢?傅佩荣:庄子会认为说,你从道家来看,道就是整体,你只要掌握到整体的观念,比如说我这一生是一个整体,我就不要在意说,我要前面努力后面才能快乐,那么你努力的过程都是痛苦居多啊,就好像很多学生说,我考上大学我就会快乐,这样一来的话呢,每天都是辛苦奋斗啊,考上大学那一天才发现说,并没有真的像我想得那么快乐,因为他又有要毕业的目标,毕业之后进入社会,还有别的目标,所以你永远不能脱离一个相对的观念,那么庄子就认为说,你要从整体来看,你如果不能享受今天,你凭什么可以说你会享受将来某一天,所以,今天有今天的压力,但是将来会有将来的压力,所以如果你了解这些道理的话呢,就会从整体来看,就是我的生命是一个整体,不但如此,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是一个整体,不但如此,整个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在这整体里面的话,所有我们相对的压力,相对的价值观,都可以化解掉,所以庄子不会说一定是这个老富翁好或者年轻的渔夫好,他会说,这两者各有他们的值得欣赏的地方。
傅佩荣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人生的意义

傅佩荣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人生的意义》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很大,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理解。
因为人活在世界上你要谈人生,其实你才刚刚开始,恐怕只是前面四分之一而已,那么你凭什么说人生整个说起来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今天我们很简单地说,意义就是理解之可能性,你说一句话我了解就代表它有意义,不能了解就代表这句话没有意义,就这么简单。
但是谈人生问题的时候,你说人生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等于说人生可以被理解吗。
比如说各位今天晚上听演讲,听演讲这个事情恐怕是浪费一个晚上,恐怕是大家很值得的事情,但是至少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不了解的话只听别人说你就跟着来,这个行动对你来说只是一种盲从的表现。
如果你来的时候真的知道你为什么来,你想听听不同的意见,听一下年纪比较大的人,后中年时代的人,他怎么去看人生的问题,或者听一个学了一辈子的人,他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这样就代表你今天这个活动你自己了解。
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事情是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不多。
通常都是别人怎么做我怎么做,至少不要落伍,要跟上潮流。
但是一定要等到自己问自己说,这个抉择我怎么做。
比如说年轻的时候在校园里面碰到知心的好友,或者谈恋爱的时候,你要跟谁做朋友,这个选择性太多了,所以很难。
任何选择都可能选错,选错的时候不能重来,因为时间一去不再回头。
很多时候就要问自己,如果自己没有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怎么进行这一生呢。
所以希腊时候的哲学家很强调一句话,这句话是刻在特尔斐神殿上面的,叫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经常问人说你认识自己吗,所以我们就要想一下我自己是谁,拿出来身份证一看,我的名字是什么,我是哪年生的,我是哪里人,念什么学校,什么科系。
但是跟你条件一样的人成千上万,我从耶鲁大学拿到博士,开始还以为耶鲁大学不错,拿到博士不简单,回国之后有位老教授第一句话就浇我冷水,他说耶鲁大学没有什么了不起,有成千上万的人念过。
全世界有哪所有名的大学毕业生和博士不是成千上万,所以你只是很多人之一,重要的是你要做你自己。
傅佩荣: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傅佩荣: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近年来,台湾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频频出现于大陆的大学、企业高管的讲台和荧屏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位研究、解读传统文化的台湾学者。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傅佩荣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深入浅出的融汇性解读,使传统哲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傅佩荣的著作陆续在大陆出版,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日前。
我们从人民出版社了解到,傅佩荣与东方出版社已开展全面合作,由该社出版其作品中的“国学普及读物”和“学术专著”。
最近出版的是《哲学与人生》第二版。
近日,傅佩荣接受本刊的专访,讲述哲学与人生、儒家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中国”等问题之间的关系。
若无研究与教学,一切只是游戏周绍纲:作为著名的哲学教授,您早年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主攻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同时对儒家亦有涉猎,后来精研儒家和道家。
近年来走向大众,在大陆各大高校和影视媒体开展了一系列演讲,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您个人的问学和传道的路径本身具有相当的价值,请谈谈您的游学传道的历程。
傅佩荣:这要从我的家庭背景谈起。
我生在信仰天主教的家庭,从小熟读《圣经》,憧憬西方文化。
我中学读教会学校,大学第一志愿是辅仁大学哲学系,然后到台湾大学读硕士,直到听了方东美先生的课,才领悟中国哲学的价值。
我在台大当了两年讲师之后,前往耶鲁大学攻读宗教哲学的博士,在那儿除了学习西方哲学,还听了余英时先生的课,增加了我对中国文化的信念。
念完博士之后,我回台大教书。
一九八六年比利时鲁汶大学请我担任讲座,要我教儒家。
我开始深入思考国学的内涵,体认自己若要对学术有所贡献,非深入研究国学不可。
一九九七年荷兰莱顿大学请我担任“欧洲汉学讲座”,要我讲儒家与中西文化比较。
与此同时,台湾许多好学的朋友敦促我在社会上讲课。
我讲完西方哲学七十二堂课之后,开始讲儒家、道家与易经。
我先学习西方哲学,懂得哲学必须具备“澄清概念、设定标准、建构系统”三项条件,亦即任何学问都必须说理清楚、完整、透澈。
傅佩荣简介(精简版)

傅佩荣简介傅佩荣简介讲师简介:傅佩荣先生,培训在线名师团高级讲师,为中国优质制造商介绍国学精华,中国企业要与世界同步,国学研究风云人物傅佩荣擅长领域:国学应用|道经|易经擅长行业:金融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政府机关讲师简介:傅佩荣先生,祖籍上海,生於1950年,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
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国学研究风云人物傅佩荣擅长领域:国学应用 | 道经 | 易经擅长行业:金融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政府机关讲师简介:傅佩荣先生,祖籍上海,生於1950年,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
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培训在线名师团高级讲师。
学术专长:儒家、形而上学、先秦哲学、宗教哲学。
曾开设课程:宗教哲学、哲学与人生、如家哲学研究、形而上学、论语解读、哲学英文、西洋哲学史、先秦儒家哲学。
个人成就傅佩荣先生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
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
获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
傅教授的“哲学与人生”课在台大开设27年来座无虚席,受教者上万人,被大学生社团推选为最优通识课。
傅教授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他每年发表200多场人生哲学讲座。
从文化中心到寺庙,从学校到行政机关,从社团到基金会,都常见傅教授的身影和足迹。
在山东卫视《新杏林》节目开讲,从为官、为师、交友、孝亲的角度解读孔子。
《成功人生》获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儒道天论发微》获中正文化奖。
著作九十多本,有声书数十多套,范围涵盖哲学、宗教、神话、教育、文化、心理、励志等。
2016年8月,应环球市场集团邀请,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首次出席GMC总裁论坛,为中国优质制造商介绍国学精华,博古通今,领悟哲学精华,参悟领导之道。
人生困惑问庄子之12算命能知未来吗?

《人生困惑问庄子》之十二算命能知未来吗?今波: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各位好,这里是《文化中国》,我是今波。
人生困惑,咱们继续来问庄子,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做了两个梦,这第一个梦,是说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带了斗笠还打伞,秀才第二天就去找算命的去解梦,这算命的一听,一拍大腿,你还是回家吧,高墙上种菜,那不是白费劲吗,带斗笠打雨伞那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里这个难过啊,回旅店收拾包袱就准备回家了,但是店老板一听他这个梦却乐了,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这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带斗笠打伞那不是有备无患吗?秀才听了之后,有道理,精神振奋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您看这同样的梦不同的解法,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呢,这命真的能算出来吗?今天我们有请到的依然是台湾大学哲学系的傅佩荣教授,教授您好。
傅佩荣:今波你好。
今波:您倒说说,这个命真能算出来吗?傅佩荣:说到这一点呢,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您刚才所提的是一个解梦的故事,那么在《庄子》里面呢,它有一个很类似的故事,它说,宋元君做梦,梦到有一个人跟他诉苦,说我被渔夫抓住了,你能不能救我呢?他还把渔夫的名字说出来。
傅佩荣:第二天宋元君召开会议,说渔夫里面有叫余且的吗?负责渔业的大臣说,有的,那找他来见寡人吧,宋元君就问他说,你最近捕鱼捕到什么?他说,捕到一只白色的乌龟。
结果这只白龟好大,好漂亮啊。
宋元君就想说,要留它还是要杀它。
今波:好好的龟为什么要杀它呢,主要原因是在古代的时候,这个灵龟是最好的占卜工具。
傅佩荣:所以他宋元君想说,要不要杀它来占呢,就找一个官,对负责占卜的说,帮我占占看,杀了好,还是养着好。
占卜的官用别的方式。
一占,杀了好。
结果就把乌龟杀了,拿它的壳来占卜。
占七十二次,全部都准。
今波:那个托梦给他宋元君的,那就是这只白龟啊,但是这梦不就白托了吗,它依然逃脱不了这种被挖肉取壳的这样一种命运啊。
傅佩荣:是的,所以庄子在讲这段寓言的时候,他最后,借孔子的口来说,孔子说,你看,这只白龟可以托梦给宋元君,但是它没办法避开渔夫的渔网,它可以连占七十二次都准,但不能算到自己被杀的命运,孔子后面就下结论了,你再怎么聪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文化中国》栏目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提升观众人文素质为宗旨的日播型栏目。
它由主持人和嘉宾以闲聊趣谈的方式,讲述生动、有趣、有文化内涵的历史故事,通过专家、学者对故事深入浅出的诠释,让观众轻松读历史,快乐品文化。
本书由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帮您向庄子讨教人生困惑的答案第一讲.庄子何许人也庄子何许人也主持人:有人说,庄子是太空人,这种说法是不是太玄了点?傅佩荣:确实听起来很玄,但是如果你翻开《庄子》,就可以看到,庄子用三种笔法来描写世界。
首先看第一篇《逍遥游》,在《逍遥游》中,鲲变成鹏,鹏一飞,飞到九万里,飞到这么高的地方。
庄子说,从地上看天上很美,那么从很高的地方看地上,也很美。
而从很高的地方看地上,只有太空人才能做得到。
我有时坐飞机听到播音员播报“现在是三万尺高空”,庄子却是在九万里,外太空去了。
这是第一个我们可以找到的根据。
第二个是在《庄子·秋水篇》里,庄子说,中国这么大,在四海之内,只不过像是仓库里面的一粒米而已。
你想想,能把中国看作一粒米,那肯定是在外太空了,太远太远了,整个地球看起来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而已。
主持人:这倒是和现在我们所谓的宇宙观很相似,地球再大,在宇宙当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粒子而已。
我们就觉得神了,在那个时代,庄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思维?他就像是在太空一样,看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
傅佩荣:最主要是因为,他是道家。
道家是中国历代以来,在思想界最令人赞叹的学派。
其他各家都跟现实生活不能脱节,并要建立一些生活的规范,找到一条路来走。
道家则好像是腾空跳跃,一下子跳到最高的地方去了。
主持人:这么说来,庄子是太空人,听起来确实很玄。
傅佩荣:是啊。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大鹏鸟到了这么高的地方,回头看什么?看地球。
并且说,我们平常在地上看天上,苍苍茫茫真是漂亮,好像很幽远深邃;如果你从高空看地上,也是一样的感觉。
这句话就提醒我们,距离产生美感;但是庄子的用意不在于只是美感而已,他希望你能够摆脱现实的各种束缚。
另外一段在《秋水篇》里面,庄子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黄河暴涨,暴涨之后,向东慢慢地流过去了,流到海里面去。
河伯,就是河神,本来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为什么了不起呢?河的两岸互相看过去,分不出对面是牛还是马,牛跟马这么明显的差异都看不清楚,代表河面实在是太宽广了。
但是到了海一看,更加没有边。
河伯就说,还是海神厉害。
结果海神说,我们都不算什么,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只是仓库里面的一粒米而已。
我们想想看,用一粒米来描写中国,那地球不过是一块小石头。
主持人:这就奇怪了,那个时候,一没有飞机,二没有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庄子怎么就会形成这样的概念?傅佩荣:因为他是道家,在我们中国历史上,道家是最特别的一个学派,其他的学派,譬如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每一家都很落实,只有道家例外。
他们的落实是落实在具体的生活规范里面,希望找一条路,达到人生的某种幸福、快乐。
但是道家认为,他们做的这些事,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别,做了半天是无效的,还不如培养智慧。
智慧要靠觉悟,只有一个办法,从“道”来看万物。
“道”是代表整体,在整体里面每一样东西都值得珍惜。
庄子从整体来看时,他才能够超越相对的事物。
只有超越高山大海,才能够超越整个地球。
譬如说,泰山很高,如果从太阳去看泰山,泰山就很低。
这就是庄子的方法。
主持人:今天我们用“庄子是不是一个太空人”作为开头,当然了,庄子不可能是个太空人,那么,庄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傅佩荣:我们从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来看。
司马迁是历史学家,他对于哲学家不太公平。
譬如,他写到庄子的时候,是放在《老子韩非列传》里面,里面插入庄子、申不害。
说实在的,庄子蛮委屈的。
因为庄子的书里面,解老、喻老,继承老子的是庄子。
司马迁也认为《庄子》是老子思想的发展,这一点说得没错;不过他只用一二百字就把庄子打发了。
在司马迁笔下只有一句话说庄子说得很对:“其学无所不窥。
”就是庄子的学问没有什么书不看的。
但是,在提到庄子的著述代表作时,只提到《骈拇》、《马蹄》这些属于《外篇》、《杂篇》的,而没有提到庄子的精华在《内篇》;然后他提出,庄子专门批判孔子,批判儒家。
这些说法其实不见得公平。
单从司马迁的《史记》来看,他对庄子的了解有限。
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庄子》里面最令人赞叹的是,他把学问了解之后,提升到“道”的高度。
他说:古代的人智慧最高了,能够了解从来不曾有万物存在过。
即“未始有物”,从来不曾有万物存在过。
这一句话让西方的哲学家惊为天人啊,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就认为,庄子这种说法非常了不起,因为他能够发现到宇宙万物根本不存在;我们今天的存在是暂时的、过渡的阶段而已,我们如果从生前死后来看,每一个人也确实不存在。
因此在这个地方就出来一个问题:难道庄子是虚无主义吗?这样一说,我们难免会觉得:那活着干什么?不是假的吗?庄子偏偏就是要化解虚无主义的危机,在他的书里面提到很多人自杀,自杀代表虚无主义,活着跟死亡差不多,庄子就在化解这样的问题。
可见庄子用心良苦。
他本身学问好得不得了,对于一般人他很希望能够给点帮助,那方法只有一个,你设法体验到“究竟真实”,我们是“相对真实”。
我们今天在这里,一百年前没有我们,一百年后也没有我们,那么请问:我们真的在这里存在过吗?今天有录像机,一拍将来可以说好像有,但是你不要忘记,虚拟实景,这恐怕都是可以做出来的,所有的这些恐怕都是假的东西,没有这回事儿。
庄子就是要提醒我们,要让我们掌握到“道”,相对的万物有“道”作基础,所以不要怕,人生只有一条道可以走,就是设法体现什么叫道。
由此,我们才能从庄子这里得到许多人生困惑的一些解答。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虚无主义,也有人理解为主观唯心主义,但是让我们感知的这个世界,那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说人生在世,有诸多的困惑,不要说现在很多人最需要的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妻子等等一些问题都在困扰着我们,就是我们自身,也常常会自寻烦恼。
您觉得庄子的那种看似比较虚无的、缥缈的哲学,有用吗?傅佩荣:在现代社会,如果对于现实的各种解决的方案不能满意的话,有很多人就会找心理医生或者各种专家来解惑;但是他们解得让你不满意或者无法从根本上说明问题,那么就只有尝试另外一条路了。
譬如儒家。
假使儒家让你觉得有压力,那道家说不定可以让你解除压力。
其实很多问题,在内不在外,问题不在于别人造成什么环境,而是你自己陷入什么样的盲点,你有执著就看不清真相。
可以说,庄子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你要从一种“重外而轻内”的态度转变,变成“重内而轻外”。
所谓的“重外而轻内”,一般人都是这样做。
你刚才所说的车子、房子、妻子等,正所谓世人所说的“五子登科”,什么都要,但是这些都是“重外”。
有的人会以为,得到这些就会快乐;但是问题是,得到这些之后又不见得快乐,说不定更加烦恼。
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问:是不是我们过于重视外在的一切?因为外在的东西有时候是没有限制的,像钱是没有人嫌多的,但是多少才算够呢?最后还是要问:多少才算够?你不能一直追逐这个东西,它的范围那么广,有趣的东西那么多,那你如何去求得到呢?因此我们最后还是要把焦点拉到自己的内心里面,让自己先定下来。
主持人:那您就先给我们说说,庄子的哲学,庄子所谓的“道”,能够在哪几个方面解决问题?傅佩荣:首先,“道”是一个整体,我自己从“道是整体”就得到很多启发。
譬如,我这一生是一个整体,我失意、得意的时候,整体加起来的总和是一样的;因此,得意的时候我不会太嚣张,失意的时候我不会太难过。
我反而会觉得,一个人要准备好,在失意的时候好好充实自己,调整自己的脚步,将来得意的时候才能走得更久;得意的时候就要珍惜,不要以为现在就胜过别人了,差得远呢,根本就还没有到顶点。
如果经常这样想的话,生命会常常保持着一种向上的动力。
其次,我学到庄子的“不得已”三个字,“不得已”是什么意思呢?不是勉强、委屈、被迫,而是当各种条件都成熟的时候,你就顺其自然。
我念庄子的书,发现从人的情绪、人心的变化到社会的各种复杂的、黑暗的侧面,庄子全部了解,没有人像庄子一样了解得这么透彻的,为什么?是因为他能够随时注意到各种人情世故的变化。
“不得已”就是说条件成熟,我就顺着去做,所以关键在于判断条件是否成熟;这就需要一种对人间的智慧判断,譬如,我们常常提到,庄子没有做过大官,但是他对于大官的心态,对于大官碰到国君的时候那种紧张、恐惧的心态完全了解。
我们学习《庄子》之后,至少在四个方面可以提供我们一些超越的观点,第一个是空间。
我们刚才就提过太空人,平常很多人见面聊家常,一见面就问:你家里有几平方米啊?不要羡慕别人,你再大也只不过在地球上,在中国这一个小小的地方。
主持人:就是在一粒米上面做一个微雕、微刻。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
美国有一位作家,叫做梭罗,他写过《瓦尔登湖》那一本书。
梭罗一个人住在瓦尔登湖畔两年零两个月,当地很多农夫很好奇,这位哈佛大学的哲学系毕业生怎么跑到湖边来住呢?有时候他到农村去买一些工具,别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湖边不觉得寂寞吗?他怎么回答?他表面上说“不会的”,心里想的是庄子的话。
他说:整个地球在宇宙里面是一个黑点,在黑点上面你问我,我们距离很远,寂寞不寂寞,这不是笑话吗?所以你看,庄子的书能够影响到外国人了。
也就是说,在空间上要化解各种相对的观念,不要羡慕别人地方大,或者有各种设备,不要羡慕这些。
主持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您说大鹏鸟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和作为一个小麻雀,其实也就差不太多,空间上并没有任何的限制。
傅佩荣:对,这一点非常好,为什么呢?这一点正好碰上庄子研究的核心问题。
注解《庄子》最有名的是郭象,郭象注解《庄子》有一个败笔,就是你刚才所指出来的:大鹏鸟当然要飞得高,飞得远;我是小麻雀,我本来就在地上跳,这叫各施其性。
但是不要忘记,庄子说的是比喻,他是说,每一个人生下来都像鱼一样,需要水,不能离开水;但是鱼可以变成鸟,代表人的生命很神秘,很特别,它可以转化。
从鱼变成鸟,变成鸟只需要空气,空气对人的限制绝对少于水对鱼的限制;鸟可以飞了,飞到九万里以后,完全不用动了,因为浮力已经够了。
所以,庄子是要用这个比喻,说明每一个人都有向上提升、转化的可能,即从身到心、到灵这一层层上升。
这是第一个超越,就是相对的空间可以化解。
第二个是时间上。
譬如,某某人活到八九十岁高寿,而这个孩子夭折了。
庄子怎么说,他说,高寿跟夭折根本不需要去分,你再高寿能比一只乌龟活得久吗?主持人:那当然比不上了。
傅佩荣:是啊,他说,你再高寿能够比得过一棵树木吗?主持人:那更比不上,树很轻易能活过千年啊。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所以庄子要我们突破时间的限制。
我们也知道,在时间的过程里面,如果你善用时间,一天就是一年;你如果珍惜时间,人的生命的时间分为客观的时间跟心理上的时间,往往我们最快乐的那一刹那,那一刹那就是永恒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