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九章 意志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中的意志与行为

心理学中的意志与行为

心理学中的意志与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志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

意志,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而我们的行为,又反过来反映和塑造着我们的意志。

什么是意志呢?简单来说,意志是指我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比如说,当我们决定每天早起锻炼,这就是一个有目的的决定。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天气多么寒冷,被窝多么温暖,我们都坚持起床去锻炼,这其中克服困难、坚持行动的过程,就是意志的体现。

意志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是自觉性,这意味着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做出决定。

比如一个学生自觉地决定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这就是意志自觉性的表现。

其次是果断性,即在复杂的情境中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决定。

比如在面对两个都很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时,能够果断地做出选择。

再次是坚韧性,指的是在行动过程中能够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和挫折。

就像一位创业者在经历多次失败后,仍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体现了意志的坚韧性。

最后是自制性,也就是能够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例如在愤怒的时候能够克制自己,不做出冲动的举动。

那么,意志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呢?意志为行为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当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想要减肥,这个目标就会转化为我们的意志,推动我们去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美食的诱惑或者身体的疲劳,坚强的意志会帮助我们抵制诱惑、克服疲劳,继续朝着目标前进。

同时,意志也能够调节行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比如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合理地调整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强度。

如果发现自己学习效率不高,意志会促使我们调整学习方法,以提高效率。

反过来,行为也对意志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重复某种行为,我们可以增强或削弱自己的意志。

比如一个人总是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渐渐地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缺乏自律的能力,从而削弱了自己的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心理学讲稿之意志

心理学讲稿之意志

第九章意志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的品质教学重点:知、情、意的关系,意志行动的特征,动机冲突教学难点:动机冲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1详细内容:人的心理是在理论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互相作用中发生的。

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

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三个内容:一、意志的概述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三、意志的品质和压力的应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可以自觉地确定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

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些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到达自觉意识的程度。

尽管它的动作可能非常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而人类的活动那么完全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案地实现的;并且“人离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考虑的、有方案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的前进的特征。

〞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把它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识附属于这个目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前提。

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

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念要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际动作。

假设说,感觉〔以及认识活动〕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

这后一个转化,即表现为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配或调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展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9.意志过程-学习要点-心理学基础知识

9.意志过程-学习要点-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要点意志过程1.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动的特征:具有自觉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关系:(1)意志过程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

(2)意志过程对认知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4.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过程的关系(1)情绪和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5.意志行动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6.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冲突(2)目的确立(3)方法选择(4)计划制定7.动机冲突的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8.执行决定阶段:(1)根据既定方案积极组织行动,实现预定目的(2)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9.挫折是指个体的动机、愿望、需要和行为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阻碍的情境和相应的反应。

10.挫折三要素: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11.挫折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①自然环境因素。

②社会环境因素。

③个体生理因素。

主观原因①动机强度②自我期望值③个人抱负水平④个人容忍力12.影响挫折反应的因素(1)对诱发挫折事件的认知(2)个人的挫折经历(3)个人的抱负水平(4)个体的自信心(5)个体的性格和气质上的差异13.意志品质:(1)自觉性(相反的品质: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果断性(相反的品质: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3)自制性(相反的品质:任性和怯懦)(4)坚韧性(相反的品质:动摇性和顽固性)14.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性教育,培养道德情感;(2)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养成良好的习惯;(4)榜样的作用;15.如何选择榜样?(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形象鲜明。

(2)榜样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

(3)榜样的示范对学习者来说要具有可行性。

(4)榜样的示范行为要有可信任性,即相信榜样作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身的要求,而不是有另外的目的。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需要、动机和意志
动机可以帮助个体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动力。
如何激发和调节意志力
通过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环境和寻求支持来激发和调节意志力。
意志力和行为改变
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改变不良习惯、克服困难并实现行为改变。
意志力和个人成就
良好的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实现个人成就和成功。
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性驱力和性动机
性驱力是个体与性行为相关的生理力量,性动机是指个体对性的渴望和热情。
基础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基础动机是满足个体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驱动力,而社会性动机是源于与他人的关系和群体的认同。
动机的激发和调节
奖惩机制是一种激发和调节动机的方式,通过提供奖励或施加惩罚来影响个体的行为。
意志力的定义和作用
意志力是个体坚持目标、克服困难并实现意愿的能力。
意志力研究的方法和评估
通过实验和自我评估等方法来研究和评估个体的意志力水平。
意志力和行为控制
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控制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和实现长期目标。
意志力的枯竭和挽救
长时间的意志力努力可能导致意志力枯竭,但可以通过休息和恢复来挽救。
意志力和自我效能
需要和欲望的区别
需要是个体的基本需求,而欲望是对满足这些需求的特定方式或对象的渴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了一个需求层次的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动机的类型
内在动机源于内部满足,外在动机源于外界奖励或惩罚。
受限制和பைடு நூலகம்受限制动机
受限制动机受到外在因素的约束,而非受限制动机是个体自发行为的结果。
意志力是个体自我控制和管理行为的关键。
意志力和积极思维

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的中间学科或边缘科学;又是一门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于一身的学科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因果研究、相关研究(相关本身并不提供因果的信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自然情境下实验室试验法—借助专门实验仪器)、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心理学流派:1.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华生,调查人的行为,看不见、摸不着2.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研究潜意识3.人文主义学—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自我实现4.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注意P4心理学研究对象示意图第二章:心理与脑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周围神经系统(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发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反射的类型:无条件反射(先天性)、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心理现象又是生理现象,被动接受(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以自己的操作而获得强化(奖赏或惩罚)的过程,有着很大的主动性跟行为有关(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扩散:条件反射的泛化(一点到多点)集中:条件反射的分化(多点到一点)第一信号系统: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构成的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由词、语言构成的信号系统(人类独有的)第三章:感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受性:器官的敏锐程度感受阈限:刺激量程度后像: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注意正反后像)统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适应:由于感受器再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以 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意志发展的重要性
1 自立能力
意志的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 基础。
2 坚持不懈
具备良好的意能力。
3 自信心
意志力的发展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总结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对于其自立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了解意志的定 义、重要性以及促进意志发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发 展环境和支持。
3
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定期锻炼、规 律作息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
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
游戏和意志力
研究表明,通过参与有挑战性的 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意志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亲子交流与意志力
积极的亲子交流和温暖的亲子关 系与儿童的意志发展存在正向关 联。
奖励制度
使用奖励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学前 儿童的积极行为和意志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了解意志的定义、意志发展 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方法。
意志的定义
1 自我控制
意志是个体控制自己行为 的能力,包括抑制冲动, 制定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毅 力。
2 决心
引导个体坚持并全力以赴 实现所设立的目标,即使 遇到困难或诱惑。
3 自律
学校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环境和课程内容对意志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与同伴的互动关系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方法
1
设定目标
帮助儿童设定具体而可行的目标,并提
奖励激励

心理学概论意志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因为动机斗争情况很复杂, 有时非常激烈, 所 以往往使人表现出情绪担心、彷徨不安或犹豫 不定等心理状态。
动机斗争结果是一个动机成为优势动机。伴随 动机斗争处理, 行为也就基本定向了, 所引发心 理状态会随之减弱或消除, 于是就产生了确定目 标过程。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21页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最经济、最优化方法。 2. 制订计划
依据行动目标与选择方法制订行动详细方法, 包含行动程序。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23页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二、执行决定
执行决定就是将准备阶段已作出决 定付诸实施, 它是意志行动关键步骤和 完成阶段。同时, 因为执行决定过程已 从“头脑中计划”过分到“实际行 动”, 它需要克服更多内、外部困难, 因而更能表达出一个人意志水平。
挫折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一个主观感受, 并不完全由挫折情境决定。
(一) 挫折承受力涵义
指个体碰到挫折时, 能够摆脱困扰以防 止心理与行为失常能力。
不一样人, 挫折承受力存在差异, 即使同
一个人, 对不一样挫折情境承受力也存在
差异。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32页
第三节 意志行动中挫折
(二) 影响挫折承受力原因 1.生理条件(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人挫折承受力很 好) 2.认知原因(艾利斯ABC理论) 3.人格原因(个性倾向性<如理想>和较稳定心理 特征<如性格、气质>对挫折也有很大影响) 4.个体经验(研究表明,两种生活经验能增强人挫 折承受力: “历尽沧桑”人和“有良好教养”人; 也有两种经验弱化人挫折承受力: 从小娇生惯养, 生活一帆风顺人,另一个是从幼儿期开始,接连 遭受强烈挫折人。) 5.挫折强度和频率 6.社会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意志的生理基础 • 1 中央前回皮层运动区:支配随意动作; • 2 额叶:尤是前额,与最高级整合关联,有特别 意义。 • 3 第二信号系统:目的与手段都借助语言。 • 三 意志与认识、情感 • (一)意志与认识 • 1 意志依赖认识。“行成于思” • 2 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影响。“科学上没有 平坦的大路可走。”
第九章
第一节
意志
意志概述
•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 有坚忍不拔之志”。人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 造世界。意志就产生于人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一 意志的概念
•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自己的行为, 并与克服困难相结合的心理过程。 特征:明确的目的性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二节
一 采取决定阶段
意志行动分析
• • • • • • • •
意志行动: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关键) 想了——就干了! 1 确立目的 复杂的行动行动之前的酝酿阶段 中,动机斗争——确立目的。 双趋、双避、趋避 2 选择方法:选择、权衡——行动计划。
• 二 执行决定阶段:付诸实际 • 面对困难:内部的、外部的、主观的、客 观的——动摇、矛盾的多种心理成分—— 调整行为。 • 挫折感的正确对待;成就感的正确对待。 • “北京市创拓有限公司”——陈中华
第三节 意志品质及培养
• 一 意志品质 • 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 点就是意志品质。 (一)自觉性和受暗示性、独断性。 (二)果断性与优柔寡断、草率。 (三)坚毅性或固执性 (四)自制力或任性。 • 四者相互联系,表现在人的行动中。
。 2 、 组织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 3 、加强自我锻炼 ,培养自我控制 能力。 4 、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 用。
• (二)意志与情感 • 1 情感是意志的动力。“没有人的情感, 就没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 2 意志调节、控制情感。“理智战胜情 感”。 • “战胜死亡之海的林德曼” • 四 意志与现实的依存性 • 意志是自由的吗?是!人能支配自己的行 为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 意志是不自由的吗?是!受客观现实制约。 符合规律。 • 所以,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 • 科学家认为: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 动的三大要素。 • 孟子:对于重任在肩的人,仅仅“才全” 是不成的,甚至再加上“德备”也还不够, 还必须“志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