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护理查案

合集下载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护理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护理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护理横纹肌溶解症定义:是由于挤压、运动、⾼热、药物、炎症等原因所致横纹肌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细胞外液及⾎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dingyi定义⾮物理性原因--药物:抗组胺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症药:奋乃静氯丙嗪、镇静催眠药:巴⽐妥、苯⼆氮类、成瘾药、降脂药:他汀类、其它,如利尿剂、抗⽣素、免疫机制等。

据⽂献报道,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达150余种,部分他汀类降脂药物(洛伐他汀、⾟伐他汀、普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已经明确;如果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红霉素、甲红霉素、阿齐霉素、伊曲康唑、华法令、双⾹⾖素、地⾼⾟、吉⾮贝齐、环孢素、氯唑沙宗等)合⽤时发⽣横纹肌溶解的机会增加,酗酒也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原因之⼀。

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机理: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1: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2:横纹肌溶解症的辅助检查:⾎肌酸激酶增⾼⾎、尿肌红蛋⽩增⾼⾎⽣化指标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护理措施:⼼理护理:由于起病突然,患者及家属感到恐慌焦虑,情绪低落。

护⼠应主动与家属沟通,以成功病例⿎励患者,消除紧张及恐惧⼼理,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

⼼电监测及实验室监测:持续⼼电监护,密切评估⼼率、律的变化以及呼吸情况,防⽌液体超负荷。

动态监测⾎清的肌酸激酶的变化,每8⼩时监测1次,直到连续监测回降为⽌。

严密监测⾎清电解质,特别时钾离⼦,纠正酸碱平衡。

监测凝⾎机制,各种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观察有⽆新增淤斑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

观察疼痛性质及疼痛的发展趋势。

尽量减少医疗性操作,减少不适。

必要时给予⽌痛药物。

饮⾷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尽量减少含钾⾷物的摄⼊,如橘⼦,⾹蕉,红枣,蘑菇。

加强营养,给予低盐优质⾼蛋⽩饮⾷。

横纹肌溶解护理查房

横纹肌溶解护理查房
• 需密切检测肾功能状况,定期复查。
• 如持续出现血尿,提示肌细胞损伤严重。需密切 检测肾功能状况,定期复查。
3)观察并准确记录尿量,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应及 时通知医生处理,预防发生急性肾衰竭(ARF)。
• ARF的典型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肌红蛋白尿,尿 中褐色颗粒状管型及血清肌酐急剧增高,严重的源自电解质紊乱还可导致心脏、中枢系统症状。
毒、肠道病毒、EB病毒、HIV、单纯疱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如弯曲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
球菌、链球菌、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大肠杆 菌、军团菌等。
其他:如螺旋体、曲霉菌、念珠菌、疟原虫、 弓形体、毛线虫等。
非创伤性因素
• 药物和毒物 降血脂药:如苯托贝特、环丙贝特、西立伐他汀、
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若同时服用 酮康唑、环孢素、左旋甲状腺素等药物更容易发 生。
高/低钠血症、低磷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坏死性 胰腺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遗传性疾病
多见干儿童,主要有棕榈酰肉毒碱转移酶缺乏、呼 吸链酶缺乏、家族性反复肌红蛋白尿等疾病。
临床症状
• 表现轻重不一,肌肉损伤症状早期可无或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无力、疼痛,并迅速加重, 一般持续4~5天。
常见问题
• 能否治愈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能治愈,若再次接触相应致病
因素,可能复发。
• 能活多久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合
并严重肾损伤可致死。
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
• 合理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及高糖、高维生素食 物。
• 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每个月复查一次肾功 能,连续6个月。
• 适当运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量运动; 过量运动所致的血尿,肌肉痛应及时就医。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个案查房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个案查房
湘潭市中心医院EICU
病例介绍
2014.9.3 我院门诊 ECG:窦性心动过速 T波形态 尖 心室早期复极
入院诊断: 1、全身乏力查因: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2.窦性心动过速
湘潭市中心医院EICU
病例介 绍
现病史: 患者分别于2012年3月及5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全身乏力不
适,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无头晕头痛,无腹痛 腹泻,无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曾在广州,湘雅及当地医院就 诊,考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无 后遗症。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呕吐不适,为胃内容 物,逐渐开始出现四肢无力,伴有胸闷,气促等不适,就诊于 湘潭县人民医院,诊断不详,为行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病程 中,患者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皮皮 疹,肌肉疼痛。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及睡眠欠佳,大小 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个案查房
湘潭市中心医院 EICU
主要内容
1 、病例介绍 2、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医学知识介绍 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特殊化验指标解读 4、血液滤过及血浆置换的治疗配合与护理 5、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情观察与抢救
6、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护理诊断与护 理措施
湘潭市中心医院EICU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
物理性原因
挤压 与 创伤 运动及肌肉过度活动
电击 高热
非物理性原因
药物 毒物 感染 电解质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专家称小龙虾食用者患病元凶可能系未知毒素
物理性原因--挤压与创伤
任何原因所致的躯体、尤其是肢体受压,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地震、塌方、战争、交通事故等灾害引起 的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挤压综合征,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横纹肌溶解症护理策略

横纹肌溶解症护理策略

横纹肌溶解症护理策略
概述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常见于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

本文档旨在为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提供护理策略,以帮助其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护理策略
1. 早期识别与监测:
- 定期进行肌酸激酶(CK)等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肌肉无力、疼痛、尿色变深等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2. 液体管理:
- 加强水分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平衡。

- 如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需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液体限制。

3. 营养支持:
- 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有助于促进肌肉修复和康复。

- 如患者有饮食限制或特殊需求,应咨询专业营养师进行个性化饮食管理。

4. 活动与康复:
- 不宜过度运动或过度劳累,以免进一步损伤肌肉。

- 遵循康复师的建议进行适度的肌肉锻炼和恢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肌肉功能和预防再次发作。

5. 教育与心理支持:
- 为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知识,帮助其了解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6. 预防措施:
- 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特别是在过于炎热的环境下。

- 确保充分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性体力活动。

-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着透气、防护性好的服装和使用防晒霜等。

结论
综上所述,横纹肌溶解症的护理策略主要包括早期识别与监测、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活动与康复、教育与心理支持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促进康
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横纹肌溶解症护理指导

横纹肌溶解症护理指导

横纹肌溶解症护理指导概述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病情,常见于骨骼肌损伤、中毒或其他病理状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护理指导,以确保其获得最佳的护理和康复。

护理措施以下是横纹肌溶解症护理的基本措施:1.知识普及:患者和家属应了解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症状和并发症,以便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2.水化治疗: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尿液浓缩和肾脏损害。

医护人员应监测尿量和尿液的颜色,及时纠正脱水情况。

3.监测肌酸激酶(CK)水平:定期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水平,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肌肉疼痛和肌无力等症状。

4.预防肾损害:患者应避免使用肾脏有毒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强利尿药物。

必要时应进行肾功能监测和适当的药物调整。

5.休息与康复: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和缓解肌肉紧张,同时进行适度的运动康复。

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6.心理支持: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

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

紧急情况处理在横纹肌溶解症的急性期和并发症发展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就医: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在就医过程中,告知医生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便医生能尽快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2.补液和碱化尿液:紧急情况下,静脉输液是必要的,以补充体液和维持肾功能。

碳酸氢盐可以用于碱化尿液,以减少尿液中的肌红蛋白沉积。

3.监测电解质平衡:在急性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尤其是钙、钾和磷。

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电解质调整。

4.维持循环稳定:确保患者的循环稳定,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问题。

结论横纹肌溶解症的护理需要综合团队的努力,包括医生、护士和家庭成员。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紧急情况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发展。

横纹肌溶解护理查案

横纹肌溶解护理查案

促进康复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 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 练等,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焦 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 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确保护理效果。
03
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
疼痛预防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解疼 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为后续 护理提供依据。
食结构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了解其心理需求和情 绪状态。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其缓解焦 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家 庭支持和关爱。
04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肾功能不全
总结词
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横纹肌溶解并发症,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等 。
护理诊断
疼痛
由于肌肉损伤导致疼痛, 需要采取缓解疼痛的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功能障碍
肌肉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活 动受限,需要协助患者进 行康复训练。
焦虑和恐惧
患者可能因为病情严重而 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需 要给予心理支持。
护理目标与计划
01
02
03
04
缓解疼痛
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措 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面的知识。
生活方式调整
02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促进康
复。
心理支持
03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
树立康复信心。

一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个案护理

病例介绍
来院时情况
入科体查
个人史 既往史 检验指标
7月13日双下肢疼痛明显,排褐色尿液,由家 人搀扶至急诊科。
双下肢皮温稍高、按压痛、活动障碍,轻度 浮肿,肌力正常,无红肿。
未婚未育,平常喜欢运动。
体健
CK 31347.4u/L,CK-MB 840.3u/L,CTNT 及心电图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
诊疗经过
7月16日
昨日尿量1900ML。综合生化 CK-MB 567U/l,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432U/l ,天门冬氨酸氨基酶1191U/l,乳酸脱氢酶732U/l , 血沉
43mm/h 。考虑横纹肌溶解导致,予加大补液,利尿,碱化尿液及维
持电解质平衡,护肾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尿量。
4
7月15日
双下肢酸痛好转,尿褐色较前淡,昨日尿量
1750ML,辅助检查:尿常规 亚硝酸盐阳性,红细胞计 数 24/ul,白细胞计数398/ul。心脏+心功,四肢软组织彩
3
超未见异常。患者尿常规定量 提示尿路感染,予“头孢
呋辛”抗感染,“碳酸氢纳”碱化尿液,嘱多饮水。
7月14日
以“横纹肌溶解症”收入院。7-14复查CK
2
29752u/L,CK-MB820.6u/L,乳酸脱氢酶2532U/L,天门
冬氨酸氨基酶865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87U/L。
7月13日
1
搀扶至急诊,全身肌肉酸
痛,尿液褐色。查心肌四酶CK
31347.4u/L,CK-MB840.3u/L,
CTNT及心电图未见异常。
诊疗经过
Hale Waihona Puke 5 87月17日昨日尿量1200ML,双下肢酸痛明显好转,尿液颜色黄 色,辅助检查:血管炎二项,抗核提取物抗体测定、风湿3等未 见异常。透析科会诊:结合体查及病史,考虑横纹肌溶解症,24 小时尿量大于1000ML,肌酐无进行性升高,无透析指征。予继 续加大补液,利尿,碱化尿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密切观 察尿量。

横纹肌溶解护理查案医学PPT课件

横纹肌溶解护理查案医学PPT课件
任何原因所致的躯体、尤其是肢体受压,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地震、塌方、战争、交通事故等灾害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 现的挤压综合征,在临床比较常见。
一氧化碳中毒、究竟中毒所引起的昏睡、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肢 体长期受压。
各种肌肉创伤,包括拷打和外伤。
13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
非物理性原因—药物
镇静催眠药 成瘾药 巴比妥、苯二氮类 成瘾药
分解为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 诱发氧自由基形成 清除血管舒张因子NO 小管缺血性损伤
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低血容量或脱水
血液重新分布 酸性尿 肾脏缺血
急性肾衰竭
17
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如昏睡所致单侧 肢体受压,表现为受压肢体比对侧明显肿胀、疼痛,甚至出现急性
抗组胺剂 苯海拉明
降脂药 他汀类 贝特 类 降脂药 他汀类 贝特类
抗精神病药 其他:如利尿剂、 抗抑郁药 其他:如利尿剂、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 奋乃静、氯 抗生素、免疫抑 等 丙嗪 制剂等
14
横纹肌溶解的发病机制
病因 引起细胞破坏的机制
挤压、创伤、剧烈运动或肌肉活动过度、 直接损伤细胞内膜 电击 血管闭塞、受压、休克、高热及各种原因 肌细胞能量耗竭,进而影响钠-钾-ATP酶 所致的肌细胞缺血缺氧 和钙-钠的交换 低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 影响钠-钾泵的功能
BP:123/77mmHg 。神志清,精神一般,未诉明显不适,饮食、睡
眠好,大小便正常,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稍高。
入院诊断:1.热射病 2.横纹肌溶解 既往体检,父母体健,无家族史。
4
病例介绍
现病史:患者于 08月05日于室外工作时大量出汗后出现四肢肌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纹肌长什么样?
9
什么叫横纹肌?
骨骼肌又称横纹肌,肌肉中的一种。人体大约有600多块骨骼肌。 骨骼肌(在此之后只称作肌肉)是由数以千计,具有收缩能力的肌 细胞(亦称肌纤维)所组成,并且由结缔组织所覆盖和接合在一起。 任何的体育活动,都是骨骼肌收缩的成果,人体共有600多条骨骼
肌,约占全身重量的40%。
任何原因所致的躯体、尤其是肢体受压,均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地震、塌方、战争、交通事故等灾害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 现的挤压综合征,在临床比较常见。
一氧化碳中毒、究竟中毒所引起的昏睡、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肢 体长期受压。
各种肌肉创伤,包括拷打和外伤。
13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
非物理性原因—药物
镇静催眠药 成瘾药 巴比妥、苯二氮类 成瘾药
5
病例介绍
住院经过:入院后给予泮托拉唑抑酸护胃、还原性谷胱甘肽保肝降
酶、头孢曲松预防感染、黄芪补中益气保肾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后症状好转,无后遗症。于08-07复查血生化:
日期 项目 08-05 (急诊) 08-06 (复诊) 08-07 谷草(U/L) 谷丙 0-40 (U/L) 0-50 50 344 286 116 133 133 CK(U/L) CK-MB 尿素氮 肌酐 (mmol/ (mmol/L) 30-200 (U/L) 44-118 0-25 L) 2.5-8.3 8.1 6.6 4 208 108.7 80.4 674 24290 14870 45 未查 246 肌红蛋白 C-反应蛋 (ug/L) 白(mg/L) 0-90 0-6 未查 3329 316 未查 28.2 15.7
5、指导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
(1) 疼痛时尽量深呼吸,转移注意力。(2) 取舒适的体位。(3) 局部轻轻按摩,不可 用力。(4)保持情绪稳定,防止焦虑情绪引起疼痛加深。(6)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执行
保护性医疗制度,耐心听取患者倾诉,给予适当安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痛阈。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由于起病突然,病情凶险,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一时不能接受,可出现恐惧、焦虑情绪,护士应主动
分解为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 诱发氧自由基形成 清除血管舒张因子NO 小管缺血性损伤
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低血容量或脱水
血液重新分布 酸性尿 肾脏缺血
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如昏睡所致单侧 肢体受压,表现为受压肢体比对侧明显肿胀、疼痛,甚至出现急性
▼肌红蛋白在肝中代谢较快,且代谢率难以预测,血中或尿液中肌 红蛋白检测敏感性不高
血、尿肌红蛋白
正常情况下,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很少。当大量肌肉组织 破坏时,肌红蛋白从细胞中释放入血并从肾脏滤过,使血、 尿肌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深红棕色的肌红蛋白尿, 尿隐血试验阳性而镜检可无明显红细胞,尿沉渣检查可见 棕色色素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抗组胺剂 苯海拉明
降脂药 他汀类 贝特 类 降脂药 他汀类 贝特类
抗精神病药 其他:如利尿剂、 抗抑郁药 其他:如利尿剂、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 奋乃静、氯 抗生素、免疫抑 等 丙嗪 制剂等
14
横纹肌溶解的发病机制
病因 引起细胞破坏的机制
挤压、创伤、剧烈运动或肌肉活动过度、 直接损伤细胞内膜 电击 血管闭塞、受压、休克、高热及各种原因 肌细胞能量耗竭,进而影响钠-钾-ATP酶 所致的肌细胞缺血缺氧 和钙-钠的交换 低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 影响钠-钾泵的功能
正常:<0.5ng/ml;
轻度升高≥0.5-2 ng/ml; 明显升高:≥10 ng/ml)
4
病情观察及 抢救
病情观察与抢救准备
1、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心率、体温等生命体 征变化。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色,尿排出量应维持在300ml/h,防止 急性肾功能衰竭。 3、密切观察电解质变化,RM多合并高钾血症,可引起严重心率失常或心 跳骤停,给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 4、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张力、色泽,有无瘀斑、瘀点,谨防DIC的发 生,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 5、备好吸痰装置。保证抢救车物品齐全、性能良好,以备不时之需。
10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
物理性原因 非物理性原因 药物 毒物 感染 电解质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挤压与创伤 运动与肌肉过度活动 电击 高热
11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
小龙虾的虾头易潜伏细菌、寄生虫, 所以一般不要食用;洗虾粉中含有工 业强酸“草酸”.
12
横纹肌溶解的病因
物理性原因—挤压与创伤
6
病例介绍
患者无自觉不适,拒绝进一步治疗,强烈要求出院,告知病情无效, 遵医嘱办理出院手续。嘱其注意休息,不适随诊。
7
2
横纹肌溶解 相关知识
8
横纹肌溶解的定义
横纹肌溶解症是由于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所导致 横纹肌破坏和溶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 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 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P6、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管道等侵入性操作有关。
P7、有受伤的危险:与神志障碍有关。 P8、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神志障碍及抽搐有关。 P9、体温高热:与组织吸收及感染有关。
31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部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增加病 人舒适度。 3、密切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协助患者翻身,动作轻柔,及时更换脏、 湿的衣服、被套,对于不愿翻身的患者,告知翻身的重要性,必要时给 予压疮帖保护。 4、加强空气流通,定期空气消毒机消毒,保持病室清洁。
22
肌酸激酶
◆血清肌酶学指标
▼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是最可靠、最敏感的指标
★ CK﹥1000U/L, 提示肌肉损伤
★ CK﹥20000U/L,出现肌红蛋白尿
血、尿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
▼血肌红蛋白阳性率为50% ▼肌红蛋白﹥0.5-1.5mg/dl时,开始从肾脏滤出,出现肌红蛋白尿 ▼肌红蛋白尿时显微镜检无RBC,而尿隐血试验阳性
PCT:是一种多肽激素,在正常人血中低于0.5ng/ml,在脓毒血症、败
血症患者其浓度显著增高,可达1000ng/ml,是正常人的2000倍。 PCT 浓度和炎症严重程度成正比,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 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又可作为诊断和监控严重细菌感染及脓毒血症、 败血症等疾病的理想指标。 PCT结果分为:
温升高,无胸闷、气喘等不适,急诊120来我院,急查血生化:
日期 项目 08-05 (急诊) 08-06 (复诊) 谷草(U/L) 谷丙 0-40 (U/L) 0-50 50 344 116 133 CK(U/L) CK-MB 尿素氮 肌酐 (mmol/ (mmol/L) 30-200 (U/L) 44-118 0-25 L) 2.5-8.3 8.1 6.6 208 108.7 674 24290 45 未查 肌红蛋白 C-反应蛋 (ug/L) 白(mg/L) 0-90 0-6 未查 3329 未查 28.2
与患者沟通,说明疾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配合要求,并予
以心理安抚,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 护理。
知识宣教:
由于无力、肌痛及肌肉肿胀, 患者不愿翻身, 容易影响 局部血液循环并形成压疮。要向患者详细讲解翻身的必 要性并协助翻身。并指导患者或协助其活动肢体,以 防下肢DVT。
THANK YOU
护理查房
2017.08 刘xx


1 2
3 4
病例介绍
横纹肌溶解相关知识 横纹肌溶解特殊化验指标
横纹肌溶解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5
1
病例介绍
3
病例介绍
患者王xx,男,37岁,因“四肢肌肉痉挛疼痛1天”为主诉于2017-0806 11:00步行入病房。 入 科 查 体 : T : 36.5℃ , P : 80 次 / 分 , R : 18 次 / 分 ,
3
横纹肌溶解的治疗
治疗原则:及时、积极地补液、充分水化,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清除 对机体有害的物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行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肾 脏替代、器官支持治疗。
3
特殊化验指 标解读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K)是反映肌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不仅用于 诊断,还可以反映预后。 CK在发生肌肉损伤后12小时内开始升高,1-3天达到高峰,35天后开始下降,如下降速度缓慢则提示可能存在进行性的肌 肉损伤。 CK 超过正常峰值 5 倍以上对横纹肌溶解有诊断意义,尤其是 CK-MM同功酶增高的患者。
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表现。
全身表现:全身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如昏睡所致单侧 肢体受压,表现为受压肢体比对侧明显肿胀、疼痛,甚至出现急性
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表现。
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三联征”:肌痛、乏力和深色尿
横纹肌溶解的治疗
1
病因治疗
2
横纹肌溶解本身的治疗 并发症或合并症的防治
BP:123/77mmHg 。神志清,精神一般,未诉明显不适,饮食、睡
眠好,大小便正常,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稍高。
入院诊断:1.热射病 2.横纹肌溶解 既往体检,父母体健,无家族史。
4
病例介绍
现病史:患者于 08月05日于室外工作时大量出汗后出现四肢肌肉
痉挛疼痛,四肢僵硬不能活动,伴面部麻木感,无关节疼痛、体
增高,影响内环境的稳定,导致急性肾衰竭。
严重患者可出现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肝 损害、呼吸窘迫综合征、循环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甚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