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精美秋景图片欣赏
《故都的秋》ppt课件

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秋雨里,柳永 读到的是凄苦。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
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 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读懂客观现实—感,体会思想感情—悟)
散文鉴赏方法
▪ 1整体把握文章; ▪ 2要透过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景物,
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秋风中, 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 秋景描绘呢?试从主客观分析?
客观:这的是自景然物 色本 彩身 。固有的物征,是北京秋天 主观:作旧家中个国人 时的 代善 的感 抑气 郁质 环境
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悲凉”本是形容消极、低落情绪的,可为什么作者把 “悲凉”用在赞美故都之秋的文字中(文眼句),而不用 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方法:联系背景)
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 3要自觉地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修
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赏。
课外拓展
请将课文中的情境仿写成一首小令。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落地, 落寞人在故都。
请同学写出有关“秋”的四个 名句,并赏析其是如何做到情 景交融的。
“味”,写下散文《故都的秋》。
背景介绍
古诗中的秋天画卷:五首秋天古诗品鉴

古诗中的秋天画卷:五首秋天古诗品鉴《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居秋暝》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秋日山居图。
诗的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和季节(秋),一个“空”字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而“新雨后”则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清新之感。
“晚来秋”三字,将秋意融入傍晚的氛围中,让人体会到秋天的凉意和宁静。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堪称千古名句。
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缓缓流淌。
这里,诗人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明月、松林是静景,清泉是动景,动静相衬,更显山林的清幽寂静。
明月与松林的搭配,给人一种高洁、清幽的感觉,清泉在山石上流动,不仅有视觉上的灵动,还能让人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人物活动。
竹林中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归来的女子;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是渔舟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以动写静,通过“竹喧”和“莲动”来衬托出山林的静谧,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整个山居秋景更加富有生机。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尽管春天的芳华已经消逝,但这秋天的美景同样迷人,自己愿意留在这里。
这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宁静、清幽的秋日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也反映出他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将秋日的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秋词》打破了传统的悲秋基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秋日情怀。
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指出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就容易产生悲凉寂寞的情绪,为下文的转折做铺垫。
“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却独树一帜,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和独特视角。
《山居秋暝》诗词鉴赏

《山居秋暝》诗词鉴赏相关推荐《山居秋暝》诗词鉴赏《山居秋暝》诗词鉴赏1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著名代表作品,历来为人们所赞颂。
此诗写于后期,是他隐居蓝田辋川山庄时的作品。
这个山庄,原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山庄”,天宝年间转到王维手中,称为“辋川别业”(即别墅)。
这个别墅,山水绝胜,王维常为道友裴迪(也是田园山水诗坛的重要诗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王维笃信佛学,长斋禅诵,妻亡也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过着恬静优闲生活。
以题咏“辋川二十景”为内容的《辋川集》(与裴迪的唱和诗集),就是这些生活的纪录。
这首《山居秋暝》和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诗,都是王维描写山村景色和农家生活的名篇。
《山居秋螟》主要写山村秋日雨后薄暮之景,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闲,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诗的文字浅显,不须多解,只是诗的意境幽深,诗情诗味特浓,值得好好玩味。
山居,即山村。
居,指居所。
秋暝,暝,(读míng又读mīng),夜晚、日暮。
秋暝,即秋天傍晚。
首联,先点出:雨后秋山薄暮时分的清新气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是说,静穆空山雨后初晴,秋天晚景特别清新。
这头一句,是写“空山”,第二句写“秋暝”,紧扣了诗题,而“空山”二字,更是主宰着全诗。
特别是这个“空”字,在王维诗歌中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
翻阅王诗,就会发现他好用“空”字来写意。
如:“空山不见人”(《鹿柴》)、“夜静青山空”(《鸟鸣涧》)、“空居法云外”(《登辨觉寺》)、“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等等。
读了全诗,你就会理解王诗中的“空”,常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空虚的“空”,而是色相皆空的“空”,诗人能够使自己心向空门以销除缠身的一切烦恼。
因此,这里的“空山”,当然不是“濯濯童山”(光头山),而是指超逸绝尘、别有境界的静穆之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句诗摘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清新淡雅,富有禅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解读这句诗,并探讨它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一、自然景观的描绘这句诗以空山、新雨、晚来秋等自然意象为背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在不同季节里的美丽和变化。
空山新雨后,整个山野被雨水滋润,清新宜人;而“天气晚来秋”,微凉的风吹拂着,渐次侵入人们的生活。
明月松间照,诗人通过描绘松树下的明月照耀,展现出夜晚的宁静和肃穆;清泉石上流,则是在描述清澈见底的小溪清泉,流淌在光洁的石上,水波荡漾,宛如一幅清新的画卷。
这些景物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二、哲思人生的意境这句诗以“空山新雨后”为首句,写出了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而“天气晚来秋”则写出了大自然的肃穆和深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把大自然中最真挚的一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的一切烦恼和纷扰都可以得到放松和解脱,心灵也变得纯净和清澈。
这句诗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物,更像是在借助自然景物,诉说了人生的哲理。
它要告诉我们,就像大自然一样,人生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变化,然而,只有在这种变化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美丽。
三、情感的表达和抒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新鲜空气和清凉气息的喜爱,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是对大自然美丽景物的赞美和颂扬。
这些诗句所包含的感情,细腻而真挚,使得读者在品读时也不禁被诗人的情感所感染和触动。
这也是这句诗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四、唐诗的艺术特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诗是典型的唐诗作品,具有典型的唐诗艺术特点。
诗句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形象感。
诗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空山新雨”和“天气晚来秋”为对比,表达了自然从清新到肃穆的变化,增添了诗句的意境和艺术美感。
以动衬静的意境美——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以动衬静的意境美——王维《山居秋暝》赏析王维(701年-761年),是唐朝诗人,也是宋朝文豪苏轼的偶像,是山水诗的鼻祖,《山居秋暝》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它不仅体现了王维丰富的意境美,也展示了他关于山水、山水景观与山水文化的价值追求。
王维的《山居秋暝》包含有充分的节奏感,只有四句,但每句都有着深刻的意境美,第一句“空山新雨后”,映射了遥远的山色,雨后山色变得更加迷离而又神秘;第二句“天气晚来秋”,暗示了季节的变迁,秋天的气息即将开始;第三句“明月松间照”,把读者带入到有月光洒落的森林之中,月光在松林中洒落,使山林充满诗意;第四句“清泉石上流”,是该诗最为晶莹剔透的一句,把读者带入绿荫深处,以清澈的溪水活跃山林,将一幅朦胧清新山水景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山居秋暝》充满了王维丰富的意境美,他在山水美学中深入研究,强调山水景观与山水文化的价值,使其山水景观和精神大小呼应,把心灵的跃动和山水的宁静结合在一起。
他的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了一个神秘、精致、清新的秋晨山居的意境,形成了引人入胜的山水美学空间,让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体会到山林的祥和、自然的安详,褒扬了自然界的静态之美。
山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维以最丰富的意境美赞美自然,把山水和静态的精神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在他的诗作之中感
受到宁静的山林,体会不同的山水之乐。
更重要的是,王维的《山居秋暝》丰富了中国文化,展示了中国文化对自然的尊重,也为我们追求山水文化、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王维的《山居秋暝》不仅是一首凝练而优美的诗歌,也体现了他丰富的意境美,将山水景观与山水文化的价值追求融合在一起,这正是王维优秀的山水诗作的典型之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全诗为: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故都的秋》ppt课件

文体知识
地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与诗歌、小说、戏剧 位 并称为四大文学样式。
特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其取材自由广泛,形式灵活多样; 点 “神不散”是 指其立意明确而集中。
情境导入
中国文人似乎都有一种悲秋情 结,无数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去诠 释心中的秋。你能背诵有关于秋的 诗词吗?
联系旧知——秋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万里悲秋长其作色客,惨百淡年,多烟病飞独云登敛台。——杜甫《登高》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自古逢秋悲其寂气寥,栗我冽言,秋砭日人胜肌春骨朝。——刘禹锡《秋词》 落霞与孤鹜其齐意飞,萧秋条水,共山长川天寂一寥色。 ——唐·王勃其《声秋凄日切登,洪府呼滕号王愤阁发饯别序》
1923年,他又发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进一步巩固了其在 文坛的地位。1923年至1926年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 学、广东大学等高等学府执教,传道授业解惑。
(1896-1945) 在日本留学期间
写作背景
1930年3月,郁达夫积极参与并发起成立了“左 联”,致力于文学革新。1934年8月,他深情创作散 文《故都的秋》,展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抗战全面 爆发后,他毫不犹豫地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 亡至苏门答腊,即便身处异乡,亦坚持抗战宣传。
07 思考探究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 “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对故都之秋的向往 眷念之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贯穿点是故都之秋的特点即“清、静、悲凉”。
山居秋暝 登高 月下独酌其一 原文释义

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注释暝(mí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笑语喧哗。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 人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 无情,更在斜阳外:
密秋 林风 之萧 中瑟 ,, 相层 信林 自尽 有染 一, 番一 别片 样金 味黄 道; :阳
光 下 , 走 在 这
空
精 美 秋 景
山 新 雨 后
图,
片天
欣气
赏晚
来
秋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帝瑟
报 与 桃 花 一 处
瑟 西 风 满 院 栽
开蕊
:寒
香
冷
蝶
难
来自 ,古 便逢 引秋 诗悲 情寂 到寥 碧, 霄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欲 寄 彩 笺 兼 尺 素 , 山 长 水 阔 知 何 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 金甲:
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 惟有鸡冠花不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