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1.绪论
生物安全PPT课件

物—转基因螨的释放申请就遭到有关科
学家联盟(Union Concerned
Scientist,简称UCS)的抵制。指出:目
前已有相当数量的转基因节肢动物正在
研究或者将提出释放申请,包括地中海
果蝇、蚊子、蜜蜂以及棉铃虫等昆虫,
这些转基因节肢动物存在着巨大的潜在
.
15
欧共体15个国家中,释放量最大的 是法国93个GMO,其次为比利时59、 英国50、荷兰44等等。根据欧共体 下设的欧洲专门事务委员会签发的 “GMO审慎地向环境释放”的命令, 要商业化必须经大多数成员国的同意。 到1995年底只有部分申请报告被批 准,其中3个是疫苗,1个是抗除草 剂烟草。
☻总之,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广阔,它在疾病诊 断、药物生产、环境保护及解决人口不断增长 对粮食的需求方面将发挥较大的作用,并将产 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
19
9.2 GMO潜在的风险
☻从重组DNA技术研究一开始就有人提出潜在 的风险问题。尽管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GMO产品上市,但争论及反对之声始终不断。 1995年12月,Gene Exchange上登载着当 美国环境保护署批准抗虫转基因玉米和棉花 商业化后,就受到环境保护团体及有组织农 民的强烈反对。原因是抗虫基因均来自细菌
Rhizobium meliloti已投入市场。
.
14
1991~1994年间,欧共体国家有311种 GMO经法律批准向环境中释放,包括油 菜、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作物种类和桉 树、杨树等共17个物种共291个GMO。 释放作物最多的是油菜,计95次,其次为 玉米58次,马铃薯41次,甜菜36次等等。 释放的微生物共7种20个GMO,数量最 多的是Pseudomonas 7次,其次有5次 等等,还包括转基因噬菌体M13 1次。
生物安全ppt课件初中

应对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 效控制,病例数逐渐减少,最终得到 了完全控制。
案例总结
该案例表明,在应对传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案例三
教育内容
包括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实验室 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背景
某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 意识和技能,开展了一系列生物 安全教育活动。
健康监测的方法与标准
总结词
定期进行健康监测是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物安全风险的关键, 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监测。
详细描述
健康监测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流行 病学调查等。监测标准应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风险程度制 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健康异常的处置与报告
总结词
发现健康异常情况时,应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以防止事态扩大和保护人员安全。
详细描述
一旦发现健康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等。同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和 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后续处理。记录和管理处置与报告的过程,以便对事件进行追溯和分析,不 断改进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实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安全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知识竞赛等,让公众亲身体验和实践生 物安全知识。
生物安全教育与实践的评估与改进
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公众对 生物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反馈意见, 分析活动的成效和不足。
VS
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对生物安全教育与实践活 动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 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生物安全工作的发展 。
实验室生物安全讲(一)ppt课件

识别生物因子
识别实验室涉及的生物因子种 类,包括病毒、细菌、真菌、
寄生虫等。
2024/1/25
分析实验活动
分析实验室内进行的各种实验 活动,包括样本处理、实验操 作、废弃物处理等。
评估风险来源
评估生物因子在实验活动中可 能产生的风险来源,如气溶胶 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等。
确定风险等级
根据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实 验活动的风险来源等因素,确 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等级
2024/1/25
02
对事件现场进行隔离和 控制,防止事态扩大。
03
04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 告事件情况,配合相关 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23
对事件进行总结和评估 ,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 措施。
06
CHAPTER
实验室生物安全文化建设
2024/1/25
24
安全意识培养与教育
01
02
03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案 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实验 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 意识。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 防护条例》等,也涉及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内容。
7
02
CHAPTER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2024/1/25
8
风险评估流程
确定评估目的和范围
组建评估团队
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和范 围,包括实验室类型、生物因子种类、实 验活动等内容。
18
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持续改进
定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整改。
生物安全概论ppt课件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 式创造了能合成人干扰素 的大肠杆菌,每1Kg的培
血 液
养液可提取20—40mg干扰
及
素。
其
生
产
8
基因治疗
癌症治疗
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9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2.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 3.生物安全的科学内涵 4.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 5. 发展与对策
10
生物技术的潜在威胁: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狭义的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遗传修饰产品在
其研究、生产、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中可能对植物、动 物、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及其研究和避免这种 可能带来危害的方法、程序以及法律措施。
14
➢ 生物安全问题的提出与演化
1973年正式建立重组DNA技术 1973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一次讨论核酸的会议(称为Gordon会议) 上; 1974年4月份麻省理工会议 1975年阿西罗玛(Asilomar)会议;
2. 生物安全评价的步骤 安全评价及安全等级是根据5个步骤确定的: (1)确定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 (2)确定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等级影响的类型; (3)确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 (4)确定生产、加工活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5)确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等级
26
(三)生物安全评价的影响因素
熟悉程度和分析能力的影响 熟悉程度 科学评价的能力和经验 定量和定性评价
生物安全概论
主讲教师董超华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2.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 3.生物安全的科学内涵 4.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 5. 发展与对策
生物安全学第一章绪论

24
生物安全学
绪论
入侵生物在我国的分布
(1)浙江省 ➢植物: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凤眼莲(水葫芦)和假高粱 ➢动物:蔗扁蛾、福寿螺和牛蛙 (2)山东省 ➢豚草、凤眼莲、车前属、大米草、美国白蛾等 (3)广东省 ➢植物:薇甘菊(珠江三角洲所独有)、空心莲子草、互花米草、 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 ➢动物:福寿螺和牛蛙
9
蓝藻
生物安全学 10
生物安全学
水葫芦
11
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哪些食品是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
生物安全学
12
生物安全学
绪论
一、概述
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 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 害或潜在风险,广义的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问 题的组成部分。
6
非典 (SARS)
生物安全学 7
生物安全学
埃博拉病毒
➢2014-2016年初,非洲和欧洲的埃博拉疫情造成7373人死亡。
➢病毒感染后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 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 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 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死亡率很高, 在50%至90%之间。
21
生物安全学
绪论
水盾草原产于美洲,作为鱼缸草引进,最后逃逸。3个月就能从几根断 枝,发育成连片的“水底森林”,引起水库和池塘水平面上升,导致 渗漏的增加、灌溉渠的堵塞;水盾草原草死亡后腐烂耗氧,对渔业造 成危害;妨碍了湖泊和水库的美学功能。
22
生物安全学
绪论
大实蝇
福寿螺
实验室生物安全综述ppt课件

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
1.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培训制度、准入制度、健 康监测报告制度、个人良好行为制度、意外事故报告 制度等。
2.标准操作程序:包括实验废弃物处置标准操作程序、 进出实验室标准程序、菌毒种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实 验室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意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程 序及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标准操作程序等。
3. 气溶胶 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 稳定的分散体系(粒径一般为0.001~10μm)。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6
4.缓冲间 是指设置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相临两区之间 的缓冲密闭室,具有通风系统,其两个门具有互锁功能, 且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0
4.真空冷冻干燥机及离心浓缩机:
气溶胶;直接接触污染。
5.培养搅拌器、振荡器和混匀器: 气溶胶;飞溅物;溢出物。
6.恒温水浴器和恒温震荡水浴器: 微生物生成;气溶胶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高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SARS冠 状病毒、西尼罗病毒等 70 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5篇)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生物教师是学生进行各类生物实验的指导者和监护者。
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先期实验,以确认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和健康不受伤害。
(二)每次实验课,教师必须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
如果教师未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意外事故责任由教师承担;如果学生违反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意外事故责任由学生承担。
(三)实验过程中若需要使用刀、剪等利刃器械,教师务必嘱咐学生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告诫学生不要相互争抢或动作粗鲁,以防被利刃扎伤、划伤。
一旦出现意外,轻则速到医务室进行包扎,重则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
(四)在使用乙醚时,教师应严格控制剂量和告诫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过敏或被麻醉的事故,一旦发生意外,教师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五)在使用乙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乙醚的浓度和数量,防止高浓度乙醚的丢失。
一旦发生丢失应立即追查,避免误饮造到中毒事故。
(六)在观看各类标本时,对易碎、有毒等有碍学生身体健康的标本,教师务必反复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发生意外。
(七)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应关好总电源,嘱咐学生关好窗户,最后由教师锁好大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八)演示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及药品,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领取和归还,不能由学生代领、代还,防止中途丢失而造成事故。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2)为了确保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健康发展,维护实验室环境安全、研究人员的身体健康、设备设施的完好、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据此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绪论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生命安全和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为科学研究提供保障。
本制度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
第二章实验室基本安全要求第二条安全设施要求1. 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报警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灭火器等,并定期维护检查。
【VIP专享】第一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一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生物安全的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广义的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指当操作具有潜在感染力的微生物时,为防止实验人员的感染和防止感染因子的外泄,采取恰当的实验室操作和实验程序,使用一定的实验室安全装备,对实验室的设施及结构提出特定要求,并将上述诸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应用的过程。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 ,该手册根据致病能力和传染的危险程度等因素将污染性实验室划分为四级。
2003年WHO出版的第二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再次强调了专业训练和技术能力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责任在安全的实验室活动中的重要性。
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我们医护人员密切相关。
另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狭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
比如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
比如:西方国家一直认为,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炭疽病暴发流行,是由于生物战剂泄漏所导致的突发疫情。
据称,前苏联国防部微生物研究所炭疽芽孢干粉制剂车间的加压系统爆炸,芽孢粉剂泄漏,造成1000多人发病,几百人死亡。
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2.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 3.生物安全的科学内涵 4.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
5. 发展与对策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 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 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 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 望的品质、特性,从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 综合性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的发展
30年代生物技术以发酵产品为主干,
40年代抗生素工业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
50年代氨基酸发酵 60年代酶制剂工程, 70年代DNA重组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 医药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 材料工业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
• 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
• 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油菜
• 生物技术-中性技术,生物技术被误用成 为其潜在的风险。
对人类健康 对生态环境
• 外来物种的入侵 • 紫茎泽兰,一枝黄花 • 红火蚁
• 生物类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 病原体泄露或意外导致研究人员感染或造 成环境污染。 • 原苏联国防部微生物与病毒研究所炭疽芽 孢干粉制剂车间的加压系统爆炸,约10Kg 芽孢分级泄露,造成1000多人发病,数百 人死亡
反对者认为转基因生物不安全应该禁止发展或 减缓发展:
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破坏环境及生物多样性, 产生社会伦理问题。
对策
健全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加强并理顺生物安全管理机构体系 支持鼓励生物安全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 作 积极开展生物安全食物的国籍合作与交流 重视生物安全的科学普及和培训教育工作
狭义的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遗传修饰产品在其研
究、生产、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中可能对植物、动物、人类的 身体健康和安全、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 利影响和危害,及其研究和避免这种可能带来危害的方法、程 序以及法律措施。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2.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 3.生物安全的科学内涵 4.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2.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 3.生物安全的科学内涵 4.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
5. 发展与对策
发展
在国内对转基因农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 争议
支持者认为转基因农生物安全需大力发展:
可改善生物性状符合人类需求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能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饥饿问题
生物技术制药--胰岛素
胰岛素从猪、牛等动物 的胰腺中提取,100Kg胰腺只能 提取4-5g的胰岛素,其产量之 低和价格之高可想而知。
将合成的胰岛素基因导入 大肠杆菌,每2000L培养液就能 产生100g胰岛素!使其价格降 低了30%-50%!
基因工程药品 —— 干扰素
从人血中提取干扰素, 300L血才提取1mg!
例:
利用不成熟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 环境存在着潜在风险; 例: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连续报道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 局(FDA)宣布暂时禁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基因治疗试 验。做出这一决定的起因是,18岁少年杰西·吉尔辛因 该试验的某些失误而死亡。 吉尔辛格是美国第一位在基因治疗试验中死的患者, 于去 年9月17日死于费城。他本来相当健壮,患一种遗 传性疾病。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是,医生们在将基因导入人体细胞让其表达时发生 了免疫反应,导致多脏器衷竭而去世。
生物安全的科学内涵
广义的生物安全:指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于自然或人类
活动引起的外来物种迁入,并由此对当地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 造成改变和危害;认为造成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对生物的多样性 产生影响和威胁;在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中造成对人 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有害的影响。均属于生物安全的 范畴;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 式创造了能合成人干扰素 的大肠杆菌,每1Kg的培 养液可提取20—40mg干扰 素。
基因治疗
癌症治疗
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2.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 3.生物安全的科学内涵 4.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
5. 发展与对策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源自生物技术存在着被误用的风险;
公众对生物技术的误解而导致的相应社 会问题;
例:转基因恐慌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 2.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 3.生物安全的科学内涵 4.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
5. 发展与对策
生物安全问题的由来
生物安全问题的提出与演化
1973年正式建立重组DNA技术 1973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一次讨论核酸的会议(称为 Gordon会议)上; 1974年4月份麻省理工会议 1975年阿西罗玛(Asilomar)会议;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 (CBD)中正式提出生物安全问题 2000年1月24~2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在经过长达六年9轮 谈判之后,正式通过《生物安全议定书》
The End
5. 发展与对策
生物安全问题的表现
传染病的巨大危害 传染病包括人、动物和植物传染病 ,尤其是人类传染病的最重要的生 物安全问题。 1996年,WHO统计,当年全球 5200万死亡人口中,1700万死于传 染病或与其密切相关。 近20年来,全球新发现39种传染 病(其中我国发现20多种。)
•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继续研究发 展生物武器; 生物技术发展大大增强了生物 武器的潜在威胁; 生物恐怖对国际安全已经构成 了现实威胁。目前全球大全球 大约有15个国家和地区可能拥 有生物武器研究发展计划
• 转基因畜牧水产品的发展
• 转基因三文鱼、转基因黄河鲤
• 生物技术在传统动植物育种中的应 用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生物技术农业其他方面的应用
• 转基因杨树、环境保护、材料工业等
经基因工程改造的三文鱼生长速度是未经改造的种类的两倍
转基因动物
现代生物医药的发展
• • • • • 生物技术制药 基因治疗 干细胞技术 试管婴儿技术 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