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土壤因素及土壤真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土壤菌群的种类和多样性研究

土壤菌群的种类和多样性研究

土壤菌群的种类和多样性研究土壤是生命之源,而土壤菌群则是生命之根。

土壤菌群的类型和多样性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土壤菌群是由许多微生物组成的,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古菌等,其中以细菌和真菌为主。

细菌是土壤中最主要的种群之一,它们常以单胞或链状体形式存在于土壤中,能够分解各种有机物质,提供基本的营养元素供给植物生长。

真菌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和植物根际内,可以分解无机物和有机物,同时还能和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提供养分和保护植物。

土壤菌群的分类很复杂,目前已确认存在的细菌种类达到数万种,真菌种类也有数千种。

其中不同类型的土壤菌群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拥有不同的功能,常被分为以下几类:1. 分解菌群:主要分解地上落叶、植物残渣和动物尸体等有机物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释放出对植物有用的养分。

2. 同化菌群:主要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

3. 互惠共生菌群:和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在植物和菌根间相互提供营养,提高植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4. 固氮菌群: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氮恩。

5. 土壤调节菌群:通过调节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来保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菌群的研究对土壤保持和改良、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在农业生产中,有效地利用土壤菌群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土壤保持和改良方面,对土壤菌群的了解可以指导土壤改良和重建的方案,从而通过改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改善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在环境保护方面,土壤菌群的研究可以指导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实现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研究土壤菌群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类型分类方面,利用16S rRNA、ITS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定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避免了传统分类方法复杂而耗时的问题。

轮作制度对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轮作制度对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轮作制度对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一、轮作制度的定义和作用轮作制度是一种农业种植制度,其基本原则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以实现土壤养分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目的。

轮作制度能够有效减少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同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二、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 菌群多样性:研究表明,轮作制度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发展。

不同作物的根系分泌不同的有机物质,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壤酶活性:轮作制度也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各种酶活性,如脲酶、葡萄糖酶、过氧化氢酶等,这些酶的活性对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和养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 土壤养分平衡:轮作制度能够有效平衡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避免单一作物对土壤特定养分的过度耗竭。

通过轮作制度,土壤养分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从而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

2. 土壤结构改善:轮作制度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粒稳定性,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透气性,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抗旱能力。

五、轮作对环境的影响1. 水土保持:轮作制度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和地面径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通过轮作制度,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六、轮作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应用与展望轮作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应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形、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对轮作制度的适用性具有重要影响。

将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轮作制度与气候变化、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关联研究,积极推广和应用轮作制度,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者:汪海静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02期摘要: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本文将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的两个方面阐述目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1)1,2-0090-02土壤微生物系统作为稳定生态系统,是保证动植物生存、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地球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密切相关。

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对评价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土壤多样性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学者的关注。

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因素可大体分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土壤类型、温度、水分、植被等;人为因素包括土壤的耕作方式、农药的施用、施肥的施用等。

本文将分别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加以阐述。

1、自然因素1.1土壤类型地球上土壤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也是千差万别的。

目前来许多的研究都表明土壤类型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例如:Gelsomino等通过比较不同地理位置的16种土壤微生物DGGE图谱发现土壤类型是决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杨超等研究了我国皖南烟区四种不同植烟土壤类型在烟叶生长期内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情况。

其结果表明了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这同时也说明了土壤类型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2植被情况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可以通过影响土壤的含水量、通气性、温度、pH值等因素从而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组成结构。

Waid认为植被的类型、数量和化学组成可能是土壤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推进力量。

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研究

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研究

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研究千百年来,土壤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它是许多生物的家园,也是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真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

真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深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下面,我们来看看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研究。

一、真菌的多样性真菌是一类生物体,是域菌界的成员,包括了多种生物,有些种类可以在空气中自由生长,有些种类则必须在土壤中才能存活。

真菌的生境与它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

在土壤中,真菌的多样性很高,种类繁多,数量也很大。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全球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可能高达1.5亿亿个,这说明了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真菌的生态角色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主要分解者,从而维持了土壤的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

此外,真菌还能够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

例如,真菌与植物之间有着共生关系,它们可以通过与植物根部的关系提供养分,帮助植物生长。

这些共生关系使得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而微妙。

三、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真菌在土壤中的生长和繁殖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真菌的繁殖方式有多种,包括配子体繁殖、无性繁殖和三角孢子繁殖等。

这些繁殖方式使真菌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和繁衍。

真菌的生长状态也与许多外部因素有关,如环境温度、湿度、pH值等。

因此,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中真菌的背景也非常重要。

四、真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真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分解有机质上,还会影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真菌的枝孢菌丝是它们最独特的部分,它们可以穿过土壤中的非常微小的缝隙,从而能够与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交互作用。

这些交互作用可以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总之,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而多样的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真菌的生物学特征和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并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多样性研究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多样性研究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多样性研究土壤是地球上最为基本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放线菌、蓝藻等多种类型。

这些微生物既有好菌也有坏菌,有益菌则可以分解有机物、固定氮、增加土壤肥力,帮助作物生长。

一、土壤微生物的功能1. 分解有机物土壤的有机物质主要由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细胞等构成。

而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则归功于微生物的功能。

细菌和真菌通过分泌酶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从而降解成较小的有机分子、无机盐和水;放线菌则能通过产生大量的酶类分解纤维素和淀粉等。

这样一来,土壤中的养料就得到了加速分解,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得以加快。

2. 固定氮固定氮又称为氮素固定,指将空气中无机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素的过程。

土壤微生物中一些细菌可通过合成酶固定氮,从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化合物,利用这些氨化合物可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氮素物质,进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3. 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有益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固定氮、分解无机矿物质等,保持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和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其中,土壤微生物的功能起到了稳定这一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1. 细菌多样性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极其繁盛,其数量可能高达每克土壤数百万个,因此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细菌的多样性程度比较高,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还可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如硝化细菌、生物甲烷微生物、厌氧细菌等。

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对于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2. 真菌多样性真菌也是土壤微生物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代表了土壤中真菌的多样性。

真菌对于土壤有机物质的降解非常重要,同时也是许多植物的共生伙伴。

例如蘑菇、神经菌等,这些是土壤真菌中比较著名的代表。

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对于维持土壤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都有很大的意义。

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研究

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研究

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研究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肺”,其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极高,但却鲜为人知的是,其土壤菌群多样性也是非常高的。

土壤菌群是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于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热带雨林土壤菌群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对于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热带雨林土壤中的菌群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

同时,其多样性也非常高,据统计,热带雨林中的土壤菌群可以达到每克土壤中10^6-10^8个,其中不同种类可达到1000种以上。

这些菌群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其分解有机物质和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等功能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

二、影响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的因素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酸度、降水量、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菌群多样性影响最显著。

热带雨林土壤通常处于酸性环境中,PH值一般低于7。

这种低PH值环境下,一些特定类型的菌群(如酸性菌)便能够繁殖生长,而其他菌群则会受到抑制。

此外,降水量也会对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产生影响,大量的降水会使得热带雨林土壤湿度高,这种环境有利于一些生物量大、活性强的菌群的繁殖,反之则不利于这些菌群生长。

此外,植被类型和土壤养分含量也会对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产生影响。

一些植物种类能够刺激部分土壤菌根系的生长,从而间接影响整个土壤菌群多样性。

因此,研究热带雨林土壤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

三、热带雨林土壤菌群的生态功能热带雨林土壤菌群的生态功能非常多样,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分解有机物质的功能:热带雨林土壤中的菌群能够分解大量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这项功能对于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2.提供抗生素的功能:在热带雨林土壤中,有相当数量的放线菌可以产生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在人类医学、畜牧养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手参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手参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手参内生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阿拉坦存布尔1,2曹乌吉斯古楞1,2*包金花3宝音图1,2胡红霞1,2王秀兰1(1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研发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通辽028000;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手参为二级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真菌对手参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应筛选获取有效促进手参幼苗生长的共生真菌,开展恢复生态资源栽培已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整理统计了涉及中国8个地区和其他4个国家的手参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现状,统计了手参内生真菌共隶属于79属,其中角担菌属、青霉菌属、曲霉属、背芽突霉属、木霉属和Zymoseptoria为手参内生真菌优势类群。

从手参不同器官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数从多到少依次为块茎>地上茎、叶>果荚>原球茎>幼苗,花中未分离到;隶属产地排序依次为西藏>北京>甘肃>四川>吉林>河北、黑龙江。

手参内生真菌在植物不同器官及不同产地间存在明显差异。

手参根际土壤真菌隶属于43属,其中镰刀菌属、木霉属、耙齿菌属为优势类群。

手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产地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各产地手参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各不同。

手参内生真菌对手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并具有明显抑菌活性。

应全面了解手参内生真菌,进一步扩大手参分布范围,考虑手参不同生长期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开展内生真菌分离鉴定技术的优化与提升以及生物功能的研究与评价等工作,为手参人工繁殖、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参;内生真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S567.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1-0076-08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1.02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Progress on Diversity of Endophytic Fungi and Fungi in Rhizosphere Soil ofGymnadenia conopseaAltancunbuer1,2CAO Wujisiguleng1,2*BAO Jinhua3Baoyintu1,2HU Hongxia1,2WANG Xiulan1(1Mongolian Medic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Tongliao Inner Mongolia028000;2Key Laboratory of Mongolian 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Tongliao Inner Mongolia028000;3Agricultur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Tongliao Inner Mongolia028000) Abstract Gymnadenia conopsea is listed as a Class II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and has high medicinal value. Fungi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G.conopsea,so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and obtain symbiotic fungi tha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G.conopsea seedlings,and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o carry out the cultivation of restoring ecological resourc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conopsea endophytic fungi and rhizosphere soil fungi diversity and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 involving8areas in China and4other countrie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a total of79genera G.conopsea endophytic fungi were identified,among which, Ceratobasidium,Penicillium,Aspergillus,Cadophora,Trichoderma and Zymoseptoria were the dominant groups of G.conopsea endophytic fungi.The number of endophytic fungi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organs of G.conopsea ranged from more to less as follows:tuber>above-ground stem,leaf>pod>protocorm>seedling,and no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1GG0003);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启动基金(BS509)。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21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21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21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摘要: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有机质分解、养分释放和能量释放中起着重要作用量转移等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尤其是群落结构的研究工作逐渐受到生态学家的重视。

本文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合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微生物主要指土壤中那些个体微小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还有一些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土壤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质的降解和维持地下水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土壤中微生物个体微小,数量多,土壤微生物分离和鉴定困难,土壤环境条件复杂等原因,目前为止大约仅1~10%的土壤微生物被分离和鉴定,这些限制了对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虽然,对土壤微生物的认识有限,但这并没有影响它们在维护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对土壤微生物群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关系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质量的维持,越来越受到土壤科学家、生态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重视。

[1]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通过传统的分离方法鉴定的微生物只占环境微生物总数的0.1%~10%,传统的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如分离计数法、显微镜法往往会过低估价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虽然使用电子显微镜或荧光抗体染色法可以对土壤微生物形态多样性进行观察,但是这两种方法并不能描述出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描绘出不同群体的生理差异。

随着微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土壤微生物学家开发出一系列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及真菌分类方法研究进展陈秋君 201231142005 经济管理学院12级20班摘要:简述了土壤真菌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因子,介绍了土壤真菌分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真菌多样性影响因子研究方法0 引言真菌是一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多样性在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和为人类提供大量未开发的生物资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真菌构成了土壤的大部分微生物生物量, 具有分解有机质, 为植物提供养分的功能, 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 在农业中, 真菌既降低粮食产量, 又为控制植物病虫害和其他真菌生物防治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对根际真菌结构和多样性的了解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真菌对病原菌的抑制功能 . 在林业中, 丛枝真菌与植物相互共生作用, 为植物提供养份, 使植物能耐受干旱或贫养的条件, 同时也提高了植物的多样性 .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 分解者生物量总体中78% ~ 90%是真菌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发展较快, 推动了土壤真菌学研究的发展, 人们对探究土壤中真菌存在的形式、数量、活性以及它们在物质转化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充满兴趣。

70 年代以后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土壤真菌是微生物区系的主要成分, 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80 年代至今, 由于逐渐采用新的研究技术和手段, 土壤真菌研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虽然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真菌多样性了解还很少.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中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分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土壤真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土壤真菌多样性1.1 物种多样性通常真菌被描述为具有真核, 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的有机体, 以吸收方式获得营养, 普遍以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菌丝通常是由丝状、分枝的枝细胞构成, 并典型地被细胞壁所包裹. 真正意义的真菌包括四大类群, 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已知的壶菌约100 属, 1 000种. 最新研究估计全世界的真菌种类约有150 万, 但至今已被正式描述的只有5%~ 10%[ 18~ 20] , 绝大多数是未知的. 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对真菌分离培养技术的依赖, 不能从少量材料中分离出目标生物, 缺少对所有真菌群落生物都适应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另一方面在于对真菌生活环境缺乏全面了解, 不能准确地评价不同地域( 特别是热带雨林地区) 真菌群落的结构组成.1.2 生境多样性真菌广泛分布在各种各样的土壤环境中, 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沼泽湿地、温泉热土、冻土层等. 由于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 使土壤真菌在其生活环境中形成独特的群落种类、组成和分布规律. 例如在林地中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数量较多, 而在草地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分布比较广泛. 在一些极端环境, 如南北极的冻土层中则分布着丰富的子囊菌门生物, 而在温泉热土中则与其他土壤例如林地的优势种类几乎完全不同. 一些真菌的生活环境仍然没被完全的报道,真菌能否像细菌一样生活在一些极端环境中? 这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新环境中新的种类, 并探索其生理机制.1.3 功能多样性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多种多样的功能, 包括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胶质、还原氮、溶解磷、螯合金属离子、产生青霉素等一些抗生素等.功能基因多样性又使我们对真菌功能多样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使我们认识到真菌生物功能的差异是通过功能基因多样性来体现的.科学家通过从纯培养物和环境样品中扩增漆酶基因序列, 研究了美国东南部沼泽湿地中有木质素降解潜在功能的子囊菌漆酶序列多样性. 独特的序列类型显示出真菌群落中这一功能基因的高度序列多样性. 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 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但不失为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2 真菌多样性分布影响因子的分析2.1 种植年限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蔬菜种植年限对真菌的影响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的说来,棚龄较短的较棚龄长的,土壤真菌的数量和种类都要多,但棚龄超过5 a 以后,真菌数量显著减少,不过一定周期后土壤真菌的数量又会逐渐增多,但只是少数种类真菌数量的增多,这可能与之适应了土壤环境有关。

种植年限对真菌种类的影响与对数量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到一定年限后,真菌种类呈现减少的趋势。

2.2 土壤碱解氮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的高低影响到土壤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随着土壤碱解氮增多,土壤真菌的数量基本呈现出下降趋势,当土壤碱解氮低于50 mg/kg 时,真菌数量最多,达到29.49×104 cfu/g 土,高于300 mg/kg 时,真菌数量最少,仅为17.33×104 cfu/g 土。

当碱解氮含量在100~300 mg/kg 之间时,真菌的种类最多,分别为44 种和35种。

2.3 土壤有效磷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土壤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之间相关性不大(表5),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在10~50 mg/kg 之间时,土壤真菌的数量最多,极显著高于其他磷含量土样中的真菌数量。

有效磷含量为50~100 mg/kg 时,真菌种类最多,为46 种。

而其他磷含量不同的土样中的真菌种类差异不大。

2.4 土壤速效钾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在250~350 mg/kg 之间时真菌数量和种类均最多,分别为21.49×104 cfu/g 土和40 种,显著高于其他土样中的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2.5 有机肥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随着土壤有机肥含量的升高,土壤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上升,当有机质高于40 g/kg,土壤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均最高,分别为22.86×104 cfu/g 土和55 种,经过分析得出,有机肥含量与土壤真菌的数量和种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和0.960。

2.6 土壤含水量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在10%~25%之间适宜真菌的生存和繁殖,在这其间真菌的数量差异不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真菌数量均明显下降。

同样,土壤含水量对真菌种类的影响也如此,土壤含水量在10%~30%之间,土壤真菌种类较多,其中含水量在15%~20%之间真菌种类最多,为50种。

2.7 土壤质地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土壤质地对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影响较大,轻壤土中真菌数量最多,为23.98×104cfu/g 土,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土壤中的真菌数量。

但中壤土真菌种类最多,为68种,其次是轻壤土中的真菌种类,但中壤偏重和砂壤偏轻土壤中真菌种类最少,仅为1种。

3 关于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因子的讨论土壤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受耕作制度、土壤层次、气候变化及土壤类型等诸多因素影响,轮作与连作对土壤细菌数、真菌数和放线菌数均有较大影响,设施栽培条件下,轮作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

施肥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或抑制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根际土壤生理活性,尤其是有机肥能够促进蔬菜根际真菌的繁殖。

种植的蔬菜种类也影响土壤真菌的数量和种类。

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延长后,土壤中病原菌如镰孢菌、致病疫霉、链格孢、丝核菌的数量得到累积,一旦发病条件适宜就会造成病害的流行,给蔬菜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但土传病害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微生物的群体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越丰富,物种越均匀,多样性越高时,对抗病原菌的综合能力就越强,这也是单一或少数拮抗菌往往难以成功拮抗病原菌的原因之一。

由于土壤条件复杂,微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微妙,而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又会杀掉许多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使病害更加猖獗,因此应采取各种农业综合措施,如通过施肥和轮作等来改善土壤条件,调整和优化土壤微生态结构,使土壤中病原菌数目下降到不至于引起作物病害造成经济损失程度。

4 真菌分类技术在土壤真菌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早在数千年前真菌就已被人类认识和利用,但对真菌的系统研究却只有200 多年的历史。

此间, 主要依据形态特征描述和鉴定真菌的属和种,并且在比较形态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分类系统。

随着人类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真菌分类研究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完善和补充, 大大推动了真菌分类研究的进展。

到目前为止, 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1 万多属, 12 万多种, 而且还不断有新的真菌属、种被陆续发现。

4. 1 传统分类方法经过多代真菌分类学家们200 多年的不懈努力, 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真菌分类体系, 对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到目前为止, 由以形态学为主的传统分类方法为基础, 建立的分类系统在分类学界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99%的真菌属、种级分类单位仍然是建立在传统分类研究基础上的, 并仍在为人类认识真菌物种、了解和利用真菌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真菌分类学家对一些分类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提出的真菌分类系统就不同。

具有较大影响的真菌分类系统有以Ainsworth为代表的分类系统、Hawksworth分类系统、Kirk分类系统、Alexopoulos分类系统及Kendrick分类系统等。

上述分类系统都基本上是基于主要形态学为依据的传统分类方法。

传统分类方法主要依据真菌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等对真菌进行分类。

尽管传统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 目前仍是相当有效而且可靠的方法, 是大多数分类专家所乐于采用和接受的, 仍然是发展其它现代分类方法的重要基础。

离开传统分类系统和方法这个基础, 真菌分类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况且, 传统分类方法本身也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阶段, 并不排除采用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新进展和新方法,来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真菌分类研究工作。

生物分类研究的目的是认识物种和客观地反映其系统演化关系, 无论将来的分类系统和方法多么先进, 都无法摒弃以简明、节约为主要优点, 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客观实际的传统分类方法。

4. 2 现代分类技术在土壤真菌研究中的应用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依据于真菌的形态特征及细胞生理和生化等特性, 尤其是有性生殖阶段的形态特征。

其主要困难是, 在许多情况下某些真菌的表型性状相对贫乏, 难于透过现象认识其遗传本质。

许多真菌有性生殖极少发生, 难以通过检查生殖隔离来界定物种。

近年来多门新兴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真菌分类学的发展。

一些已经或即将用于真菌分类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指标日渐显示出重要的分类潜能。

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手段、特殊探针和特定序列鉴定真菌种类是这一领域深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000 年, Muriel等采用非培养条件下, 对ITS 基因直接扩增,克隆和对ITS 区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和序列分析的方法尝试检测了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