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pptx
合集下载
《防火防爆技术》课件

总结词
常见于石油化工、加油站等场所,由液体或可燃性气体泄漏 并遇火源引起。
详细描述
B类火灾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为液体和可燃性气体的燃烧范 围广且速度快。在处理这类火灾时,需要使用特殊的B类灭火 器,如泡沫灭火器,并采取措施防止火势扩大。
C类火灾:气体火灾
总结词
常见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场所,由气体泄漏并遇火源引起。
预防性措施
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
消除火源和高温
在可能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安装可燃气 体报警器,实时监测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 ,及时发出警报,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 、使用明火等;同时,控制易燃易爆场所 的温度,防止达到可燃物的闪点。
保持安全距离
通风换气
在易燃易爆场所,保持设备和管道之间的 安全距离,避免因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引 发火灾或爆炸。
抑制性防爆措施
安装防爆设备
如防爆电机、防爆电气开关等, 以防止电气设备在爆炸时产生火
花或电弧。
使用阻燃材料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和材 料应具有阻燃性能,以降低燃烧速 度和减少火势蔓延。
安装泄压装置
在容器或设备上安装泄压阀、安全 阀等装置,以便在爆炸发生时及时 泄压,防止设备破裂和爆炸波的传 播。
《防火防爆技术》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防火防爆技术概述 • 火灾的分类与特点 •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 爆炸的分类与特点 • 防爆技术措施
01
防火防爆技术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防火防爆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措 施,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以及在事故发生时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灭火和救援的技术。
保持易燃易爆场所的良好通风换气,降低 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
常见于石油化工、加油站等场所,由液体或可燃性气体泄漏 并遇火源引起。
详细描述
B类火灾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为液体和可燃性气体的燃烧范 围广且速度快。在处理这类火灾时,需要使用特殊的B类灭火 器,如泡沫灭火器,并采取措施防止火势扩大。
C类火灾:气体火灾
总结词
常见于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场所,由气体泄漏并遇火源引起。
预防性措施
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
消除火源和高温
在可能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安装可燃气 体报警器,实时监测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 ,及时发出警报,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 、使用明火等;同时,控制易燃易爆场所 的温度,防止达到可燃物的闪点。
保持安全距离
通风换气
在易燃易爆场所,保持设备和管道之间的 安全距离,避免因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引 发火灾或爆炸。
抑制性防爆措施
安装防爆设备
如防爆电机、防爆电气开关等, 以防止电气设备在爆炸时产生火
花或电弧。
使用阻燃材料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和材 料应具有阻燃性能,以降低燃烧速 度和减少火势蔓延。
安装泄压装置
在容器或设备上安装泄压阀、安全 阀等装置,以便在爆炸发生时及时 泄压,防止设备破裂和爆炸波的传 播。
《防火防爆技术》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防火防爆技术概述 • 火灾的分类与特点 •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 爆炸的分类与特点 • 防爆技术措施
01
防火防爆技术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防火防爆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措 施,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以及在事故发生时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灭火和救援的技术。
保持易燃易爆场所的良好通风换气,降低 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
安全工程-防火防爆培训课件PPT(共 91张)

对危险设备和系统,应尽量少用法兰连接,但要保证安装检 修方便。
如设备本身不能密封,可采用液封或负压操作,以防系统中 有毒可燃气体逸入厂房。
加压或减压设备,在投产前和定期检修后要检查密闭性和耐 压程度。
所有压缩机、液泵、导管、法兰接头等容易漏油、漏气部位 应该经常检查;填料如有损坏21应立即调换,以防渗漏。
3
第一节 防火防爆工艺控制
燃烧性物质分类
a)易燃液体 IA类: tf<22.8℃, tb<37.8℃ IB类: tf<22.8℃, tb≧37.8℃ IC类: 22.8℃ ≤tf<37.8℃ b)可燃液体 II 类: 37.8℃ ≤tf<60℃ IIIA类: 60℃ ≤tf<93.4℃ IIIB类: tf≧93.4℃
第四章 防火防爆技术
第一节 工艺控制 第二节 消防技术与设施
第四章 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防爆目的: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 低限度。 防火防爆原则:预防发生、限制扩大、灭火息 爆。 防火防爆内容:对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管理; 对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点火源的安全控制。
2
第一节 防火防爆工艺控制
燃烧性物质的储存和运输 燃烧危险性: 固体—液体—易燃气体和粉尘 燃烧速度:固体—液体—气体和粉尘
硝化甘油可以用酒精或碱液处理销毁p101工艺装臵火灾爆炸原因装臵不适当高压装臵中高温低温部件材料不适当接头结构和材料不适当有易使可燃物着火的电力装臵防静电措施不够装臵开始运转时无法预料的影响操作失误燃烧装臵点火不当违规使用明火装臵故障贮罐容器配管的破损泵和机械的故障测量和控制仪表故障17工艺装臵火灾爆炸原因不停车检修切断配管连接部位时发生无法控制的泄漏破损配管没有修复在压力下降的条件下恢复运转在加压条件下某一物体掉到装臵的脆弱部分而发生破不知装臵中有压力而误将配管从装臵上断开异常化学反应反应物质匹配不当不正常的聚合分解安全装臵不合理18防火防爆措施易燃易爆物资的安全处理气体混合物避免在爆炸范围内加工把氧气浓度降至极限以下易燃易爆液体避免使其蒸汽的浓度达到爆炸下限降低加工温度
如设备本身不能密封,可采用液封或负压操作,以防系统中 有毒可燃气体逸入厂房。
加压或减压设备,在投产前和定期检修后要检查密闭性和耐 压程度。
所有压缩机、液泵、导管、法兰接头等容易漏油、漏气部位 应该经常检查;填料如有损坏21应立即调换,以防渗漏。
3
第一节 防火防爆工艺控制
燃烧性物质分类
a)易燃液体 IA类: tf<22.8℃, tb<37.8℃ IB类: tf<22.8℃, tb≧37.8℃ IC类: 22.8℃ ≤tf<37.8℃ b)可燃液体 II 类: 37.8℃ ≤tf<60℃ IIIA类: 60℃ ≤tf<93.4℃ IIIB类: tf≧93.4℃
第四章 防火防爆技术
第一节 工艺控制 第二节 消防技术与设施
第四章 防火防爆技术
防火防爆目的: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 低限度。 防火防爆原则:预防发生、限制扩大、灭火息 爆。 防火防爆内容:对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管理; 对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点火源的安全控制。
2
第一节 防火防爆工艺控制
燃烧性物质的储存和运输 燃烧危险性: 固体—液体—易燃气体和粉尘 燃烧速度:固体—液体—气体和粉尘
硝化甘油可以用酒精或碱液处理销毁p101工艺装臵火灾爆炸原因装臵不适当高压装臵中高温低温部件材料不适当接头结构和材料不适当有易使可燃物着火的电力装臵防静电措施不够装臵开始运转时无法预料的影响操作失误燃烧装臵点火不当违规使用明火装臵故障贮罐容器配管的破损泵和机械的故障测量和控制仪表故障17工艺装臵火灾爆炸原因不停车检修切断配管连接部位时发生无法控制的泄漏破损配管没有修复在压力下降的条件下恢复运转在加压条件下某一物体掉到装臵的脆弱部分而发生破不知装臵中有压力而误将配管从装臵上断开异常化学反应反应物质匹配不当不正常的聚合分解安全装臵不合理18防火防爆措施易燃易爆物资的安全处理气体混合物避免在爆炸范围内加工把氧气浓度降至极限以下易燃易爆液体避免使其蒸汽的浓度达到爆炸下限降低加工温度
课件:《防火防爆安全培训(31页)》安全生产管理

火灾逃生的基本知识
一、绳索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 端爬下。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 手保护好。
二、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 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三、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 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防火的基本方法
隔绝助燃物
密闭 设备
隔绝 空气 储存
惰性 气体 保护
隔离 储运
消除点火源
摩擦 撞击
日照 聚焦
电火 源
接触 高温
自燃
静电 火花
阻止火势蔓 延
防火的基本措施
预防性措施
预防性措施 分为两大类: 消除导致火 灾的物质条 件及消除导 致火灾的能 力条件,从 根本上杜绝 发火的可能 性。
限制性措施
目录
CONTENT
S
01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
02
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03
电气防火知识
04
烧伤人员的应急处置
01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
[强化安全意识 促进安全生产]
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消防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 火灾的基本常识 第三节 防火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火灾逃生知识 第五节 爆炸的基本概念
安生 全命 发至 展上
常
见
原
现场随意堆放可燃 物,如塑料制品、
因
装饰装修等呗引燃。
引起火灾的原因
电气设备短路,
电弧引燃可燃物
(如油脂、保温 材料等)着火
电气焊作业时, 焊渣、电火花引 燃可燃物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PPT 75页)

1. 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
常见的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 ①金属 ②煤 ③粮食:面粉 ④合成材料:塑料,染料 ⑤饲料:鱼粉 ⑥农副产品:烟草,麻尘 ⑦林产品:纸,木粉 ⑧火炸药粉尘 ⑨有爆炸危险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
粉尘遇空气混合爆炸的过程 ⑴粉尘粒子受热作用,温度上升 ⑵粉尘表面受热挥发出可燃性气体
E类(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发电机、 电动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 :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 脂等。
(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p.177)
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 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 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参考: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 液体温度越高,蒸气浓度越高,当温度不 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 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 闪即灭),称闪燃。
⑶产生的可燃气体遇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 混合气体
⑷遇火源发生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的特点(p.196)
1.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 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 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 3.会发生二次爆炸。
(二) 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p.197) 爆炸极限 最小点火能量 最低着火温度 粉尘爆炸压力 压力上升速率
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 燃烧的固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 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固态可燃物:
——先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可燃 气体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p.176) : (1)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 (3)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
(三)火灾的分类(p.176)
燃的最低温度。)
常见的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 ①金属 ②煤 ③粮食:面粉 ④合成材料:塑料,染料 ⑤饲料:鱼粉 ⑥农副产品:烟草,麻尘 ⑦林产品:纸,木粉 ⑧火炸药粉尘 ⑨有爆炸危险的有机合成材料粉尘等
粉尘遇空气混合爆炸的过程 ⑴粉尘粒子受热作用,温度上升 ⑵粉尘表面受热挥发出可燃性气体
E类(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发电机、 电动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 :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 脂等。
(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p.177)
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 很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 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参考: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 液体温度越高,蒸气浓度越高,当温度不 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 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 闪即灭),称闪燃。
⑶产生的可燃气体遇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 混合气体
⑷遇火源发生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的特点(p.196)
1.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 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 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 3.会发生二次爆炸。
(二) 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p.197) 爆炸极限 最小点火能量 最低着火温度 粉尘爆炸压力 压力上升速率
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 燃烧的固态可燃物):
——通常为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 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固态可燃物:
——先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可燃 气体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p.176) : (1)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 (3)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
(三)火灾的分类(p.176)
燃的最低温度。)
《防火防爆知识培训》课件

核爆炸
由于核反应释放大量能量,产生高 温高压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极 大破坏。
爆炸的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控制可燃物浓度
在易爆区域严格控制可燃物浓 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安装安全装置
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阀、压力表 等安全装置,确保设备在异常 情况下能够自动处置。
个人防火防爆义务与责任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积极参加防火防爆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
了解所处环境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知识 发现火灾隐患或火灾时,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PART 06
防火防爆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培训内容概述
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了防火防爆的 基本知识、火灾和爆炸的危害、 防火防爆的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
方面的内容。
重点与亮点
培训中强调了防火防爆意识的重 要性,介绍了实用的防火防爆技 巧,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防
火器材等。
不足与改进
部分学员反映课程内容较多,难 以消化,建议后续培训增加实践 操作环节,提高学员的实操能力
。
培训效果评估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实操考核
对学员进行实操考核,检查学员是否能够正确使 用灭火器和防火器材等。
反馈意见
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 进,提高培训质量。
展望未来防火防爆工作
01
02
03
0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防火防爆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防爆
意识和技能。
完善法规标准
完善防火防爆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由于核反应释放大量能量,产生高 温高压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极 大破坏。
爆炸的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控制可燃物浓度
在易爆区域严格控制可燃物浓 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
安装安全装置
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阀、压力表 等安全装置,确保设备在异常 情况下能够自动处置。
个人防火防爆义务与责任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积极参加防火防爆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
了解所处环境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知识 发现火灾隐患或火灾时,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PART 06
防火防爆培训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培训内容概述
本次培训主要介绍了防火防爆的 基本知识、火灾和爆炸的危害、 防火防爆的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
方面的内容。
重点与亮点
培训中强调了防火防爆意识的重 要性,介绍了实用的防火防爆技 巧,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防
火器材等。
不足与改进
部分学员反映课程内容较多,难 以消化,建议后续培训增加实践 操作环节,提高学员的实操能力
。
培训效果评估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实操考核
对学员进行实操考核,检查学员是否能够正确使 用灭火器和防火器材等。
反馈意见
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 进,提高培训质量。
展望未来防火防爆工作
01
02
03
0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防火防爆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火防爆
意识和技能。
完善法规标准
完善防火防爆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防火防爆安全培训 ppt课件

击
撞击,输进 摩擦起火爆炸。
机器内的金 搬运盛有易燃或可燃气体的金属容器时,不要抛掷,防止互相撞击,以免产生火花或容器爆
属杂物、铁
器工具打击 裂造成事故。
混凝土地坪 袋装危险物品时如硝酸钾等不准在地面上拖拉。
等。
不准穿带钉子的鞋进入易燃易爆车间。特别危险的防爆工房内,地面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软
质木料铺设。
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有针对电气设备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有效措 施。 在易燃易爆危险的场所内,选用的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应不低于场所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 别和组分。 如果整个车间的防爆电气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应采用重点保护。防爆电气设备集中使 用于危险部分。 对整个电气线路,都要考虑生产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腐蚀性、雨雪、日射等。 电气线路中的各种保险装置都应经常维护和检查。保护系统按规定容量配装。 在有腐蚀气体的场所,电线应安装在有防腐涂料的铁管中。
2、易燃和可燃液体
❖ 易燃液体的特性 易燃液体的闪点低、易发挥、易与空气混合而形成
爆炸混合物,与明火接触能使其燃烧或爆炸。其理化特 性与火险的关系如下表:
2、易燃和可燃液体
表二:易(可)燃液体理化性质与火险的关系
液体的理化性质 比重 分子量 粘度
蒸汽密度 电阻率 遇氧化剂和强酸
与火险的关系
一般小于1(以空气为1),比重愈小,蒸发速度愈快 ,闪点低,火险性大 分子量越小,火灾危险性越大
明
对输送、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进行动火时,可燃气体浓度符合以下标准:
•爆炸下限大于4%(体积)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深度应小于燃气体或蒸气,深度应小于0.2%。
维修动火 当需要修理的系统与其它设备连通时,应将相连的管道拆下断开或加堵金属盲板隔绝。
《防火防爆知识培训》PPT课件

破 3 碎片冲击
坏
4 造成 火灾 (zào chénɡ)
形 5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式
第十七页,共63页。
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uīfàn)》(GBJ16-87,2001年版) 中对储 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五类。
可燃物 质的火 灾(huǒzāi) 爆炸危 险性
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指标。
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种
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爆炸通常伴随发热、
发光、发声、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 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其破坏作用的
大小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
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
第十六页,共63页。
爆炸的破坏形式:
爆 1 震荡作用
炸
(bàozhà)
2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的
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以 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火 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
第十五页,共63页。
火灾 与爆 炸的 破坏
(pòhuài)
作用
火灾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延续(yánxù),损失
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 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 倍。
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第十四页,共63页。
燃 烧 和 爆 炸
(bàozhà)
的 关 系
燃烧的主要特征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 系(guān xì)。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 波的产生。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但二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 前者比后者慢得多。
基本的灭火方法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PPT 47张)

含氧21﹪,蜡烛正常燃烧。 燃烧消耗氧,含氧量下降,火焰变小。 含氧继续下降,火焰变得更小。 含氧下降到16﹪,火焰熄灭。 随含氧下降火势变弱,当含氧下降到10﹪ 以下大多数可燃物都无法燃烧。反之火势变 大,在纯氧中鉄也能燃烧。
可燃物、氧化剂是燃烧的物质条件。 点火源是燃烧的能量条件,使氧化 反应 启动并持续进行。 点火源的本质是热量 ,明火是常 見的点火源 , 但点火源不仅仅是明火 , 凡是可以把可燃物加热达到着火温 度,引燃可燃物的能量条件都可以成 为点火源。
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下
温度低,乙醇蒸气数量少,没有足够的可燃物故不着火。
4 、三种燃烧类型及相应火灾危险性指标的 消防意义 三种燃烧类型反映了可燃物三种不同的着火 方式︰强制点燃,自发着火,可燃液体因其蒸 汽被引燃而着火。 可燃物的燃点、自燃点、闪点越低表示其越 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越要加强管理。能 自热自燃的火灾危险性最大。 闪点是火灾危险性分类指标: 闪点<28℃是 甲类火灾危险性 , 28℃≤闪点< 60℃是乙类 , 闪点≥60℃是丙类。
温 度高低 直 接 相关
乙醇
闪燃是可燃液体特有的燃烧理象 可升华的可燃固体也会闪燃
温度继续升高,蒸气数量更多,燃烧产生的 热量更多,传给乙醇的热量也更多,吸热更 多挥发也更多,源源不断有足够蒸气补充, 火持续燃烧 。
热量 乙醇蒸气
乙醇温度升高到闪点12℃以上
乙醇温度升高达到闪点12℃时
随温度升高,乙醇蒸气数量增多,达到足以 发生燃烧的数量, 蒸气被点燃。但因刚达 乙醇 到闪点,蒸气总量较少,燃烧产生的热量较 温度升高 少,传给乙醇的热量也较少,吸热少,挥发也 蒸气增多 少,没有足够蒸气补充,火一闪而灭。
2、燃烧的发生条件 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都有 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 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 氧化剂、点火源。 可燃物是火灾的危险源。 根据物质燃烧的情况分为:可 燃物、难燃物、不燃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燃物:能被 点燃且点燃后 移去火种能继 续维持燃烧
难燃物:能被点燃但点燃后移去火 种不能继续维持燃烧。
原因:燃烧时放热量太少,不足以
把未着火的加热到着火温度。
不燃物: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 注意: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燃,但在 纯氧中可燃,例如铁。
氧化剂(助燃物):帮助可燃物燃烧
自然状态下空气中含氧21﹪
2、燃烧的发生条件
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都有 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
燃烧的三要素是指可燃物、 氧化剂、点火源。
可燃物是火灾的危险源。
根据物质燃烧的情况分为:可 燃物、难燃物、不燃物。
火柴燃烧产生的
热量传给纸的一
角,纸被加热达到
纸
着火温度(130℃) 而点燃。
纸燃烧产生的热量又把 周边未着火的纸加热到 着火温度,使之被点燃。 纸不断地着火燃烧。
(2)严格控制各种点火源,使其与爆炸性混合物隔 离。
火源控制
◇严禁动焊和有明火、高温表面。
◇防止碰撞火花:如应使用不发火工具,严 禁使用铁质工具,鞋底不得有铁钉பைடு நூலகம்。
◇所有用电设备和线路均为相应等级的防爆 电器,整体防爆。
◇防止静电放电:避免产生静电,采取静电 消除措施,如控制流体流速,静电接地, 避免采用摩擦传动,空气加湿,穿防静电 的工作服和鞋等。
点火源的本质是热量,明火是常
見的点火源,但点火源不仅仅是明火, 凡是可以把可燃物加热达到着火温
度,引燃可燃物的能量条件都可以成 为点火源。
◇生石灰遇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这是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轴瓦没油润滑干磨而发热 这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电线过载、短路引起火灾 这是电能转换为热能
◇焊渣飞溅落在易燃物上引起火灾 这是焊渣本身具有热能
蒸气增多 少,没有足够蒸气补充,火一闪而灭。
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下
温度低,乙醇蒸气数量少,没有足够的可燃物故不着火。
4、三种燃烧类型及相应火灾危险性指标的 消防意义
三种燃烧类型反映了可燃物三种不同的着火 方式︰强制点燃,自发着火,可燃液体因其蒸 汽被引燃而着火。
可燃物的燃点、自燃点、闪点越低表示其越 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越要加强管理。能 自热自燃的火灾危险性最大。
(一)分解爆炸
是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的化合物在 外部条件(如撞击、摩擦、受热)作 用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和气 体而引起的爆炸。
(二)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
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现象
当空气中: 乙炔浓度在1.5~82﹪时 氢浓度在4~76﹪时 汽油浓度在1.1~7﹪时 棉尘浓度等于大于100 g/㎡时
含氧21﹪,蜡烛正常燃烧。 燃烧消耗氧,含氧量下降,火焰变小。 含氧继续下降,火焰变得更小。 含氧下降到16﹪,火焰熄灭。
随含氧下降火势变弱,当含氧下降到10﹪ 以下大多数可燃物都无法燃烧。反之火势变 大,在纯氧中鉄也能燃烧。
可燃物、氧化剂是燃烧的物质条件。
点火源是燃烧的能量条件,使氧化
反应 启动并持续进行。
热量更多,传给乙醇的热量也更多,吸热更
多挥发也更多,源源不断有足够蒸气补充,
火持续燃烧 。
乙醇热蒸量气 乙醇温度升高达到闪点12℃时
随温度升高,乙醇蒸气数量增多,达到足以
乙醇
发生燃烧的数量, 蒸气被点燃。但因刚达 到闪点,蒸气总量较少,燃烧产生的热量较
温度升高 少,传给乙醇的热量也较少,吸热少,挥发也
◇防雷击。
2、爆炸浓度极限及应用
乙炔 1.5~82﹪ 氢 4~76 ﹪
点燃
纸
点燃 外部的火种强行把可燃物加热
达到着火温度,使可燃物被点燃。
燃点:强行着火的最低温度
受热自燃
自燃 外部供给
吸收 热量 自身产生
布
自热自燃 油 +氧
受热 散热 不良 自热 自燃 蓄热 自燃
不断 蓄热
升温
不断 升温
热 达到着火温度
自燃点:自发着
油布 火的最低温度 自发着火
闪燃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 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灭火原理:消除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
防火灭火途径:使燃烧三要素
(1)不同时具备 不论固体液体都变成气体再 (2)没有足够数量 燃烧,燃烧时有火焰,叫有焰 (3)不能相互作用 燃烧。
4、燃烧的历程
气体
液体
熔化或分解
蒸发或分解
升华或分解
二、燃烧的类型与相应的 火灾危险性指标
1、点燃(强制着火)与燃点 2、自燃(自发着火、包括受热自 燃与自热自燃)与自燃点 3、闪燃与闪点
央视新楼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亿
蓝极速网吧火灾死亡25人
一、燃烧及其发生的 条件和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1、燃烧的特征
(1)燃烧是发光放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烟气,高温
烟气扩散是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主要原因。
(3)反应消耗氧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窒息
中毒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原因。
闪点是火灾危险性分类指标: 闪点<28℃是 甲类火灾危险性, 28℃≤闪点<60℃是乙类, 闪点≥60℃是丙类。
炸药厂TNT包装车间
TNT包装车间操作台突然发生炸药燃烧,
爆炸现场 车间自动喷淋系统失效,工人又不会手动
启动喷淋系统,炸药燃烧后爆炸。
四、化学爆炸
化学反应中产生大量气体和大量 热量才会发生化学爆炸
遇上火源会爆炸
(二)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
1、爆炸发生的条件
(1)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 (或助燃气体)均匀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 (这浓度范围叫爆炸浓度极限)形成了爆炸性混 合物。
(2)爆炸性混合物与有足够点火能量的点火源作 用。
2、预防措施——防止形成爆炸发生的条件
(1)防止泄漏,加强通风,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从能量的角度点火源分为热火源、电火源、 机械火源、化学火源。
燃烧的发生条件:燃烧三要素同时 具备、都有足够数量、并相互作用。
即: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时燃烧 才能发生,也必定会发生。 (1)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 (2)燃烧三要素都有足够数量; (3)燃烧三要素彼此相互作用。
3、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防火原理:防止形成燃烧的条件
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上 连续燃烧 至乙醇烧完
乙醇的
蒸 气多少
乙醇的
温 度高低
直 接 相关
乙醇温度在 12℃闪点
乙醇蒸气
一闪而灭的瞬间燃烧闪燃
乙醇温度在闪点12℃以下 乙醇 不着火(因蒸气数量不足)
闪燃是可燃液体特有的燃烧理象 可升华的可燃固体也会闪燃
乙醇温度升高到闪点12℃以上
温度继续升高,蒸气数量更多,燃烧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