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治体制建设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对此,他用“六个确立”来予以概括。“第一,确立了总统的地位和权威;第二,确立了政权党的主导地位;第三,确立了国家对寡头的控制;第四,确立了主权民主观;第五,确立了今后政治稳定发展的基础;第六,确立了国家发展方向的继承性和社会性。”

会上,许多代表对普京卸任后其诸多理念的继承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石泽研究员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关普京政策的传承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虽说是一种大势所趋,但其政策是会变的,比如与西方的关系,因为与西方对立,回到冷战期,这根本不是俄罗斯的想法。有关对俄罗斯转轨评价问题,目前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变化比较缓慢,其中制约因素很多,另一种则是以新的角度去考量俄罗斯发展问题。对当代俄罗斯的发展变化我们不能用历史的老眼光去看,俄罗斯所具有的对抗能力在世界大国中找不出第二个,它完全可以凭自身资源优势去解决发展问题,它的能源取之不尽,是其外交的支撑基础。俄罗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发展,并已在提倡创新性发展,外交政策提倡竞争力,经济发展也提倡竞争力,普京任期结束之前,重点是谈两个调整,对外调整其大国地位,对内侧重经济建设调整,从而创造一种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局面,包括发展规划。”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键研究员针对俄罗斯未来政治局势发展中存在的变与不变问题概括为六个方面。他指出:“一是俄罗斯发展至今变数很大,但这次政治选举没有变数;二是俄罗斯的总统继任者存在变数,但新议会政党中没有大的变化;三是普京的去向还有较大变数,但普京的治国方略不会有大的变化;四是普京能否重新回到总统职位有一定变数,但普京通过某种方式继续影响俄罗斯是无疑的;五是后普京时代的外交会有一些变化,但其内政不会有大的变化;六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会有变数,但是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会上,一些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当代俄罗斯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唐朱昌教授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趋势特点归纳为三要点:一是必须维持经济强势增长的惯性态势,二是经济质量短期内难以提升,三是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可能增强。在阐述自己观点依据时,他指出:“第一,实现俄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是俄罗斯政府上下的基本共识,是‘硬约束’,将促使俄罗斯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能源价格不断上升趋势,延续目前的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以达到GDP年均保持7.2%以上的增长目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将不断得到显示,主要集中在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方面;制度变迁作为一种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显现。第二,GDP翻一番的‘硬约束’使俄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上面临两难选择,其结果是牺牲经济增长的质量换取经济增长的规模,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企业粗放经营惯性的交织与互动,使资源密集型经济及其衍生的弊端成为俄经济短期内难以治愈的痼疾,企业总体微观竞争力不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第三,对俄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带来影响的各种因素,除经济增长模式、结构不合理和质量不高之外,其固定资产持续老化和投资资金不足、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非均衡’、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风险增大等都是制约因素。”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丁佩华研究员在发言中对普京执政期俄罗斯经济结构的非效益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俄罗斯产业结构呈现一种非效益性,原先重工业重,轻工业轻,现在重工业基本没有了,这样的经济结构还在延续,并且没有大的改观。投资依然还是以资源领域为主要投资,其他方面的投资相当少,尽管2006年投资额达到300多亿美元,但其投资结构差距相当悬殊。由于贸易结构畸形还在发展,其他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少,而且影响了周边贸

易。鉴于其产业结构非常脆弱,一旦外部行情发生变化,其内部经济也会发生大的变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军梅则认为:“从经济发展来看,能源已经不仅仅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标点,一方面可以提高俄罗斯国民收入,拉动其内需,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外汇储备和稳定基金。俄罗斯的产业结构比阿拉伯国家先进多了,如果抓住油价上涨这个机会的话,俄罗斯不仅可以为自己经济发展积累资本,而且同时可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创新技术所需资金的保障,实现其经济崛起战略目标。”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转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新教授从俄罗斯历史发展过程对俄罗斯社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关系,尤其是普京执政期的制度改革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俄罗斯制度变迁过程中,正式制度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而非正式制度由于其内在的传统根性和历史积淀,其移植性就很差。所谓非正式制度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这种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是很难改变的。由于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一旦这个国家走上某条道路就很难再改变,在新经济学中称之为路径依赖。在俄国历史上,从彼得一世和二世,包括90年代的改革来看,每次改革它都是八面清洗,固有的思维方式使之脱离了欧洲,改革又使它回归欧洲。历史上出现的每次西化都使社会变成一种无序的状态,每次回归则都带来了秩序。由此可见,由于这些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不管普京是不是继续掌权,它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从俄罗斯历史过程来看,俄罗斯集权程度最高时便是它经济高速增长时,而其弱化时也就是其经济衰退时。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制度移植与本土的非正式约束形成了冲突造成俄经济改革失败,普京的‘拨乱反正’使其制度改革与本土非正式约束紧密结合,便是21世纪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制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