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干扰整改方案

合集下载

传导骚扰整改经验案例

传导骚扰整改经验案例

传导骚扰整改经验案例概述一直以来,我司的交换机产品都没有遇到过严重的CS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出口国内和部分海外的产品不需要做跟CS相关的CB认证,只需要做3C认证,所以内部也没有测试。

二是以前的傻瓜交换机测试CS的测试模型是ping 包的方式,这种模型流量较小,比较容易通过。

在2016年的时候,我司开始做锐捷的管理型交换机S2952G-E V3,客户提出了全新的测试模型,而且明确提出这一款产品需要出口海外,需要进行CB认证(CB认证包含CS测试)。

在做SWITCH-BCM00-0002(锐捷S2952G-E V3)项目过程中,CS问题成为了我们这个项目最大的难题。

经过我们公司检测认证部EMC专家、项目硬件工程师、客户和broadcom多方长达大半年的努力,在硬件、软件和结构三分面进行改善之后,目前该项目的CS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现将整改过程中的经验整理出来,形成经验案例,供后续项目参考。

CS测试的现象大致有如下三种:1、端口link down。

2、端口没有link down,但是端口有crc错误报文。

3、端口没有link down,也没有crc错误报文。

上面的三种测试结果,前两种是等级B的标准,第三种是等级A 的标准。

按道理来讲,CS属于EMS类,无论是等级A\B\C都是可以的。

产品能够过等级C就拿等级C的认证,过A就拿等级A 的认证,这个不是强制的标准,不像EMI那样属于强制。

但是我们客户,锐捷自己的标准高于法规的标准,锐捷要求A,即只接收第三种,不允许端口link down,也不允许有crc错误报文。

一、测试模型1.CS测试电压等级说明:一、以3V的测试电压为例,3V为有效值,未调制信号的峰峰值为(3V/0.707)*2=4.2438V*2=8.486V,所以80%调制的信号的峰峰值为8.486V*1.8=15.27V。

二、锐捷在我司的交换机,测试等级都是3V。

2.CS测试仪器CS的测试仪器分为如下三部分:射频信号源。

开关电源传导干扰分析与整改

开关电源传导干扰分析与整改

开关电源传导干扰分析与整改开关电源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源类型。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电子设备的首选电源类型。

然而,开关电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传导干扰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谈谈开关电源传导干扰分析与整改的问题。

1、开关电源的传导干扰问题开关电源通过高频开关管使AC电源变成高频交流电源,再通过整流、滤波、稳压等电路将高频交流电源变成DC电源,这个过程中,电路中的开关管、滤波电容、稳压电路等部件会产生电磁干扰,干扰的频率范围大致在几十kHz到几百MHz之间,这些干扰信号会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其他电路中,从而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传导干扰主要是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物理连接传播的,对同一信号线上的电路产生干扰,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甚至影响电路的工作稳定性。

同时,也会通过制成工艺、线路布局等方式产生辐射干扰,对周围的其他电路产生干扰。

2、开关电源传导干扰的来源(1)开关管开关电源中的开关管是主要产生传导干扰的元件之一,开关管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高频脉冲信号,这些脉冲信号会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物理连接透传到其他电路中,引起电路的干扰。

(2)电容开关电源中的滤波电容和稳压电容也会产生较强的传导干扰信号,电容充放电时会产生电流脉冲,这些脉冲又会产生磁场和电场,从而影响周围电路的稳定性。

(3)线路布局线路布局的不合理也是开关电源产生传导干扰的原因之一,线路长度过长,线路走向交错等都会导致干扰的产生和传输。

3、开关电源传导干扰的整改措施(1)优化开关管的选择开关电源的开关管是干扰主要源之一,优化选择开关管可以减少干扰的产生。

例如采用低压降MOSFET、反平行二极管、优化的开关频率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开关管产生的干扰。

(2)采用滤波器和稳压器开关电源中采用滤波器和稳压器,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容充放电产生的干扰信号。

滤波器和稳压器可以将高频脉冲信号转换为连续的直流电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干扰的传输。

传导抗扰度整改措施

传导抗扰度整改措施

传导抗扰度整改措施
1、屏蔽
利用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的盒状或壳状屏蔽体,将干扰源或干扰对象包围起来从而割断或削弱干扰场的空间耦合通道,阻止其电磁能量的传输。

按需屏蔽的干扰场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

2、隔离
把干扰源与接收系统隔离开来,使有用信号正常传输,而干扰耦合通道被切断,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常见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等方法。

3、滤波
抑制干扰传导的一种重要方法。

由于干扰源发出的电磁干扰的频谱往往比要接收的信号的频谱宽得多,因此,当接收器接收有用信号时,也会接收到那些不希望有的干扰。

这时,可以采用滤波的方法,只让所需要的频率成分通过,而将干扰频率成分加以抑制。

4、接地
将电路、设备机壳等与作为零电位的一个公共参考点(大地)实现低阻抗的连接,称之谓接地。

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为了安全,例如把电子设备的机壳、机座等与大地相接,当设备中存在漏电时,不致影响人身安全,称为安全接地。

为了给系统提供一个基准电位,例如脉冲数字电路的零电位点等,或为了抑制干扰,如屏蔽接地等。

称为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两种方式。

EMC整改方案

EMC整改方案

篇一:emc实用整改方案emc的分类及标准:emc = emi + ems emi : 電磁干擾ems : 電磁相容性 (免疫力)emi可分为传导conduction及辐射radiation两部分,conduction规范一般可分为: fcc part 15j class b;cispr 22(en55022, en61000-3-2, en61000-3-3) class b;国标it类(gb9254,gb17625)和av类(gb13837,gb17625)。

fcc测试频率在450k-30mhz,cispr 22测试频率在150k--30mhz,conduction可以用频谱分析仪测试,radiation则必须到专门的实验室测试。

en55011辐射测试标准是:有的频率段要求较高,有的频率段要求较低。

传导 (150khz-30mhz) lisn主要是差模电流, 其共模阻抗为100欧姆(50 + 50); lisn主要是共模电流, 其总的电路阻抗为25欧姆(50 // 50)。

4线 av 60db/uv150khz-2mhzstart 9khz5线 peak100db/uv150khz-3mhz6线 peak100db/uv2mhz-30mhz7线 qp 70db/uv 150khz-500khzradiated (30mhz-1ghz): add 4n7/250v y cap 90db/uv 30mhz-300mhzemi为电磁干扰,emi是emc其中的一部分,emi(electronic 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 emi包括传导、辐射、电流谐波、电压闪烁等等。

电磁干扰是由干扰源、藕合通道和接收器三部分构成的,通常称作干扰的三要素。

emi线性正比于电流,电流回路面积以及频率的平方即:emi = k*i*s*f。

i是电流,s是回路面积,f是频率,k是与电路板材料和其他因素有关的一个常数。

传导干扰解决方法

传导干扰解决方法

传导干扰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传导干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在电子设备、通信系统还是各种电力设施中,传导干扰都可能会对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传导干扰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从传导干扰的定义、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我们来了解一下传导干扰的定义。

传导干扰是指电磁波在电气设备之间通过导体传递而产生的电磁干扰。

这种干扰主要通过导线、电缆、连接器等传输介质进行传播,引起电路或信号的质量下降,甚至引发设备的故障。

传导干扰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电磁兼容性差、设备内部电磁干扰源强、信号线路设计不规范等因素,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针对传导干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需要在电子设备的设计阶段加强对电磁兼容性的考虑,提高设备本身的抗干扰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优化布局、合理设计电路板、选用低干扰元器件等手段来提升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在通信系统建设中,应采用屏蔽良好的电缆和连接器,以减少传导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在使用电力设施时,也可以通过加强设备的接地措施、合理布置电缆等方法来降低传导干扰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借助滤波器、隔离器等专业设备,对传导干扰进行有针对性的屏蔽和消除。

除了针对设备和系统本身进行优化外,管理措施也是解决传导干扰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电磁兼容性管理制度,对设备和系统的安装、维护、使用等环节都进行规范和管理。

对设备的周围环境也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管理,例如避免设备与干扰源过近、减少电缆交叉布设等措施,以减少传导干扰的发生。

在工程完工验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也应进行相应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传导干扰作为一种常见的电磁干扰问题,对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传导干扰问题,需要从设备设计优化、系统建设规范和管理制度建立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传导与辐射超标整改方案

传导与辐射超标整改方案

可以解决问题
,
但垂直方向就很无奈了
开关电源的辐射一般只会影响到
100M
以下的频段
.
也可以在
MOS,
二极管上加相应吸收回路
,
但效率会有所降低。
1MHZ
以内
----
以差模干扰为主
1.
增大
X
电容量;
处产生的振荡是开关频率的
5
次谐波引起的干扰
;
0.35 MHz
处产生的振荡是开关频率的
7
次谐波引起的干扰
;
0.39 MHz
处产生的振荡是开关频率的
8
次谐波和
Mosfet
振荡
2

190.5KHz
)基波的迭加引起的干扰
;
8.
防止
EMI
滤波电感饱和。
9.
使拐弯节点和
次级电路的元件远离初级电路的屏蔽体或者开关管的散热片。
10.
保持初级电路的摆动的节点和元件本体远离屏蔽或者散热片。
11.
使高频输入的
EMI
滤波器靠近输入电缆或者连接器端。
RF
滤波器两端并联阻尼电阻。
17.

PCB
设计时允许放
1nF/ 500 V
陶瓷电容器或者还可以是一串电阻,跨接在变压器的初级的静端和辅助绕组之
间。
18.
保持
EMI
滤波器远离功率变压器
;
尤其是避免定位在绕包的端部。
19.

5M---

传导干扰的解决方法

传导干扰的解决方法

传导干扰的解决方法
开关电源的传导干扰通过输人电源线向外传播,既有差模干扰,又有共模干扰。

传导干扰的测试频率范围为0.15~30kHz,FCC class A中对于RF装置规定的限值要求见下表
在0.15~0.5MHz的频率范围内,干扰主要以差模的形式存在,在0.5~5MHz的频率范围内,干扰的形式是差模和共模共存,在5~30MHz的频率范围内,干扰的形式主要以共模为主。

下图是一款电子镇流器的实际解决方案:
图1A为初始测试时发现在0.45~1.6M频率范围内超限,输入接口部分的电路如图1B,从电路中看出差模和共模电感,X电容各一个,差模和共模抑制器件都存在但仍然超限,从发生超限的频段判断是差共模共存的频率范围内(0.5~5MHz),但更靠近差模干扰存在的频段部分(0.15~0.5MHz),所以先假设差模抑制不够,所以再加入一个X电容C2。

则有图2A 的测试结果和图2B的电路。

图1A 初始测试结果
C1L1
L2 L
N 输出
输入
图1B 初始测试时的电路图
图2A 改善后的测试结果
C1
L1
L2
L N
输出
输入
C2
图2B 改善后的电路图
由上图可看出,加入C2后结果明显变好,再加入一个X 电容后高频部分的波形没有任何变化,由于X 电容只能抑制差模信号,所以可知高频部分的干扰不是差模信号造成,而低频部分的干扰中存在着差模信号干扰。

传导干扰解决方法

传导干扰解决方法

传导干扰解决方法
传导干扰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隔离干扰源:通过将干扰源与敏感元件隔离来减少传导干扰。

这可以通过在信号线或电源线上使用磁珠、电容、电感等元件来实现。

2. 滤波:使用滤波器可以滤除传导干扰。

滤波器可以抑制信号线上的噪声,减小传导干扰的幅度。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RC滤波器、LC滤波器等。

3. 接地:良好的接地可以减少传导干扰。

接地可以消除地线上的电压,减少信号线上的噪声干扰。

4. 屏蔽:使用屏蔽材料可以将信号线或电源线包裹起来,以减少电磁场对信号线的干扰。

常见的屏蔽材料包括金属网、导电布等。

5. 电缆选择:选择具有抗干扰性能好的电缆,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可以减少传导干扰的传播。

6. 软件处理:通过软件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减小传导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常见的算法包括数字滤波、傅里叶变换等。

以上是常见的传导干扰解决方法,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导发射整改方案
失败原因分析
1.所选EMI滤波器额定电流过大(35A),而负载额定电流仅为1A,共模电流
流过滤波器的共模扼流圈所产生的磁场过小,因此未能有效滤除共模干扰;
2.EMI滤波器引线过长,离电源入口端较远,且线缆为普通线缆,在高频段易
产生电磁耦合;
3.输入引线与输出引线距离太近,在高频段两者相互耦合;
4.滤波器及控制器接地效果较差;
5.动力接插件接地电阻太大,造成电缆屏蔽层接地效果差。

6.码盘线延长线与航插线连接时,屏蔽层不是360°搭接,接地效果差;
7.电源线与信号线同走航插线,容易耦合。

8.控制板地未与壳体连接
9.电源输出端滤波电路过于简单。

整改方案
1.EMI滤波器换用屏蔽线缆,且尽量靠近电源输入口,并有效接地;
2.控制器内部连接线采用屏蔽线缆,且屏蔽层有效接地;
3.控制板卡接地线上加高频扼流圈;
4.控制器有效接地;(底板去除氧化层或者用瘪铜线)
5.试验对比出负载属性,选择滤波器结构;
6.计算滤波器谐振点,确保其小于150KHz;
7.在板卡电源输入前加额定电流1A或3A的滤波器,并增加差模电容容值和共
模电容容值观察滤波效果,而后,在滤波器后端增加一级共模扼流圈和共模电容,并调节共模扼流圈电感值和共模电容容值,观察滤波效果;
8.在板卡电源输出端增加差模电容,若效果仍不满足要求,则进行割线,加入
一级滤波电路;
9.在控制器外部供电电缆上套磁环;
整改所需器件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