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图文

38
斑点异常与克服
边缘效应
3.预饱和
在薄层板上一般是边缘上的展开剂较容易挥发, 如果这几个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能差异比较大,那 么就会造成薄层板上边缘和中间展开剂比例的差
异而产生展开速度不一致的现象
克服方法:展开前要充分饱和
39
斑点异常
❖S形及波形斑点
波形斑点
14
薄层板的制备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存放 注意放置时间太长的CMC-Na溶液可 能会发黄,而且可能有霉菌出现, 最好不要使用。
15
薄层板的制备
制板 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是指 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溶液 ,研磨混合,置玻璃板上 使涂布均匀,平台上于室 温下晾干,活化后,置有 干燥器中备用。
16
22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距离
自制板
高效板
直径不大于 4mm
宽度5-10mm
>8mm
10-15mm
23
直径不大于 2mm
宽度4-8mm
>5mm
8-10mm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注意点
1.不要弄破薄层板 2.点样量大时,少量多次, 3.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吹干或 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24
薄层色谱的展开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_图文.ppt
薄层色谱
操作的流程
薄层 点样 板
展开
显色
结果 判定
2
薄层板的制备
❖ 固定相 ❖ 什么是固定相?
3
薄层板的制备
❖ 常用固定相
1、聚酰胺 2、硅胶 3、硅澡土
4、氧化铝 5、纤维素
6、其他
4
色谱基本知识--薄层色谱

g 其他因素
展开方式、点样位置、展开距离、样品浓度等
(2)斑点的显色特性
观察斑点的颜色或荧光,或用专属指示 剂显色与对照品比较定性.
(3)斑点的原位光谱扫描
a 紫外-可见光扫描
颜色斑点:400-780nm扫描
斑点有紫外吸收:200-400nm扫描
斑点的扫描光谱与比较品的扫描光谱比较定性。
b 三维光谱扫描
2.相对比移值
若Rf 值的重现性较差时,可将被分离物质与一 参比物在同一薄层分离。参比物比移值Rf (i)与被测 物比移值Rf(s)之比称为相对比移值。
R i,s
R f i R f s
Ri,s的重现性优于Rf值,数值可大于或小于1。
3. 分配系数与比移值的关系
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某组分在固定相中的 浓度(Cs)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m)之比称为 分配 系数KD ,即
pH<等电点 向负极移动
为控制电泳速度,必须使用缓冲溶液
—
—
—
—
—
—
R
C
COO-
H+
NH3+
—
NH3+
—
R
C
COO-
R
C
COOH
f 电渗的影响
在电场中,液体对于一个固定的固体表面作相 对运动称为电渗,移动的速度称为电渗速度。 质点的实际泳动速度应等于粒子本身的泳动速度与 电渗速度的向量和。
所以,中性物质在电场中也可能移动
2.4.1点样
薄层板:20cm×20cm 滤纸长度:20~25cm,宽度以样品个数决定。 溶液浓度:0.01~1% 原点直径:3~5mm 原点间距离:2~3cm 点样体积:1~5 L 点样量:10~30 g 点样方式:点状点样、带状点样 点样设备:毛细管、微量注射器、自动点样装置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课件

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低成本、 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 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化学分析
用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 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如金 属离子、有机酸、碱等。
生物分析
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质、 酶、核酸等大分子的分离 和检测。
医药分析
用于药物成分、代谢产物 、残留物的分离和检测, 以及中药材的鉴别和质量 控制。
案例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薄层色谱检测
总结词
简便快速、经济实用
详细描述
薄层色谱法在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具有简便快速和经济实用的优势,能够同 时分离和检测多种农药残留,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案例三:化妆品中重金属的薄层色谱检测
总结词
高准确性、高可靠性
详细描述
薄层色谱法在化妆品中重金属的检测中具有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对化妆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验前的准备
仪器准备
确保薄层色谱仪正常工作 ,检查薄层板是否干净、 无划痕。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量 的展开剂、显色剂和样品 。
安全准备
确保实验区域通风良好, 避免有毒气体对实验人员 造成危害。
实验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薄层板制备
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均匀涂布 样品,自然晾干。
点样
用毛细管或自动点样器将样品 点在薄层板的固定位置。
薄层色谱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薄层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用 于分离植物色素。
发展
未来
未来薄层色谱法将朝着更高效、更快 速、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与其他 技术联用,实现更复杂的样品分离和 分析。
硫酸阿米卡星薄层色谱法无斑点的原因

硫酸阿米卡星薄层色谱法无斑点的原因硫酸阿米卡星薄层色谱法(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当进行TLC分析时,有时我们会遇到没有斑点出现的情况,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下面我将详细讨论可能导致TLC无斑点的原因。
1.样品问题:样品的纯度、浓度和溶解度可能会影响斑点的形成。
如果样品的浓度太低或溶解度不足,可能导致斑点无法形成或非常微弱,以至于无法识别。
此外,样品的杂质含量也可能影响斑点的出现,特别是存在与待分析的目标化合物相似的杂质。
解决方法:增加样品的浓度或选择更适合的溶剂来溶解样品,以改善斑点的形成。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溶剂系统,或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去除杂质。
2.薄层板问题:薄层板的品质也可能影响斑点的形成。
如果薄层板的吸附性能不足或表面存在污染物,可能导致样品在薄层板上无法稳定地扩散和分离。
解决方法:确保使用优质的薄层板,并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污染。
在使用薄层板之前,可以进行预处理,例如活化处理或选择一个更适合样品的薄层板。
3.涂层方法问题:涂布试剂的均匀性和涂布方式也可能是没有斑点的原因。
如果涂布试剂在薄层板上没有均匀分布或涂布方法不正确,可能导致斑点无法形成。
解决方法:确保涂布试剂均匀地涂布在薄层板上,可以通过均匀地喷涂或使用涂布器等专门工具来实现。
还可以尝试不同的涂布试剂和不同的涂布方法,以找到最适合的组合。
4.发展条件问题:发展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也是影响斑点形成的关键因素。
如果发展剂的组成或浓度不适合待分析样品,或者发展时间过短或过长,可能导致斑点无法出现或无法清晰分离。
解决方法:仔细选择合适的发展剂和浓度,并进行优化。
对于发展时间,可以尝试不同的时间范围,以找到合适的条件。
5.环境因素问题:环境因素也可能对TLC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导致发展剂的挥发速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斑点的形成。
解决方法:在进行TLC实验时,尽量让环境条件保持稳定。
控制温度和湿度,并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产生干扰。
薄层色谱法培训讲义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注意事项⏹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及对照药材和供试品及对照药材溶液制备应量化操作,目的是使样品的色谱与对照药材的色谱更有可比性。
⏹定量点样(除了鉴别有无,还可粗略进行量化评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化学对照品的同时设对照药材。
⏹注意环境条件对样品色谱行为的影响。
一、薄层板普通薄层板:硅胶G、H,硅胶GF254,聚酰胺薄膜等市售薄层板(商品预制板)高效薄层板自制薄层板: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
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1:2。
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
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
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
目前实验室使用的薄层板规格:10cm×10cm,10cm×20cm或20cm×20cm注意事项1、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后,置干燥器中备用。
最好随用随制,放入干燥器中保存仅作为使用前的一种过渡。
2、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3、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30分钟后,置干燥器中备用。
4、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在反射光及透射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二、点样1、点样器:专用毛细管、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械、薄层用微升注射器等。
2、点样:要求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下点样。
尽量用小的点样管。
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
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

调整薄层板:更换薄层板或调整薄层板的厚度、活性等参数 优化展开系统:调整展开剂的比例、组成和浓度 控制温度: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薄层色谱分离,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增加展开时间:适当延长展开时间,使斑点充分展开
斑点拖尾:斑点在薄层板上延伸,形状不规则,可能是由于样品中杂质或溶剂残留导致 的。
斑点异常是指薄层色谱中,斑点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与正常斑点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斑点异常可能是由于样品中某种组分的含量过高、杂质过多或溶剂不纯等原因引起的。
斑点异常的出现会影响薄层色谱的分离效果和定性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及时处理和 解决。
常见的斑点异常包括拖尾斑点、前延斑点、后延斑点、杂质斑点等。
斑点拖尾:由于固定相的吸附或分离过程中溶剂不均一等原因导致斑点形状不规则
斑点扩散:由于薄层板的加工精度不够或操作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斑点扩散
斑点重叠:由于样品中组分含量较高或薄层板分离效果不佳等原因导致斑点重叠
斑点拖尾与扩散同时存在:由于薄层板的质量和操作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斑点异常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06
薄层色谱法是 一种常用的分 离和分析方法, 用于分离和鉴 定有机化合物。
它利用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 的相互作用, 将不同成分的 物质分离成不
同的斑点。
薄层色谱法的 优点包括操作 简便、分离效 果好、灵敏度 高和适用范围
斑点大小异常:斑点的大小与标准品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固定相或流动相的配比不当引起的。
斑点形状异常:斑点的形状不规则或出现拖尾现象,可能是由于固定相或流动相的配比不当引 起的。
薄层色谱

表 1 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显色剂
配制方法
检出对象
浓硫酸
10%H2SO4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加热后可显 出黑色斑点
碘蒸气
将薄层板放入缸内被碘蒸气饱和数 很多有机化合物显黄棕色
分钟
碘的氯仿溶液
0.5%碘的氯仿溶液
同上
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 120℃烘
硝酸铈铵
6%硝酸铈铵的 2mol/L 硝酸溶液 显色剂,多元醇在黄色底色上有
棕黄色斑点
香兰素-硫酸
3g 香兰素溶于 100mL 乙醇中,再加 高级醇及酮呈绿色
入 0.5mL 浓硫酸
茚三酮
0.3g 茚三酮溶于 100mL 乙醇,喷 氨基酸、胺、氨基糖
后,110℃热至斑点出现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综合化学实验学习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综合化学实验学习资料
了荧光)。也可将展开完毕的薄 层板烘干后用显色剂喷雾显色。常用的显色剂有碘和三氯化铁水溶液等。许多有机化合物能 与碘生成棕色或黄色的络合物,利用这一性质,在一密闭容器中(一般用展开缸即可)放几 粒碘,将展开并干燥的薄层板放入其中,稍稍加热,让碘升华,当样品与碘蒸气反应后,薄 层板上的样品点处即可显示出黄色或棕色斑点。除饱和烃和卤代烃外,均可采用此方法。
有关,其活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活化温度:硅胶板于烘箱中逐渐升温至 105~110℃ 烘 30min;氧化铝板于 150~160℃烘 4h。活化后的薄层板放在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3)点样 在距薄层板底端 8~10mm 处,划一条线,作为起点线。用毛细管(内径小于 1mm)吸 取样品溶液(一般以氯仿、丙酮、甲醇、乙醇、苯、乙醚或四氯化碳等作溶剂,配成 1%溶 液),垂直轻轻地接触到薄层的起点线上。如溶液太稀,一次点样不够,第一次点样干后, 再点第二次、第三次,多次点样时,每次点样都应点在同一圆心上。点样次数依样品溶液浓 度而定,一般为 2~5 次。若样品量太少时,有的成分不易显出;若量太多时易造成斑点过大, 互相交叉或拖尾,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点样后的斑点直径以扩散成 1~2mm 圆点为度。若 为多处点样时,则样点间距为 1~1.5cm。 (4)展开 薄层的展开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先将选择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的空 气饱和 5~10min,再将点好试样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样点的位置必须在展开剂 液面之上。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的前沿(离顶端 5~10mm)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 层板,立即用铅笔或小针划出溶剂前沿的位置,晾干或烘干后即可显色。根据标样对照或 Rf 值的不同对各组分进行鉴定。 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溶剂 的极性越大,则对化合物的洗脱力越大,即 Rf 值也越大。如发现样品各组分的 R f 值 较大, 可考虑换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或在原来的溶剂中加入适量极性较小的溶剂展开,如原用 氯仿为展开剂,则可加入适量的苯。相反,如原用展开剂使样品各组分的 R f 值较小,则可 加入适量极性较大的溶剂,如氯仿中加入适量的乙醇试行展开,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5)显色 展开完毕,取出薄层板, 划出前沿线,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颜色, 就可直接观察它的斑点。 如果本身无色,可用显色剂法或紫外光照射法显色。用硅胶 GF254 制成的薄板层,由于加入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原创]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ca64b4fdddccda38376bafe0.png)
喷雾法或浸渍法以适宜的显色剂 朽
显色,或加热显色,在日光下检 早
视。2.有荧光的物质或遇某些试剂 种
可激发荧光的物质可在356nm紫 第
外光灯下观察荧光色谱。3.对于可 闺
脾
薄层色谱中斑点的异常
畜
砚
异常现象
滴
1、拖尾
冻
4、32、念、现效S珠边斑形象应状缘点及斑波点形 5、斑点与对照品
逞 材 柿
6、其对不上
看暗斑(荧光淬灭)
谗 偶 舀 讥
蔗
蝉
斤
薄层板的制备
幽
埔
自制板
焕
腿
淖
无黏合 剂
含黏
季
合剂
徘
苏
馏
态
育
薄层板的制备
咖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配
已 格
制
福
先将称好的CMC-Na加
碧
入所需水量的8/10,让其
休
充分溶涨后,再加热煮沸,
慰
然后将剩余水慢慢加入.
搐
这样在煮沸过程中不易
摇
形成颗粒,煮沸时间短.
罕
B.选用稍厚一点的板
趴
败
斑点异常与克服
睫
圈
❖拖
尾
2.点样圆心未重合
繁
琴
样点虽然在同一垂直线上但样 沼
点上下圆心没有重合,致使样 孺
克点服呈方近法椭:圆点形样,位也置是要形准成确拖,现 巳
预先设计象好的点原样因的之位一置,然后 妊
用铅笔作好标记,每次点样对 戈
准圆点
找
褐
斑点异常与克服
九
品
❖拖
尾
3.展开剂的配制
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薄层板的制备
自制板
无黏合剂 含黏合剂
12
薄层板的制备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配制
先将称好的CMC-Na加入所需水量的 8/10,让其充分溶涨后,再加热煮沸 ,然后将剩余水慢慢加入.这样在煮 沸过程中不易形成颗粒,煮沸时间 短.
13
薄层板的制备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0.3-0.7%比较合适,实 际操作中0.4%~0.5%最为实用, 浓度高了将来显色时如果有加热过 程稍不小心板子容易发黑,浓度低 了铺出来的板子不结实,不好保存
26
薄层色谱的展开
预饱和、预平衡
展开缸如需预先用展开剂预平衡, 可在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密闭, 一般保持15-30分钟
27
薄层色谱的展开
展开距离
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8~15cm)
28
薄层色谱的显色
显色与检视 1.供试品含有可见光下有颜色的成分可直接在日 光下检视,也可用喷雾法或浸渍法以适宜的显色 剂显色,或加热显色,在日光下检视。2.有荧光 的物质或遇某些试剂可激发荧光的物质可在 356nm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色谱。3.对于可见光 下无色,但在紫外光下有吸收的成分可用带有荧 光剂的硅胶板(如GF254板),在254nm紫外光灯 下观察荧光板面上的荧光猝灭物质形成的色谱
拖尾 3.展开剂的配制
34
斑点异常与克服
拖尾 4.薄层板 为了提高样品的分离度和减少斑点的拖尾,铺板 时在硅胶中加入某些酸(如硼酸,草酸),碱 (如氢氧化钠),盐(如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 钠)等将硅胶板改性
克服方法:硅胶预制板可用浸板的办法改性
35
斑点异常
边缘效应 1、点样边距 2、薄层板 3、展开剂未预饱和 4、其他
硅胶H或硅胶N 是指纯硅胶粉,没有添加任何粘合剂
9
薄层板的制备
硅胶H和硅胶G的应用 1物质是有色的,在日光看 2物质没有颜色但可以利用显色剂显色 3.可以荧光显色
10
薄层板的制备
硅胶HF254和硅胶GF254 1.是指添加了荧光剂,如硫化镉等。 2.应用范围:物质有荧光,在254波长紫外 下看其荧光;物质没荧光,在254波长紫外 下看暗斑(荧光淬灭)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
及斑点异常的原因和克服
Zhuhaikangabc
1
薄层色谱
操作的流程
薄层 板
点样
展开
显色
结果 判定
2
薄层板的制备
固定相
什么是固定相?
3
薄层板的制备
常用固定相
1、聚酰胺 2、硅胶 3、硅澡土 4、氧化铝 5、纤维素
6、其他
4
薄层板的制备
聚酰胺
1、什么是聚酰胺? 2、聚酰胺适合那些化合物的分离? 聚酰胺适用于多元酚类化合物分离,如黄 酮,醌类,酚酸,含羰基的化合物等
14
薄层板的制备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存放
注意放置时间太长的CMC-Na溶液可 能会发黄,而且可能有霉菌出现, 最好不要使用。
15
薄层板的制备
制板 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是指 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溶液 ,研磨混合,置玻璃板上 使涂布均匀,平台上于室 温下晾干,活化后,置有 干燥器中备用。
16
薄层板的制备
念珠状斑点 念珠状斑点是指化合物斑点之间距离 小,相互连接呈念珠状
44
斑点异常与克服
念珠状 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1.样品中成分过多,在下定长度的薄层板上,排布 不开,彼此重叠。可适当增加层析板长度,使斑点 距离加大或采用双向层析,使所含成分向两个方向 展开可以避免念珠状斑点的出现。 2.多次点样时,点样中心不重合,形成复斑。应以 适当浓度供试液一次点样,若多次点样,点样中心 必须重合。
Rf值不稳定 2.湿度 湿度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薄层板的吸附 能力,导致选择性(容量因子)的变化, 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度控制使 用空调器或冰柜,湿度控制是通过在另 一展开槽放置相应浓度的硫酸
49
斑点异常与克服
Rf值不稳定
湿度的控制
50
斑点异常与克服
Rf值不稳定 手工制板 由于手工制的板的技巧不同,所制备 的薄层板的质量不同造成重现性差
注意点 1.沿同一方向研磨混合,避免产生气泡 2.厚度为0.2-0.3mm,涂层薄,点样容易过 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 3.室温下在水平位置放置,待薄层发白近干
17
薄层板的制备
注意点
5.研磨时间 6.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 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 发后,板表面较粗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 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 液=1:2。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 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 。
5
薄层板的制备
硅胶
1、什么是硅胶 2、硅胶适合酸性和碱性等化合物的分离
6
薄层板的制备
3、实验室硅胶有哪些型号
硅胶
硅胶S 硅胶G 硅胶H/硅胶N 硅胶GF245 硅胶HF254
7
薄层板的制备
硅胶G和硅胶S 1.硅胶G是指硅胶粉+15%煅石膏。 2.硅胶S是指硅胶粉+15%淀粉。
8
薄层板的制备
51
斑点异常
样品斑点与对照品斑点不在水平线上 1.点样时间的差异,导致各点之间所含水分不一 所引起的 2.也可能是由于点样操作不当,如使用吹风机加 热,导致样品变为固态后被强烈地吸附在吸附剂 的颗粒上,造成样品部分在原点滞留或形成拖尾 3.样品中含多种成分,相互影响吸附及洗脱过程。 4.各斑点浓度差异造成。(可通过实验,点上一 系列浓度的点以排除原因
36
斑点异常与克服
边缘效应 1.点样边距
37
斑点异常与克服
边缘效应
2.薄层板 薄层板厚薄不均匀,两边厚或者两边薄都是形成 边边缘效应的原因之一 克服方法:选用符合要求的薄层板。(符合要求 的薄层板应该在反射光下板面平滑均匀,无气泡, 灰尘或颗粒,透射光下薄层纹理均匀细腻)
38
斑点异常与克服
边缘效应
29
薄层色谱中斑点的异常
异常现象
1、拖尾现象 2、边缘效应 3、S形及波形斑点 4、念珠状斑点 5、斑点与对照品对不上 6、其它
30
斑点异常
拖尾原因 1.点样量过载 2.点样圆点未重合 3.展开剂 4.薄层析 5.其他
31
斑点异常与克服
拖尾 1.点样量过载 任何吸附剂,它们的负载化合物的能力是 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点样过量而超载后, 过剩的化合物被抛在后面,形成拖尾现象
3.预饱和 在薄层板上一般是边缘上的展开剂较容易挥发, 如果这几个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能差异比较大,那 么就会造成薄层板上边缘和中间展开剂比例的差 异而产生展开速度不一致的现象 克服方法:展开前要充分饱和
39
斑点异常
S形及波形斑点
波形斑点 S 形 斑 点
40
斑点异常
S形斑点 S形斑点是指含多咱成分的样品层析时, 其斑点不是顺次分布于原点至展开前沿的 垂直线上,而是呈S形分布于垂直线两侧。
45
斑点异常
Rf值不稳定
1.温度 2.湿度 3.手工制板 4.溶剂质量
46
斑点异常与克服
Rf值不稳定
1.温度 温湿度对薄层影响都 很大。不冻结的前提 下,通常温度越低分 离越好,较难的分离 需在低温下分离,例 如人参皂苷。
47
斑点异常与克服
Rf值不稳定 2.湿度
48
斑点异常与克服
24
薄层色谱的展开
展开
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 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 宜,密封
25
薄层色谱的展开
展开剂配制 1.把各组成溶剂移入分液漏斗,强烈振摇使混 合液充分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大 的一层作为展开剂。最好不要把各组成溶液倒 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 2.混合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 使用,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取需 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
18
薄层板的制备
活化
1.薄层板为何要进行“活化”? 2.在105-110度活化30分钟。 3.一般检识水溶性成分或一些极性大的成分时 ,所用薄层板只在空气中自然干燥,不经活 化即可贮存备用 。
19
薄层色谱的点样
点样器
20
薄层色谱的点样
点样环境
洁净 、干燥
21
薄层色谱的点样
点样的形状
1、圆点
2、条带状
22
薄层色谱的点样
点样的距离
自制板
高效板
直径不大于 4mm
宽度5-10mm
>8mm
直径不大于 2mm
宽度4-8mm >5mm
10-15mm
23
8-10mm
薄层色谱的点样
点样的注意点
1.不要弄破薄层板
2.点样量大时,少量多次,
3.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吹干或 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克服方法:A.点样时可以点成条带状 B.选用稍厚一点的板
32
斑点异常与克服
拖尾 2.点样圆心未重合 样点虽然在同一垂直线上但样点上下圆心没 有重合,致使样点呈近椭圆形,也是形成拖 现象的原因之一 克服方法:点样位置要准确,预先设计好点 样的位置,然后用铅笔作好标记,每次点样 对准圆点
33
斑点异常与克服
52
谢谢!
53
41
斑点异常
波形斑点 波形斑点:是指某些含多种成分的样品液, 顺次点于同一起始线上,展开后,这些成 分相同的斑点不吃不开直线状平行于起始 线,而是呈波浪形。
42
斑点异常
S形及波形斑点
1.产生原因:多数是因为薄层板厚薄不匀。 2.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应选用厚薄均匀 的薄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