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悬浮剂、悬乳剂、油悬剂配方的筛选与交流
悬浮剂配方研究及优选方案

悬浮剂作业指导书一、悬浮剂的定义及特点悬浮剂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农药与助剂经过研磨、分散在水介质中的悬浊液。
粒度细,一般粒径0.1~3μm,悬浮率高,药效比可湿性粉剂好;不用有机溶剂,挥发性小、毒性低、对人畜安全;不易燃易爆,贮运安全,可用飞机喷药。
二、配方组成悬浮剂通常是由有效成份、分散剂、增稠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组成。
有效成份的含量一般为5%~50%。
三、配料顺序1、采用湿法研磨粉碎工艺,将高效氯氰菊酯原药、润湿分散剂按配比称量好,连同加水总量70%加入到砂磨釜中与研磨介质1∶1.1~1.2混合进行研磨。
2、在研磨约2.2 h后,将增稠剂和防冻剂及剩余水加入进行调制,得到白色均相悬浮剂。
将药液与研磨介质分离得样品,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检测。
四、配方筛选1、分散剂的选择农药悬浮剂的悬浮液体系介于胶体分散体系和粗分散体系之间,属于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为了增加悬浮剂的稳定性,通常须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其作用是在悬浮剂中的农药颗粒周围形成保护层,阻碍磨细的农药颗粒相互靠近,从而使农药固体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悬浮液体系的各个部位,在贮存过程中不发生凝聚和结底现象,即使有少量分层,经轻轻摇动也可再分散成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
而且在冷、热贮条件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即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
此外所加分散剂的量至少要达到足以完全覆盖农药在砂磨时暴露出来的表面积,这样才能使悬浮液体体系稳定。
2、增稠剂的选择悬浮剂的黏度高低是影响产品贮存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黏度太小,产品一般放置一段时间后易分层、结块;黏度太大,则产品不易流动,给加工带来困难,并影响产品的包装及使用。
为了改善产品的倾倒性,提高悬浮率和贮存稳定性,黏度保持在0.4~0.6Pa·s之间。
一般选用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硅酸镁铝等。
3、防冻剂的选择为了防止产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出现结晶现象,进而影响使用效果,需添加防冻剂,一般选用乙二醇、甘油、尿素、氯化钠等。
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初步研究

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初步研究悬乳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在悬乳剂的制备过程中,配方的选择和工艺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的初步研究。
一、悬乳剂的定义和特点悬乳剂是一种粘稠的液态制剂,由水相和油相组成,其特点是油滴悬浮于水相中,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
悬乳剂常用于制备口服液、注射剂、外用药膏、乳液等制剂,具有易于吸收、易于使用、易于保存等优点。
二、悬乳剂的配方筛选悬乳剂的配方是制备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成分和比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悬乳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悬乳剂的配方一般包括油相、乳化剂、辅助乳化剂、水相和其他辅料。
(一)油相的选择油相是悬乳剂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通常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油脂作为油相。
常用的油脂包括植物油、动物油、合成油等。
在选择油相时,需要考虑油脂的稳定性、黏度、流动性等因素。
(二)乳化剂的选择乳化剂是悬乳剂中起到乳化作用的关键成分,其作用是使油相和水相充分混合并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
乳化剂的选择要考虑其亲水性、亲油性、分散性、乳化能力等因素。
常用的乳化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三)辅助乳化剂的选择辅助乳化剂是指在乳化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悬乳剂稳定性的成分。
常用的辅助乳化剂包括胆汁酸盐、脂肪酸、脂肪醇、聚乙二醇等。
辅助乳化剂的选择要考虑其与乳化剂的相容性和协同作用。
(四)水相的选择水相是悬乳剂中的另一个主要成分,其作用是作为油相和乳化剂的载体,以保持悬乳剂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水相的选择要考虑其纯度、稳定性和流动性等因素。
(五)其他辅料的选择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悬乳剂中还需要添加一些辅料,如调味剂、防腐剂、色素等。
这些辅料的选择要考虑其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和对悬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三、悬乳剂的工艺优化悬乳剂的制备过程中,工艺的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工艺优化包括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冷却速度等因素的控制。
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初步研究

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初步研究悬乳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它是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易于使用的特点。
悬乳剂在药物制剂中应用广泛,例如用于口服、局部涂抹、注射等。
悬乳剂的制备过程中,配方的选择和工艺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通过对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的初步研究,探讨了影响悬乳剂制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一、悬乳剂的组成和制备过程悬乳剂是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水相和油相的比例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乳化剂是连接水相和油相的桥梁,它可以使两种相互混合并保持稳定。
悬乳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将乳化剂加入水相中,并搅拌均匀。
2. 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并搅拌均匀。
3. 继续搅拌并加热至适当温度,使乳化剂充分作用。
4. 待混合物冷却后,加入适当的防腐剂、调味剂等辅助成分,并进行最终调整。
二、悬乳剂制备中的主要因素悬乳剂的制备过程中,影响制备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配方的选择悬乳剂的配方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使用要求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口服悬乳剂,应考虑药物的口感、吸收速度等因素。
2. 乳化剂的选择乳化剂是连接水相和油相的桥梁,它的选择直接影响悬乳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常用的乳化剂有Tween系列、Span系列、lecithin等。
3. 搅拌速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对悬乳剂的制备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搅拌速度过快会导致气泡生成,从而影响悬乳剂的稳定性;搅拌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乳化不完全,影响药效。
4. 加热温度和时间加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乳化剂作用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加热可以促进乳化剂的作用,但过高的温度会破坏乳化剂的结构,从而影响悬乳剂的稳定性。
5. pH值的调节pH值的调节对悬乳剂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悬乳剂的pH值应控制在4.0-7.0之间。
三、悬乳剂制备工艺的优化建议在制备悬乳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因素进行优化,以提高悬乳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小麦除草正当时,这些用药配方太有用了!

小麦除草正当时,这些用药配方太有用了!麦田冬前除草要开始了,很多农民朋友询问怎么用药?这要看麦田里主要有啥草,要根据杂草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种安全高效的单型除草剂以及除草剂组合。
麦田杂草一般在小麦播种后7天左右陆续出苗,播后14~30天为冬前第一出苗高峰期,播后70~110天为翌年春季第二出苗高峰期。
冬前出苗杂草数量占总量的70%~90%。
用药配方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泽漆等混生阔叶杂草,于杂草3~5叶期,选用9%双氟·唑草酮悬浮剂(SC)有效成分20~27克/公顷(1公顷等于15亩),或12%氯吡·唑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OD)有效成分72~90克/公顷,或75%双氟·苯磺隆WG有效成分33.75~45克/公顷,或20%双氟·氟氯酯OD有效成分15~19.5克/公顷,茎叶喷雾。
防除婆婆纳、麦家公、宝盖草、米瓦罐等混生阔叶杂草,于杂草3~5叶期,选用29.5%苯·唑·氯氟吡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97.35~132.75克/公顷,或8%氯吡·唑·双氟SC有效成分120~168克/公顷,或48%2甲·氯·双氟悬浮剂有效成分360~432克/公顷,茎叶喷雾。
防除野燕麦、雀麦、麦仁珠子、多花黑麦草等混生禾草,于杂草2~3叶期,选用24%炔草酯水乳剂(EW)有效成分4.8~79.2克/公顷,或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WG)有效成分0.55~14.06克/公顷,或5%唑啉草酯(EC)有效成分45~60克/公顷,或16%精噁·炔草酯WP 有效成分48~57.6克/公顷,茎叶喷雾。
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杂草,于杂草2~5叶期,选用18%氯吡·炔草酯SC有效成分108~135克/公顷,或13%氟唑·炔草酯OD 有效成分58.5~78克/公顷,或7%双氟·炔草酯OD有效成分52.5~84克/公顷,或60%氟唑·唑草酮WG有效成分36~45克/公顷,茎叶喷雾。
实验五 农药悬浮剂的配制和质量鉴定

五.实验作业
根据所做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 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及意义、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五 农药悬浮剂的配制和质量检测
农学院 植保教研室 武德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悬浮剂的加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指标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固体农药的微粒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 可在水中形成具有相当稳定性的悬浮体 系,加水后可形成悬浊液。
三.实验材料
3.1 药品与试剂 供试原药(吡虫啉)、扩散剂(NNO) 、乳 化剂(OP-10)、黄原胶、白炭黑 、乙二 醇 5.0%;、氯化钙(CaCl2)、六水氯化镁 (MgCl2.6H2O) 3.2 仪器用具 烧杯(50、100ml)、量筒(10、100ml)、 研钵、小电炉、恒温水浴锅、药物天平、玻棒。
表1 各种液体表面张力测定结果 室温
药剂 自发分散 能力 稳定性 透明 在水中透明度 半透明 乳白
℃
Hale Waihona Puke (3)水温适应性测定:在100ml量筒中分别装入 15℃、20℃、25℃自来水49ml,从距水面5cm 处分别滴入1ml悬浮剂,观察分散情况。 并将此分为五级。 V:立即分散,并有良好的反转现象。 IV:缓慢分散,无反转现象。 III:稍加搅拌才能分散。 II:用力搅拌才能分散 I:用力搅拌也不分散。
量瓶中,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刻度。
(342mg/L 的标准硬水)。
(2)在100ml量筒中分别加入蒸馏水、342mg/L 硬水各49ml,加入悬浮剂1ml,观察分散情况。 并将此分为五级。
V:立即分散,并有良好的反转现象。
IV:缓慢分散,无反转现象。 III:稍加搅拌才能分散。 II:用力搅拌才能分散 I:用力搅拌也不分散。
除草剂之剂型配方

濃懸乳劑可視為水懸粉劑與水基乳劑之混 合體,以水為載體,添加多醣體作為增黏 劑,並添加防腐劑預防增黏劑之腐敗
除草剂之剂型配方
微乳劑
入水稀釋後呈現透明狀,乳液粒徑<0.1 μm 微乳劑組成之三個成分:(1)油滴或固體溶
速率和作用目標 發展新劑型(片劑或凝膠) 開發增效際以增加農藥之藥效 降低農藥用量
除草剂之剂型配方
理想之農藥產品
理想農藥
不含揮發性溶劑 不讓使用者暴露於危險之環境中 低用藥量 高藥效 產品之包裝不會產生太多廢棄物問題
水分散型粒劑或用水溶性薄膜所包裝的可濕性粉 劑可直接加入水中進行噴灑,安全方便,成品又 以紙類包裝,符合理想農藥之要求
除草剂之剂型配方
粒劑載體的種類
種類
範例
矽酸鹽類 碳酸鹽類
厄帖普石、蒙特土、高嶺土、滑石粉、雲 母、蛭石
方解石、白雲母
合成類 鈣矽酸鹽、沉澱矽酸鹽、煙燻矽酸鹽
植物類 其他
玉米心、穀粒、稻殼、大豆、核桃殼、大 豆殼、椰子殼
浮石
除草剂之剂型配方
粒劑載體的吸附能力
載體 矽酸鹽
厄帖普石
蒙特土 高嶺土
滑石 碳酸鈣 玉米心 核桃殼
固體劑型,其包裝和使用上較為方便,沒 有粉塵,產品容易流動,加入不同溫度及 硬度之水中,可在2分鐘內快速分散
典型水分散粒劑之成分:主成分(50-90%)、 濕潤劑(1-5%)、分散劑(5-20%)、崩解劑(015%)、可溶或不可溶填料(補足至100%)
除草剂之剂型配方
名詞解釋
濕潤與接觸角:當水接觸到固體表面形成水滴 而產生一個接觸角,溼潤度不好的表面,接觸 角會大於90度,接觸角達0度時,稱為完全濕 潤
30%草甘膦油悬浮剂配方研究

11 试 验 仪 器 与 材 料 .
供 试 仪器 : J0 J 一 5激光 粒 度缝 补 测试 仪 ( C2一L 15 1 中西远 大 科技 有 限公 司) 岛津 L 一 0 、 C 1A高 效 液相 色谱仪 、 电热 恒温 烘 箱 1 1 3 吴江 创新 烘 箱 制造 有 限公 司 ) 高 剪切 乳化 机 0 — R( 、
酯作 为 溶剂 。 结果 表 明 : 甘 膦在 溶 剂油 酸 甲酯 中溶 解度 极 草 小, 且对 草 甘 膦 的稳 定性 无 不 良影 响 。 溶剂 筛 选结 果 如 表 1
所示 。 表 1 溶 剂 的 筛 选 结 果
导 型 广谱 灭 生 性 除 草 剂 。 主要 用 于 防 除柑 橘 园 、 果 园 、 苹 桃 园、 萄园、 园、 葡 梨 茶园 、 园 和农 田休 闲地 杂草 , 桑 对稗 、 狗尾 草、 印度 薄 菜 、 麴 草 ( 明草 ) 繁缕 等 一 年 生 杂 草 及 少量 鼠 清 、
Absr c Th sa t l e c b d t e fr lto c e nn r c s f3 ta t i ri e d s r e h o mua in s r e ig p o e so 0% gy h s t i fo b e c n e taeTh pt lfr lt n wa c i lp o ae oll wa l o c nr t. e o i o muai s ma o
po u t r d c c si c o d n ewiht i omu ainwe ea c r e t n usr — t n ad. whihwa na c r a e t hsfr lto r c od dwi id ty sa d r h
K e wo ds gy h s t ol o bec n e tae;o ul ce nng y r lp o ae; if wa l o c n rt fr l m asr e i
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初步研究

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初步研究悬浮液是指在溶液或胶体中,微小颗粒在其中悬浮而不沉淀的液体。
悬浮液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悬浮液作为一种药物剂型,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中,悬乳剂是一种常用的技术。
本文旨在通过对悬乳剂配方筛选工艺的初步研究,提高悬浮液的制备质量和效率,为药物剂型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一、悬乳剂的基本原理悬乳剂是指将药物微粒分散在悬浮剂中,形成一种固体与液体混合的状况,并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和稳定剂,使药物微粒悬浮于悬浮液中。
悬乳剂的优点在于,药物微粒能够均匀分散于悬浮液中,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悬乳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取适当的悬浮剂和乳化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2. 将药物微粒加入悬浮液中,并进行均匀搅拌。
3. 加入稳定剂,使药物微粒能够稳定地悬浮于悬浮液中。
4. 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液中的杂质。
二、悬乳剂配方的筛选方法悬乳剂的制备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悬乳剂配方的选择。
悬乳剂配方的筛选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药物微粒的性质。
药物微粒的性质包括粒径、形态、密度等。
这些性质将影响到悬乳剂的制备方法和配方的选择。
2. 选择适当的悬浮剂和乳化剂。
悬浮剂和乳化剂的选择应考虑到药物微粒的性质和悬浮液的稳定性。
3. 确定悬浮液的pH值。
pH值将影响到悬浮液的稳定性和药物微粒的溶解度。
4. 确定稳定剂的种类和添加量。
稳定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将影响到悬浮液的稳定性和药物微粒的悬浮性。
5. 通过实验方法,对配方进行初步筛选。
初步筛选的方法包括比较不同配方的稳定性、药物微粒的悬浮性和药物的释放性。
6. 通过优化配方,确定最佳悬乳剂配方。
三、实验结果本文选取了一种药物微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配方的筛选,得出了最佳的悬乳剂配方。
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悬乳剂配方为:悬浮剂:聚乙烯醇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稳定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药物微粒:粒径为10μm,密度为1.2g/cm3该配方制备的悬乳剂药物微粒悬浮性好,稳定性高,药物释放性能优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除草剂三大剂型的市场现状悬浮剂、悬乳剂、油悬剂这三种剂型,是除草剂产品的主要剂型之一,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用有机溶剂,或者使用少量的环保型有机溶剂,是近几年除草剂市场上比较受关注和发展比较快的剂型,尤其是《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的出台。
该标准的出台,势必使一些乳油类产品,固体原药乳油类产品转向高含量乳油、悬乳剂、悬浮剂等剂型,但对于一些叶面除草剂,悬浮剂、悬乳剂药效还是要比较乳油稍差一些,这就使得高效环保的油悬剂有了更好的市场前景。
现在就悬浮剂、悬乳剂、油悬剂一些配方筛选的思路与经验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2 悬浮剂2.1 定义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通过一定机械手段(砂磨或球磨)湿法超微粉碎,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国外又称流动剂,国内俗称胶悬剂。
水悬浮剂外观为不透明悬浮体,其分散相粒径一般为0.5~5μm,平均粒径2~3μm,水悬浮剂属于多相粗分散体系,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是fao推荐的环保剂型之一。
当前除草剂悬浮剂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到:如何保证分散稳定性、悬浮稳定性以及低熔点原药如何做好悬浮剂等。
2.2悬浮剂存在的问题农药水悬浮剂的加工过程为热力学不可逆过程,其配方研发过程和质量会受到助剂、原药、水质、加工设备、物料温度、人员操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2.3 悬浮剂配方或者生产研磨过程中物料变稠的现象,处理建议(1)物料温度过高造成物料变稠时,可通过加大物料流量、加大循环冷却水流量、降低循环冷却水温度等措施来解决。
(2)当原药中的杂质导致研磨过程中物料变稠时,可考虑更换原药或重新筛选润湿分散剂。
当研磨过程中出现絮凝和聚结时,可使用高分子分散剂来解决,用量要合适,用量太少会因为不能起到足够的分散稳定作用发生聚结;用量太多时,则会因高分子分散剂在分散相颗粒间缠结而发生絮凝。
2.4 悬浮剂中润湿剂、分散剂、粘度调节剂、防腐剂的作用及悬浮剂配方举例2.4.1 悬浮剂中润湿剂的作用与影响因素一方面,有助于排除农药活性成分粒子外表面和多孔表面上的空气,加快粒子进入水中的润湿速度,使粒子迅速润湿,从而避免研磨过程中物料变得过于粘稠,甚至无法使研磨继续进行――有助于砂磨。
(1)农药固体颗粒表面的气体能迅速被水所取代,不同原药亲水性不同对润湿剂选择影响也比较大。
(2)在喷雾使用时,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靶标表面的空气能较快地被药液所取代。
另一方面,药液表面张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叶面的接触角,通过改变药液的表面张力,而达到改善农药在植物叶表面分布和附着的目的。
也就是说,在喷药期间,可增加农药在植物表面的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从而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
(3)浓度对润湿性能的影响浓度对润湿性能的影响显著,在低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润湿时间的对数与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当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两者之间不再成线性关系。
对于悬乳剂等采用水稀释的农药制剂,制剂中的润湿剂添加量结合田间推荐稀释倍数与临界胶束浓度来推算。
(4)温度对润湿性能的影响温度高时,长链润湿性溶解度增加,性能发挥好,低温时,短链润湿性能好于长链――适应区域差异化及不同季节气候的差异。
2.4.2 分散剂的作用(1)吸附于原药颗粒的表面,形成较密集的吸附层,以“位阻”的相互作用使粒子间相互排斥,从而使其均匀分散,还能阻止农药粒子在调剂和储藏期间再度聚集,使其保持一种良好的悬浮性、分散性、外观稳定性及热贮稳定性,降低晶体生长速度――分散作用(2)分散剂――吸附于水―固界面,亦可吸附于水―油界面,主要目的是通过吸附在农药固体颗粒表面,产生静电斥力作用、空间位阻作用、溶剂化链作用来阻碍颗粒间的聚集、凝集、絮凝,使固体颗粒能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水中,同时亦可防止油珠与固体颗粒间发生异相絮凝剂、油珠间的凝聚,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
2.4.3 粘度调节剂作用增加介质粘度,降低粒子的沉降速度,有效延缓分散相颗粒的沉降或乳析,阻止分层(分散相密度与水密度相差过大时);添加增稠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体系的粘度,有利于提高悬浮体系的稳定性。
一方面,延缓/或阻碍体系中颗粒的沉降,使农药悬浮液中药粒在贮藏过程中保持其悬浮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原药粒子之间的不可逆碰撞,从而减少奥氏熟化,有效预防悬浮剂的结块与絮凝等物理稳定性问题。
2.4.4 防腐剂常用防腐剂:苯甲酸钠(一种酸性防腐剂,用量不少于0.5%),卡松(异噻唑啉酮,最佳ph值4―8,大于8时稳定性下降);s-30(杂环类化合物,本品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霉菌和酵母菌均有较强的抑杀力)。
2.4.5除草剂悬浮剂配方举例:例1:莠去津与硝磺草酮悬浮剂类的代表作就是先正达公司的“耕杰”,其使用是用药量每亩100毫升“耕杰”加助剂100毫升,国内做这类产品的也应该考虑到加桶混助剂或者乳化油脂作为增效剂,才能使该类悬浮剂充分发挥药效。
该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易受原药质量影响容易造成粘稠、膏化、分散不好等;解决建议:选择合理的助剂体系,莠去津原药建议选择含量高于97%、晶型不是特别硬的厂家原药;硝磺草酮建议筛选粒子粉末状原药,不建议选择纯粉末状类的原药;或者根据自己配方特点选择合适的厂家。
例2:莠灭净是均三氮苯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属典型光合作用抑制剂。
用于甘蔗、柑橘、玉米、大豆、马铃薯、豌豆、胡萝卜田防除一年生杂草。
高剂量可防除某些多年生杂草,亦可防除水生杂草。
现阶段国内主要有80%的可湿粉和50%悬浮剂,国内主要用于甘蔗田除草,其他作物可用作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苗后茎叶处理。
莠灭净在低浓度时能促进植物生长,刺激幼芽和根的生长,促进叶面积增大、茎加粗等。
但在高浓度时又会在植物产生强烈抑制作用。
50%莠灭净sc这个配方比起莠去津、扑草净、西玛津悬浮剂配方来说,是比较难做的,国内做这个产品的也是以出口为主,该配方存在容易变稠、底部粘结、入水分散差、悬浮率做不高等问题。
经笔者试验,主要还是靠助剂上的筛选来优化配方。
例3:草除灵(benazolin-ethyl)商品名称高特克(galtak)。
原药是一种带有硫磺气味的浅灰色或者微黄色结晶粉,带有典型的硫磺味。
在酸性介质中极稳定,不易水解;这就要求我们做配方的时候控制其ph范围5-7为佳。
该配方在做悬浮剂的时候,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变粘稠,膏化,悬浮率低等问题。
可以尝试加入白炭黑作为抗沉降剂,同时选择聚羧酸盐类助剂比较适合。
草除灵悬浮剂加入适量植物油,可提升草除灵渗透力,增加防效。
如悬浮剂中加入植物油,建议也要加入适量阴离子500号和适量600号等,以调节其乳化分散性及整体配伍性。
3 悬乳剂3.1定义悬浮乳剂(suspension emulsions或suspo-emulsions,代码se)简称悬乳剂,是由至少两种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在借助分散剂、乳化剂等助剂的作用下分别以固体微粒和微细液珠形式均匀稳定地悬浮于水中所形成的高悬浮分散体系,即由不溶于水的油相物和不溶于水的固相物组成主要成分,乳化和悬浮于水中的一种剂型。
组成:乳相体系――液体有效成分或低熔点有效成分的液体状乳化液;水相――连续相;悬浮相――固体有效成分形成的分散的悬浮固体颗粒;其他成分:乳化剂、分散剂、其他辅助剂。
3.2悬乳剂配方筛选经验分享我建议大家要优先考虑油相中使用的助剂与悬浮剂的助剂一定要配伍合理,举例说明,悬浮剂中如果使用的是磷酸酯类助剂,而油相中就建议你少用或者不用阴离子助剂,筛选悬乳剂配方助剂要从整个体系出发,一定不要局限于对油相的乳化分散问题上。
现阶段悬乳剂的配方难点主要集中在:悬浮率低、絮凝、结底、高含量难以做好等。
(2)如何判定一个悬乳剂配方是否合格:我的建议除了企标外的,悬浮率90~98%、热储后悬浮率90~95%,常温热储后入水状态乳化分散要好,入水粒子细度等比较均一,无肉眼可见的粒子,常温一年析水10~20%,热储2周析水≤10%,热储后不变稠不膏化不结底,轻微晃动很容易比较均相,倾倒性比较好,这些符合后基本这个配方稳定性就没多少问题了,因为悬乳剂这个剂型比较特殊有时候热储合格不一定保证到市场上合格。
那如何迅速的判定悬乳剂的配方是否合格稳定呢?给大家提供几个小建议:热储的析水较少但析水中有点少量微黄色的颜色,热储后底部有少量油状物析出,反而配方比较稳定;当然不析水不析油是大家最喜欢的,通过一些先进的分析仪器进行判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当然,在制得悬乳剂产品后,应该如同sc 剂型产品一样,必须通过正常试验检测程序,尤其是注意观测有无分出油滴(乳析)、析水和沉淀,也需要分析农药活性成分含量及测定各种物理性能上的指标,还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粒径,或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来测定粒径和粒径分布来预示剂型稳定性。
除此之外,仍要求进行整个使用温度范围内的长期贮存稳定性试验,以保证包装出售产品在通常条件下没有聚结、油水分离和沉淀等问题。
3.3悬乳剂如何确定配方及配方举例通过筛选出与原药匹配和与配方整个体系适宜的助剂,既能发挥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又能降低杂质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提高整个配方产品久置后的质量稳定性。
要得到一个稳定的体系,选择什么类型的助剂、各种助剂如何组合,是确定悬浮乳剂最佳配方的关键。
农药悬浮乳剂中,乳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将油相分散乳化成微小油珠,分散于水相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吸附在乳状液滴上的乳化剂分子在液―液界面上定向排列,形成一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界面膜可以将分散相液滴相互隔开,而起到稳定作用。
当液滴表面吸附足够乳化剂分子时,还可降低溶质的扩散系数,从而影响溶解度。
降低油珠间通过相互聚集缩小界面积来自动降低界面能的倾向阻止微小油珠相互凝聚,增大乳状液的稳定性,阻止絮凝、凝聚和聚结。
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将油相分散乳化成微小油珠,悬浮于水相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通过改变药液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接触角的大小,达到改善农药在植物叶表面分布和附着的目的。
3.3.1乳化剂筛选思路(1)选择乳化剂,应当使用和做悬浮剂中同种类或协同效果比较好的作为油相的乳化剂;(2)低界面张力的长直链大分子助剂有利于液滴的破裂,提高油相液珠在悬乳剂中的空间稳定性。
3.3.2悬乳剂的总体稳定性――稳定的乳状液是关键乳化剂的用量和品种对悬浮剂的分散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品种的乳化剂其分散效果不同,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体系的粒径减少,分散度增加(有利于油状原药的乳化,即增加了悬浮乳剂的分散度)若助剂选择不当,易引起分层,包括析水或析油;特别是高含量的悬浮乳剂易出现制剂稠化、结固现象。
3.4除草剂悬乳剂配方做法和配方举例除草剂悬乳剂现在吨位最大的莫过于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与酰胺类除草剂的悬乳剂品种,该类悬乳剂已有 40%、48%、62%乙草胺?莠去津 se、40%~48%丁草胺?莠去津 se、42%烟嘧?莠去津?乙草胺se、42%~45%甲草?乙?莠 se、40~52%异丙草胺?莠去津se、48甲磺?乙?莠se等,这些都是玉米田苗前封地产品的主流和上量的大吨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