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

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

第二方面高产菌株的选育

工业上生产用菌株都是经过选育过的。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

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工业菌种育种的方法:诱变、基因转移、基因重组。

育种过程包括下列3个步骤:(1)在不影响菌种活力的前提下,有益基因型的引入。(2)希望基因型的选出。(3)改良菌种的评价(包括实验规模和工业生产规模)。

选择育种方法时需综合考虑的因素(1)待改良性状的本质及与发酵工艺的关系(例如分批或者连续发酵试验);(2)对这一特定菌种的遗传和生物化学方面认识的明了程度;(3)经济费用。如果对特定菌种的基本性状及其工艺知晓甚少,则多半采用随机诱变、筛选及选育等技术;如果对其遗传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性状已有较深的认识,则可选择基因重组等手段进行定向育种。

工业菌种具体改良思路:(1)解除或绕过代谢途径中的限速步骤(通过增加特定基因的拷贝数或增加相应基因的表达

能力来提高限速酶的含量;在代谢途径中引伸出新的代谢步骤,由此提供一个旁路代谢途径。)(2)增加前体物的浓度。(3)改变代谢途径,减少无用副产品的生成以及提高菌种对高浓度的有潜在毒性的底物、前体或产品的耐受力。

(4)抑制或消除产品分解酶。(5)改进菌种外泌产品的能力。(6)消除代谢产品的反馈抑制。如诱导代谢产品的结构类似物抗性。

第三部分菌种保藏技术

转接培养或斜面传代保藏;

超低温或在液氮中冷冻保藏;

土壤或陶瓷珠等载体干燥保藏。

第四部分发酵工艺条件的确定

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能源,自养菌:光;氢,硫胺;亚硝酸盐,亚铁盐。异养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如醋酸。

碳源,碳酸气;淀粉水解糖,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石油、正构石蜡,天然气,醋酸、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

氮源,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气态氮

无机盐,磷酸盐,钾盐,镁盐,钙盐等其他矿盐,铁、锰、钴等微量元素等

特殊生长因子,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肌醇等

培养基的确定

(1)首先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菌种的来源、生活习惯、生理生化特性和一般的营养要求。工业生产主要应用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它们对营养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应根据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考虑培养基的组成。

(2)其次,对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分子结构、一般提取方法和产品质量要求等也需要有所了解,以便在选择培养基时做到心中有数。

(3)最好先选择一种较好的化学合成培养基做基础,开始时先做一些摇瓶实验;然后进一步做小型发酵罐培养,摸

索菌种对各种主要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和产生代谢产物的能力。注意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观察适合于菌种生长繁殖和适合于代谢产物形成的两种不同pH,不断调整配比来适应上述各种情况。

(4)注意每次只限一个变动条件。有了初步结果以后,先确定一个培养基配比。

其次再确定各种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即对各种无机元素的营养要求,试验其最高、最低和最适用量。在合成培养基上得出一定结果后,再做复合培养基试验。最后试验各种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的关系。培养基内pH可由添加碳酸钙来调节,其他如硝酸钠、硫酸铵也可用来调节。

(5)有些发酵产物,如抗生素等,除了配制培养基以外,还要通过中间补料法,一面对碳及氮的代谢予以适当的控制,一面间歇添加各种养料和前体类物质,引导发酵走向合成产物的途径。

(6)根据经济效益选择培并基原料

考虑经济节约,尽量少用或不用主粮,努力节约用粮,或以其他原料代粮。糖类是主要的碳源。碳源的代用品主要是寻找植物淀粉、纤维水解物,以废糖蜜代替淀粉、糊精和葡萄糖,以工业葡萄糖代替食用葡萄糖;石油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发酵也可以生产以粮食为碳源的发酵产品。有机氮源的节约和代替主要为减少或代替黄豆饼粉、花生饼粉、食用蛋白胨和酵母粉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原料为目标,代用的原料可以是棉籽饼粉、玉米浆、蚕蛹粉、杂鱼粉、黄浆水或麸汁、饲料酵母、石油酵母、骨胶、菌体、酒糟,以及各种食品工业下脚料等。这些代用品大多蛋白质含量丰富,价格低廉,便于就地取材,方便运输。

培养工艺的确定:

培养条件:温度、pH值、氧、种龄、接种量、温度

工业微生物的培养法分为静置培养和通气培养两大类型。

静置培养法即将培养基盛于发酵容器中,在接种后,不通空气进行发酵,又称为厌氧性发酵。通气培养法的生产菌种以需氧菌和兼性需氧菌居多,它们生长的环境必须供给空气,以维持一定的溶解氧水平,使菌体迅速生长和发酵,又称为好气性发酵。

在静置和通气培养两类方法中又可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大类型,其中每一类型又有表面培养与深层培养之分。

关于液体深层培养:

用液体深层发酵罐从罐底部通气,送入的空气由搅拌桨叶分散成微小气泡以促进氧的溶解。这种由罐底部通气搅拌的培养方法,相对于由气液界面靠自然扩散使氧溶解的表面培养法来讲,称为深层培养法。特点是容易按照生产菌种对于代谢的营养要求以及不同生理时期的通气、搅拌、温度、与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等条件,选择最佳培养条件。

深层培养基本操作的3个控制点

①灭菌:发酵工业要求纯培养,因此在发酵开始前必须对培养基进行加热灭菌。所以发酵罐具有蒸汽夹套,以便将培养基和发酵罐进行加热灭菌,或者将培养基由连续加热灭菌器灭菌,并连续地输送于发酵罐内。②温度控制: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培养温度进行发酵,由于随着微生物的增殖和发酵会发热、搅拌产热等,所以为维持温度恒定,须在夹套中以冷却水循环流过。③通气、搅拌:空气进入发酵罐前先经空气过滤器除去杂菌,制成无菌空气,而后由罐底部进人,再通过搅拌将空气分散成微小气泡。为了延长气泡滞留时间,可在罐内装挡板产生涡流。搅拌的目的除了溶解氧之外,可使培养液中微生物均匀地分散在发酵罐内,促进热传递,以及为调节pH而使加入的酸和碱均匀分散等。

第五部分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提取方法:

过滤

离心与沉降

细胞破碎

萃取

吸附与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沉析(盐析、有机溶剂沉析、等电点等)膜分离

结晶

干燥

分离提取过程的几个注意的问题:

水质

热源去除(石棉板吸滤、活性碳吸附、过离子交换柱)溶剂回收

废物处理

生物安全性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中/英文):植物生物学/Plant Biology 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 周学时/学分:3/3 4 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2008级 5 使用教材: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植物基础学科,包括传统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以及植物发育生物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关植物结构及其功能和生理作用、植物多样性及分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和植物进化的较为全面而基础的理论知识。 在绪论中,我们简单介绍植物的重要性、人类对植物的认识和植物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为正文的展开作一个开头。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因此该课程首先以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由此形成的植物组织(第一章),然后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第二章),以及植物的繁殖(第三章)。学习了植物的形态结构后,学习植物的生命活动,即分别在、四、五、六章介绍的植物的无机营养、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在学习了个体生物学基础上,我们将按系统发育的顺序介绍地球上长期进化发展所形成植物多样性,包括藻类与地衣、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学习其鉴别特征和一些重要的代表植物类群(第七至十一章)。无论什么植物都离不开环境,植物多样性是在不同的环境因子组合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接下来讨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第十二章)。进化是生物学的统一主题,是生物界发展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因此我们将以进化的讨论结束课程主要内容的学习(第十三章)。最后是人类与植物关系的探讨,由学员们课外自学。 本大纲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为54学时,用一个学期完成授课,18周,每周3节。但按本学期学校安排,本学期授课18周,19周开始为期末考试时间,又因第六周为国庆,其中还有一次为期中考试时间,故实际授课周数为16周,总授课48学时。因课时较少,内容较多,所以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自学,自学学时教师不作硬性安排,由学生自己掌握。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解剖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的生理、代谢及发育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分类学原理识别植物,从而为以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也立足于服务将来进一步的植物科学方面的科研和工作。其次在此基础上训练学员应用这些知识和原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有关植物的实际问题,第三,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植物学研究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生命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进度表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 激光是利用受激发射放大原理产生的高相干性、高强度的单色光。产生激光束的光源称激光器,在医学领域里有广泛的用途。激光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包括用激光新技术去研究、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激光已应用于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皮肤、肿瘤、针灸、理疗等临床各科。它不仅为研究生命科学和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而且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崭新的手段。 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分三类: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激光诊断、激光治疗,其中激光治疗又分为:激光手术治疗、弱激光生物刺激作用的非手术治疗和激光的光动力治疗。关键词:激光手术激光理疗激光针灸激光诊断和检测 激光的生物效应 一般认为激光有五个方面的效应: ① 热作用。主要是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范围的激光引起的。弱激光不会直接造成不可逆损伤,可促使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强,从而改善局部的营养状态,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还具有镇痛和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强激光直接造成生物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故可用以清除各种赘生物,如疣、痣、癌等,或凝固出血点、封闭破孔等。 ② 压力作用激光照射到人体上形成一种压力(光压)。如果激光呈大功率脉冲状态,则产生的压力很强。若激光聚焦功率为10W/cm则其压力可达40g/cm。强激光照射到生物组织上时,使组织汽化,产生热膨胀,这时体积剧烈增加而产生巨大的压力,可以大至几百个大气压,破坏性较大。临床上可利用这种压力在眼睛上房角处打孔,以沟通房水,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还可以利用这种冲击波的力量来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和玻璃体出血后形成的机化索条等。

③ 光化学作用。利用激光能量激活体内某些化学反应。其中包括光致分解(吸收光能而导致化学分解的过程)、光致氧化(光作用下,反应物失去电子的过程)、光致聚合(光作用下,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的过程)、光致敏化(在光敏剂的参与下,用特定波长的光作用而产生的化学反应)等四种主要类型。光敏化治疗是以血卟啉衍生物为代表的光动力学疗法,用以破坏癌细胞,需要氧分子参加才能起反应。另一类光敏剂如补骨脂素不需氧分子参加。局部涂补骨酯酊后,再用紫外激光局部照射,可以治疗白癜风和银屑病等疾病。 ④电磁场作用。高功率激光所产生的强电磁场,可以使生物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⑤ 刺激作用。主要指功率较低的He-Ne激光对机体的作用。可促进神经再生,毛发生长,降低的血细胞回升,使骨痂生长迅速而使骨折愈合,还可抑制细菌生长从而消炎止痛。 以上五种效应中,压力效应和电磁场效应主要为大功率或中等功率激光所具有。而光化学反应和光刺激作用主要由小功率激光引起,热效应则大、中、小三种功率的激光均有。 医用激光器的种类 常用的医用激光器有以下几种:①氦氖激光器。输出波长为6328的红色激光。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廉,寿命长,使用万小时以上。用于消炎、镇痛或作激光光针和理疗。②二氧化碳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0.6m 的远红外激光。特点是输出功率大,用作激光刀进行烧灼、切割和汽化。③氩离子激光器。输出波长为4880和5145的蓝绿色激光。特点是功率大,又在可见光范围。用于光凝固治疗,如眼底病和十二指肠、胃溃疡的光凝固治疗。④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060m的近红外激光。特点是输出功率大,对组织作用深而均匀,对红色组织有亲和力,又可用光导纤维传输。常与内窥镜结合进入腔内治疗肿瘤、息肉、出血等,是最常用的激光器之一。 其他准分子激光器、铜蒸气激光器、红宝石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在临床上也经常使用。 激光手术

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

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 王金良 近20年来,激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原来一些没法治疗的皮肤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如太田痣、文身,多毛症,鲜红斑痣等。作为一个皮肤科医师,有必要了解皮肤激光的原理、应用。 一、激光基础理论 1 激光的产生原理: 在大部分情况下,原子核外的电子处于稳定的低能量状态—E1,吸收能量后,处于高能级E2,当一个外来光子所带的能量正好为某一对能级之差E2-E1,则这电子可以在此外来光子的诱发下从高能级E2向低能级E1跃迁。同时释放出2个具有相同波长、位相、相同方向的光子,如果处于高能级E2状态的电子足够多,这2个电子诱发4个具有相同波长、位相、相同方向的光子……,最后产生大量的一致性的光子流,这就是激光。 2 激光的特点:频率相同(单色性),发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样(方向性、相干性)、能量高。 3 激光特点的临床意义: 单色性:选择吸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方向性:平行光方便治疗;易于聚焦成很小的一点,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起到治疗作用;易于耦合通过光纤传导,方便治疗。 4 激光器的结构: 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激光工作介质——决定了激光的波长,是激光分类的基础。 激励源——提供能量。 谐振腔——是光子反复反射,激发。 5 激光的分类 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来分类: 固体激光器:Nd:YAG, 气体激光器:CO2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Smoothbeam 液体激光器:染料激光。 根据激光输出方式分类: 连续激光(半连续激光)普通CO2激光,Nd:YAG, 脉冲激光:脉冲染料激光。 6 美容激光与传统激光的区别 美容激光基于选择性激光热分解理论,激光仅仅作用于要破坏的组织结构、细胞或色素颗粒,使之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对其他组织细胞无破坏或破坏很小,这样就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会留下疤痕。而传统激光:一般为连续波激光,烧灼作用,类似酒精喷灯,无选择性。 7 选择性激光热分解理论:通过调整以下3个激光参数即可达到选择性激光分解的目的: 激光的波长:要治疗的病变组织的性质,决定激光的波长,例如鲜红斑痣,需通过加热红细胞继而破坏内皮细胞,血红蛋白最易吸收的532、585nm的光,但是为了增加穿透性、减少表皮黑色素的吸收、现在多用595nm激光。 激光的脉冲宽度:脉冲以几个纳秒到几十毫秒不等,这取决于要作用的靶颗粒的大小,目的是将激光的能量局限在要清除的组织内,即脉冲宽度不大于靶组织(颗粒)的热驰豫时间。 合适的能量密度:只有合适的能量才能达到清楚相应靶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的目的。 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强激光的选择性,对以上传统的选择性激光分解理论进行了扩展。 靶组织本身无色素,但其周围有色素的组织结构,需要延长脉宽,有意使热量扩散,以破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版)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一般形态结构的观测[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巩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测量及显微摄影的操作方法,增强对细胞的形态和真实大小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原理] 应用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详见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第一节),同时借助显微镜的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进行测量和运算,观察细胞形态,得出细胞的大小。 该实验完成需时6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拍摄系统、37℃温箱、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 二、材料 洋葱根尖切片标本,念珠藻永久装片,兔肝细胞标本,夹竹桃花丝毛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三、试剂 生理盐水,10μg/mL罗丹明123染液(溶于甲醇,避光于4℃保存) [实验步骤] 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上述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在10×物镜下找到夹竹桃花丝毛细胞清晰的图像。 3、换上暗视野聚光器,调节至最佳位置,通过聚光器上的调中螺旋调节聚光器的中心位置,得到最好的暗视野图像效果。 4、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内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质环流现象,并拍照。 5、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高倍镜相匹配的暗视野聚光器,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二、相差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林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子生物学课程名称(英文):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码:0102122 开课学期:5(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6(动物科学专业) 学时数、学分数:64,3.5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和动物科学 先修课程:植(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植(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 后续课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原理、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发育生物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生物技术综合实习、生物技术大实验、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域里最具活力和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也是当代生物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之一。因此是生物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将重点介绍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转基因植物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讲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的本质。 本课程把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放在首位,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同时,得到科学研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为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为毕业后参与科学研究或知识传播积累财富。 通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和实验方法。 3、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4、能够灵活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综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对整个生命科学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并能应用于实践。 本课程总学时64,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原理与仪器设备,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期刊杂志,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动态。 第一章绪论 主要介绍分子生物学定义、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了解)。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核酸(DNA和RNA) 第一节染色体概述;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特征;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了解)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DNA的三级结构 (掌握) 第三节 DNA的复制 DNA的半保留复制机理;复制的起点、方向和速度;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 (掌握) 第四节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DNA复制的调控 (掌握) 第五节 DNA的修复回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理解) 第六节 DNA的转座生物学意义;转座机制;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了解) 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骆旺达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612班15061230) 摘要: 目的:了解激光的基本特性及激光仪器在医学中的作用。 方法:通过分析激光4个基本特性,对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类总结。 内容:进行传统医学与激光医学的对比,探讨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激光为何能在医学中发展。 结论:激光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研究及医疗诊断、治疗。 关键词: 激光;激光医学仪器应用;激光特性;激光针灸 引言 激光(laser)是受激辐射光放大的简称。1964年经钱学森教授建议而得此名,它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激光医学是激光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一们新兴的边缘学科。上世纪60年代,激光问世不久,就与医学结合起来。激光技术从临床诊断、治疗到基础医学研究被广泛应用。目前激光医学已基本上发展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相对独立的学科。在医学科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激光有4个特性: 1)方向性好。普通光源表面所辐射出来的每列光,是向四面八方发散的;而激光束的发散角是很小的,与普通光束相比差10倍~10000倍,是理想的平行光束。利用激光方向性好的特点,经聚焦后可获得不同尺寸的光斑,分别用做普通手术刀和微手术刀;还可以进一步压缩光斑到1um,直接对DNA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切割或对接。 2)高亮度,强度大。激光的方向性好,其能量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上高度集中起来,使激光的亮度达到普通光的1×1012倍1×1019倍,强度可达1×1017W/cm2,在医学上用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对肿瘤及其他病变组织进行照射治疗,可使病变组织立即汽化而消失或做组织的切割及组织焊接。 3)单色性好。一般的激光器只发射单一波长的激光,是世界上最好的单色光源,给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增加了新的手段。 4)相干性好。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相差,使得激光的相干性非常好。激光全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在牙科、眼科和肿瘤科,来观察和分析细胞及其生物组织的形态。 激光仪器在医学上的应用:

植物学实验指导最终版1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目录 绪论 (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验二生物绘图 (6) 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 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 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 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 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 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

绪论 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3. 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出故障。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外,还应以整个校园、植物园、各大公园等作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生物实用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实用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生物实用技术》的课程性质: 生物学实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用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实践课程。侧重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及其在教学、科研及实践中应用。在本课程中,重点介绍生物基础学科技术,如生物学上常用仪器的使用、标本制作、组织培养技术、食用菌技术等,也介绍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这门实践课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教材: 高贵珍等著. 生物实用技术.内蒙古出版社.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三)《生物实用技术》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生物基本技术操作及技能,重视理论联系实践;生物学实用技术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广、实践性强,除生物学知识外,还涉及化学、物理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需要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才能学好。要敢于创新,不断进步。 (四)《生物实用技术》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由于这门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建议教学紧紧结合实际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并到实践中观察和动手体验。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期未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二、正文 第一章生物学常用仪器及使用 主要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生物学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生物学上常用的仪器及方法要熟悉,如:一些重要显微镜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等。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采取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到实验室参观一些主要仪器,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些生物学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生物显微镜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二、相差显微镜 三、暗视野显微镜 四、荧光显微镜 五、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其他常用仪器的使用与保养

8.第八章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8章 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 激光医学是激光技术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960年,Maiman 发明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Campbell 首先将红宝石激光用于眼科的治疗,从此开始了激光在医学临床的应用。1963年,Goldman 将其应用于皮肤科学。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二氧化碳激光器的作为光学手术刀的出现,逐渐在医学临床的各学科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970年,Nath 发明了光导纤维,到1973年通过内镜技术成功地将激光导入动物的胃肠道,自此实现了无创导入技术的飞速发展。1976年,Hofstetter 首先将激光用于泌尿外科。随着血卟啉及其衍生物在1960年被发现,Diamond 在1972年首先将这种物质用于光动力学治疗。在医学领域中,激光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临床上激光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被各临床学科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在基础医学中的细胞水平的操作和生物学领域中激光技术也占有重要地位。另外,还可以利用激光显微加工技术制造医用微型仪器。再者,利用全息的生物体信息的记录及医疗信息光通信等与信息工程有关的领域,从广义来讲,也属于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本章主要对医学临床,重点是激光对诊断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由于诊断和治疗在本质上都是利用激光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因此,有必要首先对这些基础进行介绍。在8.1节中归纳介绍了生物体的光学特性、激光对生物体的作用、激光在生物体中的应用特点等内容;然后在8.2节中通过典型的治疗应用实例,介绍了激光在外科、皮肤科、整形外科、眼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领域中的治疗和光动力学治疗等;在8.3节中重点围绕诊断中的应用,介绍了生物体光谱测量、激光计算机断层摄影(光学CT )、激光显微镜等。在8.4节中,对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的激光装置与激光转播路线的开发动向进行介绍。最后8.5节对激光医学的前景作了展望。 8.1 激光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8.1.1 生物体的光学特性 假设生物体中入射的单色平行光强度为0I ,若生物体是均匀的吸收物质,根据1.5节证明的(1-89)式,入射深度为x 处的光强度I 可用下述关系式表示 ()x a I I 00exp -= (8-1) 其中0a 为吸收系数(参见图8.1)。但是,由于生物体对光是很强的散射体,因此生物体内光的衰减不仅由于吸收,而且取决于散射的影响。在不能忽略散射的条件下,上式可用衰减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试验指导

农 药 学 植物化学保护 实验指导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 院 二○○三年十一月 编 者 骆焱平 杨 叶

前言 本实验指导是在九七年编写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二OO二年制定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修订的。该书在原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过增加实验项目、补充并修改部分内容后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农药的配制方法和鉴别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农药的室内生物测定技术,即利用有害生物(或称靶标生物),如昆虫、螨类、病菌、线虫、杂草、鼠类等对农药的反应来测定农药的毒力和药效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本书以《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为理论基础,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通过实验,可验证、巩固和充实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病虫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在生产和科研上合理利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开发新农药,新剂型,新的施药方法。 本书可作为《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农药剂型与加工》等课程的实验指导。因此更名为《农药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的任务是: 1、采取实验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掌握实验中的一般技术。

2、注意与有关学科的配合,如昆虫学、病理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学科的衔接。 3、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我们付出了许多汗水,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逐步完善。 化保教研组 二○○三年十一月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 学分:2.5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树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的发育和进化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系统扼要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分类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揭示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直观性强,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1、认识植物的组成基础、结构和功能; 2、揭开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3、控制、保护、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了解植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及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树立植物生态的观念。注意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 (1)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 (2)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难点: (1)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2)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功能 重点: (1)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种子的类型。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 (3)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6)明确年轮形成的原因。 (7)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难点: (1)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过程。 (3)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的具体组成。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叶的结构与特点:双子叶植物叶柄和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脉维管束的类型。(6)叶的生态类型:旱生叶的结构特点,水生叶的结构特点。 (7)如何区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 重点: (1)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

激光技术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 ——物理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摘要】:应用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本文从激光的基本特性出发,以激光与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热效应为根据,综合论述了激光在医学临床上的两种主要应用方式:激光凝固疗法和激光汽化疗法. 【关键词】:应用激光医学临床激光技术激光汽化激光凝固疗法【引言】:激光是物质受激辐射产生的一种相干光,具有单色性好,高亮度,辐射方向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激光非常适合于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高精度定位治疗。1963年Goldm an等人用激光有效地治疗了皮肤病,从而揭开了激光医疗技术革命的序幕。随着各种新型激光器的研制与开发,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激光疗法。激光疗法具有非接触、无侵袭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激光用来治疗疾病时,就是利用激光高能量密度辐射对人体组织所产生的生物效应,这些生物效应主要包括: 光热效应、光压效应、光化效应、生物刺激效应、强电磁场效应等。本文从激光的生物效应机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若干应用。

一、临床应用 1.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诊断 近年来,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已引起国内外肿瘤专家的关注。这种方法有利于在肿瘤早期找出其存在的部位,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目前,人们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法诊断肿瘤组织主要有两种方法: a. 外加光敏物质诊断 根据荧光物质与肿瘤组织有比较强的亲和力的原理,在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光敏剂后一段时间(一般为48~72h)接受激光照射,根据记录下来的荧光光谱特性曲线,便可以确定肿瘤的部位。但这种方法常受到其他组织荧光和自体荧光的干扰,容易引起误诊,所以这种非自身的激光诱导荧光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尚待改进,医学界正致力于寻求更为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染色药物。 b. 自体荧光光谱诊断 该方法不用外源性荧光物质,利用人体组织在激光激励下产生的荧光,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可以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区分开来。以荧光强度比为参数诊断胃癌在实验和临床上已获得成功。该方法能够避免注射或口服光敏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不会损伤病变组织的生物状态和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因而是一种无侵袭诊断技术。同时该方法快捷、无损伤,避免了活检需长时间等待病理分析结果的缺点,它将会成为早期肿瘤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指导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规则 一、植物基因克隆实验课的目标 根据基因克隆实验操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特点, 将该实验设计为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内容设计上完全抛弃了原来分散的、孤立的单纯学习某一实验技术的缺陷, 将单个实验综合为系统的、连贯的系列型大实验,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从以往的科研项目中选取了部分研究内容用于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这是基于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整套实验围绕洋甘菊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HMGR的克隆这一研究课题进 行操作, 设计的实验内容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独立实践操作中学习基因克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体会科学研究的严密逻辑和培养科研理念。 我们将实验内容设置为8个部分, 实验内容前后衔接紧密,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该课程使学生获得了整个类似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和体验, 学习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对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及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科 研基础。 二、实验的进行程序和要求 1、预习学生在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以及教材有关章节,必须对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讲解教师对该实验内容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独立操作与观察。 3、独立操作与观察除个别实验分组进行外,一般由学生个人独立进行操作和观察。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指导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作好记录。有关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按操作程序反复练习,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4、演示每次的实验都备有演示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某些实验中的难点,扩大在实验课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感性知识的机会。 5、作业实验报告参照硕士毕业论文的格式写,必须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综合。在实验结束时呈交。 6、小结每次实验结束后,由师生共同小结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规则和注意事项 1、每次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上实验课时必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及文具等。进入实验室要按规定座位入座。 3、实验时要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导,保持肃静。有问题时举手提问,严禁彼此谈笑喧或随意走动,也不得私自进行其他活动。 4、实验时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操作观察要认真仔细,边做、边看、边想,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5、要爱护仪器和器材设备,注意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水电。如有损坏器材应立即报告并主动登记、说明情况。 6、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实验台面,认真清理好仪器、药品及其他用品,放回原处,放好凳子,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要负责清扫地面,收拾实验用品,处理垃圾,关好水、电、门窗后再离开。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农业生物技术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45 学分:2 适用对象: 农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各占70%,20%,10%) 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 二、课程简介 “生物技术概论”是农科类的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英语、专业英语、植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本学科综合上述学科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通过讲述“现代事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简史”、“生物工程各项技术”、“基因克隆、转化、调空及其表达”、以及在“农业、环境、健康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为今后开展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和学习提供基础。 Biotechnology is a rapidly-developing 21st century techn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already made an impact on commercial and non-commercial aspects of human life, such as stem cell research, cloning, pharmaceuticals, food and agriculture, bioenerge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course, appropriate for novices in the biology fields and also for engineering and genetic students, covers all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se modern topics. In addi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standard topics, such as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enetic principles (mapping, DNA, etc), protein structure, plant and animal cell cultures, and applications, the course includes up-to-date discussions of modern topics, ., medical advances, quality control, stem cell technology, genetic manipulation, patents, bioethic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正不断发展,因此让高等院校学生了解现代事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相应对策,对拓展知识面、提高现代科技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植物学试验指导-淮阴师范学院生物试验中心

植物学实验指导编写杨晋彬罗玉明李才生 淮阴师范学院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淮安2005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4) 实验二植物细胞和组织 (10) 实验三根和茎的形态结构比较 (14) 实验四叶的形态和解剖 (19) 实验五花的结构、花粉的形态及胚胎发育 (22) 实验六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比较 (25) 实验七藻类植物 (27) 实验八真菌、地衣和苔藓植物 (30) 实验九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34) 实验十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 (37) 实验十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38)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性实验 实验十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多样性 (40) 实验十三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41) 实验十四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技术 (43) 实验十五种子植物的鉴定 (45) 实验十六公园与淮师校园认识种子植物 (46) 第三部分研究性实验

实验十七淮安市园林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47) 实验十八淮安地区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48) 参考文献 (49)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1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工具。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以可见光作光源的光学显微镜又可分为单式与复式两类。单式显微镜结构简单,常用的如放大镜,由一个透镜组成,放大倍数在10倍以下。构造较复杂的单式显微镜为解剖显微镜,也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的,其放大倍数在200倍以下。单式显微镜放大的物像都是和实物方向一致的虚像。 植物绘图是通过绘图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一些重要形态解剖特征的常用方法。通过绘图,有助于对植物结构及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学习植物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从事植物形态解剖以及分类学研究必备的常用技能之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构造及其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 1材料相关玻片标本、一些可以用来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的植物材料 2用品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擦镜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I生物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1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图1-1,图1-2)复式显微镜的结构复杂,至少由两组以上的透镜组成,放大倍数较高,是植物形态解剖最常用的显微镜。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率为0.2μm。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像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①镜座:显微镜基座,用以支持镜体的平衡,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②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下部分。 ③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直筒显微镜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称倾斜关节,可使镜体在—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般倾斜不超过30°)。 ④镜筒: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双目斜式的镜筒,两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镜筒一般长160mm或170mm。镜筒的作用是保护成像光路与亮度。 ⑤物镜转换器:装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可作圆周转动。盘上有3-5个螺口,在螺口上面可按顺序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旋转转换器,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保证目镜与物镜光线合轴。 ⑥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标本压夹,以固定玻片标本。研究用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用以固定或移动标本。移动器上装有游标尺,用以计算标本大小或标记被检标本的部位。镜台有固定式或移动式。 ⑦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轮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调,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mm,用于低倍物镜检查标本时使用;小的是细调,每旋转一周,使镜筒升降0.002mm,用于高倍物镜观察时使用,转动细调不可超过180°,使用时,必须先低倍、后高倍。 ⑧聚光器调节螺旋:安装在镜柱的左侧或右侧,旋转它时可以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但简单显微镜无此装置。 (2)光学部分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

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生物学 英文名称 Plant Biology 【课程编号】02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分数】5 【适用专业】生物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学时数】64(理论课)+96(实验课)【编写日期】2009年7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植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及相关生命科学内容的选修和深入学习奠定一定的植物科学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使学生达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生物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水平,培养合格的人才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要。了解植物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及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较为熟练地解决实际中的植物科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1+课程实验学时3) 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节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内容: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内容:生物界的划分。 第三节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内容: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第四节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内容: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的意义,植物科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五节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 内容:描述植物学时期,实验植物学时期,现代植物学时期,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简要回顾。 第六节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内容:学习植物生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生物技术遗传学实验指导

目录 验一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实验三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C显带技术 实验五核仁形成区银染技术 实验六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七X染色质标本的制备 实验八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实验九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十ABO血型的测定及其基因频率的计算 实验十一苯硫脲尝味试验及其基因频率的计算 实验十二人类皮纹分析 实验十三遗传咨询 实验十四人类基因组DNA的提取 实验十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实验十六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十七PCR-RFLP技术 《遗传学》实验须知 一、医学遗传学实验目的和要求 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是医学遗传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实验课有助于加深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2、复习有关理论内容。 3、熟悉实验的主要步骤。 4、初步估计和判定实验的可能结果。 二、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实验所出现的现象与结果并及时记录。 2、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一致,须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寻找出现误差的原因。 3、各种实验试剂用后放回原处,瓶盖封严,轻拿轻放。 4、使用微量加样器时,一定调整好取用量,按使用要求操作。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注意清洁卫生,实验中用过的废弃物品要及时清理,避免堵塞下水管道。 三、实验后的注意事项 1、实验后,整理清洁所用仪器、设备,注意放回原位,以备下次使用。 2、如有仪器损坏,要及时填写破损报告,并报告老师。 3、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并关闭门、窗、水、电。 四、实验室的意外处理 实验室如遇着火、烫伤等意外事件发生,必须镇静做紧急处理,并立即报告老师。 1、着火:如遇酒精灯推倒或其它原因着火,首先将一切易燃品移至远处,然后用水扑灭或者切断电源。 2、火伤:皮肤被火灼伤,用烫伤软膏涂抹,如伤势较重,立即送医院治疗。 3、如有毒药品泼溅到皮肤上,如EB,同位素等,应用大量清水进行清洗,必要时,去医院处理。. 4、割伤出血:遇玻璃割伤出血,可用碘酒或红药水消毒后,用纱布包扎。如有玻璃留在伤口,处理前应先取出。 实验一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的基本方法。 2、初步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技术方法 【实验原理】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人体末梢血、微量全血短期培养)及其染色体标本制备是国内外研究显示染色体最常用和效果最好的方法。此方法取材方便,用血量少,操作简便,现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和染色体病的诊断等。 人体外周血中的小淋巴细胞,是已分化、处于G期的细胞,几乎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0在离体血培养细胞中很难找到正在分裂的淋巴细胞,因此,需采用刺激细胞增殖的措施。人们发现从云豆(菜豆)中提取的植物血球凝集素(植物血凝素,PHA)可以刺激小淋巴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即在PHA作用下,处在G期的小淋巴细胞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母细胞具0有分裂能力,重新进入增殖周期进行有丝分裂。在PHA作用下体外培养72小时左右,多数淋巴细胞已处于细胞周期的第二周期。此时,细胞分裂相较多,但都处于分裂的不同时期。一般来说,制作染色体标本主要是显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因中期染色体形态最为典型、最为清晰,最易辨认,是研究染色体的最好阶段。为了获得大量可供分析的中期染色体,需在终止细胞培养前数小时加入适当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