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贵州煤矿资源

第二章煤炭资源现状与形势一、煤炭资源现状一、煤炭资源禀赋情形贵州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极丰硕的省份之一,煤炭是贵州省最重要的能源矿产,散布较广,全省88个县、市、区中,产煤县、市、区是75个,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以上。
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24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截止2005年末,全省共发觉煤矿区或井田331处,累计保有资源储量万吨,其中:储量万吨,基础储量万吨,资源量万吨。
贵州省是一个多时期的聚煤区,煤炭资源产出地质层位多,有下石炭统旧司组、下二迭统梁山组、上二迭统龙潭组(吴家坪组、宣威组)、长兴组、上三迭统把南组、火炬冲组、二桥组及上第三系等,其中以晚二叠世龙潭期-长兴期的煤最为重要,其散布广,大致在桐梓—遵义—安顺—兴义连线之西为省内的富煤区,该线以东为我省少煤区或缺煤区。
全省共划分为九个煤田,即六盘水煤田、兴义煤田、织纳煤田、贵阳煤田、黔西北煤田、黔北煤田、黔东北煤田、黔东南煤田、黔南煤田,煤炭资源要紧散布在六盘水、织纳和黔北三大煤田中(约占86%以上)。
贵州为国家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云贵川基地的组成部份,有盘县矿区、水城矿区、织纳矿区、黔北矿区、普兴矿区、六枝矿区等6个矿区。
2006年1月17日,国土资源部、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年第1号“关于设立第二批煤炭国家计划区的公告”,设立盘县矿区、水城矿区、织纳矿区、黔北矿区为煤炭国家计划矿区。
二、煤炭资源特点(1)散布相对集中全省煤炭资源散布相对集中,90%以上的资源散布于桐梓-遵义-安顺-兴义连线以西地域,烟煤散布在六盘水市及黔西南州普安等地,无烟煤要紧散布在毕节地域及遵义市桐梓仁怀习水等地,形成优质煤炭资源集中连片散布,大中型矿床也相对集中的地域优势,而省的其他地域那么为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少,为煤质欠佳的少煤区或缺煤区(表2-1)。
表2-1 贵州省煤炭资源地域分布(2)煤层埋藏较浅贵州含煤地层多为袒露型和半袒露型,氧化带浅,地下水要紧为裂隙水型,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顶板稳固性中等,利于勘查开发。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地之一,煤炭产业在贵州省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 贵州省煤炭资源概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遵义、毕节、黔南等地。
其中,高位煤、无烟煤和褐煤是贵州省主要的煤种。
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庞大,为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贵州省煤炭市场现状当前,贵州省煤炭市场呈现出供需紧张和价格波动的特点。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炭市场在贵州省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煤炭行业的结构问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贵州省煤炭市场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3.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3.1. 国内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在未来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贵州省煤炭市场将受益于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3.2. 贵州省煤炭资源优势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品种,这为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贵州省的高位煤、无烟煤和褐煤等煤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可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为贵州省煤炭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3.3. 优化煤炭行业结构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快优化煤炭行业结构的步伐。
通过推进煤炭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降低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贵州省煤炭市场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3.4. 重视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环境监管,推动清洁煤技术的应用,促进绿色低碳的煤炭开发和利用,是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3.5. 增加对外合作与市场开放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与市场开放。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宽贵州省煤炭产品的市场渠道和出口份额。
《贵州煤炭资源》课件

开发方式和技术
地下开采:适用于深层煤 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煤层气开发:利用煤层气 资源,提高煤炭利用率
智能化开采:提高开采效 率,降低人工成本
露天开采:适用于浅层 煤层,成本低,效率高
洗煤技术:提高煤炭质 量,降低污染
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 附加值,降低环境污染
绿色开采:注重环境保 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项目:包括 煤矿开采、煤炭洗选、煤化工、煤电一 体化等。
产业链和产品
产业链:煤炭开采、洗选、运输、销售等环节
产品:原煤、精煤、焦炭、煤化工产品等
应用领域: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 产业链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煤炭 产业转型升级。
Part Five
贵州煤炭资源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概 况
03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的 特
点
05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的 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
04 贵 州 煤 炭 资 源 的 开 发利用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智能化开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清洁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煤炭的依赖 产业链延伸: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 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和投资环境
政府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投资环境: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良好,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技术支持: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引进 市场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贵州煤炭资源

黔西北优质无烟煤产区 该产区是贵州低硫优质无烟煤炭最为丰富的集中产地,也是未 来开发潜力大的区域之一。产区位处贵州西北部,优质煤炭主要分 布于金沙、黔西、大方、仁怀、习水等县市。煤层主要产于上二叠 统龙潭组上部或长兴组下部地层中。低硫可采煤层一般2 ~ 4层, 可采厚度多为2 ~ 7.5m。经勘查与研究,产区探明储量加预测资源 量合计可达295.9亿吨。其中含硫小于或等于0.5%的为61亿吨, 0.51 ~ 1.0%的达167.3亿吨,1.01 ~ 1.50%的有67.6亿吨。探明的 储量已达76.9亿吨,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 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以煤质优为特点,兼以交通方便和电力供应 充足、水资源较为丰富等有利条件,该区已成为贵州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采掘煤炭的重点区域。现今正在金沙、习水、黔西等地兴建 大中型火电厂用煤炭以及其它用途的矿井,不仅使产区成为"西电 东送"的又一新能源基地,并将成为化工、冶金等用煤炭和优质无 烟煤炭出口的重要基地。
织纳煤田 织纳煤田是贵州最大的无烟煤产区。位于省西部,主要分布于 织金与纳雍两县地域,包括织金县的文家坝,大冲头,肥田一、二、 三井田和纳雍县的中岭、戴家田等35处探明资源储量的井田(测区 或煤矿)。该区是贵州发现最早的煤田之一,在前清时期已有文字 记载。经不断勘查,尤其是1969年以来的大量普查-勘探,不仅基 本查明了煤炭的赋存状况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 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该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的海陆 交互相沉积矿床。煤田产出均为无烟煤。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 好。可采煤层2 ~ 16层,可采总厚度多在3 ~ 23m间。煤的可选性 较好,精煤灰份一般6 ~ 12%,全硫多在0.3 ~ 1.5%间。历年累计 探明资源储量逾165亿吨,约占全省总量的31%。以丰富的资源为依 托,在纳雍中岭等地,正兴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用煤矿。该煤 田将成为贵州又一重要的能源基地与化工用煤炭产区。
贵州煤炭资源

贵州煤炭资源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
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
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
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
全省煤种多,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
其中低硫-特低硫、低中灰-中灰、特高-高热值优质煤占有相当比重。
历年勘查探明的资源储量达535亿吨,经长年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其中炼焦用煤106亿吨,无烟煤354亿吨。
保有资源储量仅少于山西、内蒙、陕西、新疆,排列全国第五,系江南之首,是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储量总和,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
尤其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煤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省总量的1/3左右。
而且潜力大,现开采占用不足保有资源储量总数的12%,丰富的资源可以保证贵州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对煤炭的长期需要。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煤炭得到广泛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成为贵州矿业之最。
煤的开发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成为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不仅充分满足本省对煤炭的大量需要,而且为支持江南缺煤、少煤省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盘水煤田六盘水是贵州最大的炼焦煤资源产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用煤生产基地。
煤田位处省的西部,主要分布于盘县、水城、六枝地域,包括80余处探明储量的井田或煤矿。
该煤田早有发现,明代已有发现和采掘利用的文字记载。
通过长期的勘查与研究,尤其是经1964年以来的大规模普查-勘探,不仅基本查明了煤的赋存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
六盘水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
贵州省煤炭资源详情

贵州煤炭资源织纳煤田是贵州最大的无烟煤产区。
位于省西部,主要分布于织金与纳雍两县地域,包括织金县的文家坝,大冲头,肥田一、二、三井田和纳雍县的中岭、戴家田等35处探明资源储量的井田(测区或煤矿)。
该区是贵州发现最早的煤田之一,在前清时期已有文字记载。
经不断勘查,尤其是1969年以来的大量普查-勘探,不仅基本查明了煤的赋存状况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
该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
煤田产出均为无烟煤。
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好。
可采煤层2-16层,可采总厚度多在3-23m间。
煤的可选性较好,精煤灰份一般6-12%,全硫多在0.3-1.5%间。
历年累计探明资源储量逾165亿吨,约占全省总量的31%。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在纳雍中岭等地,正兴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用煤矿井,该煤田将成为贵州又一重要的能源基地与化工用煤产区。
黔西北优质无烟煤产区该产区是贵州低硫优质无烟煤最为丰富的集中产地,也是未来开发潜力大的区域之一。
产区位处贵州西北部,优质煤主要分布于金沙、黔西、大方、仁怀、习水等县市。
煤层主要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上部或长兴组下部地层中。
低硫可采煤层一般2-4层,可采厚度多为2-7.5m。
经勘查与研究,产区探明储量加预测资源量合计可达295.9亿吨。
其中含硫小于或等于0.5%的为61亿吨,0.51-1.0%的达167.3亿吨,1.01-1.50%的有67.6亿吨。
探明的储量已达76.9亿吨,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以煤质优为特点,兼以交通方便和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较为丰富等有利条件,该区已成为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掘煤炭的重点区域。
现今正在金沙、习水、黔西等地兴建大中型火电厂用煤以及其它用途的矿井,不仅使产区成为"西电东送"的又一新能源基地,并将成为化工、冶金等用煤和优质无烟煤出口的重要基地。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行业的市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一、贵州省煤炭资源概况贵州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贵阳、安顺、遵义等地,以贵阳煤田和遵义煤田最为丰富。
贵州省的煤炭储量约为600亿吨,占全国的约2%。
煤炭品种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
二、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现状1. 供需情况贵州省煤炭行业供需形势较好,市场需求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对煤炭的需求将会保持稳定增长。
同时,贵州省的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也较大。
2. 产能和产量贵州省的煤炭产能和产量在过去几年有所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省的煤炭产量为2.5亿吨左右,产能较为充裕。
但是,由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以及贵州省的煤矿资源质量相对较差,煤炭产量增长受到一定的限制。
3. 价格走势贵州省煤炭价格受到供需关系、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贵州省煤炭价格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但是,在国家对煤炭产能进行整顿和减少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
4. 市场竞争格局贵州省煤炭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
国有企业在煤炭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较大的产能和销售网络,同时也受到行业政策的支持。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煤炭行业中不断崛起,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三、贵州省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1. 变革与调整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贵州省煤炭行业将面临产能减少和结构调整的压力。
煤电联营、煤电分离等政策将推动贵州省煤炭行业向清洁化、高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 新能源发展贵州省煤炭行业将积极发展新能源,如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烯等。
利用贵州省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3. 优化营销网络贵州省煤炭行业需要优化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1. 背景介绍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煤炭是贵州省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2. 煤炭资源情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和黔东南三个地区。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采,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和产量逐渐增加。
其中,黔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产量也占据贵州省总产量的大部分。
3. 市场规模和需求情况贵州省煤炭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该市场主要包括煤炭生产、销售、运输和加工环节。
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长,涵盖了工业、建筑、能源等各个领域。
4. 煤炭产业结构贵州省煤炭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从传统的小矿井向大型煤矿和现代化煤炭企业转变。
同时,一些环境友好型的煤炭利用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5. 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减税降费、鼓励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等。
此外,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倡导也为贵州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6. 挑战和问题贵州省煤炭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供应过剩现象较为突出,煤炭价格波动较大。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7. 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贵州省煤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政策的支持,贵州省煤炭市场的规模和品质将得到提升。
同时,煤炭行业将加大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能源转型升级。
8. 总结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呈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
地理座标:东经104°-109°北纬25°-29°,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由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武陵山构成全省地势骨架,西高东低。
主要有乌江、北盘江两流域,分属长江、珠江水系。
以贵阳为中心有滇黔、川黔、黔桂等四条铁路及公路与邻省相连,各县及公社多通公路。
含煤地层在全省分布广泛,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划分为20个煤田。
黔西、黔中及铁路沿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
至一九九三年底止全省保有储量:4983017万吨;预测储量(可靠级)864亿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
一、下古生界含石煤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最主要的是寒武系牛蹄塘组。
分布于黔北、黔东北、黔东南等地,总厚26-313米,平均170米左右。
含石煤总厚10-20余米,发热量400-800卡/克,个别高达3000卡/克。
常伴生磷块岩及钒、钛、钼、镍、铀等稀散放射性元素。
二、下石炭统大塘组:总厚19—992米,一般200-500米。
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威宁、毕节、纳雍和黔东南贵定、龙里、都匀、荔波等地。
由页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地煤组成。
威宁、荔波、都匀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含煤1—10层,可采1—2层,厚1.2—1.5米。
煤种:厚煤—无烟煤。
三、下二叠统梁山组:除黔东北思南等地缺失外,其余地区普遍沉积。
总厚0—300余米。
为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的滨海相沉积。
黔西北水城、毕节以西,黔东南凯里、从江、黎平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地层一般厚10—50米,含煤0—7层,一般可采1层,厚0.63—1.0米,煤层呈透境状、串珠状。
为气煤—无烟煤。
四、上二叠统龙潭、长兴组:总厚53—852米,一般213米(修文)—439米(格目底)。
除黔东南—隅外均有分布,为一套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地含煤地层。
由北向南厚度为:桐梓113米,息峰229米,贵阳320米,紫云852米,册享332米;大致有薄—厚—薄的变化。
自西向东分为三个相区,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
含煤0—60余层,一般可采1层(天柱)—41层(格目底),煤厚0.5—34.1米。
(一)过渡相区:分布于毕节、水城、盘县一线以西,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偶夹泥灰岩和透镜状菱铁岩。
一般含煤40—50余层,可采十余层,多分布于煤组中上部,厚5.16—32米。
煤质:中灰、低硫—中硫。
煤种:气煤—无烟煤。
(二)海陆交互相区:位于过渡相区以东,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西。
由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灰岩层数、厚度自西向东递增。
煤组厚度、煤层层数变化较大,六枝矿区煤组一般厚360米,含煤8—32层,可采一般6层,厚12米左右。
多为中灰、中—高硫煤。
以无烟煤为多,也有部分烟煤。
(三)海相区: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东地区,自西向东龙潭组逐渐过渡为吴家坪组,以灰岩为主,夹碎屑岩、煤层。
含煤1—数层,可采1层,厚约1米。
为中灰、富—高硫煤。
煤种:肥—贫煤。
五、上三叠统二桥组:总厚70—1460米,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及贵阳地区。
分贞丰型和郎岱型。
(一)贞丰型: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灰岩、泥灰岩,含煤2—80层,可采0—4层,厚0—5米。
中灰、富—高硫;气—肥煤。
龙头山向斜本组厚1389米,含煤22层,可采4层,厚约5米。
(二)郎岱型:碎屑岩夹煤线、薄煤、炭质页岩,一般无可采煤层。
六枝郎岱本组厚334
米。
六、新第三系翁哨组:保存不全,可见厚度60-212米。
分布于旋秉翁哨、盘县平关、威宁水中等地,陆相含煤沉积,含褐煤1-11层,可采1-8层,最厚达30余米。
灰分39.91,硫分3.21%
三、构造特征
贵州省地处新华夏系第三褶皱带与沉降带的南部和南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褶曲、断裂均较发育。
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为省内重要含煤地层,其沉积发育受下述几组构造带的影响较为明显:(一)展布于纳雍至黄平一带的东西向构造带,其南北地层发育不同。
(二)南北向构造体系,尤其是展布于遵义、贵阳、罗甸的黔中构造带。
(三)华夏、新华夏系全省均较发育,多展布于黔东地区。
对各煤田影响较大。
(四)北西向构造带主要展布于黔西水城~~望谟地区。
北西向复式褶皱、断裂对黔西煤田的发育、改造影响较大,受其影响水城煤田南、北含煤地层的厚度、含煤性等差异较大。
由于几组构造带(体系)相互切割、联合、改造的影响,使各煤田小断层比较发育,构造更加复杂化。
四、全省煤炭储量汇总表
贵州储量表
来源:中原煤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