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及六盘水市煤炭状况(DOC)

合集下载

贵州煤矿资源

贵州煤矿资源

第二章煤炭资源现状与形势一、煤炭资源现状一、煤炭资源禀赋情形贵州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极丰硕的省份之一,煤炭是贵州省最重要的能源矿产,散布较广,全省88个县、市、区中,产煤县、市、区是75个,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以上。

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241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截止2005年末,全省共发觉煤矿区或井田331处,累计保有资源储量万吨,其中:储量万吨,基础储量万吨,资源量万吨。

贵州省是一个多时期的聚煤区,煤炭资源产出地质层位多,有下石炭统旧司组、下二迭统梁山组、上二迭统龙潭组(吴家坪组、宣威组)、长兴组、上三迭统把南组、火炬冲组、二桥组及上第三系等,其中以晚二叠世龙潭期-长兴期的煤最为重要,其散布广,大致在桐梓—遵义—安顺—兴义连线之西为省内的富煤区,该线以东为我省少煤区或缺煤区。

全省共划分为九个煤田,即六盘水煤田、兴义煤田、织纳煤田、贵阳煤田、黔西北煤田、黔北煤田、黔东北煤田、黔东南煤田、黔南煤田,煤炭资源要紧散布在六盘水、织纳和黔北三大煤田中(约占86%以上)。

贵州为国家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云贵川基地的组成部份,有盘县矿区、水城矿区、织纳矿区、黔北矿区、普兴矿区、六枝矿区等6个矿区。

2006年1月17日,国土资源部、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2006年第1号“关于设立第二批煤炭国家计划区的公告”,设立盘县矿区、水城矿区、织纳矿区、黔北矿区为煤炭国家计划矿区。

二、煤炭资源特点(1)散布相对集中全省煤炭资源散布相对集中,90%以上的资源散布于桐梓-遵义-安顺-兴义连线以西地域,烟煤散布在六盘水市及黔西南州普安等地,无烟煤要紧散布在毕节地域及遵义市桐梓仁怀习水等地,形成优质煤炭资源集中连片散布,大中型矿床也相对集中的地域优势,而省的其他地域那么为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少,为煤质欠佳的少煤区或缺煤区(表2-1)。

表2-1 贵州省煤炭资源地域分布(2)煤层埋藏较浅贵州含煤地层多为袒露型和半袒露型,氧化带浅,地下水要紧为裂隙水型,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顶板稳固性中等,利于勘查开发。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篇一:贵州省情(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关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对象: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六盘水市矿产开采和未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规划,以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调查地点:六盘水市各矿场调查时间:20XX年5月4日—5月30日调查人员:所属课程:贵州省情教程一、地理及矿产资源慨况六盘水是国内著名的煤田,是贵州、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资源基地。

全市煤炭(: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分布广泛,煤类较为齐全,产出煤层多,厚度大,地勘工作程度较高,煤质良好,盘县与钟山区、水城是贵州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市共有国有大中型煤矿16对,地方小煤矿467对,新增煤矿地方小煤矿44对,铁矿矿山1对,锰矿矿山4对,铅锌矿矿山12对,金矿矿山12对,其他类矿山600余对。

三、开发与勘查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六盘水市矿产开发利用与勘查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普遍。

突出反映在全市优势矿产煤炭的开采上。

2、开采规模小、产量低:全市矿山众多,但以小型矿山占主导地位。

全市矿石总产量低,绝大多数矿山、尤其是小矿,难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3、采富弃贫,采好丢差现象较为严重。

全市矿产开采普遍存在采富弃贫,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差的状况。

尤以煤炭显著,浪费资源状况较为严重。

4、采矿及其加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影响较为明显。

由于矿山不合理的采矿,诱发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日越严重,引发的工农纠纷也时常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破坏和浪费了矿产资源。

四、工作思路。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地之一,煤炭产业在贵州省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 贵州省煤炭资源概况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遵义、毕节、黔南等地。

其中,高位煤、无烟煤和褐煤是贵州省主要的煤种。

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庞大,为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贵州省煤炭市场现状当前,贵州省煤炭市场呈现出供需紧张和价格波动的特点。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煤炭市场在贵州省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煤炭行业的结构问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贵州省煤炭市场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3.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前景分析3.1. 国内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煤炭作为中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在未来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贵州省煤炭市场将受益于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3.2. 贵州省煤炭资源优势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品种,这为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贵州省的高位煤、无烟煤和褐煤等煤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可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为贵州省煤炭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3.3. 优化煤炭行业结构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需要加快优化煤炭行业结构的步伐。

通过推进煤炭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降低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贵州省煤炭市场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3.4. 重视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环境监管,推动清洁煤技术的应用,促进绿色低碳的煤炭开发和利用,是贵州省煤炭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3.5. 增加对外合作与市场开放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与市场开放。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拓宽贵州省煤炭产品的市场渠道和出口份额。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稳定增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贵州省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具有发展煤炭工业的优势。

煤炭资源的丰富使得贵州省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其次,贵州省煤炭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贵州省拥有一批技术过硬、专业化的矿山公司和煤炭设备制造企业,不仅能够保证煤炭的开采效率和质量,也能够提供先进的矿山设备和技术支持。

再次,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煤炭需求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

然而,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保压力加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环保要求,要求煤炭企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贵州省煤炭行业也需要积极应对环保压力,加快煤炭清洁化、高效化的发展。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

煤炭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不仅需要面对国内竞争对手的挑战,还要面对国外煤炭的竞争压力。

贵州省煤炭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确保市场份额。

此外,贵州省煤炭行业还面临着市场需求变化的挑战。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替代能源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煤炭行业面临着替代能源的竞争。

贵州省煤炭行业需要及时调整产能,积极拓展清洁能源领域。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贵州省煤炭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煤炭行业向清洁、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

其次,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拓宽市场渠道,寻找新的增长点。

最后,加强企业管理和绩效评估,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贵州省煤炭行业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加强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贵州省煤炭行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盘水市现有地方煤矿分布情况

六盘水市现有地方煤矿分布情况

一、六枝特区(54对)
中寨乡22对、新窖乡10对、落别乡4对、堕却乡5对、箐口乡3对、郎岱乡4对、龙场乡2对、平寨镇1对、岩脚镇1对、新华乡2对
二、盘县(199对)
柏果镇29对、旧营乡2对、淤泥乡20对、石桥镇13对、红果镇21对、火铺镇5对、普古乡5对、大山镇10对、洒基镇17对、羊场乡5对、松河乡16对、乐民镇13对、断江镇4对、盘江镇4对、坪地乡3对、滑石乡4对、新民乡4对、响水镇7对、鸡场坪乡2对、西冲镇7对、平关镇2对、水塘镇2对、坪地乡1对、民主镇1对、板桥镇1对、玛依镇1对
三、水城县(152对)
保华乡12对、红岩乡4对、勺米乡20对、鸡场乡9对、木果乡7对、玉舍乡21对、化乐乡9对、都格乡3对、阿戛乡29对、比德乡7对、纸厂乡9对、陡箐乡6对、董地乡5对、蟠龙乡7对、双戛乡2对、发耳乡2对(猴场乡、米罗乡、杨梅乡无)
四、钟山区(64对)
汪家寨镇14对、老鹰山镇19对、德坞办事处2对、大河镇18对、大湾镇11对。

贵州省情(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省情(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对象: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六盘水市矿产开采和未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规划,以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调查地点:六盘水市各矿场调查时间:2015年5月4日—5月30日调查人员:所属课程:贵州省情教程一、地理及矿产资源慨况六盘水是国内著名的煤田,是贵州、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资源基地。

全市煤炭分布广泛,煤类较为齐全,产出煤层多,厚度大,地勘工作程度较高,煤质良好,盘县与钟山区、水城是贵州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市共有国有大中型煤矿16对,地方小煤矿467对,新增煤矿地方小煤矿44对,铁矿矿山1对,锰矿矿山4对,铅锌矿矿山12对,金矿矿山12对,其他类矿山600余对。

三、开发与勘查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六盘水市矿产开发利用与勘查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普遍。

突出反映在全市优势矿产煤炭的开采上。

2、开采规模小、产量低:全市矿山众多,但以小型矿山占主导地位。

全市矿石总产量低,绝大多数矿山、尤其是小矿,难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3、采富弃贫,采好丢差现象较为严重。

全市矿产开采普遍存在采富弃贫,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差的状况。

尤以煤炭显著,浪费资源状况较为严重。

4、采矿及其加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影响较为明显。

由于矿山不合理的采矿,诱发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日越严重,引发的工农纠纷也时常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破坏和浪费了矿产资源。

四、工作思路1、我市煤矿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采规模小、产量低等现状,市委提出整合现有合法煤矿的重组意见,同时对严重越界、资源枯竭的将请示省国土厅进行关停。

对新设的采矿权一律实行招拍挂。

2、要严肃查处一批浪费、破坏煤炭资源的典型案件,坚决遏制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势头,同时树立一批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正面典型,强制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化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及煤变质程度等将全省划分为六盘水煤田、兴义煤田、织纳煤田、贵阳煤田、黔西北煤田、黔北煤田、黔东北煤田、黔东南煤田、黔南煤田共9个煤田。

其中以六盘水煤田、织纳煤田、黔北煤田是重要的产煤地,其中水城——盘县一带为富煤中心。

贵州省煤类齐全,气煤、气肥煤、肥煤、焦煤、l/3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及无烟煤(---号、二号)均有分布,其中,无烟煤资源量最大,为1500.5亿吨,占全省资源总量的62.1%;烟煤919.1亿吨,占37.9%。

全省已查明的低硫煤总储量为184亿吨,推测的低硫煤资源量为536亿吨,总量达720亿吨。

下图为贵州省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图。

建国以盎袁州盔基炭左量鲎益监况(兰位:万吨)贵州省地处西南及中南各缺煤省(区、市)结合部,是云贵大型煤炭基地的主体,是江南最大的煤炭产地,是我国煤炭输出主要省分之一。

我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截止2006年底,全省煤炭已利用资源量约为90亿吨,仅为累计探明储量的16.3%;尚未利用煤炭资源量460多亿吨。

我省目前重点开发的矿区有黔北、水城、盘县、六枝、织纳、普兴六大矿区,这六个重点矿区共计已查明的资源/储量为500.73亿吨,占查明的总资源量的90.16%;基础储量为170.40亿吨,其中探明+控制的资源量为88.92亿吨。

其他非重点矿区基础储量14.29亿吨,其中探明+控制的资源量为2.56亿吨。

探明+控制的资源量与矿井产量之比(静态储产比)为84.7,远低于全国储产比(113),更低于世界储产比(228)。

与省外主要产煤大省相比,我省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没有可供露天开采的资源,由于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我省煤炭开采条件也比较复杂。

2000年~2006年我省原煤实际年产量分别是3677、3731、5001、7816、9756.62、10797.5、11800万吨,年均增长21.45%,远高于全国这一时期11%左右的平均增长率,产量也一直排在全国的前10位,且有后来居上之势。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贵州省煤炭市场调查报告前言本报告对贵州省的煤炭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涵盖了市场规模、行业竞争格局、供应链情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为相关企业、政府及投资者提供有关贵州省煤炭市场的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一、市场规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煤炭市场规模庞大,年产量达到XX亿吨。

贵州省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地。

在贵州省煤炭市场中,煤矿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均存在大量的企业,形成了横跨上下游的庞大供应链。

二、行业竞争格局贵州省的煤炭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大多数企业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产品质量以及供货能力等方面。

一些大型的煤矿企业因其规模化生产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

三、供应链情况贵州省的煤炭供应链比较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煤矿生产:贵州省有大量的煤矿企业,生产规模各异。

一些大型煤矿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煤炭加工:部分企业进行煤炭的加工和洗选,以提高煤炭质量,并满足市场需求。

3.运输和物流:贵州省的煤炭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进行运输,部分企业也积极探索水路运输,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4.销售渠道:贵州省的煤炭销售渠道广泛,包括煤炭交易市场、批发市场以及与供需双方的直接协商等。

四、未来趋势根据市场调查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贵州省煤炭市场未来可能面临以下几个趋势:1.环保压力增大: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贵州省的煤炭企业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监管,需要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能源转型力度。

2.产业整合加速:未来煤炭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间的整合和兼并重组将成为主要趋势,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3.新能源发展:贵州省将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如清洁燃煤技术、煤矿瓦斯利用等,以减少对传统煤炭的依赖。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对贵州省的煤炭市场有了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市现有地方煤矿分布情况更新时间:2005-5-16一、六枝特区(54对)中寨乡22对、新窖乡10对、落别乡4对、堕却乡5对、箐口乡3对、郎岱乡4对、龙场乡2对、平寨镇1对、岩脚镇1对、新华乡2对二、盘县(199对)柏果镇29对、旧营乡2对、淤泥乡20对、石桥镇13对、红果镇21对、火铺镇5对、普古乡5对、大山镇10对、洒基镇17对、羊场乡5对、松河乡16对、乐民镇13对、断江镇4对、盘江镇4对、坪地乡3对、滑石乡4对、新民乡4对、响水镇7对、鸡场坪乡2对、西冲镇7对、平关镇2对、水塘镇2对、坪地乡1对、民主镇1对、板桥镇1对、玛依镇1对三、水城县(152对)保华乡12对、红岩乡4对、勺米乡20对、鸡场乡9对、木果乡7对、玉舍乡21对、化乐乡9对、都格乡3对、阿戛乡29对、比德乡7对、纸厂乡9对、陡箐乡6对、董地乡5对、蟠龙乡7对、双戛乡2对、发耳乡2对(猴场乡、米罗乡、杨梅乡无)四、钟山区(64对)汪家寨镇14对、老鹰山镇19对、德坞办事处2对、大河镇18对、大湾镇11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六盘水市已探明产地或井田81处,保有储量149.1亿吨(其中A+B+C84.4亿吨),占全省保有储量的30.3%,炼焦用煤94.3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63.2%,占全省炼焦用煤总量的88.7%;非炼焦用煤54.8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36.8%,占全省非炼焦用煤总量的14.3%,本市煤田勘探工作程度较高,已建成我国江南最大煤炭基地,统配矿设计能力年产原煤100万吨,生产矿井利用储量26亿吨,占六盘水总量的17.4%。

在利用的储量中,炼焦用煤24亿吨;非炼焦用煤2亿吨。

本市煤炭产出层位有下二迭统梁山组,上二迭统龙潭组、上三迭统火把冲组、三迭系与朱罗系“过渡层”。

以龙潭组中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颇佳,最有经济价值。

其它矿层仅局部地区有分布,含煤程度低,工业意义小。

根据省煤田勘探公司煤田予测资料,本市区内煤炭资源予测储量尚有569亿吨,其中盘县煤田306亿吨,水城煤田88亿吨,六枝煤田175亿吨。

一、概况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

地理座标:东经104°-109°北纬25°-29°,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由乌蒙山、大娄山、苗岭、武陵山构成全省地势骨架,西高东低。

主要有乌江、北盘江两流域,分属长江、珠江水系。

以贵阳为中心有滇黔、川黔、黔桂等四条铁路及公路与邻省相连,各县及公社多通公路。

含煤地层在全省分布广泛,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0%左右,划分为20个煤田。

黔西、黔中及铁路沿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

至一九九三年底止全省保有储量:4983017万吨;预测储量(可靠级)864亿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一、下古生界含石煤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最主要的是寒武系牛蹄塘组。

分布于黔北、黔东北、黔东南等地,总厚26—313米,平均170米左右。

含石煤总厚10—20余米,发热量400—800卡/克,个别高达3000卡/克。

常伴生磷块岩及钒、钛、钼、镍、铀等稀散放射性元素。

二、下石炭统大塘组:总厚19—992米,一般200—500米。

主要分布于黔西北威宁、毕节、纳雍和黔东南贵定、龙里、都匀、荔波等地。

由页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地煤组成。

威宁、荔波、都匀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含煤1—10层,可采1—2层,厚1.2—1.5米。

煤种:厚煤—无烟煤。

三、下二叠统梁山组:除黔东北思南等地缺失外,其余地区普遍沉积。

总厚0—300余米。

为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和煤层组成的滨海相沉积。

黔西北水城、毕节以西,黔东南凯里、从江、黎平等地煤层发育较好,地层一般厚10—50米,含煤0—7层,一般可采1层,厚0.63—1.0米,煤层呈透境状、串珠状。

为气煤—无烟煤。

四、上二叠统龙潭、长兴组:总厚53—852米,一般213米(修文)—439米(格目底)。

除黔东南—隅外均有分布,为一套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地含煤地层。

由北向南厚度为:桐梓113米,息峰229米,贵阳320米,紫云852米,册享332米;大致有薄—厚—薄的变化。

自西向东分为三个相区,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

含煤0—60余层,一般可采1层(天柱)—41层(格目底),煤厚0.5—34.1米。

(一)过渡相区:分布于毕节、水城、盘县一线以西,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偶夹泥灰岩和透镜状菱铁岩。

一般含煤40—50余层,可采十余层,多分布于煤组中上部,厚5.16—32米。

煤质:中灰、低硫—中硫。

煤种:气煤—无烟煤。

(二)海陆交互相区:位于过渡相区以东,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西。

由碎屑岩、灰岩、煤层组成,灰岩层数、厚度自西向东递增。

煤组厚度、煤层层数变化较大,六枝矿区煤组一般厚360米,含煤8—32层,可采一般6层,厚12米左右。

多为中灰、中—高硫煤。

以无烟煤为多,也有部分烟煤。

(三)海相区:桐梓、贵阳、兴仁一线以东地区,自西向东龙潭组逐渐过渡为吴家坪组,以灰岩为主,夹碎屑岩、煤层。

含煤1—数层,可采1层,厚约1米。

为中灰、富—高硫煤。

煤种:肥—贫煤。

五、上三叠统二桥组:总厚70—1460米,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及贵阳地区。

分贞丰型和郎岱型。

(一)贞丰型: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灰岩、泥灰岩,含煤2—80层,可采0—4层,厚0—5米。

中灰、富—高硫;气—肥煤。

龙头山向斜本组厚1389米,含煤22层,可采4层,厚约5米。

(二)郎岱型:碎屑岩夹煤线、薄煤、炭质页岩,一般无可采煤层。

六枝郎岱本组厚334米。

六、新第三系翁哨组:保存不全,可见厚度60-212米。

分布于旋秉翁哨、盘县平关、威宁水中等地,陆相含煤沉积,含褐煤1-11层,可采1-8层,最厚达30余米。

灰分39.91,硫分3.21%三、构造特征贵州省地处新华夏系第三褶皱带与沉降带的南部和南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褶曲、断裂均较发育。

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为省内重要含煤地层,其沉积发育受下述几组构造带的影响较为明显:(一)展布于纳雍至黄平一带的东西向构造带,其南北地层发育不同。

(二)南北向构造体系,尤其是展布于遵义、贵阳、罗甸的黔中构造带。

(三)华夏、新华夏系全省均较发育,多展布于黔东地区。

对各煤田影响较大。

(四)北西向构造带主要展布于黔西水城~~望谟地区。

北西向复式褶皱、断裂对黔西煤田的发育、改造影响较大,受其影响水城煤田南、北含煤地层的厚度、含煤性等差异较大。

由于几组构造带(体系)相互切割、联合、改造的影响,使各煤田小断层比较发育,构造更加复杂化。

四、全省煤炭储量汇总表贵州储量表六盘水市地方煤炭工业发展基本情况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06 更新时间:2005-5-16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煤炭工业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动以煤炭技术进步为主线、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重点,认真抓好骨干矿井建设和煤矿技术改造等各项工作,使我市煤矿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技术含量、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确保了地方煤炭工业实现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煤炭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

现从以下几方面简单介绍六盘水煤炭的发展情况。

一、六盘水煤炭工业的发展状况(一)煤炭储量六盘水煤炭资源极为丰富,预测量深2000米以内总储量为768.73亿吨,按类分:其中气煤29.43亿吨、肥煤115.23亿吨、焦煤195.21亿吨、瘦煤56.33亿吨、贫煤189.84亿吨,其余为无烟煤。

截止2003年底,累计探明储量为180.1亿吨,保有储量为168.2亿吨,其中六枝煤田累计探明储量26.74 亿吨,保有储量26.39亿吨;盘县煤田累计探明储量89.16亿吨,保有储量87.75亿吨;水城县境内累计探明储量51.72亿吨,保有储量43.01亿吨,钟山区累计探明储量12.48亿吨,保有储量11.05亿吨,煤层赋存条件好,煤质优良、易开采、煤种(焦煤、气煤、肥煤、瘦煤、贫煤、无烟煤)齐全,工业利用值高。

(二)发展现状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是从“三线建设”时期开始建设的,建成了六枝矿务局、水城矿务局、盘江矿务局,形成了较大生产规模,支撑着我市煤炭工业;地方煤炭工业经过20多年来的大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煤矿规模、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都大幅度提高。

2000年关井压产以前,我市乡镇煤炭工业发展较快,最高年份达到3300口煤井,生产规模小,开采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差、作坊式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浪费大、煤炭产品综合利用率低、安全事故频发,矿井生产能力低、单产不超过0.5万吨/年,百万吨死亡率在25—50之间波动。

2000年以后,煤矿办矿秩序方面:将矿井数由最高年份的3300多口,经整顿规范为现在的481对全部持证生产。

取缔了无证煤窑,规范了产、供、销、运、安全管理,煤炭生产、销售秩序步入正常化轨道。

技术装备方面:全市481对矿井全部实现机械通风、矿车运输或机械提升,并按规定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绝大部分矿井采用放炮落煤。

电瓶式机车、皮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单体液压支柱等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装备进入小煤矿生产领域。

防爆门、密闭、风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双回路供电等安全设施设备进一步规范与统一。

矿井规模方面:地方煤矿规模在3万吨以上,个别矿井达到25万吨左右。

煤矿人员素质方面:三级五个层面的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截止目前为止,481对矿井矿长均通过省级组织的培训,并持证上岗;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配备及在职培训逐步到位;安全员、瓦检员、电工、放炮员、绞车司机、监测员等特殊工种全部持证上岗,已进入正常的轮训、复训阶段;通风工、支护工、维修工、回柱工等技术工人逐步从普通工人中分离出来,进行专门培训,走向专业化道路。

入井人员一年一次的培训工作开展正常。

(三)开发利用基本情况从煤炭产量发展的速度看:2000年全市地方煤炭生产原煤451万吨,多为粗放利用,2004年全市共生产原煤3327万吨(其中国有大矿1543万吨、地方煤矿1784万吨)地方煤炭生产洗精煤251万吨,生产焦炭344万吨,产量增长幅大。

从地方煤矿现阶段开采情况看:我市地方煤矿基本上开采200米以浅的煤层资源,深部基本未开采,地方煤矿资源除钟山区,其他县区可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丰富。

从采煤方法看:全市有343对煤矿采用壁式等正规采煤法开采,资源回收率提高到60%以上,个别矿井采用伪倾斜自移式金属支架采煤法,资源回收率达到95。

从矿井规模、单产能力看:六枝、盘县、水城三大煤矿集团已形成年产1850万吨的规模;地方矿井生产规模由98年的每对矿井0.5万吨/年提高到现在的每对3万吨/年以上,已有6万吨矿井132 对,9万吨矿井14对,15万吨矿井6对,15万吨以上矿井2对,平均单产能力由0.48万吨提高到2004年的3.7万吨,全市地方煤矿已形成了年产2100万吨的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