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对比及含煤特征

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对比及含煤特征摘要: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是带动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目前贵州煤炭资源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资源情况有待进一步探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对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底层对比及含煤特征进行浅析,旨在寻求进一步探明贵州煤炭资源、实现资源节约的途径。
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地层的划分及对比困难,含煤性差异明显,作者收集了大量资料,通过岩性、岩相、古生物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将梁山组地层划分为2个大区4个小区,并进行了对比,同时分大区对梁山组地层的含煤特征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梁山组地层对比含煤特征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含煤地层主要为晚二叠世龙潭组,但为了全面了解贵州省煤炭资源情况,很有必要对其他地层的含煤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岩性、岩相的划分,对其地层进行对比,以及对早二叠世梁山组含煤性的叙述,使阅者对贵州早二叠世含煤性有一个全面的、概略性的了解。
1、地层特征及对比1.1地层特征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岩性变化较大,根据岩性、岩相、古生物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划分为2个大区4个小区(梁山组含煤地层分区、分布图)。
梁山组含煤地层分区、分布图1.1.1黔中—黔北相区(I)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含煤沉积,假整合于石炭系—寒武系各时代地层之上,分为2个小区。
桐梓小区(I1):由灰、深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及铁铝岩组成,偶夹煤线,产植物化石碎片及根部化石。
厚度薄,通常10米以下,部分地段缺失。
贵阳小区(I2):由灰白色、灰黄色及灰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及煤层(线)组成。
六盘水、威宁一带石英砂岩最为发育,向北部、南东部泥岩增多,厚0-257m,六盘水附近最厚,向北、向东逐渐变薄。
1.1.2黔西南相区(Ⅱ)由灰岩、泥质灰岩和砂泥岩组成,上部偶夹煤线。
分为2个小区。
盘县—郎岱小区(Ⅱ1):该区梁山组相变为洒志组,由石英砂岩、泥岩和灰岩组成,上部三岔路段相当于梁山组,一般以砂泥岩为主,段厚5—190m。
贵州煤炭资源

黔西北优质无烟煤产区 该产区是贵州低硫优质无烟煤炭最为丰富的集中产地,也是未 来开发潜力大的区域之一。产区位处贵州西北部,优质煤炭主要分 布于金沙、黔西、大方、仁怀、习水等县市。煤层主要产于上二叠 统龙潭组上部或长兴组下部地层中。低硫可采煤层一般2 ~ 4层, 可采厚度多为2 ~ 7.5m。经勘查与研究,产区探明储量加预测资源 量合计可达295.9亿吨。其中含硫小于或等于0.5%的为61亿吨, 0.51 ~ 1.0%的达167.3亿吨,1.01 ~ 1.50%的有67.6亿吨。探明的 储量已达76.9亿吨,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 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以煤质优为特点,兼以交通方便和电力供应 充足、水资源较为丰富等有利条件,该区已成为贵州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采掘煤炭的重点区域。现今正在金沙、习水、黔西等地兴建 大中型火电厂用煤炭以及其它用途的矿井,不仅使产区成为"西电 东送"的又一新能源基地,并将成为化工、冶金等用煤炭和优质无 烟煤炭出口的重要基地。
织纳煤田 织纳煤田是贵州最大的无烟煤产区。位于省西部,主要分布于 织金与纳雍两县地域,包括织金县的文家坝,大冲头,肥田一、二、 三井田和纳雍县的中岭、戴家田等35处探明资源储量的井田(测区 或煤矿)。该区是贵州发现最早的煤田之一,在前清时期已有文字 记载。经不断勘查,尤其是1969年以来的大量普查-勘探,不仅基 本查明了煤炭的赋存状况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 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该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的海陆 交互相沉积矿床。煤田产出均为无烟煤。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 好。可采煤层2 ~ 16层,可采总厚度多在3 ~ 23m间。煤的可选性 较好,精煤灰份一般6 ~ 12%,全硫多在0.3 ~ 1.5%间。历年累计 探明资源储量逾165亿吨,约占全省总量的31%。以丰富的资源为依 托,在纳雍中岭等地,正兴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用煤矿。该煤 田将成为贵州又一重要的能源基地与化工用煤炭产区。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能源消耗总量大。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而且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仍占50%以上。
为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基本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1、我国的煤炭资源量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除台湾省外,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
在探明保有资源量中,生产、在建井占用资源量1916.04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8260.41亿吨。
2、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
大致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我国北方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为51842.8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08%;其余各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854.67亿吨,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6.98%。
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而这一线以南探明保有资源量不足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0%。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北多南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地区。
大致这一线以西的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11个省区,煤炭资源量为51145.71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1.83%。
这一线以西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89%;而这一线以东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仅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1%。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的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基本生产格局。
3、我国主要省区煤炭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贵州煤炭资源

贵州煤炭资源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
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
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
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
全省煤种多,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
其中低硫-特低硫、低中灰-中灰、特高-高热值优质煤占有相当比重。
历年勘查探明的资源储量达535亿吨,经长年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其中炼焦用煤106亿吨,无烟煤354亿吨。
保有资源储量仅少于山西、内蒙、陕西、新疆,排列全国第五,系江南之首,是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源储量总和,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
尤其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煤资源储量丰富,占全省总量的1/3左右。
而且潜力大,现开采占用不足保有资源储量总数的12%,丰富的资源可以保证贵州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对煤炭的长期需要。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煤炭得到广泛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成为贵州矿业之最。
煤的开发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成为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不仅充分满足本省对煤炭的大量需要,而且为支持江南缺煤、少煤省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盘水煤田六盘水是贵州最大的炼焦煤资源产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用煤生产基地。
煤田位处省的西部,主要分布于盘县、水城、六枝地域,包括80余处探明储量的井田或煤矿。
该煤田早有发现,明代已有发现和采掘利用的文字记载。
通过长期的勘查与研究,尤其是经1964年以来的大规模普查-勘探,不仅基本查明了煤的赋存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
六盘水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
贵州省煤炭资源详情

贵州煤炭资源织纳煤田是贵州最大的无烟煤产区。
位于省西部,主要分布于织金与纳雍两县地域,包括织金县的文家坝,大冲头,肥田一、二、三井田和纳雍县的中岭、戴家田等35处探明资源储量的井田(测区或煤矿)。
该区是贵州发现最早的煤田之一,在前清时期已有文字记载。
经不断勘查,尤其是1969年以来的大量普查-勘探,不仅基本查明了煤的赋存状况与产出特征,而且有众多新的发现,探明了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
该煤田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
煤田产出均为无烟煤。
煤层多,厚度大,煤质较好。
可采煤层2-16层,可采总厚度多在3-23m间。
煤的可选性较好,精煤灰份一般6-12%,全硫多在0.3-1.5%间。
历年累计探明资源储量逾165亿吨,约占全省总量的31%。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在纳雍中岭等地,正兴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用煤矿井,该煤田将成为贵州又一重要的能源基地与化工用煤产区。
黔西北优质无烟煤产区该产区是贵州低硫优质无烟煤最为丰富的集中产地,也是未来开发潜力大的区域之一。
产区位处贵州西北部,优质煤主要分布于金沙、黔西、大方、仁怀、习水等县市。
煤层主要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上部或长兴组下部地层中。
低硫可采煤层一般2-4层,可采厚度多为2-7.5m。
经勘查与研究,产区探明储量加预测资源量合计可达295.9亿吨。
其中含硫小于或等于0.5%的为61亿吨,0.51-1.0%的达167.3亿吨,1.01-1.50%的有67.6亿吨。
探明的储量已达76.9亿吨,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会有大幅度的增加。
以煤质优为特点,兼以交通方便和电力供应充足、水资源较为丰富等有利条件,该区已成为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掘煤炭的重点区域。
现今正在金沙、习水、黔西等地兴建大中型火电厂用煤以及其它用途的矿井,不仅使产区成为"西电东送"的又一新能源基地,并将成为化工、冶金等用煤和优质无烟煤出口的重要基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国的能源安全含答案

中国的能源安全下表为浙江省某年份能源消费结构。
完成1、2题。
1.有关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正确的是( )A.甲——水电B.乙——石油C.丙——煤炭D.丁——核电2.下列有关浙江省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挥能源大省优势,发展能源工业B.大力发展山区风能,缓解能源紧张C.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推广节能技术,重点发展钢铁工业【解析】1选B,2选C。
第1题,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总量是最大的,甲表示的是煤炭;石油资源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消费能源,乙表示的是石油。
第2题,浙江省的能源主要靠外地调入;浙江省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最合理的做法;重点发展钢铁工业,不是浙江省产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的1 204.2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12年的2 735.2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图中外圆表示2012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能源消费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B.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C.水电消费比重下降D.核电和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慢4.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 )①减少灰霾天气②减少紫外线辐射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④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3选B,4选C。
第3题,由材料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度增加,煤炭消费比重变化不大,但是煤炭消费量大增;原油消费比重变化不大,在能源消费量大增前提下,消费量增加明显;水电比重增加;核电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发展速度快。
第4题,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排放的粉尘等颗粒物增多,灰霾天气增多,①错;紫外线辐射多少与能源消费无关,②错;能源消费量增加,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能源供应紧张状况,③④对。
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二、水资源
一般用多年江河平均径流总量衡量
1、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华北地区为什么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夏秋季节常常洪水泛滥,大量淡水白白流入大海, 冬春季节淡水供应严重不足。 1)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
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分区(7个)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 中南地区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和海南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海洋资源 2、分类: 可再生 资 源 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非可再 —— 矿产资源 —— 珍惜和节约 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或者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 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注意保护和培育
自然 性质 资源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描述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 材料一:中国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有160多种, 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材料二:中国的部分资源数据
四、中国的水能资源 •1、我国的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 世界第一位
•2、水能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70%分布在 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 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与 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
•3、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 和珠江的上游。但开发利用率较低 •4、主要水电站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
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
全省煤种多,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
其中低硫-特低硫、低中灰-中灰、特高-高热值优质煤占有相当比重。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加大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力度,新发现一批大中型矿产地,全省查明保有资源量549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50亿吨、资源量399亿吨。
煤炭生产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1.5亿吨,“十一五”原煤总产量超过6.3亿吨,比“十五”期间增长70.3%。
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70%,比“十五”初期提高22.6个百分点。
贵州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煤炭得到广泛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成为贵州矿业之最。
煤的开发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成为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
2011年,贵州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56亿吨,累计销售煤炭1.52亿吨。
其中省内销量煤炭总计12434.12万吨,省外销量为2814.8万吨。
今后几年,贵州省将大力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骨干煤矿建设,着力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大力推进推广先进的采掘技术、安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机械化综采设备,促进煤炭工业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预计到2015年,贵州省原煤产量有望突破2亿吨。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贵州省煤炭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八章。
首先介绍了中国煤炭工业的总体概况,接着分析了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行业发展现状,并对贵州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
六盘水煤田与织纳煤田分别是贵州炼焦用煤与无烟煤的最重要产区。
全省煤种多,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
其中低硫-特低硫、低中灰-中灰、特高-高热值优质煤占有相当比重。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加大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力度,新发现一批大中型矿产地,全省查明保有资源量549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50亿吨、资源量399亿吨。
煤炭生产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1.5亿吨,“十一五”原煤总产量超过6.3亿吨,比“十五”期间增长70.3%。
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70%,比“十五”初期提高22.6个百分点。
贵州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煤炭得到广泛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成为贵州矿业之最。
煤的开发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成为江南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和南方商品煤输出最多的省区。
2011年,贵州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56亿吨,累计销售煤炭1.52亿吨。
其中省内销量煤炭总计12434.12万吨,省外销量为2814.8万吨。
今后几年,贵州省将大力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骨干煤矿建设,着力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大力推进推广先进的采掘技术、安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机械化综采设备,促进煤炭工业发展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预计到2015年,贵州省原煤产量有望突破2亿吨。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贵州省煤炭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八章。
首先介绍了中国煤炭工业的总体概况,接着分析了贵州省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行业发展现状,并对贵州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
随后,报告对贵州煤炭工业做了主要区域发展分析、综合开发利用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贵州省煤炭工业的未来前景和发展趋势。
您若想对贵州省煤炭工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贵州煤炭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丰富,在煤层中蕴藏有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全省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3.15万亿立方米,总量居全国前列,其中富甲烷的煤层气占贵州省总资源量的90%以上。
全省煤层气的分布,基本与煤矿的分布一致,相对集中于西部,以六盘水煤田最丰富,次为织纳煤田与黔北煤田。
早在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煤层气的初步开发利用已经开始,贵州省内国有重点煤矿相继在六枝与水城、盘县地区建立了煤层气抽取利用系统,供民用、发电等。
随着地质勘查与开发试验研究的深入进行,贵州煤层气大规模商业性地面开发也逐步展开。
煤层气成为贵州又一重要的洁净新能源。
它的有效开发,有助于改变贵州省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近年来,贵州煤层气开发利用在一些大型煤炭企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煤层气抽采和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在煤层气资源集中分布区的贵州水城矿业集团、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等相继建起瓦斯民用工程,井下抽采的煤矿瓦斯(煤层气)除主要用作民用燃气外,在煤矿瓦斯发电领域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供求日益紧张,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煤炭安全生产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壮大。
从贵州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开采条件和资源品质分析,贵州煤层气资源有着储量大、分布集中、品位较高等特点,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优势,煤层气发电、煤层气液化等开发项目开发前景广阔。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在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基础上,实行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有效保障能源供给。
贵州省是中国能源较为丰富的省区,资源优势显著,其中丰富的煤炭、煤层气、电力及水能,具有持久开发优势,成为当前贵州省的主要能源资源。
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西电东送”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省能源产业突飞猛进,形成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煤炭为主和“水火互济”发展电能
的主要能源结构。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相对集中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水能是贵州仅次于煤炭的重要能源资源,丰富水能与大量煤炭资源的双优势,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的最优省区之一。
“水火互济”的电力能源优势,为贵州建成南方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确定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为贵州省发挥资源优势、发挥特色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
现阶段,贵州正处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
能源工业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以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始终的能源发展思路,继续以“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为重点,在建设南方重要能源基地和开发煤炭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力争把贵州省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