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讲解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

基础工程课设的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基础工程二、课程性质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涉及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等专业知识,是建筑工程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础工程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建筑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 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具备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1. 土力学基础知识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性质、力学模型、孔隙水和孔隙水压力、土体重量、土体内摩擦角、受拉和受压强度、土体流变性能等。

2. 岩石力学基础知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岩石的应力和应变、岩石的破坏模式、岩石的弹性模量、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的抗压强度等。

3. 地基工程地基工程的基本概念、地基的类型和特性、地基的设计方法、地基的施工工艺、地基的检测和监控等。

4.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基础工程的具体操作流程。

五、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开设基础工程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讲授和辅导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展示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2. 模拟实训在实验室中进行基础工程的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实地教学安排实地考察和实地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引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本文档将介绍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角色和要求。

2. 课程设计目标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工程实践,加深对基础工程理论的理解。

•掌握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

•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涵盖以下方面:3.1. 选题和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或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选题。

然后,学生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包括确定项目目标、制定项目计划和资源管理等。

3.2. 设计和分析学生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制定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计算和仿真分析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并应用相应的工程设计软件和工具。

3.3. 实施和测试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学生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并记录实施和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

3.4. 结果评估和总结学生需要根据实施和测试的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

学生需要分析项目的成功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课程设计实施方法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实施的具体方法如下:4.1. 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选择选题、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解答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实施和测试指导。

4.2. 独立和合作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也可以组成团队进行合作。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学习资源教师将提供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学习指南、示例设计和工程软件等。

学生需要根据需要,自主学习和应用这些资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基础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基础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基础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法中,我们将学生进行基础工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将选用权威的基础工程教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北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北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北工大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各类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掌握基础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工程的初步设计和计算,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具备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提升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创新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基础工程专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从事工程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基础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大一、大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基础工程的概念、分类、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工程力学基础:涵盖力学基本原理、应力与应变、材料力学性能等,为学习基础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3. 土力学基础:讲解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土压力等,为分析基础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4. 基础工程设计: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基础施工工艺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大学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熟悉工程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技巧,了解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科学计算和工程分析能力,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模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对工程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意识到工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工程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力学:物体静力学、物体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材料力学: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如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破坏形态及强度设计。

3.结构力学:梁、板、壳等常见工程结构的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4.工程图纸:建筑图纸、结构图纸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5.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了解我国工程建设的基本规范和标准,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设计规范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图纸的阅读和绘制,以及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工程案例和实验现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独立基础设计一、前言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基础设计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课程设计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独立完成基础设计所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课程设计要求在进行基础设计前,需要了解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通常情况下,课程设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设计范围:确定基础设计的范围,包括建筑物类型、地理位置、土壤情况等。

2. 设计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基础设计。

3. 设计内容: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地下水处理等。

4. 设计报告:撰写详细的设计报告,包括图纸、计算书等。

三、步骤1. 确定建筑物类型和地理位置首先需要明确所要进行基础设计的建筑物类型和地理位置。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其承载能力不同,因此其基础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另外,地理位置也会影响基础设计,例如地形、土壤类型等。

2. 了解土壤情况了解土壤情况是进行基础设计的前提。

需要对土壤进行勘探和测试,包括土层分布、土质分类、含水量等。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确定地基处理方式和基础形式。

3. 设计基坑开挖在进行基坑开挖前,需要确定地下水位和承载力。

根据地下水位和承载力的大小,选择适合的开挖方式。

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为了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处理方式包括加固、排水、灌浆等。

在选择处理方式时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和建筑物类型。

5. 设计基础形式根据建筑物类型、地理位置和土壤情况确定适合的基础形式。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浅层基础、深层基础和特殊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荷载大小、荷载分布以及土壤承载能力等因素。

6. 撰写设计报告撰写详细的设计报告是基础设计的重要环节。

报告应包括图纸、计算书和说明书等内容,详细描述基础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在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规范和准确性。

四、注意事项1. 确保安全在进行基础设计前需要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优缺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基础工程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基础工程案例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工程方案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基础工程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工程实践中注重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工程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施工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能够为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基础工程概念与分类:讲解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基础工程概述2. 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介绍基础工程的常用施工方法,如挖掘、浇筑、打桩等,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3. 基础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基础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工程案例解析4. 基础工程质量管理:讲解基础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5. 基础工程环境保护:介绍基础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_9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_9

柱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由平面图和荷载可知②~⑥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①和⑦轴的基础受力情况相同。

所以在计算时, 只需对①和②轴的条形基础进行计算。

一、①和⑦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由已知的地基条件, 地下水位埋深0.9m, 假设基础埋深2.5m (基础底面到室外地面的距离), 持力层为粉砂层。

(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持力层为粉砂层, 查得, ,3/78.115.24.86.12.04.187.06.17m kN m =⨯+⨯+⨯=γkPa d f f m d ak a 68.230)5.05.2(78.110.3160)5.0(=-⨯⨯+=-+=γη(2)初步确定基础宽度条形基础轴线方向不产生整体偏心距, 设条形基础两端均向外伸出 基础总长m l 0.21225.00.60.63=⨯⨯+⨯= 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2/45.05.2=+ 则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76.264212157521205=⨯+⨯=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2/45.05.2=+ m h d f F b w w G a k 38..16.110725.22068.23076.264=⨯+⨯-=+-≥γγ取b=2.0m 。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 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76.3416.10.210125.10.22033.381=⨯⨯+⨯⨯+=+基底平均压力为: 满足条件。

二、②~⑥轴基础尺寸设计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地基承载力 (1)初步确定基础宽度基础底面在单位1m 长度内受平均压力:kN F k 33.313212178521505=⨯+⨯=基础平均埋深为m 725.2 m h d f F b w w G a k 63.16.110725.22068.23033.313=⨯+⨯-=+-≥γγ取b=2.0m 。

(3)计算基底压力并验算基底处的总竖向荷载为:kN G F k k 53.3930.26.110125.10.22033.421=⨯⨯+⨯⨯+=+基底平均压力为: 满足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 设计资料1)基础类型:柱下独立基础。

2)地形、拟建场地平整,无不良地质现象。

3)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① 杂填土:厚约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承载力特征值70ak f kPa =。

② 粉土: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130ak f kPa =。

③ 黏土:厚约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 粉砂:厚约2.7m ,承载力特征值195ak f kPa =。

⑤ 砾砂:厚约3.0m ,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

⑥ 稍密卵石:厚约4.0m ,承载力特征值440ak f kPa =。

⑦ 中密卵石:厚约3.5m ,承载力特征值700ak f kPa =。

如图.1地层分布图所示:(单位:cm)图.1 地层分布图各层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所示地层代号土名天然地基土重度γ3/kN m 孔隙比e 液性指数L I粘聚力/c kPa内摩擦角/ϕ︒压缩模量/s E MPa 变形模量0/E MPa承载力特征值/ak f kPa① 杂填土 18.0 10 4.0 90 ② 粉土 20.0 0.65 0.8 25 14 8.2 130 ③ 黏土 19.4 0.58 0.78 34 10 12.6 180 ④ 粉砂 18.3 18 13.5 195 ⑤ 砾砂 20.0 24 15 240 ⑥ 稍密卵石 21.0 30 25 440 ⑦中密卵石21.535327004)水文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以下1.5m 。

5)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横向承重。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mm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网如图.2所示。

图.2 柱网平面布置图6)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见表.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见表.3所示。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7)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HPB300、HRB335、HRB400级。

2 设计分组根据以上所给资料及学生人数,可划分若干个组,如:l b=;第一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A轴柱下基础,/ 1.0l b=;第二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设计B轴柱下基础,/ 1.2l b=。

第三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C轴柱下基础,/ 1.5l b=。

第四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B轴柱下基础,/ 1.33 设计要求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各自要求的轴线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只要求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其他轴线基础底面尺寸,以便完成整体基础平面布置图。

4 设计内容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包括确定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尺寸确定,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确定基础高度,进行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计算书。

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5 设计成果A 设计计算书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2)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3)对基础进行抗冲切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高度;4)对基础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颜色,确定基础底板配筋。

B 设计图1)基础平面布置图(A2图纸),附必要的技术说明;2)独立基础大样图(A2图纸),附必要的技术说明。

设计图可以手绘亦可CAD绘图,线型、比例、标准等均应符合制图规范。

要求: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设计计算书的编写应具有条理性,图样整洁清晰。

6 参考文献[1] 《基础工程》,陈小川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 《基础工程简明设计手册》,郭继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5]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一、设计资料2号题B 轴柱底荷载: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V m KN M KN F K K K 60,125,1615=⋅==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KN V m KN M KN F 78,163,2100=⋅==持力层选用③号黏土层,厚约1.5米,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80=,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1.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30混凝土,HRB335级钢筋。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③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0.5=2.2m ,预估基础高度0.8m 。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1图1.1 基础剖面示意图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根据全风化砂质泥岩,查表得b η=0.3,d η=1.6。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3/23.162.2)104.19(5.0)1020(2.0201185.0m KN m =-⨯+-⨯+⨯+⨯=γ由于持力层为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 f ak 180=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值)为Kpa d f f m d ak a 15.224)5.02.2(23.166.1180)5.0(=-⨯⨯+=-+=λη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KN V m KN M KN F K K K 60,125,1615=⋅==3.1b l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m d 425.2)65.22.2(21=+=基础底面积为2084.87.010-725.12015.2241615m d f F A G a K =⨯⨯-=-=γ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2061.1084.82.12.1m A A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2261.1036.107.38.2m m bl A ≈=⨯==,且b=2.8m ≤3m 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重为KN dA G G K 90.28436.10)7.010725.120(=⨯⨯-⨯==γ偏心距m lm G F M e K K K K 62.06091.09.28416158.060125=≤=+⨯+=+=K min P 0>,满足要求。

KN KN A G F P K K K 98.268f 2.145.2107.3091.06136.1090.2841615)l e 61(a max =〈=⨯+⨯+=++=)(故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长3.7m ,宽2.8m 。

6.计算基底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KN V m KN M KN F 78,163,2100=⋅==静偏心距为:m N M e k 11.021008.0781630=⨯+==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为:Kpa l e lb F P ko 86.23854.166maxmin )7.311.061(36.102100)61(=⨯±=±=7.基础高度的确定(1)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图1.2a )(a )(b )图1.2 冲切验算简图(a )柱下冲切 (b )变阶处冲切取l=3.7m,b=2.8m, m a m b a c c t 5.0,5.0===,初步选定基础高度h=800mm ,分两个台阶,每阶段高度均为400mm 。

)(750220408000有垫层mm h =--=,则取 m m h a a t b 8.20.275.025.020<=⨯+=+=。

取b a =2.0m 。

因此,可得mm a a a b t m 1250220005002)(=+=+=因为偏心受压,Kpa p p n 86.238max ==取,冲切力:⎥⎦⎤⎢⎣⎡-----=200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c c n lKN 27.530)75.025.028.2(8.2)75.025.027.3(86.2382=⎥⎦⎤⎢⎣⎡---⨯--⨯= 抗冲切力为KN KN h a f m t hp 27.53044.93875.025.11043.10.17.07.030>=⨯⨯⨯⨯⨯=β因此满足要求。

(2)变阶处抗冲剪验算(图1.2b )由于有则取m m h a a t b 8.21.27.04.12011<=+=+=所以取m a b 9.11=,m a a a b t m 65.129.14.121=+=+=冲切力为⎥⎦⎤⎢⎣⎡-----=2011011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n lKN 58.338)35.024.128.2(8.2)35.029.127.3(86.2382=⎥⎦⎤⎢⎣⎡---⨯--⨯=抗冲切力为KN KN h a f m t hp 58.33808.57835.065.11043.10.17.07.030>=⨯⨯⨯⨯⨯=β因此满足要求。

8.配筋计算(图1.4)选用HPB335钢筋,2/300mm N f y =。

1) 基础长边方向对于Ⅰ-Ⅰ截面,柱边净反力为)(2min ,max ,min ,,n n ln I n p p la l p p -++= Kpa 59.207)54.16686.238(7.325.07.354.166=-⨯⨯++=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为Kpa p p I n n 23.223)59.20786.238(21)(21,max ,=+=+ 弯矩为)2())(2(2412,max ,1c c In n b b a l p p M +-+=m KN ⋅=+⨯⨯-⨯⨯=99.580)5.08.22()5.07.3(23.2232412 钢筋的面积为2601,1.28697503009.01099.5809.0mm h f M A y IS =⨯⨯⨯== 对于Ⅲ-Ⅲ截面(变阶处),有)(2min ,max ,1min ,3,n n n n p p l a l p p -++= Kpa 27.221)54.16686.238(7.329.17.354.166=-⨯⨯++=弯矩为)2())(2(241121,max ,3b b a l p p M In n +-+=m 10.209)4.18.22()9.17.3(27.2212412⋅=+⨯⨯-⨯⨯=KN 钢筋的面积为26033,7.22123503009.01010.2099.0mm h f M A y S =⨯⨯⨯== 因此比较3s A 和1s A ,应取1s A 配筋,实际配200@16φ,则钢筋根数为1512002800=+=n配筋面积为1,22s 5.301615mm 1.201s A mm A >=⨯=最小配筋率验算)(mm 0.2520mm 40014004002800%015.22min s 满足要求)(,s A A <=⨯+⨯⨯=I2) 基础短边方向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Kpa p p p n n n 70.202)54.16686.238(21)(21min ,max ,=+=+=与长边方向的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对于 Ⅱ-Ⅱ截面(柱边)的计算: 弯矩为)2()(24122c c n a l b b p M +-=Kpa 96.352)5.07.32()5.08.2(70.2022412=+⨯⨯-⨯⨯=260122,0.17437503009.01096.3529.0mm h f M A y S =⨯⨯⨯== Ⅳ-Ⅳ截面(变阶处)的计算: 弯矩为)2()(2411214a l b b p M n +-=Kpa 95.153)9.17.32()4.18.2(70.2022412=+⨯⨯-⨯⨯=260144,1.16293503009.01095.1539.0mm h f M A y S =⨯⨯⨯== 因此,按2s A 在短边方向配筋,实际配180@14φ钢筋根数为2211803700=+=n配筋面积为2220.17438.338522mm 9.153mm mm A S >=⨯=最小配筋率验算(满足要求))(Ⅱ,sA A <=⨯+⨯⨯=22min s mm 0.3360mm 40019004003700%15.09.确定B.C 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由任务书得:2号题B 、C 两柱子基底荷载分别为: A 轴:N V N M N F k 55m k 164,k 1032k k k =⋅==,C 轴:kNV m kN M kN F k k k 52,221,1252=⋅==3.1b l =由前面计算得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pa15.224f a K =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G 时的基础埋深m425.2d =A 轴基础底面积22a k 0m 65.5m 7.010-725.120-15.2241032d -f =⨯⨯==G F A γ 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220m 78.6m 65.52.12.1=⨯==A A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22278.6m 9.6m 3.23lb m A >=⨯==,且b=2.3m<3m,不需要再对af 进行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